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中心城区规划文本.doc
《芜湖市中心城区规划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市中心城区规划文本.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芜湖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二部分:芜湖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 本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实现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指导城市建设,特制定芜湖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文本中带有下划线标识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第二条 本规划是指导芜湖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凡在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三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件和规划说明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四条 规划依据4.1 中华人民共和
2、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4.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年);4.4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00年);4.5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10年);4.6 安徽省沿江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4.7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02010年);4.8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02010年);4.9 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规划(2006年);4.10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注:除上述依据以外,本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有马芜铜城市群规划(20042020
3、年)、安徽省皖江城镇带布局规划、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芜湖市域空间利用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与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第五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为:芜湖市区行政区划范围720平方公里,另将芜湖县方村镇域范围62平方公里纳入城市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为782平方公里。第六条 本规划的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远期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远景展望至2020年以远。第七条 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贯彻安徽省委、省
4、政府关于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现阶段的重点建设任务的通知精神,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遵循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优先观念,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和城市空间布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努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将芜湖建设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高标准、高效率、生态型、综合性的现代化宜居大城市。第八条 本规划自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芜湖市人民政府负责实施。第二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九条 城市性质芜湖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长江中下游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经济文化
5、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特色旅游城市。第十条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芜湖市中心城区的城市人口规模为:近期(2010年)150万人;远期(2020年)195万人;远景290300万人。第十一条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芜湖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近期(2010年)150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195平方公里;远景290300平方公里。第三章 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第十二条 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本规划经过对城市用地的综合评价及城市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可行性论证,确定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为:“东扩南进”,向东跨过扁担河至万春圩区拓展,重点建设城东组团;向南沿九华南路往弋江区中部与南部发展
6、重点建设城南组团;向西南沿长江与芜铜铁路往三山区方向拓展,重点建设三山组团。第十三条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13.1 中心城区采用带状组团式结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为“五大组团”。13.2 城中组团:城市商贸、商务文化、旅游服务中心;13.3 城北组团: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产业区;13.4 城东组团:以现代工业、居住为主导的综合型新城区;13.5 城南组团:以文化科教、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城区;13.6 三山组团:以临港产业、能源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新城区。第四章 城市规划区空间分区与空间管制第十四条 禁建区14.1 禁建区范围(1)各类生态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2)各级文物古迹
7、保护区;(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划定为三类用地的区域;(4)上述禁建区面积合计约148.3平方公里。14.2 禁建区管制措施(1)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开发活动,不得占用该区范围内任何用地;(2)加强管理,禁止在该区内进行有损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3)对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有计划地修复、治理已破坏的山体水系、植被;(4)一切与各类保护区功能不相符的建设项目应坚决搬迁,并做好生态修复工作;(5)加强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产风貌的保护,统筹保护各类自然资源,保护独特的自然地理形态,严禁各类破坏性建设活动,维护滨江山水园林和特色旅游城市的风貌格局。第十五条 限建区15.1 限建区范围(1)生态旅游区和
8、主要生态景观带;(2)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围协调区;(3)特殊设施要求限制建设高度的区域;(4)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储备空间;(5)上述限建区面积合计约255.4平方公里。15.2 限建区管制措施(1)结合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建设的适宜性,进行有限度、低密度的开发建设;(2)加强规划管理,严格审批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统一和协调传统与现代的矛盾,遵守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创造整体和谐、富有特色的城市环境;(3)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提高耕地产出率,建设用地主要为满足村镇居民点建设的需要,严格控制其他建设开发活动;(4)逐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保持人文与自然风貌的和谐统一;(5)有
9、序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合并重组,建设新农村居民点,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引导农村人口向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集聚。第十六条 适建区16.1 适建区主要指禁建区以及限建区以外的地区,适建区面积合计约316.3平方公里。16.2 适建区管制措施(1)节约土地,集约利用,加强对土地开发强度的研究,杜绝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过度开发行为,推动空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益;(2)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处理好开发与保护、整体与局部、远景和近期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3)内涵挖潜和外延发展相结合,合理安排各项城市建设用地,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10、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人居环境,加强产业和人口集聚的引导;(4)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生态廊道控制保护,加强长江岸线保护与防洪工程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禁止污染企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第五章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第十七条 工业用地布局17.1 第二产业布局引导坚持工业强市,努力把芜湖打造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继续壮大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材料、电子、家用电器等支柱产业,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加速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增强核心竞争力。规划将中心城区第二产业布局整合为“两主、两副”,“两主”分别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两副”分别为鸠江开发区与三山工业园区(含绿色食品经济开发区)。17.2 工业用地分区布局(1)城中组团城中组团限制发展工业用地。 (2)城北组团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完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继续培育壮大汽车及其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3)城东组团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和鸠江开发区二期为主体,积极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高科技产业,是未来城市产业发展和空间拓展的重点区域。(4)城南组团规划期内主要跨天子港向南扩大高新区北区用地,同时南跃建设位于石硊片的高新区南区,积极做好光电子、纺织、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特种车辆五大主导产业的建设,争取近期升级为国家级
12、高新技术开发区。 (5)三山组团三山工业园区基本属于新区规划,规划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以汽车制造、电能、船舶制造等临港工业为主导,沿长江岸线与洞庭湖大道呈“T”字型布局工业用地。芜湖绿色食品经济开发区以完善原开发区存量土地建设为主,控制发展规模。(6)芜湖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总面积4868.8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24.97%。第十八条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18.1 商业金融业用地布局(1)到规划期末,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的城市级(副城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商业功能结构体系,规划确定城市级商业功能区为中山路商业中心,副城市级商业功能区为城南商业中心、商务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三山商业中心,培育与新建
13、八个区级商业中心与若干个社区级商业中心。(2)控制发展大型百货商店,引导发展大型综合超市,积极发展大型专业店,适度发展仓储式会员店和购物中心。(3)优化专业市场结构,努力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功能,建立现代化的商品流通网络;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流通企业的活力,促进市场竞争。18.2 文化设施用地布局(1)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分为三级:市级、区级与社区级。(2)市级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形成“一带、两心、多星”的格局。“一带”为临长江而建的滨江公园;“两心”分别为城市新文化中心与古城文化中心;“多星”即指分散于城市各处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市青少年文化宫、市科技馆、国际会展中心等。18.3 行政办公用地布局积
14、极建设商务文化中心,市属机关如市政府、人大、政协等行政管理机构集中建设,形成市级行政中心,各个城市组团建设区级行政管理中心。18.4 体育用地布局建立健全“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体育设施服务体系。规划完善市级体育中心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新建游泳馆、射击馆和训练场地;结合“五大组团”的城市结构,加强区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居住社区配套篮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等便民利民的基础体育设施。18.5 医疗卫生用地布局建立健全“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市级综合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结合城北、城东、城南和三山组团的开发建设,新建四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结合居住社区的建设,建立健全社区
15、级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建设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8.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布局完善高教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职教基地,把芜湖市建成全省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和技师培育基地;优化基础教育,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8%以上。第十九条 居住用地布局19.1 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重点布局在城中组团和城南组团,城东、城北和三山组团以居住配套为主。(1)城中组团,可居住人口65万;(2)城南组团,可居住人口45万;(3)城北组团,可居住人口35万;(4)城东组团,可居住人口25万;(5)三山组团,居住人口为25万人。19.2 芜湖市中心城
16、区居住用地总面积5440.0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27.90%。第二十条 仓储物流用地布局20.1 建成煤炭、汽车等物流项目示范工程,发展电子商务、高技术产业的第三方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企业,使芜湖市真正成为安徽省以及长江三角洲的物流中心之一。20.2 国际型物流中心建设朱家桥物流园区与非洲出口商品配送中心(亿万多商城)。20.3 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裕溪口煤炭配送中心、西江汽车物流中心、绿色农业物流中心与芜湖综合物流园区。20.4 市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开发区物流中心与芜湖长江物流中心。20.5 芜湖市中心城区仓储用地总面积943.6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4.84%。第二十一条 特殊用地布局系
17、指现状军用机场与城南的三所一校(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所、公安学校),要求优化环境,减少对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 第六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第二十二条 对外交通规划22.1 铁路(1)配合铁路部门,推进皖赣铁路复线、宁铜铁路复线建设及淮南线合芜段提速改造;(2)建成宁安城际铁路,明确城区共设两处站点,分别为芜湖站与弋江站;(3)建成合肥至杭州的芜湖段城际客运专线铁路,进芜湖站;(4)加快华电铁路专用线建设,实行水铁联运;(5)优化提升铁路站场建设,全面改造芜湖火车客运站,取消化鱼山货运站,建设芜湖货运南站(火龙岗站)与芜湖货运北站(塔桥站)。22.2 水运(1)航道建设规划依托黄金水道长江水上快
18、速通道,重点建设芜申运河、青弋江、漳河等,使内河水路成网,提高内河航道技术等级,达到江河相通,干支直达,完善水路运输网络。(2)港口、码头建设规划重点建设朱家桥集装箱码头,启动建设三山区内的保定长江深水港,建设西江汽车滚装码头、保定成品油专用码头,筹备建设奇瑞北区专用码头,建设天门山汽渡旅游码头和芜湖市旅游客运站,建设芜申运河港口。22.3 公路(1)近期重点建设芜雁高速(芜太高速公路芜湖雁翅段),与沿江高速、合杭高速形成融入长三角的高速公路网;(2)建设江东大道鸠兹大道,在中心城区内形成快速通道,减少过境客运交通穿越城区而产生的负面影响;(3)提升芜屯路(S104省)、芜南路(205国道)至
19、快速干道公路等级;(4)近期结合芜湖火车站的改造,按一级站标准改扩建芜湖汽车客运总站(长途汽车站),近期按照二级站标准、远期按照一级站标准改建芜湖汽车南站(长途汽车站),按二级站标准建设芜湖汽车东站、芜湖汽车北站、芜湖汽车西站与华强客运站;(5)扩建芜湖长江物流中心,结合峨桥江南第一茶市建设货运配送中心;(6)结合铁路货运站场建设,在城北、城南各规划配置一处公铁联运货运枢纽站。第二十三条 城市快速路规划确定三条半环状快速路,分别为:城区间快速环,由九华北路、弋江大道、峨山路、三华山大道构成;过境客运交通快速环,近期由鸠兹大道,远期由江东大道接鸠兹大道构成,向北可接马鞍山城市主干道路,向南可接铜
20、陵城市主干道路;过境货运交通快速环,由青山河路、三湾路、洞庭湖大道构成。另城区内规划有数条快速路:泰山路、港湾路、万春大道、九华南路(鸠兹大道以南段)、北京路(江东大道以东段)与临港大道等。第二十四条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24.1 道路网规划格局路网格局为“三环+格网”。24.2 城市主干路网为“九纵九横”。24.3 “九纵”分别为:长江路滨江路、银湖路、凤鸣湖路九华中路九华南路、鸠兹大道、皖江大道、中江大道、太平湖路、花津南路与龙湖大道。24.4 “九横”分别为:赤铸山路、赭山路、北京路、敬亭山路、利民路、天柱山路、白马山路、滨湖路与五华路。24.5 芜湖市中心城区内各条快速路与主干道路的道路红
21、线与建筑红线应满足附表3的要求。第二十五条 静态交通规划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及居住区,必须配置相应的停车位。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的停车泊位指标,按照芜湖市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配建标准确定。第二十六条 公共交通规划26.1 规划形成以快速公交为骨架,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旅游公交和出租车为辅助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26.2 快速公交线路(1)近期(20072010年)线路由城北公交枢纽站沿九华北路华山路凤鸣湖路港湾路银湖路天门山路芜湖客运站(两站广场)弋江大道天柱山路九华南路,终点至芜湖客运南站。(2)中期(20112015年)线路首条轻轨线路由华强枢纽站沿银湖路赤铸山路芜湖客运站(两站广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芜湖市 中心 城区 规划 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