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公式.doc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会考公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理会考复习公式一、 力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每一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大小:,其中重力加速度g随纬度增大而增大,随高度增高而减小。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决定。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4. 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5.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6.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他接触的
2、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7. 滑动摩擦力f=FN :动摩擦因素,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正压力,即物体跟接触面的弹力,也可简单理解为物体所受支持力。8. 静摩擦力: 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两物体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9. 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挤压;粗糙;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10. 力的合成和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二、 直线运动1.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
3、物体2.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3. 位移和路程(A) 表示质点的位置的变动的物理量叫做位移,可以表示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4. 平均速度 5.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6. 速率: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它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7.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 8.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9.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直线与时间轴所围
4、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为负10. 打点计时器:交流电,频率50HZ,周期0.02s必须掌握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11.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12. 自由落体运动关系: 13. 伽利略的科学思想方法:实验和逻辑推理三、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惯性定律)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
5、同。F=ma。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4. 国际单位制(SI)中的力学单位(A)5. 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低速宏观物体6. 超重特点:加速度向上。视重大于实重7. 失重特点:加速度向下。视重小于实重四、 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所以曲线运动必然是变速运动。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是这点速度的方向。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也不在同一直线上。3.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4. 平抛运动条件:只受重力;初速度水平5. 平抛运动
6、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6. 平抛运动的速度和位移: , ,5. 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大小不变6. 线速度:,方向在圆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角速度:,rad/s周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关系:7. 向心加速度(A),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垂直,指向圆心8. 向心力:,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垂直,指向圆心9. 向心力是效果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提供向心力。10. 铁路弯道特点:外轨高于内轨11. 拱形桥最高点:12. 拱形桥最低点:13. 航天器中失重现象的本质: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或重力并没有消失,而是提供了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14
7、 离心现象: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会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五、 万有引力1、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历程:先地心说,然后日心说,再到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规律2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在其中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即离太阳越近,速度越快。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3. 万有引力定律:(此公式仅适用于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计算4、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最先测出万有引力常量。5、卫星:半径越大,周期越大,速度加速度越小6、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会考 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