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
《铜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08年铜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摘 要一、铜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铜加工制造业基地、铜基础产品输出国,实现了中国铜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铜行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财政税收及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并且在世界铜行业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分析下图可以看出,近四年来,我国铜行业在全国中地位不断上升,其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不断增加,从2004年的0.43增加到了2007年9月的1.19,预计年底时将达到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铜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变化二、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一)铜行业供给分析铜行业近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从下图中看出,自2005年以
2、来,行业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增速都保持在30%以上,平均增速达15.98%。2006年底,铜行业工业总产值突破了2000亿元,同比增速达91.88,2007年111月的工业总产值已超过上年全年水平,达到2415.73亿元,同比增速有所趋缓,为32.0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铜行业工业总产值行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低。由于05,06年铜价大幅飙升,行业利润迅速增加,为更多的分享铜价上涨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冶炼产能急剧扩张,不断扩张的冶炼产能保证了铜供应量的增加,2007年全年铜产量达到340-350万吨,超过上年水平。但在产能扩张的同时,国
3、内精铜矿产量并未相应出现大幅攀升,再加上由于全球性铜精矿的不足限制了铜矿的进口,我国冶炼产能利用率不断下降,到2007年底已降至82.5。资料来源:有色协会我国矿山及冶炼产能利用率由于产能的大规模扩张以及铜精矿的供应瓶颈,近期冶炼加工费持续下降,铜行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对行业利润造成一定影响。首先,2007年中期铜精矿加工费降至50美元/吨,同时30多年来的价格分享条款首次被取消;随后2007年底中国主要铜冶炼企业与国际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达成的2008年铜精矿加工费为47.2美元/吨(或4.72美分/磅),同时还取消了价格分享条款。这个标准比2007年下降了21%,比2006年下降了50%
4、这使得短期内企业在低利润甚至亏损的情况下不得不减产停产,一部分小型企业、落后产能将在市场的竞争中被淘汰或兼并,长期看来,行业集中度将会大幅提高,产能利用率也会得到提高。(二)铜行业需求分析2000年以来,国内精铜消费量平均递增率达到14.6%,平均每年增加30万吨,是拉动世界铜消费增长的主要国家,2004年铜产品消费量就已经跃居世界首位,2006年同比下降2.5。但考虑到国内铜库存的变化,2006年国内实际铜消费量要高于2005年。2007年111月,我国铜消费量达到436.56万吨,远超过上年全年消费量。2007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
5、资高位运行,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城镇投资72847亿元,同比增长26.4%,为铜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电力、家电、建筑、汽车等铜消费行业的迅猛发展为铜行业的不断壮大提供了需求方面的保障。资料来源:有色协会19962007年我国铜表观消费量在铜消费量不断增长的前提下,近四年来我国铜行业销售收入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在2006年由于铜价的飞涨,销售收入增幅达到了最高点85.96%,2007年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35%以上,平均增长率是全球的2.4 倍,是拉动世界铜消费增长的主要国家。2007年前11月的销售收入达到2594.32亿元,预计年底将达到
6、2830亿元左右。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铜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变化三、行业供需结构分析及预测(一)供给结构分析1.矿铜自给率大幅下降中国铜精矿自给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01 年到2006 年,铜精矿自给率由46%下跌到42%,平均每年下降0.8%。2007年,我国粗铜冶炼能力已经达到230万吨,而铜精矿自给能力只有90万吨,矿铜自给率下降加速,仅为39%。铜矿自给率的大幅下降主要由于以下两种原因:一方面冶炼产能迅速增长。05年有色金属价格牛市来临后,铜行业投资水平也大幅提升。目前已知的中国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总规模超过200万吨,其中由于前些年的大量投资,于2006及2007年
7、刚投产的产能总量达到150万吨以上。另一方面稀缺资源的长期可获得性不足。对于铜矿资源,投资水平提高并不能导致资源储量以及产量的快速提高,铜的矿山投资周期在78年,而勘探周期可能更长,由于05,06年才开始的铜矿勘探开发高潮所新增投资远没有达到产能释放阶段,近年来国内基本没有大型铜矿资源被勘探出来。2.精铜产量稳步提升2005年中国精炼铜产量258.3 万吨,而消费量为373万吨,国内铜自给率为69.2%,需要净进口108.2 万吨精炼铜和铜合金6.5万吨来弥补缺口。2006 我国精炼铜全年的产量为299.9万吨,较2005 年的250 万吨增长了16.1%,缓解了供求矛盾。不断扩张的冶炼产能保
8、证了铜供应量的增加,2007年全年铜产量将达到340-350万吨,超过上年水平。但是在铜矿自给率较低,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况下,由于铜精矿品位下降、罢工等生产中断事件的频繁发生,全球范围内的铜精矿供给的短缺成为中国精铜产量增长的瓶颈,由此,预计2008年精铜产量稳步提升,但增速有所减慢。资料来源:有色协会1990-2007年中国精铜产量3.再生铜占精炼铜比重增大由于自有铜精矿供给日趋紧张,考虑到成本问题,为弥补矿铜自给率大幅下降这一缺口,保证铜供给产量,国内企业大量利用废铜冶炼再生铜,导致再生铜比重大幅增加。其中,国有大型企业的利用量增加较快。中国最大的国有铜生产企业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
9、倾动精炼炉,年处理废铜超过10万吨。云南铜业公司、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天津大通铜业公司等大型企业利用废铜数量也都大幅增加。在2006年全国近300万吨精炼铜产量中,有99.9万吨是利用废杂铜生产的,占33.3%,还有大量的废杂铜经过分拣后直接利用;再生铜产量58.7万吨,占铜产量的21.6%。2007年再生铜产量增加24万吨,相对于原生铜产量削减10.5万吨来讲,再生铜比重明显增大。(二)需求结构分析2007年我国精铜消费主要用于电力电缆、电子电气、机械制造、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其中电力行业是主力,大概占到55%左右;电子电器约占35%,建筑交通运输业行业在10%左右。资料来源:有色协会2
10、007年中国铜消费结构1、电力行业首先,电力行业两种趋势:一方面06年的电力行业新增装机的高峰期已过,新增装机增速将明显放缓。2007年全年新增装机容量在80008500 万千瓦,再加上关停小机组的1000 万千瓦左右,实际新投产在90009500 万千瓦,较2006 年有15%左右的下降。2008 年,预计2008 年新增容量为70007500 万千瓦,较2007 年下降15%左右。另一方面国家“十一五”电网发展规划显示,今后5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2万亿元,年均达到2400亿元,较“十五”年均增幅超过90%。总体看来,电力行业铜需求的总体增长趋势将不会改变,但增速会有所放缓。资料来
11、源:中经网国家电网公司年度投资走势图2、家用电器行业2007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增加幅度首次超过GDP增幅,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城镇居民消费升级明显,高端产品需求旺盛;农村居民收入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增速加快,家电有效消费需求迅速释放,大多数家电产品增幅超过预期。我们认为农村家电普及刚刚开始,其增长的可靠性和持续性值得期待,家用电器的需求量将保持较高增速。单位:万台资料来源:中经网中国冰箱、空调、冷柜产量统计 虽然由于近几年铜价大幅上涨,家电企业的用铜成本不断走高,加上铜价高位剧烈波动,使得中国的家电企业的成本控制难度有所加大,近两年家电行业都在不影响家电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寻求降低
12、用铜成本的方法。据了解,目前各企业普遍的做法有两种:1、降低材料的单耗,如减薄;2、铜替代,如铜铝连接管、邦迪管之类的。但是,由于制造工艺上存在的困难仍未有效解决,现阶段仍处于少量投产试用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1-2年,中国家电行业在降低用铜量方面的成效不能马上实现,对08年的铜消费的制约仍然有限,家电行业铜消费量将保持较快增长。四、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一)铜行业三费变化铜行业三费增速总体低于销售收入增速,但是进入2007年以来,随着销售收入增速的迅速下降,其与三费增速之间的差距正日益缩小,销售收入增速迅速降为38.65%,三费平均增速略有上涨,2007年达到34.94%。从趋势上看,
13、由于冶炼产能的急剧扩张所需的巨额资金投入,财务费用增速大幅上涨,达到53.2%,远高于2006年水平,上升趋势明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铜行业三费增速变化总体来看,三费所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略有下降,总体降幅为0.15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的迅速上升以及销售收入增速的大幅下降直接导致财务费用比重上升0.1%;销售费用比重与2006年相比保持不变;而管理费用占比则延续上几年的趋势,降为1.36%,这主要是由于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效率,加强对各项管理费用支出的控制,最大可能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铜行业三费占
14、销售收入比重变化(二)铜行业运行分析铜行业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各指标均在2006年达到最高点,这主要是由于行业发展日益成熟,铜需求旺盛,供不应求导致铜价大幅上涨;2007年由于竞争的加剧以及原材料供应的趋紧,盈利能力的三项指标均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其中销售利润率已低于2005年水平。与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行业亏损面和负债率在2006年到达最低点之后于2007年迅速回升,其中亏损面升至25.65 %,达到四年来最高水平;利息保障倍数先升后降,目前为6.25,虽然低于2006年水平,但仍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偿债能力较强。行业运营能力指标中,虽然应收
15、账款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较2006年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但仍高于04、05年水平;产成品周转率则降至四年来的最低点,为24.07%。从发展能力看,2007年除资产增长率外,其余指标均发生大幅下降,特别是利润总额增长率降为负,较2006年下降160个百分点左右,销售收入增长率也由06年的85.96%降为2007年的38.65% ,降幅超过40%。行业发展速度的降温,主要是由于2007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行业环保要求等从冶炼产能、矿山资源保护等方面对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发展速度减缓。20042007年铜行业效益变化2007年11月2006年2005年2004年盈利能力
16、销售毛利率7.28 10.74 9.42 7.88 销售利润率4.87 7.41 5.09 3.21 资产报酬率9.31 15.29 8.95 5.20 偿债能力负债率64.95 62.58 62.53 71.51 亏损面25.65 13.50 13.81 19.27 利息保障倍数6.25 9.92 5.28 2.93 发展能力应收帐款增长率40.42 65.72 51.43 13.46 利润总额增长率-6.61 156.82 92.40 273.77 资产增长率48.57 44.95 20.69 15.74 销售收入增长率38.65 85.96 43.1860.04营运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31
17、53 35.15 26.81 22.55 产成品周转率24.07 25.29 32.78 27.66 流动资产周转率2.95 3.33 2.73 2.1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三)铜行业平均生产率分析铜行业的平均生产水平表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这主要和铜行业的市场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有关。随着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行业的规模效益凸显,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人均生产效率提高。其中人均销售收入一直处于增长态势,由2004年的54.91万元/人增长到2007年的198.89万元/人;而人均利润总额在2004年到2006年经历了最为快速的增长,由1.76万元/人增长到13.89万元/人,200
18、7年由于大量的新进入者的加入以及冶炼加工费的不断下降,摊薄了行业利润,人均利润总额也相应下降到9.68万元/人,但仍高于2005年水平。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铜行业平均生产率水平变化五、行业风险分析及预测2007年,中国铜行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一方面,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铜消费终端市场依然旺盛,铜行业的发展将继续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中国的铜行业也面临着重大调整: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自2007年8月1日起,调整铅锌矿石、铜矿石和钨矿石产品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从上调幅度看,铜矿石平均上调3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和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
19、中国财政部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提出中国将强化铜冶炼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准入。对不符合及未按规定程序备案的铜冶炼项目,将一律不予授信,已实施的项目授信将采取妥善措施予以收回。短期内看,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盈利能力有很大影响,不利于产业的发展;但中长期看,在国家政策导航下,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行业进入壁垒,对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而言,利远大于弊。因此,行业政策促进行业整体的发展,政策风险较低。但是,对于小型企业来说,风险较高,部分小型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将被兼并或淘汰。六、行业授信建议未来铜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发展前景良
20、好。但需要注意,由于05,06年铜价的大幅上涨,使得很多企业的铜冶炼产能都盲目扩大,2007年主要扩建、新建项目完工并投产的冶炼/精炼产能分别达到64万吨/年和74万吨/年,目前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演越烈。因此授信时,应在看好铜行业良好发展前景的同时,关注部分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对没有竞争力的产能扩张建设项目应避免授信,重点支持矿山开采以及具有高经济附加值的项目。总体来说,授信规模要扩大,增速保持在20%左右,减少重复建设或没有竞争力的项目授信,适当增加长期授信;优化铜行业客户地域结构,加大对铜行业重点发展地区的授信力度,提高铜行业发展较好地区的市场份额;坚持有进有退原则,进一步优化行业结构,重点支
21、持具有规模优势、资源优势以及环保优势型企业和实行境外资源开发企业,退出铜行业中效益及发展前景不佳的企业。要选择退出一些授信对象,退出类对象主要包括: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最低冶炼规模标准及能耗标准的客户;不符合铜冶炼行业准入政策的客户;产品无特色、铜矿自给率偏低、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前景不明朗,年主营业务收入以及资产总额在规模以下的小型铜冶炼企业。目 录第一章 国内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1第一节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变化1一、行业产业链分析1二、行业工业总产值所占GDP比重变化1三、铜工业的资产贡献2第二节 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3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3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3三、20082010年供
22、给预测5第三节 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7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7二、需求结构变化分析8三、20082010年需求预测13第四节 行业进口分析及预测14一、进口分析14二、2008年进口预测15第五节 世界铜行业发展状况分析17一、影响国际铜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17二、世界铜供给分析及预测19三、世界铜消费分析及预测22第六节 供需平衡及价格分析25一、供需平衡分析及预测25二、价格变化分析及预测26第二章 铜行业规模与效益分析及预测31第一节 铜行业规模分析及预测31一、资产规模变化分析31二、收入和利润变化分析31第二节 铜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33一、铜行业三费变化33二、铜行业效益分析34三、铜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业 风险 分析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