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目录全册备课1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31、玩具里的科学3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53、科学在我们身边6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84、怎样认识物体95、给文具分类116、哪杯水热137、水温的变化158、哪杯水多169、有趣的不倒翁20第三单元谁的科学2310、认识水2411、有趣的浮沉现象2612、改变浮和沉2713、水面的秘密2814、水往高处走30第四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3315、天气与生活3316、今天的天气3417、我的雨量器3618、我的风向仪3919、一周的天气40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4320、空气在哪里4321、空气的成分4522、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46研究与实
2、践48全册总结49全册备课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二、学情分析: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三、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
3、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水”、“天气”、“空气”等三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4、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五、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
5、法。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六、本册教学难点: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七、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组织指导
6、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八、教学安排: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19.1-9.2玩具里的科学129.5-9.9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科学在我们身边239.12-9.16怎样认识物体1中秋放假49.19-9.23给文具分类259.26-9.30哪杯水热2610.3-10.7水温的变化1国庆放假710.10-10.14哪杯水多、有趣的不倒翁2810.17-10.21认识水、有趣的浮沉现象2910.24-10.28改变浮和沉21010.31-11.4水面的秘密21111.7-11.11水往高处走21211.14-11.18天气与生活21311.21-11.25今天的天气、一周
7、的天气21411.28-12.2我的雨量器21512.5-12.9我的风向仪21612.12-12.16空气在哪里21712.19-12.23空气的成分21812.26-12.30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2192012.1.2-1.6研究与实践2元旦放假201.8-1.14期末监测2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备课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亲历活动,初步感悟他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我们也能做科学。本单元是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教材的基础。设计的各项活动,符合他们喜欢游戏的特点,容易激发他们的探
8、究欲望,初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逐步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去探究科学。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分别是“科学在我们身边”、“玩具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第一课,主要是启发学生大胆的提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多;第二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课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能对索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索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敢于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
9、流;珍爱生命。科学知识: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和冷热等特征。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单元课时安排1、科学在我们身边1课时2、玩具里的科学1课时3、我们周围的动植物1课时1玩具里的科学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
10、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二、探索新知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1、谈话:我们认识
11、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3、分类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4、提出问题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5、自由活动。三、课堂评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四、拓展活动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讨论热烈。找一找生
12、活中哪些地 方 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五、总结。板书设计:1、玩具里的科学玩玩具说特点提问题:为什么是靠什么运动?里面有什么教学反思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学目标:1.比较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引导学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3.知道动物和植物有相似之处,它们都属于生物,与其他生物相似,有基本的生活需要。教学重点: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比较我们与其他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准备:记录本。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学习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和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课要总结前5课的学习内容,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探究内
13、容:1.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 列出动物的相同点和植物的相同点。把第2、3课的记录加以对照,填好表。板书:动物、植物的相同点:都有生活的基本需要。都能生长、死亡。都能繁殖后代。都有相应的身体构造。都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2) 寻找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板书:植物不能改变自己的位置,它只有根,没有运动器官。食物的来源不同,植物自己在提内制造养料,所以它不需要口和牙齿。2.建立生物的概念。(1) 向学生说明动物和植物是有生命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点,代表了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点。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2)让学生根据生物的概念,举出自己所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并
14、说明根据-生物的共同特点。(3)讨论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火是生物吗?计算机是生物吗?师:生物与非生物是有明显差别的,我们能区分它们吗?3.讨论我们是什么。(1)学生进行讨论。(2)汇报结论:人类是由哺乳动物进化来的,是惟一有语言、能思考的生物。三、全课总结。四、课外拓展:板书设计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我观察到的动物(植物)名称特点产生的问题我的猜想教学反思:3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学目标1、认识、关心科技的发展,接受新产品、新事物。2、时时处处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知道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材料老师准备:玻璃管、塑料瓶、蜡烛、火柴、木块、漏斗、烧杯(玻璃杯)等。学生
15、生准备:可以不同于老师的材料,开放性的搜集。重点难点从“玩”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讨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活动不要统一化,要及时引导、适时点拨。活动过程(课前)自由寻找身边的科学现象,找一些简单的材料,观察、思考材料里面的科学,以及用材料所做的游戏或实验的科学。鼓励学生拓展想象空间。搜集一些科技新产品的资料(图片、录像、模型)。1、科学是什么?一是“不借助双手的力量,能站起来吗?”二是“看谁能吹灭蜡烛”。三是“用两根吸管能吸到饮料吗?”这三个实验要重视在“玩”中引趣、“玩”中体验、“玩”中悟理。树立树立开放的教学观,放手让学生做丰富多彩的活动。1、提出问题: 坐在凳子上的同学为什么站不起来
16、 为什么漏斗的大口对准蜡烛,蜡烛不容易灭? 两根吸管吸不到饮料,问题的关键在哪?2、研究结论(也可不作结论)拓展材料1、介绍:克隆羊、无土栽培、宇航员在太空的行走、磁悬浮列车等。板书设计:3、科学在我们身边提出的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单元总结: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单元备课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由怎样认识物体 、给文具分类、哪杯水更热、水温的变化、哪杯水多、有趣的不倒翁六课组成,主要是探究科学学习中常用的科学方法,认识身边常见的物体特征。本单元是本册教材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通过学习,学生对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做准备。本单元的科学探究是
17、从运用感官认识物体入手的。怎样认识物体、给文具分类以“我们怎样辨认它们”为探究主题,学生自主地经历一个“用感官辨认物体”的探究经历程,意识到用感官认识物体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哪杯水更热中,学生经历使用仪器精确测量的科学探究过程,认识到利用工具比感官认识物体更准确;有趣的不倒翁以“不倒翁为什么不倒”为探究主题,由学生自主地“把它拆开看一看”,从而经历一个“解暗箱”的科学探究过程,意识到从事物内部探究事物的本质是可靠、科学、有效的方法。本单元由感官认识到利用工具测量,对事物内部本质的探究,对同类事物进行对比探究,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资源丰富,杯子、玻璃棒
18、石块、橡皮泥、球、各种文具,糖、盐、醋、酒精、水、饮料、水果;温度计、玻璃杯、闹表等都是学生身边的实物,学生自己可以伸手取来。单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周围物体是多姿多彩的,是可以被认识的。2、认识各种感官的作用,并能够利用它们辨认身边的物体。3、知道使用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4、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5、理解不倒翁不倒的秘密,认识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科学探究:1、会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能用简单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3、初步学会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物体,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研究不倒翁的秘密
19、4、通过制作不倒翁,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5、会用简单对比的方法研究纸,并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6、初步学会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大胆想象,养成“想知道,爱提问”的习惯。2、在探究中意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3、愿意合作与交流。4、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5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探究科学学习中常用的科学方法,认识身边常见的物体特征。难点:会使用常用的温度计,并能做简单的温度记录。单元课时安排总共8课时。怎样认识物体 1课时、给文具分类1课时、哪杯水更热1课时、水温的变化1课时、哪杯水
20、多1课时、有趣的不倒翁1课时,复习总结2课时4、怎样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 能从身边的物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初步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2、 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改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3、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辨认物体;认识各种感官的作用。活动准备:提出问题:“怎么认识周围的物体”提示学生预先考虑,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这也是课本着重探究的问题。同时,用图示方式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主要材料:杯子 筷子 橡皮 石块 橡皮泥 各种球 水果 牛奶 各种饮料等。教师也要准备烧杯 玻璃棒 酒精等材料。教学倒入:谈话:课前布置同学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三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