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分公司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doc
《烟叶分公司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叶分公司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烟叶分公司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自年全面启动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以来,在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州公司相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烟叶分公司坚持“夯实基础,统筹安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以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为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近几年来,我县烟叶生产以猫山草坝一线5000亩省级烟叶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和水井坳至荆竹二界1000亩州级核心示范区的建设为标杆,在全县100%实施了以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
2、设为主要内容的烟叶标准化工作。通过突出“八个强化”、建立“三项机制”,实现了“八个增强”的烟叶标准化生产成效,现将我县标准化建设工作汇报如下:一、标准化示范区基本情况及概况(一)基本情况地处鄂西南边陲,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全县国土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总人口34万人,农业人口31万人。公司内设4个科室、2个专业部门、7个烟草站,共有员工201人,其中一线烟叶生产技术人员110人。常年种植面积7万亩左右,烟叶年产量17万担左右。烟叶技术员人均服务指导面积636亩。从2006年起被湖北中烟工业公司列为全省唯一全等级烟叶调拨基地,年成为全国四十个特色烟叶开发生产基地之一,并于同年列为国
3、家局烟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2010年8月,在国家局科教司主持的恩施州“清江源”烟叶品牌鉴定会上,烟叶以浓透清和浓偏中香气类型为主,“甜雅香”风格特色突出,“绿色生态、富硒低害”特征明显,其感官评吸质量名列全州第一。(二)概况有30余年的烤烟种植历史,拥有比较稳定和技能较高的烟农队伍,5249户烟农户中户户都有一个懂技术、能烘烤、精分级的明白人。2007年全县种植烤烟50221亩,分布在全县9个种烟乡镇124个村,6431户,收购烟叶10.5万担,平均亩产112公斤,亩产值1162.03元,均价11.05元/公斤,上中等烟比例89.28%,其中上等烟达到50.69%,实现总产值5835.8万元,
4、为地方财政提供税金1283.88万元;年,种植烤烟7.0119万亩,分布在全县9个种烟乡镇,8个村,7227户。其中万亩以上乡镇2个,2000亩以上乡镇9个,5000亩以上乡镇4个,建成50亩以上连片种植样板示范196块。收购烟叶16.93万担,平均亩产量121公斤,亩产值1675.18元,均价13.88元/公斤,上中等烟叶比例88.19%,其中上等烟比例51.93%,实现总产值1.1746190124亿元,为地方提供财政税收2584万余元,比2007年烟叶亩产值增加513元/亩,增加44.15%;2009年,种植烤烟65587 亩,收购烟叶19.9万担,平均亩产量151.7公斤,亩产值179
5、0.9元,均价14.58元/公斤,实现总产值1.451亿元,为地方提供财政税收近3190余万元,比年烟叶亩产值增加115.72元/亩,增加6.9%;2010年,种植烤烟5.5万亩,收购烟叶16.7万担,实现总产值1.06亿元,平均亩产量152.5公斤,亩产值1944.2元上中等烟比例87.39%,其中上等烟达到46.62%,比2009年烟叶亩产值增加153.3元/亩,增加8.56%,为地方提供财政税收2000万元。2011年,种植烤烟5.4756万亩,约定产量 公斤。-2011年实际烟叶种植面积均与当年烟叶计划面积一致。二、主要工作措施(一)突出八个 “强化”1、强化组织管理,提供标准宣贯保障
6、自实施烟叶标准化生产以来,烟叶分公司通过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为正副组长,烟草专卖局,县农业局、技术监督局、统计局、科技局、气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烟叶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公司相应成立烟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公司经理亲自挂帅出任组长,副经理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下设一个办公室、三个工作小组,即办公室、技术组、物资组和考核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烟叶工作的副职领导和烟草站站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分年度制定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计划任务,按目标任务县、
7、乡、村、户层层分解落实,签订责任书,分工明确实行目标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把示范区项目建设作为衡量所辖烟草站的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其目标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在示范区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级项目领导机构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及时做好协调督促工作,保证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2、强化标准推广体系建设,构筑三级培训宣传平台近年来,烟叶分公司针对烟叶生产总面积大、单块面积小而分散、烟农户数多,烟叶叶种植面积核实、技术落实、标准化管理等工作难度大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了“烟叶分公司公司生产部门、烟草站收购组技术员”的技术推广体系和培训宣传机制,以宣贯“数字烟草”为特征的标准化生产为目的,通过采取“三级联动
8、四项挂钩、八个突出、四示范”的技术推广和宣贯培训措施,将烟叶生产技术层层传授到烟农,使得烟叶生产技术到位率及烟农种烟效益得到不断提高。一是实行层级管理,明确各级各部门标准宣贯的职责、任务和目标。全县技术推广网络分县、乡(镇)、村三级,其中县公司生产技术服务站负责对上级推广的技术措施进行示范、推广以及检查、指导,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促进技术措施调整;各乡(镇)烟草站生产技术员负责具体落实技术推广和烟农指导;驻村技术员负责入户指导烟农生产,收集反馈存在的问题和烟农满意度。在年以来的烟叶生产中,县分公司成立了烟叶标准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专班,制定了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发放了与烟叶生产各环节相适应
9、应的培训资料,并将这项工作纳入了技术员的考核范畴。据统计,仅2010年,全县9个烟草站共举办技术培训1015场次,发放烟叶种植技术资料34000余份,参训烟农达29000余人次。通过培训,烟农种烟积极性不断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烟农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得到提高。在落实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采取“抓关键带常规”的办法,通过突出狠抓“测土配方施肥”、“漂浮育苗”、“绿肥翻压”、“三先”备栽,“三带一深”移栽,“病虫害防治”“化学抑芽”“三段式烘烤”等影响烟叶质量和特色的烟叶生产关键实用技术,带动相关常规技术落实。近三年来,全县100%实行漂湿育苗,大棚育苗比例达95%以上,商品化育苗比例85%以上,
10、大棚利用率达77%以上,100%推广“三先”和“三带一深”技术,100%推广平衡施肥技术,100%推广化学抑芽和刀削打顶技术,100%实行病虫害的统防统治,严格按照烟叶的成熟度进行采收,实行60%以上的密集化烘烤。(2)实施多层次的标准化宣传措施,建立新型的考核机制。一是加强宣传造势。宣传硬件设施是标准化体系宣传和落实到位的重要手段,县公司非常注重标准化宣传硬件设施的建设,在严格按照标准化烟站设计配齐所需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建成电教厅、烟农学校等。并配备了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宣贯、痕迹信息资料采集整理所需电脑、复(打)印机、照相机、多媒体投影仪、GPRS海拔仪等器材设施,利用培训、报刊、墙报、电视
11、讲座、资料光盘等舆论工具加大对标准体系进行宣传和指导,把公司、烟草站、收购组化为三级培训推广网络,通过以“标准化推广站”为中心,以全县308个“烟农学校”为网点,全面对技术人员和烟农进行宣传培训。同时,我县印刷“清江源”烟叶综合标准体系2000册下发到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手中,印刷标准化基础知识宣传单4万余份发放到全县烟农手中。通过一系列宣传造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示范的实施水平,保证了标准的宣贯率和技术到位率。二是建立新型的考核机制。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我县加对标准化建设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工作绩效与烟叶技术员的工资奖金、评选先进等方面挂钩,确保整个烟农培训工作有计划
12、有方案、有考核的进行。县烤烟标准化示范区领导小组成立了督查组,并制定出督查管理办法,建立起督查组责任追究制度和每月例会制度。领导小组深入烟区一线,全面掌握标准化示范区工作进展情况,及指导标准化的工作开展。同时县局把标准化体系实施落实情况纳入公司相关部门和烟草站年度目标考核之一。三是建立标准化示范工作材料档案。加强标准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标准化办公室专人负责整理各项基础资料。(3)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培训机制。为缓解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的局面,县烟叶分公司近几年来加大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首先,每年积极争取州公司有计划的从高等院校通过人事代理的方式,引进一批大专文
13、化程度以上的毕业生,极大的充实了本地烟叶生产和科研人员力量。其次,将现有在岗职工送河南农大、郑州烟草培训中心等单位进行短期或中长期培训,提高了全州烟草技术队伍素质。目前,已与河南农业大学联办了中青年管理干部培训班。再次,鼓励在岗职工通过函授、自修、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切实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烟农的培训工作。每年底或年初邀请技术依托单位和顾问单位的专家,与产区公司一道对系统内烟草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示范园的示范作用,以烟农学校、现场会和专家会诊的形式开展对烟农的技术培训,累积培训达15万余人次;还分别在年、2010年编制了烟叶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恩施州烤烟标准化生产“清江源
14、富硒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烟农手册”15000余册。通过培训,烟农对烟叶科技的认知能力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烟叶生产技术的推广和落实。年以来,县烟叶分公司7次邀请到省内外烟叶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烟草农业方面的专家对技术员及职业烟农进行在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的培训,再根据自身的实际召开烟农培训,深入各种烟村,利用农闲和晚上的时间为烟农“补课”。使烟农对烟叶生产标准能够学以致用,对每一丘烟田实行精耕细作,进而促进烟叶整体质量的提高。对烟农实行个性化指导、分类管理,烟农缺什么技术就指导传授什么技术,哪个环节技术薄弱就重点帮助哪个环节,使技术指导更具针对性。在技术推广网络方面,烟叶分公司强调层层示范责任制:县公司负
15、责抓好一个支撑现代烟草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村,作为全县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指导示范样板;各烟草站站、组长,技术员都有各自的示范样板,作为全站烟叶技术员的样板示范点和培训基地;每个烟叶技术员都有一块示范田,它是烟叶技术员对所辖村烟农进行集中培训的场地;烟叶技术员除必须办好50亩连片成块样板示范点外,还必须在每个院落和地块的烟农选定一至二垄作为示范垄,示范垄上的烟叶生产全过程由烟叶技术员亲自操作示范,以此来加强对烟农的示范指导,确保烟叶生产技术落实到位。(4)探索标准化技术推广新的组织方式。第一,推行专业化生产模式。通过建立专业化组织,为烟农提供专业化育苗、专业化机耕、专业化烘烤服务。全县共培育烟
16、叶育苗专业户645户,以村、组、自然院落为主体的烟叶集约化育苗达到90%以上,商品化育苗和供苗率达到80,各类农业机械能够满足烟叶标准化生产需要,机械化生产面积达到65%;建密集烤房群的覆盖率70以上%,应用面积达4.8万亩。第二,建立烟叶生产技术研讨会制度。每年烟叶生产开始前,针对上一年度烟叶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成功的经验,县烟叶分公司组织生产质检科长及技术人员撰写论文,通过技术研讨会进行交流。并选择质量较好的论文出版论文集。在研讨会上,对下一年度烟叶生产技术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完善年度烟叶生产技术方案。第三,对烟农实行分类管理。将烟农分为A(五星、四星)、B(三星、二星)、C(一星)、D(无星)
17、四类,针对不同星级的烟农,实施个性化服务,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烟农实行不同的生产投入政策,以促进烟农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此外,认真贯彻落实标准化技术推广配套管理制度。为保证技术推广的顺利实施,县公司认真落实了州公司制订的技术推广配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恩施州烟叶收购管理办法、恩施州烟叶预检实施与管理办法、恩施州烟农分类管理办法、恩施州烟农户籍化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进一步保障了技术推广和服务措施的落实到位。强化标准宣传培训(1)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2011年烟叶分公司多次派人参加国家局举办的培训班,年以来累计培训超过30余人/次。分别选派公司经理、站长、副站长以及主要技术骨干参加湖北省局、河南农
18、大和郑州烟草研究院等有关部门组织的烟叶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达35人次以上。同时切实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职业烟农的培训。烟叶分公司每年底和年初邀请技术依托单位和顾问单位的专家,对系统内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重点烟农进行标准化生产和技术培训。年以来,累积培训达7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册,提高了系统内管理和生产人员素质,推动了我县的烟叶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示范作用,以烟农学校、现场会和专家会诊的形式开展对技术员和烟农的技术培训,年以来累积培训达2.2万人次;年以来共向烟农发放烟叶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恩施州烤烟标准化生产“清江源富硒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烟农手册”几个个烟
19、叶生产环节技术资料35000余册份。年至2010年烟叶分公司三次组织代表队参加恩施州烟草公司举办的烟叶标准化知识竞赛活动,获得了一个第二名,一个第一名的好成绩。技术人员在烟叶生产全过程中对责任区域内的烟农定期进行入户指导,广泛宣传烟叶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理念。保证生产技术的落实到位率,指导和帮助烟农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并负责所辖区域烟农的种植档案建立、动态管理、归档服务等。公司为全州烟叶生产技术人员统一印制了“技术员工作日志”、入户指导记录烟农培训资料袋,要求技术人员对入户指导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记录。烟草站技术人员分环节将烟叶生产的阶段性技术资料及时分发到烟农手中,并进行
20、讲解。通过培训、宣传,技术人员和烟农对烟叶标准化和科技兴烟的认知能力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落实。烟叶近年来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确保了烟农按照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提高了烟叶标准化技术到位率,种出了符合卷烟工业企业对原料要求优质烤烟。3、4、5、强化考核奖惩兑现年以来,县烟叶分公司不断完善烟叶标准化生产管理目标考核机制,制定了较为科学的考核办法。实行烟叶标准化工作绩效问责制,围绕基础标准化、技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等,狠抓督促指导和量化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县对站和公司部门、站和公司部门对员工”两级标准化工作监督和考核评价体系,在烟叶生产的育苗、
21、整地、施肥、移栽、田管、采烤、分级扎把以及烟叶收购等关键环节,根据烟叶生产环节工作要求,制定标准化管理阶段性目标考核细则,由县公司生产办、综合办等相关单位人员及各县技术骨干组成烟叶标准化生产考评评比工作组,深入各烟区实地抽样进行考评,对阶段及年度标准化质量管理进行严格、细致、准确、及时地考核监督。并根据标准化管理考核完成绩效情况兑现奖惩。按照各岗位工作责任,对工作质量、烟叶质量管理缺失的岗位及人员实行问责,重点放在对标准化质量管理的落实及落实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上,严格追究工作人员失误失职现象,确保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入户率达到百分之百,促进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的全面落实,全面提高烟叶标准化水平。将考
22、核综合评价作为绩效工资分配和工作质量问责的主要指标,奖优罚劣。6、强化烟用物资控制烟用物资管理是烟叶生产的重要环节。加强烟用物资的管理监督,确保烟用生产物资的有效供应,对于提高烟叶产量与质量,促进烟叶生产的稳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县烟叶分公司严格执行恩施州烟草公司关于烟用物资出入库财务管理办法(恩州烟财23号)文件要求,围绕“以合同面积和测土配方为物资购进与发放依据,以州县物资仓库调拨为唯一货源,以物资统供率90%、烟种统供率100%、库存率小于3%为控制指标”和“实用实购、实购实发、实发实用、搞好监督”的原则,以提高物资利用率和减少损耗为目标,一是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
23、规定程序办事;二是物资在销售过程中,保管员不能直接收现金,由专员开票收款,保管员凭票发货,有效地杜绝白条抵库现象的发生;三是建立健全物资销售台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保管员按时与开票收款员对帐,结算,按时上报月报表,及时掌握烟用物资的动态;四是加强库存物资的养护,要求物资商品明码、分类堆放,保持库容整洁,降低物资损耗;五是财务、生产部门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采取经常性的检查,对物资仓库进行盘底查库,对物资销售货款及时回笼。通过进行烟用物资控制管理,做到了烟农与收购组、收购组与烟草站、烟草站与县(市)公司、县(市)公司与州公司在物资购进、销售数量上保持一致,物资入库必须手续完备、确保物资质量和
24、数量符合要求,物资销售必须对象明确、手续清楚、责任明确,物资库存必须整齐有序、按月核实。同时,烟叶生产部门加强了对烟用物资从购进到发放全过程的监管,各烟草站确定了专人保管物资;财务部门从资金流动上对烟用物资进行监管,做到日清月结、账目相符。各有关部门严肃纪律,规范调拨,确保了烟用物资准确无误地发放到广大烟农手中。7、强化烟叶合同管理年以来,烟叶分公司遵循“严格控制,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围绕“合同制”管理主线,组织开展烟叶生产工作,实现“稳”、“控”目标。在规模“稳”与“ 控”之间,重点是做好“稳定”工作,用好用足国家下达的计划资源,让广大烟农在计划资源内实现增收致富,努力稳定种植规模。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烟叶 分公司 标准化 生产 示范区 建设 情况 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