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专题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
《自学考试专题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专题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名词解释1、原型理论2、艺术美3、美学学科4、审美意识5、美学思想6、美学学科7、美学关系10、审美形态11、审美需要12、审美理想13、审美趣味14、审美活动无功利15、自律性16、审美体验17、游戏说18、审美意识19、审美形态20、审美活动的二重性21、优美22、崇高23、论崇高24、利奥塔德25、悲剧26、悲剧的诞生27、罪孽说28、焦虑说29、喜剧30、丑31、荒诞32、“狂欢化”33、人本主义美学34、审美经验35、本质直观36、超验世界37、感知38、想象39、接近联想40、类似联想41、对比联想42、再造性想象43、创造性想象44、审美态度45、审美距离46、游戏说47、集体
2、无意识说48、模仿说49、表现说50、有意味的形式说51、符号说52、艺术品53、载道说54、娱乐说55、艺术作品的意象世界层56、艺术作品的意境超验层57、意象58、仿象59、兴象60、喻象61、抽象62、意境63、有我之境64、无我之境65、艺术的审美功能66、艺术的认识作用67、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68、灵感69、美育70、寓教于乐(贺拉斯的美育观)71、美育书简72、审美教育73、柏拉图的美育观74、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75、席勒的美育观76、马克思的美育观77、化育78、怡情养性79、化性起伪80、完美的人81、审美的人三、问答题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3、怎样理
3、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5、为何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9、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10、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11、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12、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13、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14、确定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15、审美形态的特征是什么?16、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表现在哪里?17、比较中西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4、18、优美的特征是什么?19、崇高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20、悲剧的特征是什么?2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22、喜剧的特征是什么?23、如何理解作为人生存在的悲剧和喜剧?24、丑的特点是什么?25、简述罗森克兰兹对丑这有一审美形态的研究的贡献。26、荒诞的特征是什么?27、简述人变成“非人”的含义。28、简述审美经验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29、审美经验的两种直观性是什么?30、为什么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31、谈谈对于审美经验的超越性的基本看法。32、简述审美感知相对于一般感知的特点。33、审美理解具有什么特点?34、审美主体的功能调节和结构调节分别指的是什么?35、想象的先验层面和经
5、验层面是怎样两个不同的层面?36、简述审美体验的起始终结都是感觉。37、简述难以给艺术下定义的原因。38、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是什么?39、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40、分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艺术是如何向非艺术领域渗透的。41、意象是如何生成的?42、怎样理解“艺术品就是要创造意象世界”?43、论述艺术意象的主要特征。44、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说”是怎么提出来的?45、说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46、为什么说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47、从艺术存在方式而言,艺术品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48、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49、怎样理解艺术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中?50、
6、为什么说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51、艺术敏感的含义及其特征是什么?52、说明想象力在意象生成中的作用。53、简述艺术接受的核心、本质与过程。54、简述艺术技巧的审美价值。55、艺术接受过程中,欣赏者是如何实现意象的重建的?56、简述艺术分类的主要原则。57、简述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58、简述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59、简述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60、简述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61、简述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62、论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63、论述艺术品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及特征。64、简述中国美育思想的基本线索。65、简述西方主要美学家的美育观。66、简述审美教育与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的主要
7、区别。67、简析历史上对美育的内涵的几种主要看法。68、美育与德育的区别是什么?69、怎样理解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造就审美的人?70、简述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71、简述审美与人生境界的关系(审美教育对于人生境界的提升作用)。72、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化育?四、论述题1、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关系。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及其关系。3、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请结合实例谈谈你自己的认识。4、结合实例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5、气韵的发展过程(P239)6、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的区别和联系(P380)一、选择题1. 审美现象就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即审美客体
8、以及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三个要素构成的。2.审美对象的组成是:形式层、意蕴层。3.审美主体的组成是:形式层、意蕴层、存在层。4.审美现象的演变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按顺序)5.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出来之前,美学思想是以哲学的形式或者文艺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的。6.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一是应当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二是应当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三是一定的研究者及接受者。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是在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的。8.美学最开始的名称是“感性学”9.美学作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其
9、主要研究对象是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10.美学应当归属于人文科学。美学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11.西方美学史经历了“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语言学阶段”。(认识论重点看)认识论阶段:英国经验主义:一切只是来源于感觉经验。培根、休谟。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唯理主义)人的理性能力是人们认识真理的根源。笛卡尔。法国启蒙主义美学:狄德罗美在关系。德国古典美学认识论阶段美的顶峰。康德:美是无功利的自由的,艺术是自由的游戏。12.中国现当代美学中王国维(“现代美学第一人”)美学意境说;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说。13.宗白华的美学散步14.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0、15.宗白华的六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艺术境界主于美。16.审美发生的代表性观点: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劳动说17.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与物质生产有关一是装饰化的器物,二是器物装饰;与人类的自我修饰和美化有关一是固定装饰,二是非固定装饰;原始艺术雕刻、绘画、音乐与舞蹈。18构成审美经验的基本要素: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19.审美经验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和评价阶段20.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等人把西方美学、美育理论引入我国。21.1795年德国美学家席勒发表的审美教育书简(又称美育书简),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
11、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二名词解释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3、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12、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7、美学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
13、幸福感和愉悦感。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11、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1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1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14、审美活动无
14、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15、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16、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17、游戏说席勒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它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其显著
15、特征在于,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作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他根本上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因此,所谓游戏,也就是一种审美活动。18、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19、审美形态指在审美活动中展现出来,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20、审美活动的二重性主要指审美形态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21、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
16、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22、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23、论崇高是朗吉弩斯的美学著作,第一次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讨论,在书里面,对崇高的风格有探讨,并提出了“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24、利奥塔德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并将自己的整个美学建立在对崇高的论述上,对崇高进行了崭新的阐发。25、悲剧是在人的生存的实践中,由于人生
17、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26、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美学作品,在书中他提出了悲剧起源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并对其各自特征展开论述。27、罪孽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悲剧的悲痛都需要一个“罪孽”的要素,悲剧的情节和主旨也围绕着这个要素展开和推进。28、焦虑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焦虑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面对的是未来的虚无,这种焦虑处境是悲剧情绪的源泉。29、喜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经历了从一种艺术类型到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喜剧以笑为载体,笑及其原因的探讨是戏剧理论的核心,其主要特点是形式与内容的悖离,它包含着快乐机制,同时
18、又是一种挑衅性的发展,其中也存在着滑稽因素。喜剧感的笑包含着人类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真与善的肯定,是一种严肃性的笑。30、丑源于人类丑感的形成,是一种不和谐,以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31、荒诞源于荒诞派戏剧,是指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其形式是怪诞、变形,其内容是荒谬不真,使人产生荒诞感,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32、“狂欢化”是巴赫金基于对喜剧的理解提出的概念,认为民间诙谐文化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33、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是现代西方
19、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它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包括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传统。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尔等。34、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35、本质直观是审美经验直观性的一个方面,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够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36、超验世界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现客体”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震撼着主体的精神世界
20、实现了艺术的纵向超越。37、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感觉本身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尤其大。38、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39、接近联想是指由于两件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在有关经验中经常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因而很自然地会从其中的一个联想到另一个。所谓“睹物思人”、“爱屋及乌”等说的正是这种现象。40、类似联想是由两件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的相似而引起的。我们常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本质上都建立在类似联想的基础上。中国古代诗歌
21、创作中的比、兴等表现方法也与此相关。41、对比联想是指由对于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这种联想主要建立在两种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的对比关系的基础之上,其功能不在于强化对于某一事物的感受,而在于强化对这两种事物所具有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42、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43、创造性想象是指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它与再造性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主体的创造不可能无中生有,要以自己脑中储存的记忆表象为基础。44、审美态度是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
22、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是主体能否与对象建立审美关系并进入审美活动的关键。45、审美距离是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46、游戏说首先是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艺术与游戏虽有相通之处,但它深刻的真实性、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人生的启迪不同于游戏,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是片面的。47、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是由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在它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学考试 专题 美学 名词解释 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