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之肝硬化肝癌PBL病例.doc
《消化系之肝硬化肝癌PBL病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之肝硬化肝癌PBL病例.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3海南医学院PBL系列课程之教师版项目编号: 所属系统: 消化系统 教案来源: 海南医学院 解剖学教研室 编 写 者: 张全鹏 2013年 11 月1 日注意事项请各位指导老师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并请严格执行。1、 请勿将此教师用书交于学生使用。2、 在使用学生用书时请按页码顺序逐一发放,讨论完一页后才能发放下一页,依次类推。3、 请注意下列内容请在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时发放:(1) 学习目的(第一页)(2) 参考资料(最后一页)4、 讨论中供学生参考的辅助材料如图片等在适时使用后请及时回收,请勿交予同学带回。5、 讨论中需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使之按照教材要求逐层深入,避免跑题。6、 对学生在
2、讨论中的表现需做出相关记录以便最终给与评价。7、 对学生在讨论中的异常表现,特别是人格或心理上的问题需及时与辅导员以及PBL领导小组联系。案例摘要主诉:患者符之久,男,万宁人,53岁。腹泻3个月。现病史:入院前3个月开始腹泻,黄色水样便,每日1015次,每次量约2050ml。无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曾自服黄连素、氟哌酸和肌注庆大霉素等,效果不佳。先后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等均无异常。发病以来无发热、咳嗽、盗汗、腹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近来消瘦明显,体重下降约5kg,精神不佳,食欲差。既往史:30年前患肠伤寒,治愈。16年前患轻度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未愈。1年前患急性腹膜炎
3、治愈。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不良,神智清楚。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蜘蛛痣及肝掌。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巩膜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良好。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听诊无杂音,心音有力。腹平软,腹壁静脉曲张,肝在右肋下缘下可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活跃。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结果(入院时):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Hb 111g/L,RBC 3.63x1012/L,WBC 0.91x109/L, 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占69%,淋巴细胞31%。出血时间(BT)5min,凝血时间
4、CT)3min。(2)尿常规:pH6,尿蛋白(+)。(3)大便常规:黄色,潜血试验(0B)+。(4)肝功能:总蛋白(A+G)64g/L,白蛋白(A)34g/L(慢性肝损害),球蛋白(G)30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141 U/L(急慢性肝病,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总胆红素正常。(5)肝炎病毒学检测:抗HAV+,HBsAg+,抗HBe+,抗HBc-IgG+,抗HBc-IgM+。(6)大便培养:大肠埃希菌50%,甲粪球菌20%,粪链球菌30%。(7)甲胎蛋白(AFP)检测:843g/L。正常20g/L2、影像学检查:(1)X线示胸膜腔少量液体。(2)B超检查肝硬化,脾稍有肿
5、大,疑为右后叶肝癌。入院82天时腹泻加剧、发烧、昏迷,抢救无效于入院88天时死亡。关键词:腹泻;黄疸;静脉曲张;甲胚蛋白;肝炎;肝硬化;肝癌 学习目的I. 基础医学部分(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学、药理等)1.腹部(肝,肝外胆道系统,胰腺,肝门静脉系,脾与腹膜)的大体解剖结构,肝的Glisson分叶及结构以及肝的血液循环。2.肝硬化失代偿时肝损害和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机制。3.肝癌的的病理变化及其解剖分型。4.利尿药物的药理机制。5.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机制。6.呕血的常见病因与处理原则。7.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原则。II.临床医学部分(腹泻的常见病因、肝炎、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等疾病的
6、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1.腹泻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2.肝硬化、肝硬化的辅助诊断方法(血液、生化指标,B超、腹部CT扫描等)。3.肝炎的诊治原则及其治疗的循证依据。4肝硬化的诊治原则及其治疗的循证依据。5.肝癌的诊治原则及其治疗的循证依据。6.在肝炎治疗中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7.肝性脑病的处理原则。8.B超和腹部CT的读片。III. 医学人文(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卫生政策、医患沟通学等)1.讨论肝硬化肝癌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讨论在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体制下如何更有效地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率。2.讨论在临床面对慢性病时如何更好地与病人沟通,建立长期良好的医师形象和和谐的医患
7、关系。3.讨论肝炎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提出目前有效的预防措施。4.讨论当前形势下的肝硬化、肝癌的防治。第一部分(1学时)主诉:患者符之久,男,万宁人,53岁。腹泻3个月。现病史:入院前3个月开始腹泻,黄色水样便,每日1015次,每次量约2050ml。无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曾自服黄连素、氟哌酸和肌注庆大霉素等,效果不佳。先后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等均无异常。发病以来无发热、咳嗽、盗汗、腹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近来消瘦明显,体重下降约5kg,精神不佳,食欲差。既往史:30年前患肠伤寒,治愈。16年前患轻度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未愈。1年前患急性腹膜炎,治愈。主要讨论点:1、
8、引起腹泻的常见原因。2、肝炎的分类。3、肝炎的传染途径、预防和治疗方法。问题:1、引起腹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该患者的腹泻可能是哪种原因引起的? 2、肝炎可分为几类?该患者的肝炎属于哪一类?这类肝炎的传染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为何难于治愈?3、临床上治疗肝炎的方法有哪些?教师参考点:1、腹泻的常见原因:胃肠道疾病、肝胆道胰腺疾病和全身性疾病。2、肝炎分类:急性和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3、肝炎的传染途径:甲肝经粪口传播,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4、肝炎的预防:接种疫苗;积极防治病毒性肝炎,严格掌握输血及血制品应用指征,所有供血者严格
9、筛选,怀疑感染可能应该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5、为何难于治愈?病毒难以被免疫系统彻底清除,从破坏的肝细胞出来可感染其他正常肝细胞,如此往复使病变经久不愈。6、临床上治疗肝炎的方法: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中医药。第二部分(2学时)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不良,神智清楚。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蜘蛛痣及肝掌。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巩膜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良好。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听诊无杂音,心音有力。腹平软,腹壁静脉曲张,肝在右肋下缘下可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活跃。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
10、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结果(入院时):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Hb 111g/L,RBC 3.63x1012/L,WBC 0.91x109/L, 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占69%,淋巴细胞31%。出血时间(BT)5min,凝血时间(CT)3min。(2)尿常规:pH6,尿蛋白(+)。(3)大便常规:黄色,潜血试验(0B)+。(4)肝功能:总蛋白(A+G)64g/L,白蛋白(A)34g/L(慢性肝损害),球蛋白(G)30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141 U/L(急慢性肝病,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总胆红素正常。(5) 肝炎病毒学检测:抗HAV+,HBsAg+,抗HBe+,抗
11、HBc-IgG+,抗HBc-IgM+。(6)大便培养:大肠埃希菌50%,甲粪球菌20%,粪链球菌30%。(7)甲胎蛋白(AFP)检测:843g/L。正常20g/L2、影像学检查:(1)X线示胸膜腔少量液体。(2)B超检查肝硬化,脾稍有肿大,疑为右后叶肝癌。主要讨论点:1. 肝、肝外胆道及脾的正常解剖及门静脉系。2. 肝的血液循环。3. 肝的功能。4. 黄疸的机制及分类。5. 肝硬化、肝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6. 肝硬化、肝癌的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问题:1、肝在右肋下缘下可触及是否正常?肝正常位置?2、肝的血管有哪些?肝硬化主要导致肝内哪类血管血流受阻?后果怎样?3、用解剖学知识解释(0B)+病理
12、现象、腹壁静脉曲张。腹壁静脉的血液如何回流到心脏?4、何谓黄疸?本例为何出现黄疸?肝产生的胆汁经过哪些途径排出?在哪些管道有结石,也可出现黄疸?前者出现的黄疸与后者出现的黄疸机制一样吗?5、什么是蜘蛛痣?什么是肝掌? 6、肝功能的检查是查哪些指标?为什么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的功能是否正常?7、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意义及其机理,有哪些影响因素?在本例中如果不做其他检查,单做AFP检查提示异常,能否确定是肝癌?8、什么叫腹膜腔?与腹腔有何不同?腹膜腔有积液需引流,穿刺引流部位在哪?解剖层次如何?9、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脾肿大的的原因。脾的正常位置。10、该病人疑为右后叶肝癌,请问右后叶是怎么划分而来
13、的?依据是什么。11、如果你是接诊医生,该病人还要做哪些检查?教师参考点:一、肝硬化依据:1 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长期饮酒等有关病史;2 肝脏可稍大,晚期常缩小,质地变硬,表面不平.3 肝功能损害.4 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5 肝活检有假小叶形成。二、 肝癌诊断标准:1.AFP400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肿大、坚硬及有大结节状肿块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2.AFP400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转移性肝癌,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DCP、GGT、AFU及CA19
14、9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3.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三、肝的位置及体表投影肝脏位于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大部分肝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肝上面则与膈及腹前壁相接。从体表投影看,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处;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到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一般认为,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如在肋弓下触及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
15、肿大。幼儿的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均属正常情况。右锁骨中线5th肋不超过肋弓剑突下3-4cm四、黄疸及其发病机制与分类黄疸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1.正常胆红素代谢(1)胆红素的来源与形成:80%85%的胆红素来源于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正常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从衰老和损伤的红细胞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脾、肝、骨髓)吞食、破坏和分解,在组织蛋白酶的作用下成为血红素、铁和珠蛋白(铁被机体再利用,珠蛋白进入蛋白代谢池),血红素经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转变为胆绿素,胆绿素再经胆绿素还原酶作用还原成胆红素。正常人每天由红细胞破坏产
16、生的血红蛋白约6080g/L,生成的胆红素总量约为340510mol/L,平均425mol/L;此外,另有15%20%的胆红素来源于骨髓中未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无效造血),及肝内游离的血红素、含血红素的蛋白质(包括肌红蛋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P450等),这些物质产生的胆红素称之为旁路性胆红素;从血红蛋白分解来的胆红素(亦包括旁路性胆红素)称之为非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非结合胆红素迅速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形成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再经血循环运输至肝脏。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从肾小球滤出,故尿液中不含有非结合胆红素。但非结合胆红素呈脂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化 肝硬化 肝癌 PBL 病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