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按最新模板编写资料.docx
《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按最新模板编写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按最新模板编写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铁路工程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 - 铁路客专 -标段沉降观测施工。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 技术主管组织现场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相关内容。审核施工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有关技术要求, 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措施,有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确定现场测量技术小组,对参加测量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2 外业技术准备确定沉降观测测量水准控制点位置、 测量路线。 检查测量仪器, 熟悉仪器性能, 进行明确分工, 固定司镜、 前视、 后视人员。3技术要求3.1 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
2、形等级三等的要求 ( 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 , 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 ,分为三级 :基准点、工作点、沉降变形点。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在原有控制网的基础上对水准点进一步加密。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坐标系统一。工作基点应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 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工作基点采用20mm光面钢筋长1.2m顶端刻十字丝的钢筋打入土中, 桩径上部 40cm 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编号。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和施工过程中
3、的定期复测 ,定期复测按每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沉降监测网的建立、 精度要求等应符合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 200m ,以便于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隧道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网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另外,应定期对沉降观测基准网进行复测, 提出复
4、测成果, 复测周期不大于 6 个月。使用Trimble DiNi12电子及拓普康 AT-G2光学水准仪, 水准标尺应采用与之配套的带有两排分划的线条式锢瓦合金标 尺,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 测量规范(GB 12897-91 )有关规定,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 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已经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标定。沉降观测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一般应 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及日出前约半小时及其他不宜观测的天气情况下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在同一测站观测时, 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测量精度要
5、求沉降变形 测量等级垂直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庆方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 程中误差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庆方三等+1.0mm+0.5mm+6.0mm等级相邻基准每站局差中往返较差、附检测已测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点点位中庆方和或环线闭高差较差及要求庆方(mm)合差(mm)(mm)(mm)等1.00.30.6“0.8 vn按客运专线铁路无 渣轨道测量技术暂 行规定二等水准测 量的技术要求施测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沉降观测施工程序:布置观测水准点一埋设沉降观测元件一 按设计要求进行观测-整理观测资料进行工后沉降评估。4.2 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5.1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要求路基沉
6、降观测元件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 在填筑施工中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 同时设备的埋设不能影响路基的填筑质量。 作业队组织专门小组进行元件的埋设和保护工作, 人员分工 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对观测元件进行编号。5.1.1 沉降观测桩的布置(i) i型横断面于路基基底中心设置沉降板,n型横断面于路基 基底中心设置单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田型横断面于基底设置沉降剖面管,以观测路堤填土过程中地基的沉降。田型横断面在基床底层顶面的线路中心临时设置1个沉降板,监测预压期间路基顶部的沉降。I、II、m型观测断面在路基中心、距左、右线中心 3.3m 处于基床表层顶面各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桩。I、 n型观测断面在
7、距 左、右线中心4.7m 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各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桩。II型横断面仅在桥头布置,区间地段一般每间隔3个I型横 断面设置一处田型横断面。桥头观测断面布置型式详见路桥过 渡段沉降监测平面布置示意图21路堤沉降苫蒯削面元件布置示意图(I星)M 卜匚犯才j.7cnr-就华嵬用板OWUK-基上号器期丞於牛王降q.r.w.不、汉蟀曳倒槌尤4上昊加上即式久邑力Z. C2C强型飞Q, 1 * 0, K 0 9?.、一期桃 iu.r 一二无三年反路明沉降虎田州.依元件布置示意图K2附一.L於】二一口 ! :互/ 却趣z-Z-14 M/,寨堤沉降薨杷支面无餐汨置示意图皿阳W的*序*,庆与基工体匚即灌品:
8、L保T青本仔卢布吃不吃E沿线路基段落需设置水位井,观测路基填土和堆载预压过 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水位井一般每公里设置一处(每工点至少设一处),布设在距路基坡脚20m外,具体设计里程与路基沉降监测断面布设 里程表一弁给出。水位压力计直接采用便携式工程测试仪读取数据。PVC管地下水位以下部分打孔制成花管。水位井需设置保护盒保护。5.1.2 路基地段路涵过渡段沉降监测断面说明涵洞每侧外边缘2m设置一个I型路基观测断面,包括沉降 监测桩和沉降板,该沉降断面设计中是按照涵洞与线路正交考虑 的,施工过程中应按图示要求调整。IV型观测断面在涵洞顶部沿路涵过渡段对角线方向设置 剖面沉降管,以观测过渡段及
9、涵洞本身的总沉降及差异沉降。C“盗臬二宽另年假的量工工聚昌路涵过波段沉降酉测更面元件布置示意图UY冬)横4空柳项+古e路涌过渡段监测平面示总医(IV型)的面试理瞥产5.1.3 路基沉降监测剖面布置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沉降监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 50m,对于地 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 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 到100m ;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路堤 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监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在距离桥头5m、15m、35m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每个 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采用堆载预压地段。
10、路堤地段采用I、II、田型监测断面,II型断面仅在桥头布置,一般每间隔 3个I型监测断面设置一个田 型监测断面。I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沉降板。沉降监测桩每断 面设置5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 4.7m 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3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 1m 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 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 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n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个,埋设方法同I型监测断面;定点式剖面沉
11、降测试压力计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田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沉降板和剖面管。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3 个, 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 1m 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 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 底板埋设于基床底层顶面上, 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横剖面管埋设于路堤基底碎石垫层顶面处。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于横向结构物顶部沿过渡段的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 横向结构物两侧外边缘各2m 处设置一个I型观测断面,平面布置见IV型。路堑堆载预压地段,分别于路基中心,距两侧路肩1m处各设 1 根沉降监测桩, 路基中心设沉降板,
12、底板至于基床底层顶面,观测路基面的沉降。5.1.4 监测元件的埋设沉降监测桩:桩体选择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 ,桩周 0.15m用 C20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小40mm镀锌铁管)及保护 套管(|)75mmPVC管)组成。底板尺寸为50cm 0cm,厚5cm。 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 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
13、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 上口加盖封住管口, 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 0.5m 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螺丝套扣连接,保护套管用 PVC 管 外接头连接。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 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底板采用沉降板底板, 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 埋设位置处可垫 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水平,填土至0.6m 高度碾压密实后开一小凹坑将压力计放入坑内, 用细粒土将坑
14、填平后,继续施工路基填土。埋设完成后,将压力计监测线沿水平方向甩到坡脚后,在坡脚处设C20素混凝土保护墩(0.5 m X0.5 m X0.95m ) ,墩内预埋剖面管管材,监测线从管内穿出;墩旁设监测桩,监测桩采用 C20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 0.5 m X0.5 m X1.6m ,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剖面沉降管: 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及垫层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 , 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垫层顶面, 槽底回填 0.2m 厚的中粗砂,
15、 在槽内敷设沉降管 (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IV型断面中剖面管在涵顶填土 0.6m 厚开槽施工埋设,原则同基底剖面管埋设方法。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 沉降管敷设完成后, 在两头设置0.5 m M.5 m X0.95m C20素混凝土保护墩。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监测桩, 监测桩采用 C20 素混凝土灌注, 断面采用 0.5 mX0.5 m X1.6m ,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 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 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5.2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5.2.1 桥涵工程
16、沉降变形观测总体技术无昨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梁体变形等符合技术标准要求。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 设计计算方法, 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 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 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 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 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5.
17、2.2 观测点的设置原则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台、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 合蚌客专全线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 墩身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承台观测标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 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 观测标 -2 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 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 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墩身观测标观测点数量每墩2处,位于墩身两侧;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0.5m左右。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
18、标位置可降低或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 位置的顶帽上。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 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置。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 置见下图:桥台观测标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 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梁体观测标简支梁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 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 6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 中,横向布置见下图:梁部测点横向布置示意图连续梁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沉降 观测 施工 作业 指导书 最新 模板 编写 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