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中医药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中医药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中医药发展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加快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为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新时代中医药强县,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十五五”国民健康规划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健康2030”行动计划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
2、院和省、市、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中医药积极服务于健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各项中心工作,积极融入闽西北中医药强县等区域发展战略,中医药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医药全程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冠肺炎期间,针对7例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中医药诊疗服务主动介入,全程参与,针对性地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截止2020年12月,提供防瘟、祛瘟汤剂2000剂、香囊2000份,供境外(籍)华人华侨和回明隔离人员使用,收到较好成效。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县现有二级中医医院1所,一级中医医院(民营)1所,中医个体诊所3所,乡镇(社区)中医馆
3、9所,在县总医院西区(中医院)设置“中医药大学O中医药健康管理示范中心”、中医内科、康复科等,完善了县域内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各基层分院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投资近135万元完成9个基层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并配套300万元完善中医馆设施设备。县中医院床位数100张,复康中医医院20张(民营),总计占全县医疗机构床位的19.14%。县中医院开设中医内科、康复科、针灸科、治未病科等18个业务科室;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45种,其中,特色疗法6种,含耳针、穴位注射等,制定了消渴方、眩晕方等7种院内协定处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比例100%。有中药饮片374种,建成中医代煎配送中心,配备了全自动煎药机16台
4、中药产业支撑保障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发现的210科844属1559种药用植物被详细记载在县中药资源志要,对比省县药用植物资源志要(2006),发现新增药用植物179种。首次发现省新分布物种四川山姜(箭杆风),发现重点调查中药资源(中药材)78种、特色重点调查中药资源(中药材)17种。期间共上交国家带花或带果的腊叶标本502份、省级1004份,药材样品69种,植物种子30种。同时,完成县中药资源志要县中药资源普查报告县中药资源区划编撰。全县现有医药类企业11家,产值亿元以上5家,5亿元以上1家(南方制药),中药材种植合作社6家,主要种植南方红豆杉、铁皮石斛、金线莲、草珊
5、瑚等19种药用植物,总计约3.8万余亩。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截止2020年底,全县卫健系统中医药相关人员共71人,其中县总医院20人、中医院25人、乡(镇)卫生院14人、其他卫生健康单位12人;全县中医药类职称人数占总卫计职称人数的11.95%,其中中级以上职称37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专栏1“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完成情况指标类别具体指标2015年2020年属性中医药中医医院(所)12预期医性疗中医医院床位数(张)资源70120预期性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张)0.680.97预期性每千人口医疗机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人)0.30.5预期性中医药服务中医总诊疗人次数(人
6、次)1393233536预期性中医医院诊疗人次占医院诊疗人次比重(%)5.613.2预期性中医类医院出院人数(人)1335938预期性中医类医院出院人数占医院出院人数比重(%)12.911.72预期性中卫生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药医师(人)3051预期人性力资卫生机构中药师(士)(人)58预期源性第二节机遇挑战1 .“十五五”时期是推动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把中医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调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省、市把人人享有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作为重大民生问题加以解决,
7、社会各界对中医药工作高度关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经验为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群众对中医药需求的不断增长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县的中医药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事业发展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2 .新一轮的中医药发展意见为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传承发展中医药、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提供了强劲动力。当前,人民群众的关注焦点已经从医改的方向、原则转移到改革的进展和成效上来,改革攻坚难度越来越大。中医药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适应供给侧改革需要,切实解决好群众在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
8、本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中医药服务。3 .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政府投入稳定增加的机制尚未形成;公共卫生领域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基层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亟待加强;中医药管理体系不完善,中医药管理机构尚未健全;中医药服务优势特色不够突出,区域、城乡间不平衡,基层服务能力弱;中医药融入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机制不健全,中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不强;中医药方面领军人才不足,满足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人才短缺;新医药龙头企业缺乏,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进取意识不强,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投入与销售收入比率严重失调,缺乏核心竞争力。看清问题、把握机遇,遵循规律、统筹规划,
9、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为动力,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既强调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又注重扬优势,着重推进服务体系内涵和能力建设,着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多元价值作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实现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
10、展,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在健康建设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显示度和贡献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健康。坚持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基本国策,将中医药融入卫生健康的大局,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成果惠及人民,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保障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坚持中西医并重,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将中医药融入所有政策中,做到中医、西医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坚持遵循规律,特色发展。遵循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发
11、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全面继承发扬中医药理论、技术和方法,优化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坚持守正创新,内涵发展。把传承创新贯穿中医药发展一切工作,深入推进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融合发展,以提高疗效为着力点,构建结构优化、全面开放的中医药科技发展体系,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质量为先,融合发展。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系统整合中医药资源,统筹布局,从重数量规模转向重质量效益,注重区域与类别间平衡协调,实现中医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中医药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30年,覆盖城乡居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人人享有更高水平、更
12、加系统连续的中医药服务,中药材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中医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中西医协同协作的公共卫生应急体制机制基本健全,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稳步壮大,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实现人口长期均衡稳定增长、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万人均中医类床位数、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等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市中上水平。覆盖城乡居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和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
13、升。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设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做好中医药传统知识与文化、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传统技术方法的收集整理和登记保护,支持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开展临床疗效独特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配制研究,鼓励将名老中医验方开发为使用方便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通过惠及民生的服务带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中医药人才发展机制更加完善。中医药人才成长途径更加优化,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更加健全。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带头和引领作用,完善用人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人才成长发展和合理流动,形成与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规模,合理分布
14、城乡和区域中医药卫生人才,各类人才队伍得到统筹协调发展。中医药发展支撑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硬件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完善基层中医馆设施设备,力争到2030年3所基层中医馆达到精品中医馆水平。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服务效能显著提高,发挥县中医院中药饮剂智能配送优势,提升中药制剂能力,完善“中医药大学O中医药健康示范管理中心”建设。中医药发展平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成立县级中医药管理局,做到“五有”,有编制、有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经费。合理统筹城乡医疗资源,促进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大力推进中医药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切实解决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能力不
15、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确实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质量。专栏2“十五五”发展规划主要指标指标类别具体指标2020年2030年属性中医药医疗资源中医医院(所)22约束性中医医院床位数(张)120120预期性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张)0.970.97预期性每千人口医疗机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人)0.50.7预期性中中医总诊疗人次数(人次)医药服务3353654010预期性中医医院诊疗人次占医院诊疗人次比重(%)13.216.3预期性中医类医院出院人数(人)9381510预期性中医医院出院人数占医院出院人数比重()11.7218.88预期性中医药人力资源卫生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
16、医师(人)5170预期性卫生机构中药师(士)(人)815预期性第三章重点任务第一节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加快推进县中医院迁建。力争到2030年,建成以县中医医院为主体,公立综合医院中医科和社会办中医服务为补充,各乡镇卫生院全覆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格局,县妇幼保健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开设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有标准化中医科,IO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5%以上,IO0%村卫生所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鼓励社会力量以名医、名药、名科、名术为服务
17、核心,提供流程优化、质量上乘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养老等服务。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鼓励中医医疗机构探索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推进中医远程医疗服务。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以中医科、中医诊疗设备购置、康复科建设为工作重点,开展全域中医药医务人员(含中药、针推人员、中医护理、盲人医疗按摩等)培训。加强县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中医规范化诊疗服务能力,加强内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肛肠、老年病等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和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推广实施至少45个以上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强化中医医院临床救治能力,做优做强骨科、妇科、儿科、皮科、肛肠、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中医药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