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GA1087行业标准.doc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GA1087行业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GA1087行业标准.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CS43.020R 81G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 10872013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Trace identification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s2013 - 08 - 26发布2013 - 10 -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提出。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
2、草人:侯心一、李丽莉、梅冰松、陈建国、王连明、王淳浩、来剑戈、龚标、张晓云、邱忠、张雷、陆建光、汪忠军。I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内容、方法、综合评判和结论表述。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道路以外的交通事故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267(所有部分)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GA 41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GA 49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GA 50-2005 道路交通事故勘
3、验照相GA 268-2009 道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GA/T 944-2011 道路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人识别调查取证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 trace identification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对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车辆、人体及相关物体上的痕迹特征进行勘验、检查、比对、分析,判断其相互关系,并作出鉴定意见。3.2凹陷变形 depressed deformation物体直接受力的受力点,沿受力方向发生凹陷的几何变形。3.3弯折变形 bending deformation物体直接或传导受力,发生弯折的几何变形。3.4
4、扭曲变形 distortion物体多向受力,发生扭曲的几何变形。3.5缺损 damage物体受力发生破裂、损坏、缺失。3.6整体分离痕迹 trace of separation from whole body物体受力发生断裂,分离为若干部分产生的痕迹。3.7刮擦痕迹 scratch mark两个物体接触,接触面相对位移,产生具有方向性的线状或片状并伴有自身或介质转移的痕迹。3.8减层痕迹 material loss trace人体或物体受力,表面介质减少的痕迹。3.9加层痕迹 material addition trace人体或物体受力,表面介质增加的痕迹。4 痕迹鉴定4.1 一般规定4.1.
5、1 车体痕迹的勘验及固定按GA41的方法进行。4.1.2 人体痕迹的勘验按GA41及GA268-2009第4、5章的方法进行,涉及驾驶人确认的,按照GA9442011第3章的方法进行,人体痕迹的照相固定按GA50-2005中3.3.9、3.5的方法进行。4.1.3 道路环境等勘验按GA41的方法进行,使用现场图、现场勘查笔录及现场照片记录地面痕迹的,按GA49现场图绘制及GA50-2005中3.2的方法进行。4.1.4 从委托方处获取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及其它相关信息,制定痕迹鉴定计划,并确定痕迹勘验的重点。4.1.5 对固定提取的痕迹,应进行分类,并确定需要比对的造痕体和承痕体对应的基本位置和
6、形态。4.1.6 痕迹鉴定应勘验实物痕迹,对于实物痕迹已经失灭,无法再行勘验和检查的,可以视情参考有效的现场勘验记录照片等案件信息。4.2 车体痕迹鉴定4.2.1 内容4.2.1.1 勘验车体痕迹,应记录车辆类型,属于机动车的,还应记录号牌、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发动机号。其它车辆,还应记录厂牌型号和能够识别其的唯一性特征。4.2.1.2 勘验时应区别车体上各种痕迹的新旧程度,发现与鉴定所需相关的痕迹,按照从下向上、从左至右的顺序对这些痕迹的位置、形态进行描述和记录。4.2.1.3 勘验并记录车体上的各种痕迹,主要包括整体分离、凹陷、弯折、扭曲变形、缺损、刮擦及加层、减层等痕迹,应记录其所处
7、部位、几何尺寸、显现印迹、受力方向及有无物质交换,如需提取交换物质的,应按照相关程序规定进行提取,带回实验室进行比对检验。4.2.2 方法4.2.2.1 痕迹特征比对法测量车体痕迹相对位置,与其他车辆、人体、其他客体物等接触、撞击、刮擦等相对位置特征(如接触时的高度等)进行比对,高度差异时需结合造痕体和承痕体接触过程中的受力变化、接触形态进行比对;比较两者之间接触形成的受力方向特征、痕迹形态特征和物质交换情况;涉及多次撞击的痕迹,应根据痕迹形成的造痕体和承痕体部位进行一一对应分析,还原碰撞过程,必要时,提取交换物质并制作提取记录。4.2.2.2 实验室比对法实验室比对方法如下:a) 显微比对法
8、根据痕迹形成的微特征或微量物质特征(如细小擦划痕、物质交换中的衣物纤维、毛发等),对显微特征进行比对;b) 扫描电镜比对:通过扫描电镜,对有特征比对价值的固性痕迹(如车辆涂料、漆片等)特征、物质层次、厚度、纹理、颜料粒度的分布,漆片的自然脱落或刮擦脱落等特征进行的一致性比对(如车辆涂料碎片、整体分离痕迹的同一认定等);c) 交换物质比对:主要通过光谱、能谱等仪器,对因接触造成的交换物质进行种属或同一认定。4.2.2.3 车体整体分离痕迹鉴定方法车体整体分离痕迹鉴定方法见附录A。4.3 人体痕迹鉴定4.3.1 内容4.3.1.1 人体痕迹的提取固定应由法医或依据法医意见进行,涉及女性活体痕迹提
9、取固定的,应由女性鉴定人员进行,涉及未成年女性活体检查的,应由监护人陪同。4.3.1.2 勘验、固定人体痕迹时,应先从衣着痕迹进行记录和拍照固定,并记录痕迹的位置和特征,如缺损、刮擦、加层、减层痕迹、附着物等,尸体体表勘验应在事故发生后尽快进行、固定痕迹,冰冻尸体痕迹勘验时应解冻后再进行。4.3.2 方法4.3.2.1 痕迹特征比对法提取固定衣着痕迹特征后,应注意衣物破损、轮胎印痕、附着物特征,与致伤物的相关接触部位比对,如车体上是否遗留衣物纤维、碾压痕迹特征是否相符、附着物的外观和成分是否相符等;固定人体痕迹特征后,应重点从撞击伤、碾压伤、摔跌伤以及驾乘关系、骑行推行等损伤特征分析致伤机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交通 事故 痕迹 鉴定 GA1087 行业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