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学院建设规划.docx
《物联网产业学院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产业学院建设规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联网产业学院建设规划一、建设目标总体目标:以战略性“双十”产业集群中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人才需求为导向,依托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着力探索实践“三段递进、四方协同、全程多维”的物联网信息服务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企业服务技术创新功能有机结合,打造对接物联网产业链的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助推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到2024年底,基本建成“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人才供需精准对接、资源集聚融合发展”的产科教融合示范基地,形成专业一产业学院一专业群一产业群良性链条。具体目标
2、1)培养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依托产业学院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M98%,岗位就业相关度M90%,用人单位满意度M90%,毕业生主要指标稳居全省同类院校领先地位。(2)建设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基地。积极促进科教融合,以科学研究、技木革新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并将研发成果及时向当地企业进行转化,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建成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服务、培育和孵化科技型企业5家以上,协助企业申请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2()项以上,实现横向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入账经费3()万元以上。(3)打造一流“双师”
3、教师队伍:获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省级以上奖5项;双师素质达到100%:打造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全面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和轮训制度,40%以上的专任教师到合作单位实践锻炼,来自合作单位的兼职教师占比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0%以上。(4)共建一流的教学资源包:建设国家级、省级课程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专创融合课5门;开发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高水平专业新型教材5本、活页式及工作手册式特色教材5本。(5)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完成各类企业和社会培训5000余人日,服务企业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难题20项以上,实现科研与技术服务经费50万元以上。(6)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沿
4、线国家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建设双语示范课程1门:建设境外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基地1个,开展境外企业员工本土化培训400人日以上,与境外高校开展师生交流学习100人次以上。(二)建设思路政府主导,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充分利用物联网产业学院的政策支持,调动企业枳极性,与合作企业继续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开展教改项目,开展现代学徒制班试点;组织师生参加乃至承接物联网协会的技能鉴定,通过物联网协会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渠道;与合作企业等开展科研活动及1+X证书试点;共建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和众创空间,举办物联网创客大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资源集聚融合发展。以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依托物联网应用技术
5、专业群,优化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的专业体系,通过物联网协会的渠道,联合业内知名企业构建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提高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助推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资源共享、运行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改革强度和创新力度,在合作共羸的基础上,激活校企各方的内生动力,逐步形成“办学共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企深度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三、建设内容1、构建基于产业学院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1)
6、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以产业学院为抓手,推进园区、行业协会、企业、学校联合,推进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以“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建设思路为指导,推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人才培养各项工作,优化学院组织结构,建立扁平化学院管理架构。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环境建设,推进专业动态调整、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4大机制有效运行,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2)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以学院理事会为依托,集中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根据党的教
7、育方针、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产业调整与升级、先进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对学院办学方向、发展规划、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统筹协调理事单位合作实施“多边或“双边合作。进一步完善理事会及下属4个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对专业、基地、教学团队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四个指导委员会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要求,指导校企合作办学实体运行;落实合作办学实体在人员聘任、经费管理、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促进合作单位在场地、资金、人员和设备等方面共投共建,共同参与人才培养。(2)健全学校制度体系。围绕
8、校企合作办学的要求,制定完善的学院办学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的资金管理、人员配置、场地和设备管理、教学运行、科研管理、社会服务、学生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确保充分发挥理事会在学院教学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有利于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的建设。包括: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修订办学经费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修订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和健全后勤保障制度等。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水平专业建设(1)依托产业学院,探索“三段递进、四方协同、全程多维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段递进”将人才培养期划分为基础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培养、岗位能力培养,将实践教学环节细分为参观
9、体验、基础训练、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轮岗见习、顶岗实习六个步骤环节,逐步实现从学生、学徒、实习生、员工的蜕变。政校行企四方协同,以学院为主体,依托物联网产业学院,建设满足教学、实验实训及培训的实训基地。在产业学院,进一步推广“现代学徒制、订单班模式,政校行企“全程多维”参与人才培养。(2)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基于校、企、行联合工作机制,以产业院现有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为支撑,分别按照“共享平台、岗位对接和综合实训”的课程体系,同时辅以1+X证书的培训资源包,进行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建设。(3)构建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体系.通过校企联合开发,对接职业标准和规范,引入物联网产业应用解决方案作为教学案例
10、按“两快一新”(技术追踪快、项目更新快、表现形式新)要求,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中面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步伐,“迭代式修订教材内容,动态更新配套教学资源,增强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和时代性,重点开发岗位对接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1+X证书培训教材。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导向”为教学法和“互联网+”的理念,输出一批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纸质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有机融合,形成“纸质教材+多媒体平台”的新形态体化教材体系。开发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高水平专业新型教材5本、活页式及工作手册式特色教材5本。3、专兼并重,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多途径培养专业领军人才依托产业学院,建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网 产业 学院 建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