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院校建设方案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doc
《示范院校建设方案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范院校建设方案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doc(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云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目 录概 述1第一部分 项目建设背景2一、行业产业发展背景2二、行业产业人才背景3三、项目政策支持背景4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基础5一、建设培育基础5二、项目特色优势13三、项目存在不足15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目标16一、建设指导思想16二、项目建设思路16三、项目建设内容17四、项目建设目标17第四部分 重点专业及所在专业群建设19项目一、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19一、专业建设背景19二、专业建设基础20三、专业建设思路24四、专业建设目标24五、专业建设内容24六、建设经费预算34七、建设预期效果34八、建设进度验收35项目二、矿山机电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2、方案37一、专业建设背景37二、专业建设基础38三、专业建设思路42四、专业建设目标42五、专业建设内容42六、建设经费预算54七、建设预期效果54八、建设进度验收55项目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57一、专业建设背景57二、专业建设基础58三、专业建设思路62四、专业建设目标62五、专业建设内容62六、建设经费预算74七、建设预期效果75八、建设进度验收76第五部分其它建设项目78项目一、模拟矿井公共服务平台78一、项目建设背景78二、项目建设目标79三、项目建设内容79四、项目经费预算85五、建设预期效果85六、建设进度验收85项目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86一、项目建设背景86二、
3、项目建设目标87三、项目建设内容87四、项目经费预算90五、建设预期效果90六、建设进度验收90项目三、云南能源产业文化宣传平台91一、项目建设背景91二、项目建设目标92三、项目建设内容93四、项目经费预算93五、建设预期效果93六、建设进度验收93第六部分项目资金预算及建设进度95一、项目经费预算95二、年度资金预算97三、建设进度验收97第七部分项目建设保障措施105一、资金筹措保障105二、组织领导保障105三、规章制度保障105四、经费管理保障107第八部分 项目建设预期效果108一、专业布局结构更加合理108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成熟108三、课程体系建设更显科学108四、师资队伍建
4、设更为优质109五、实训基地建设更趋完善109六、质量保障体系更为有效109七、服务社会能力更加突出109第九部分 附件110附件1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110附件2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14附件3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设备购置管理办法 118附件4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办法 1212概 述项目特色优势:项目特色重点围绕能源、煤炭设置专业的办学特色,通过模拟矿井仿真实训教学的模式特色,学院文化教育和项目导向的目标培养特色;项目优势行业主导力强、人
5、才需求量大的优势,条件的改善为学院办学增强了后劲的优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为学院拓宽了发展路子的优势。质量工程项目:学院获得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35项,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材6部、国家规划教材15部、省级规划教材1部。学生就业情况:09、10、11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8.1%、90.7%、95.4%;08、09、10三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分别为85.7%、94.89%、95.19%。近3年被评为“云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项目建设目标:通过示范院校的建设
6、促进学院办学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整合资源,建成“4基地+3中心+2平台”,全面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省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最终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东南亚有较高知名度,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内容: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矿山机电专业及专业群、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每个重点建设专业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质量保障体系、社会服务能力、所在专业群等具体方面进行建设。其他建设项目模拟矿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能源产业文化宣传平台建设。项目建设经费
7、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投入专项建设资金2500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2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举办单位投入资金10008201000万元,主要用于3个重点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其他建设项目中公共服务平台、社会服务体系项目的建设;学院自筹投入资金10001000118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质量保障体系、社会服务能力和其他建设项目中产业文化宣传平台项目的建设。一年来建设培育取得的新成果:新校区落成并全面投入使用;新增省级质量工程项目9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进一步提高;被授予“省级文明学校”;模拟矿井建设取得阶段性成
8、果。第一部分 项目建设背景一、行业产业发展背景新型工业化是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能源产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动力源”,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先决条件之一。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产业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战略选择。能源的安全关乎国家的安全,能源工业的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单位原为云南省煤炭工业局,2009年始举办单位为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人才培养的任务由单一的为煤炭等能源行业转变为以能源为主、面向大工业领域和信息产业的服务。云南工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工业强
9、省”是云南省的战略发展目标之一,到2010年底,全省各类工业园区达到119个,10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进入省级重点园区发展,工业增加值已达26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7.1%,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0.8%,全省工业化率达到36.1%,其中不含烟草的工业比重达到69.6%。“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建4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实现工业新入园项目达到320个以上,实现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拟定工业增加值年增20%以上,增加值达6000亿元以上,力争到2015年全省工业化率达到45%左右。云南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能源产业是云南省有待建设的新兴支柱产业,到2010年,全
10、省规模以上能源工业企业共计900余家,有煤矿1200余个,销售产值1100多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25.73亿元,占全省GDP的6.5%。全省能源生产总量9418万吨标煤,初步形成了煤炭、石化、水电、火电、风能、太阳能等较完整的现代能源体系。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工业原料,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中占70%左右的份额,云南是全国十大产煤省之一,煤炭资源总量为691亿吨,提交的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9位,在南方各省区市中仅次于贵州,居第2位;褐煤资源量仅次于内蒙,居全国第2位。目前,全省煤炭产量达到9760多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左右,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07%,占全省GDP的2
11、92%。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继续加大水利、交通、能源、农业农村及民生领域的投入,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能源产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制造业和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做大做强能源产业,构建以水电和煤炭为主、火电为辅、新能源及石油炼化加快发展的多元化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云南将充分发挥云南省水电资源丰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新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大的优势,打造国家西电东送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新兴石油炼化基地、新能源示范基地和国家云南境内外电力交换枢纽“三基地一枢纽”,把云南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并以此促进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拉动能源装备工业发展,推动以矿电
12、结合为主的国家载能工业产业转移,更好地支持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撑我省经济腾飞。目前,中国石油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已开工,云南1000万吨/炼油项目已奠基,到2015年,中国石油在云南的炼油能力将达2200万吨/年,随着这些大项目、新产业的推进,现代能源新兴支柱产业将在云南崛起,成为云南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二、行业产业人才背景行业产业亟需大批专门人才。到2010年底,云南已形成了86万人左右的工业人才队伍,但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重不到5%,远低于全国10.2%的平均水平,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业从业人员不到7%,从业人才资源和科技知识对产业的贡献率不到10%,工业经济增长中的经济含量和人才资本比重
13、在全国排名仍然严重偏后,这是造成云南工业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薄弱、方式粗放、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所在。其中,全省煤炭产业从业人员达20余万,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高达80%左右,工程技术人员仅占煤炭从业人员的3.25%,国有煤炭企业职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4%,地方小煤矿则平均不到1名专业技术人员,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煤矿基础管理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十分薄弱,制约了煤炭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以十大产业急需人才为突破口,加大优势产业人才开发力度,到2020年,在烟草、能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石化、生物技术、旅游文
14、化、商贸流通、装备制造、光电子等优势领域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的产业急需人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工业人才队伍开发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通知(云政办发2010149号)明确:到2015年,全省工业从业人才资源总量应达到220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4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80万人,技能型人才达到100万人。到2020年,工业人才总量达到290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6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93万人,技能型人才达到135万人。很显然,“十二五”期间的工业人才缺口尚达140万人以上,若按占工业人才资源20%的能源人才队伍预计,能源人才缺口达10万人左右,其中技能型
15、人才缺口达2万人左右,技术人才缺口达1.6万人左右,经营管理人才缺口达到1万人左右。大专院校应加大相关专门人才培养力度。煤炭工业是“艰苦、高危”行业,存在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五大自然灾害。能源、煤炭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在大专院中基本属于紧缺和艰苦专业,本身受学生报考志愿的影响较大,加之只有12所本科院校、34所高职院校举办相关专业,每年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不到2000人,远远满足不了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能源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国家能源基地建设的战略要求,迫切需要我省大专院校加大相关专业的建设力度,尽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懂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能源工业人才队伍。三、项目政策支持背景国家中长期
16、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把握方向,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系统培养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讨论稿)明确:重点支持优势专业、特色专业、紧缺专业、艰苦专业等符合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专业。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云发
17、200518号)明确: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重点。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云教高200956号)明确: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建设项目,分3年每年确定2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2010年,云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在组织年度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评审中,已将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的培育学院。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作为学院的举办单位,书面批复(煤管2010411号),明确对学院进行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提供1000万元资金支持。
18、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基础一、建设培育基础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78年的云南省煤炭工业学校。2002年10月,经云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云南省工程技术学校、云南省煤炭基本建设公司技工学校、云南省广播电视大学煤炭分校合并组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政复2002117号),举办单位为云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至今已有33年的办学历史、9年的高职办学历史。2007年11月学院通过了教育部进行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目前全日制高职在校生人数为4488人,70%以上的在校生就读专业同能源、煤炭紧密相关。学院是云南一所面向能源、为煤炭行业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工科高职院校,被誉为“云南乃至西南地
19、区煤炭行业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是全国煤炭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被授予“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2011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学校”。学院领导班子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奋进、勤政廉洁。学院领导班子由7人组成,高级职称3人,具有较强的专家治校能力;7人均有在工业行业或企业工作10年以上、从事职业教育工作15年以上的经历,具有丰富的能源行业工作或能源职业教育办学实践经验。班子在师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有较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学院建设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突出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学院获得45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带领全院教职工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找准了学院的办学定位、培育了自身的特
20、色、创新了煤炭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前期建设和培育的基础上,学院硬件与内涵质量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加大投入,建设现代化校园。学院占地面积达到500余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尤其是投入资金3.2亿元,建成了占地面积达340亩、建筑面积达28万多平方米、可容纳学生6000人规模的新校区。目前学院固定资产总值2.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77多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5800余元,图书馆藏书51万册,语音室、多媒体教室25间和学生用计算机500台。(二)搭建高端育人平台将人才培养同服务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建立了全国煤炭行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等9
21、个省级以上的人才培养基地(平台)。学院是全国煤炭行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NIT培训考试基地、信息产业部软件定点培训考试基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计算机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站、云南省工业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煤矿矿长资格培训机构、云南省煤炭职业经理人资格培训机构、云南省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单位、云南省第192职业技能鉴定所等。(三)产出教学科研成果始终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煤矿机械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获云南省政府颁发的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其他教育科学奖22项。教师共承担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34项,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16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43部。(四)质量建设收效显著学院获得
22、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35项:1、2007年,“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2、2007年,“煤矿安全实训基地”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3、2008年,“煤矿安全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教学基地4、2008年,“煤矿安全实训基地”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2009年,数字电子技术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6、2009年,电气设备安装技术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7、2010年,煤矿开采方法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8、2010年,机械基础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9、2010年,煤矿地质技术及应用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10、2010年,“煤化工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校内)示范性实习实训教学基地
23、11、2010年,“云南东源煤电有限公司羊场煤矿实习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校外)示范性实习实训教学基地12、2011年,“矿山机电”专业获省级特色专业13、2011年,煤矿地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14、2011年,“煤矿开采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15、2011年,李其钒教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16、2011年,“煤矿开采技术专业采掘工艺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校内)示范性实习实训教学基地17、2011年,“雄达煤矿实习基地”被评为省级(校外)示范性实习实训教学基地18、2011年,矿山流体机械被列为省级优秀教材19、2011年,矿山运输与提升被列为省级优秀教材20、2011年,配煤实验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示范 院校 建设 方案 云南 能源 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