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表面活性剂.ppt
《第3章表面活性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表面活性剂.ppt(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l表面活性剂是20世纪40年代初开发研制、5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化学品。l表面活性剂是许多工业部门必要的化学助剂,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制药、化妆品、食品、造纸、皮革、土建、采矿以及民用洗涤等各个领域,主要用作润湿剂、渗透剂、洗涤剂、乳化剂、匀染剂、固色剂、发泡剂、消泡剂等,其用量虽小,但收效甚大,被喻为工业味精。概概 述述3.1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3.3 表面活性剂类型3.4 表面活性剂效率和有效值3.5 表面活性剂的重要作用起泡作用增溶作用乳化作用洗涤作用润湿作用3.2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第第3章章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 Surfactant判断:判断:1液
2、体的表面张力总是力图缩小液体的表面积。2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与液面垂直。3分子间力越大的液体,其表面张力越大。选择1液体表面分子所受合力的方向总是:(A)沿液体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液体内部;(B)沿液体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气相;(C)沿液体的切线方向;(D)无确定的方向。2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A)沿液体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液体内部;(B)沿液体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气相;(C)沿液体的切线方向;(D)无确定的方向。3.温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是:(A)温度升高表面张力降低;(B)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增加;(C)温度对表面张力没有影响;(D)不能确定。水滴为什么是圆水滴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方形形而不
3、是方形它们为什么可以它们为什么可以漂在水面上漂在水面上3.1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界界面面(interface)是是指指物物质质的的相相与与相相之之间间的的交交界界面面。两相接触的约几个分 子厚度的过渡区。(五类)表表面面(surface)两两相相中中有有一一相相是是气气体体的的界界面面。严格讲是液体和固体与其饱和蒸气之间的界面气气/固、气固、气/液液 相(相(相(相(phasephase)具有相同成分、相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均匀物质具有相同成分、相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均匀物质 界界面面吸吸附附(interface absorbent)溶于液体中的物质,被吸附于液体的表面,溶液表面层的浓
4、度大于溶液内部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界面吸附。界界面面现现象象(interface phenomenon)界界面面分分子子和和相相内内分分子子所所受受力力不不相相同同,因因而而产产生生各各种种现现象象,习习惯惯上上称称表表面面现现象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表面分子与相内分子存在着能量差别表面分子与相内分子存在着能量差别l各种表面现象:各种表面现象:不润湿不润湿润湿润湿凸面(储汞)凸面(储汞)凹面(储水)凹面(储水)附加压力总是指向曲率中心一边附加压力总是指向曲率中心一边去污、乳化、分散等性能都与润湿现象密切相关去污、乳化、分散等性能都与润湿现象密切相关。毛细管上升毛细管上升毛细管下降
5、毛细管下降处于液态表面层的分子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引力,液面分子有向液体内部移动的倾向,即液体表面积具有自动收缩的能力,液体就像张紧的弹性膜一样。表面现象的微观成因水滴为什么是球水滴为什么是球形而不是方形形而不是方形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指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使表面收缩的力,单位N/m。方向:作用在表面的边界线上,垂直边界线向着表面中心并与表面相切。F=(W1+W2)g(a)(b)剖面图附加压力示意图以AB为弦长的一个球面上的环作为边界。由于环上每点两边的表面张力都与液面相切,大小相等,但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会产生一个向下的合力。趋向把凸面拉平。所有的点产生的总压力为
6、Ps,称为附加压力。凸面上受的总压力为:Po+Ps Po为大气压力,Ps为附加压力。剖面图附加压力示意图以AB为弦长的一个球面上的环作为边界。由于环上每点两边的表面张力都与液面相切,大小相等,但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合力。趋向把凹面拉平。所有的点产生的总压力为Ps,称为附加压力。凹面上受的总压力为:Po-Ps Po为大气压力,Ps为附加压力。毛细管上升毛细管上升毛细管下降毛细管下降它们为什么可以它们为什么可以漂在水面上漂在水面上接触角接触角(contact angle):在气、液、固三相交界点,气-液与液-固界面张力之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通常用表示。若接触角大于90,说明液体不能
7、润湿固体,固体是憎液的,如汞在玻璃表面;若接触角小于90,液体能润湿固体,固体是亲液的,接触角越小,湿润性越好,如水在玻璃表面。表面张力升高表面张力升高-无机盐,含羟无机盐,含羟基较多的盐基较多的盐-无表面活性无表面活性表面张力逐渐下降表面张力逐渐下降低碳醇,低碳醇,羧酸等羧酸等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物质表面张力急剧下降表面张力急剧下降表面活性表面活性剂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具有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物质(Surface active material)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8、这种物质通常含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和憎水的非极性碳链或碳环有机化合物。亲水基团进入水中,憎水基团企图离开水而指向空气,在界面定向排列。表面活性物质的表面浓度大于本体浓度(正吸附),增加单位面积所需的功较纯水小。非极性成分愈大,表面活性也愈大。非表面活性物质非表面活性物质 能使水的表面张力升高的溶质称为非表面活性物质。如无机盐和不挥发的酸、碱等。这些物质的离子有水合作用,趋向于把水分子拖入水中,非表面活性物质在表面的浓度低于在本体的浓度。如果要增加单位表面积,所作的功中还必须包括克服静电引力所消耗的功,所以表面张力升高。3.1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3.3 表面活性剂类型3.4 表面活性剂效率和有效值3
9、5 表面活性剂的重要作用起泡作用增溶作用乳化作用洗涤作用润湿作用3.2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第第3章章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 Surfactant3.2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表面活性剂的性质OOOSONa两两亲亲结结构构(amphiphilic):由由非非极极性性烃烃链链(憎憎水水性性即亲油性即亲油性)和一个以上的)和一个以上的极性基团(亲水性)极性基团(亲水性)组成组成亲油基团亲油基团和和亲水基团亲水基团强度的相互平衡强度的相互平衡 (HLB值)值)3.2.1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直链烷基(C8C20);支链烷基(C8C20);烷基苯基(烷基为C8C16);烷基萘基(烷基碳原子
10、数在3以上,且烷基数目一般为两个);松香衍生物;高分子量聚氧丙烯基;长链全氟(或高氟代)烷基;全氟聚氧丙烯基(低分子量);聚硅氧烷基。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 以上亲油基的亲油性强弱顺序为:l全氟代烃脂肪族烃基脂肪族侧链芳烃基芳烃基带弱亲水基的烃基 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 C8时,表面活性随碳链的增长而提高。C=812时(碳链较短),润湿、渗透作用好;C=1218时(碳链较长),洗涤、乳化分散 作用好。例:烷基磺酸钠:C=1418,洗涤剂;C12时,润湿剂。聚氧乙烯醚:渗透剂JFC:C8C13 乳化剂平平加:C12C20亲油基与表面活性关系亲油基与表面活性关系 直链的
11、烃基:较好的洗涤、乳化、分散性能;(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带支链的烃基:较好的润湿与渗透性能。(四聚丙烯苯磺酸钠)亲水基在亲油基一端:好的乳化、洗涤性能;亲水基在亲油基中间:润湿、渗透性能好。亲油基与表面活性关系亲油基与表面活性关系 有机酸盐羧酸盐(-COOM),如快速浸水剂(环烷酸钠):磺酸盐(-SO3M),如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活性 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硫酸酯盐(-OSO3M)如硫酸化蓖麻油;磷酸酯盐(-OPO3M),如磷酸化油。(M为碱金属、碱土金属及其它金属,NH4+等)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2)胺盐及季铵盐:包括伯胺盐,仲胺盐,叔胺
12、盐(3)及季铵盐;(3)不离解的羟基(-OH,一般为多个羟基),如 “斯盘”(Span);(4)醚链(-O-,与水形成氢键而具有亲水性,一般 为多个),如渗透剂JFC,其分子式 RO(CH2CH2O)nH(R为C8C13烷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 亲水基类型不同,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容易程度及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能力不同,顺序如下(亲油基相同的条件下):-COO-N+(CH3)3-SO3-OSO3-两性型多元醇型聚氧乙烯型 一个好的表面活性剂其亲水基与亲油基应有一个很好的匹配关系: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缩写为HLB)。只
13、有具有适宜的亲油亲水性,才能聚集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定向排列,从而改变界面的性质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与亲水疏水性关系亲水疏水性关系有些表面活性剂是优良的洗涤剂,去污能力好,却不适合做乳化剂?有些表面表面活性剂适合于做乳化剂,但湿润性能却不理想?表面活性剂的用途主要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而其性质又由他的结构所决定,表面活性剂是由亲水基和疏水基两部分组成的,所以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就取决于这两部分基团的种类、原子种类、结构和电性等。亲水亲油平衡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表面活性剂都是两亲分子,由于亲
14、水和亲油基团的不同,很难用相同的单位来衡量,所以Griffin提出了用一个相对的值即HLB(040)值来表示表面活性物质的亲水性。规定:石蜡无亲水基,HLB=0 亲油性强的油酸HLB=1 亲水性强的油酸钠LBL=18 聚乙二醇,全部是亲水基,HLB=20。十二烷基硫酸钠的HLB=40亲水亲油平衡与用途的关系亲水亲油平衡与用途的关系 根据需要,可根据HLB值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例如:HLB值在36之间,可作油包水型的乳化剂;79之间作润湿剂;813之间作为水包油型乳化剂。HLB值 0 3 4 6 7 9 13 15 15 18 20|石蜡 W/O乳化剂 润湿剂 洗涤剂 增溶剂|聚乙二醇 O/W
15、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用途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用途13消泡剂813O/W型乳化剂36W/O型乳化剂1315洗涤剂79润湿剂1518增溶剂HLB是经验数据,不可能完全准确,但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具体应用时,必须通过实验来确定某种表面活性剂的用途。表面活性剂加入水中后的状况HLB值加入水中后的状况HLB值不分散14稳定的乳状液810分散不好36半透明或透明溶液1013激烈振荡后成乳状液68透明溶液13以上亲水亲油平衡值计算亲水亲油平衡值计算 溶度法溶度法 根据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分散情况和外观对HLB值做出初步估算HLB=(亲水基团亲水基团 HLB)+(亲油基团亲油基团HLB)+7 结
16、构因子法结构因子法 将表面活性剂分子看作是许多简单基团组成,每个小基团对HLB都有贡献,有其固有的HLB值。整个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可以看作是各个基团的HLB值的代数和。CH3(CH2)10COOK一些常见基团的HLB值-亲水性基团亲油性基团HLB值=亲水基质量亲水基质量+憎水基质量100/5 质量法质量法 对于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其亲水性与分子中所含氧乙烯基的数量成正比。其HLB值与亲水基占整个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质量成正比。亲水基质量:亲水基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7)醚:CH3(CH2)10CH2O(CH2CH2O)7H这类这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
17、LBHLB值介于值介于0 02020之间之间。混合表面活性剂混合表面活性剂HLB计算法计算法 表面活性剂HLB值有加和性,取决于各个表面活性剂本身的HLB值和该表面活性剂在表面活性剂混合体中的质量分数。将40%的C8H17O(C2H4O)6H与60%的C12H25SO4Na的混合,求混合溶液的HLB值。已知:HLB(-SO4Na)=38.7,HLB(-CH3,-CH2)=-0.475两亲分子在气液界面上的定向排列,形成一层单分子疏水膜,改变溶液表面性质,表面张力降低。在溶液中形成胶束,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胶束不断增多,增大;成亲水性胶束。3.2.2 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疏
18、水作用导致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成膜、在溶液中缔合成胶束。3.2.2.1两亲分子在气液界面上的定向排列两亲分子在气液界面上的定向排列 3.2.2.2 胶束胶束(micelle)表面活性剂是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自相结合,形成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这种多分子聚集体称为胶束。随着亲水基不同和浓度不同,形成的胶束可呈现棒状、层状或球状等多种形状。胶束胶束(micelle)胶束胶束(micelle)胶束胶束(micelle)胶束胶束(micelle)临界胶束浓度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 表
19、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的活性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这时溶液性质与理想性质发生偏离,在表面张力对浓度绘制的曲线上会出现转折。继续增加活性剂浓度,表面张力不再降低,而体相中的胶束不断增多、增大。临界胶束浓度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临界胶束浓度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大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大C CMC溶液中的分子的憎水溶液中的分子的憎水基相互吸引,分子
20、自基相互吸引,分子自发聚集,形成球状、发聚集,形成球状、层状胶束,将憎水基层状胶束,将憎水基埋在胶束内部埋在胶束内部单体单体二(三)聚体二(三)聚体胶团胶团棒状胶团棒状胶团棒状胶团的六角团棒状胶团的六角团H2O层状胶团层状胶团1.0-3.5nmH2OH2OH2OH2OH2OH2OH2O水柱的六角堆积水柱的六角堆积H2O微乳状液微乳状液表面活性剂结晶表面活性剂结晶油油醇醇l胶束的大小形状随溶液浓度变化而改变,一般从球形变为扁球状、棒状、六角棒状直至层状胶束(已属于液晶相)。影响胶束聚集数的因素: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电解质、有机添加剂、温度等。胶束形成机理胶束形成机理l溶于水中的SA分子均被水包围,
21、疏水基与水分子之间排斥,亲水基与水分子相互吸引;lSA能否存在于水中,取决于斥力与引力的相对大小;l引力大于斥力,则可以溶于水中,但是大多数情况下,SA都不能单靠亲水基与水分子的吸引作用而溶于水中。l斥力大于引力,则不能稳定不能稳定存在存在。lSA分子向水表面运动,亲水基伸入水中,亲油基伸出水面,这样疏水基就不受水分子斥力作用,从而稳定存在。表面形成单分子疏水膜,表面张力显著降低要使SA稳定存在,必然要减少斥力,尽量减少亲油基与水的接触面积,那么怎样才能减少接触面积呢?表面活性剂稳定存在的方式之一l当水表面被SA分子所饱和后,为了减少疏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面积,疏水基将相互接近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
22、亲水性胶束。表面活性剂稳定存在的方式之二l随着SA浓度增大,胶束逐渐增大,增多,疏水基完全被包在胶束内部,与水不接触,斥力降到最低。表面活性剂在溶液的表面层聚集的现象称为正吸附。正吸附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最外层呈现出碳氢链性质,体现出较低的表面张力,进而产生较好的润湿性、乳化性、起泡性等。3.2.3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1.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的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的正吸附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很低,但降低表面活性张力很显著,则它的表面活性越强,越容易形成正吸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固体接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2.表面活性剂在固体
23、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Solid对于极性固体物质在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形成单层吸附,当其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转为双层吸附。对于非极性固体,一般只发生单分子层吸附。l所有具有两亲结构的物质都是表面活性剂吗,为什么,说明原因?l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形成单分子膜,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在溶液内部形成亲水性胶团的原理及条件。思考题思考题3.1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3.3 表面活性剂类型3.4 表面活性剂效率和有效值3.5 表面活性剂的重要作用起泡作用增溶作用乳化作用洗涤作用润湿作用3.2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第第3章章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 Surfactant3.3 表面活性剂类型表面活性剂类型
24、表面活性剂通常采用按化学结构来分类,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中又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型表面活性剂。显然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不能混用,否则可能会发生沉淀而失去活性作用。1.离子型2.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型表面活性剂特种型各种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示意图 无表面活性维持电中性的作用表面活性部分阴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阳离子型表面活性部分一个整体离解成两部分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与水形成氢键,而溶于水中亲水基 阴/非离子杂交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l定义:溶于水后,分子电离后亲水基亲水基为阴离子基团,如羧基、磺酸基、硫酸基。l疏水基为烷基或者烷基苯R
25、COONa羧酸盐R-OSO3Na 硫酸酯盐R-SO3Na磺酸盐R-OPO3Na2磷酸酯盐分子中具有多种阴离子基团3.3.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最早使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主要成分是羧酸钠或者羧酸钾,俗称脂肪酸皂;l化学通式为RCOOM,其中R=C8C22饱和或者不饱和的长链烃基,M为Na+,K+,N+H(CH2CH2OH)3等;C17H35COONal制取方法:油脂与碱溶液加热皂化;脂肪酸与碱反应制得。3.3.1.1 RCOOM 羧酸盐3.3.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特点特点:去污力好,便宜,原料丰富,不耐硬水不耐硬水,不耐酸,水溶液碱性-肥皂脂肪酸皂碳链越长,凝固点越高,硬度(钠皂最硬,钾皂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面活性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