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共识完整版.ppt
《雾化共识完整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雾化共识完整版.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前言雾化吸入装置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安全性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雾化吸入注意事项和非雾化剂型使用原则雾化吸入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我国呼吸疾病负担重,病死率高,雾化疗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携手国内儿科,耳鼻喉科,胸外科和药理学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疾病病死率高,经济负担重呼吸疾病在我国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4
2、6.926.422.12008年2周就诊率最高1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十万分之138.622012年,除恶性肿瘤外城市居民死亡率最高1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2010年,除恶性肿瘤外总伤残调整生命年最多2十万分之120.33十万分之120.26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3656.3万DALYs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3013.9万DALYs2696.5万DALYs1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2Lancet.2013Jun8;381(9882):1987-2015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3、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无需患者刻意配合雾化吸入雾化吸入疗法相比口服、肌注和静脉注射有多种优点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然而,我国雾化吸入治疗尚不规范 1.基层医院雾化治疗开展率低三级医院开展率95.8%二级医院开展率92.1%基层医院开展率47.3%2.知识缺乏是开展率低的重要原因3.迫切需要雾化相关知识培训所有受访者中,75.4%的医生希望获得更多雾化相关知识培训一项全国范围内关于雾化治疗临床实践的问卷调研,
4、共收到全国27个省、1328家医院共计6449份问卷。其中来自三级医院问卷占比74.6%,呼吸科、儿科的问卷分别占43%和35%1ZhengZhu,JinpingZheng,etal.JOURNALOFAEROSOLMEDICINEANDPULMONARYDRUGDELIVERY,2014,5(27):386-391.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携手儿科、耳鼻喉科、胸外科和药理学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蔡蔡绍曦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呼吸内科车国国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崔永耀崔永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代冰
5、代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黄茂黄茂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李李为民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梁宗安梁宗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刘伦旭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瞿介明瞿介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申昆玲申昆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王王长征征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王秋萍王秋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肖肖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内科杨岚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应颂敏敏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詹詹庆元元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郑劲平平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内科周建英周建英浙江
6、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周新周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组长王辰王辰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组长(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荣昌荣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内科康健康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林江涛林江涛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沈沈华浩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文富文富强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执笔专家蔡蔡绍曦、曦、车国国卫、崔永耀、代、崔永耀、代冰、黄冰、黄茂、林江涛、沈茂、林江涛、沈华浩、申昆玲、浩、申昆玲、王王辰、王秋萍、文富辰、王秋萍、文富强强、应颂敏、詹敏、詹庆元、元
7、郑劲平、周建英、周平、周建英、周新新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专家组成员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历时8个月,共识于2016年9月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2016/1/15哈尔滨项目启动会2016/3/25北京初稿讨论会2016/7/15重庆定稿评审会2016年9月共识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期待通过本共识,帮助各级医务人员更好开展规范的雾化吸入治疗工作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前言雾化吸入装置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安全性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雾化吸入注意事项和非雾化剂型使用原则雾化吸入装置的种类及原理影响雾化器雾化效能的主要因素影响雾化吸入治
8、疗的其他非药物因素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的雾化器连接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临床上常用雾化吸入装置分为三种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震动筛孔雾化器药液被高压气流和档板冲撞粉碎,形成药雾颗粒药液在超声作用下剧烈震动,形成无数细小气溶胶颗粒释出注意:剧烈震荡可使药液加温,可能影响药物稳定性超声振动膜剧烈震动,使药液通过固定直径的细小筛孔挤出,形成细小颗粒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雾化器的效能取决于雾化颗粒直径和雾化量影响雾化效能的主要因素有:雾化颗粒直径:应在0.5-10m,以3-5m为佳单位时间释雾量:释雾量大能更有效发挥治疗效果,但药物短时间大量进入人体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增多,
9、应综合评估药物本身颗粒大小,以雾化吸入ICS为例:雾化器的性能:取决于布地奈德,直径为2-3m类圆形颗粒丙酸倍氯米松,长度约10m针状颗粒喷射雾化器:气压越高,流量越大,颗粒越小超声雾化器:频率越高,颗粒越小震动筛孔雾化器:筛孔越小,颗粒越小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震动筛孔雾化器:气压越高,流量越大,释雾量越大功率越大,释雾量越大,一般而言高于喷射雾化器目前雾化效率最高的雾化器该颗粒形状会降低雾化效能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不同雾化吸入装置优缺点类型优点缺点结构简单,经久耐用,临床应用广泛叠加震荡波的鼻-鼻窦喷射雾化器可使药物震荡扩散,有效沉积鼻窦腔,还可湿化鼻窦粘膜,即使儿童也
10、同样适用有噪音需有压缩气体或电源(多为交流电源)驱动鼻-鼻窦喷射雾化器在治疗时需关闭软腭,屏住呼吸,较难掌握,因此患者掌握吸入方法之前,应有医务人员进行指导释雾量大,安静无噪音需要电源(多为交流电源)易发生药物变性易吸入过量水分易影响水溶液不同的混悬液浓度安静无噪音,小巧轻便,可用电池驱动需要电源(电池)耐久性尚未确认,可供选择的设备种类较少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需要注意可能影响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其他非药物因素认知和配合能力呼吸形式基础疾病状态无论使用何种雾化器,只要患者正确使用装置,则所达到的临床效果相似慢而深的呼吸有利于气溶胶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雾化治疗前,应尽量清除痰
11、液和肺不张等因素,以利于气溶胶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机械通气时雾化器的连接方式可能影响气溶胶输送率有创通气无创通气接受雾化吸人时管路和面罩应尽可能地密闭雾化器宜置于呼气阀与面罩之间(推荐级别:D级)。雾化器直接连接在Y型管或人工气道处,会造成呼气相气溶胶的损耗,应将其连接在呼吸机吸气管路远离人工气道处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需要使用小容量雾化器吸入时,宜使用T管连接雾化同时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可增加进入下呼吸道的药量。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前言雾化吸入装置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安全性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雾化吸入注意事项
12、和非雾化剂型使用原则ICS/支气管舒张剂/抗菌药物/祛痰药药理学特性安全性和药物相互作用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种类支气管舒张剂短效选择性2受体激动剂(SABA),包括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短 效 胆 碱 受 体 拮 抗 剂(SAMA),包括异丙托溴铵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国内已上市雾化剂型ICS包括布地奈德(BUD)和丙酸倍氯米松(BDP)祛痰药包括N-乙酰半胱胺酸和盐酸氨溴索,但盐酸氨溴索雾化剂型国内尚未上市抗菌药物我国目前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制剂,不推荐以静脉制剂代替雾化制剂使用雾化吸入药物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ICS是目前最强的气道局部抗
13、炎药物,可通过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发挥作用细胞外细胞质ICS 延迟反应(基因/经典途径)快速反应(非基因/非经典途径)蛋白质合成ECmGRHsp90DcGRmRNADNAABNF-BAP-1细胞核G.Horvathetal.EurRespirJ2006;27:172187ICS与胞胞质质内内激素受体结合ICS与细细胞胞膜膜激素受体结合ICS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雾化ICS中,布地奈德起效速度更快,雾化效能更高药物水溶性(g/ml)脂溶性(LogP)溶解时间受体结合时间抗炎强度(皮肤变白作用)起效时间酯化作用口服生物利用度首过消除率药物颗粒形态BUD163.246min5.1h9
14、803h有11%90%23m类圆形BDP0.134.45h7.5h6003d无13%70%10m针状国内上市的两种雾化剂型ICS对比布地奈德BUD丙酸倍氯米松BDP水溶性佳,更容易通过气道上皮表面粘液层,快速发挥抗炎作用,尤其适合急性期时与SABA联用水溶性较低,肺部吸收过程受限于粘液溶解速率,起效较慢颗粒直径更适合雾化治疗(3-5m是雾化治疗最佳颗粒直径)颗粒形状会降低雾化效能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雾化ICS中,布地奈德气道滞留时间更长,首过消除率更高国内上市的两种雾化剂型ICS对比药物水溶性(g/ml)脂溶性(LogP)溶解时间受体结合时间抗炎强度(皮肤变白作用)起效时间酯
15、化作用口服生物利用度首过消除率药物颗粒形态BUD163.246min5.1h9803h有11%90%23m类圆形BDP0.134.45h7.5h6003d无13%70%10m针状具有独特酯化作用2,肺部滞留时间更长,气道选择性更高1未发现酯化作用首过消除率高达90%,全身影响小生物利用度高,首过消除率低,全身影响高于布地奈德肺外组织中活化的BDP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密切相关布地奈德无活性的布地奈德-21脂肪酸酯布地奈德酯化酶、脂肪酸裂解作用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产生疗效布地奈德池1BrattsandR,etal.ClinTher2003;25(SupplC):C28-C412AmJRespirC
16、ellMolBiol1998;19:477-484布地奈德BUD丙酸倍氯米松BDP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总体而言,ICS安全性良好ICS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ICS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无明显抑制作用,对血糖、骨密度影响小局部不良反应可通过吸药后清水漱口减少其发生不良反应BDPBUD局部口咽念珠菌感染培养阳性率较高2%4%声音嘶哑2%1%6%咽喉炎(咽喉痛)14%5%10%支气管痉挛咳嗽2%3%全身: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吸入激素:0.22.0mg)尿皮质酮水平(24h)低于丙酸氟替卡松1.9倍低于丙酸氟替卡松4.3倍血皮质酮水平(晨8:00)低
17、于丙酸氟替卡松3.4倍肺炎未增加其发生风险注:BUD:布地奈德;BDP: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剂型在国内尚未上市;:未见相关数据ICS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研究显示,布地奈德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较低0.20.40.81.62.0激素剂量(mg/d)020406080100尿皮质醇抑制率(%)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曲安奈德布地奈德布地奈德一项荟萃分析,纳入21项研究,评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24h后尿皮质醇水平1LipworthBJ,etal.ArchInternMed1999;159:941-955.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布地奈德在妊娠期
18、和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得到认可1HermanH.AmJRhinol.2007Jan-Feb;21(1):70-9.激素种类FDA糖皮质激素的药物妊娠安全分级布地奈德(雷诺考特,普米克令舒,普米克都保)B(在变应性鼻炎或哮喘妊娠妇女可应用的药物最高安全级别)所有其他鼻用,口服和吸入糖皮质激素C(风险不能排除)FDA对药物的妊娠安全分级:A:对照研究显示对胎儿无风险(在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治疗药物中,目前无A类药物)B:在人体应用未有证据显示有风险(在变应性鼻炎或哮喘妊娠妇女可应用的最高安全级别药物)C:风险不能排除(大部分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治疗药物均属此类别)布地奈德是目前唯一FDA批准妊娠安全分级
19、B类糖皮质激素,也是FDA唯一批准可用于4岁以下儿童使用的雾化吸入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常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包括SABA和SAMA支气管舒张剂选择性2受体激动剂胆碱受体拮抗剂目前临床雾化吸入主要为SABA代表药物包括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文献报道,特布他林对2受体选择性及对肥大细胞膜的稳定作用均强于沙丁胺醇目前临床雾化吸入主要为SAMA异丙托溴铵为常用的SAMA吸入制剂需注意:复方异丙托溴铵不能与其他药品混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药物起效时间(min)达峰时间(h)持续作用时间(h)2受体选择性M受体选择性特布他林5151.046+沙丁胺醇5101.01.534+异丙托溴铵15
20、301.01.546+常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比较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ICS与SABA联合雾化药理上具有协同优势1P.J.Barnes.Eur Respir J 2002;19:1821912Cristiana Stellato.Proc Am Thorac Soc.2004;1(3):255263.3Bousquet et al.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1:1720-1745.速效2受体激动剂高剂量吸入激素加强激素受体敏感性1促进气道细胞膜上 2受体合成1抗 炎 解 痉舒张气道平滑肌抑制气道高反应性非基因作用2减少局部微血管渗漏3缓
21、解支气管痉挛控制气道非特异性炎症3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常用药物常见不良反应2受体激动剂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头痛:1%;震颤:1%;心动过速:1%硫酸沙丁胺醇头痛:1%10%;震颤:1%10%;心动过速:1%10%胆碱M受体拮抗剂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溶液头晕、头痛:1%10%;咳嗽、吸入相关支气管痉挛:1%10%;口干、呕吐:1%10%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与上述2受体激动剂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相同几种吸入性支气管舒张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注:以上常见不良反应均来源于相关产品说明书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雾化吸入中的抗菌药物和祛痰药祛痰药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抗菌药物的特点是吸入后
22、肺部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多用于长期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院内获得性肺炎,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但我国目前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制剂,不推荐以静脉抗菌药物制剂代替雾化制剂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痰的粘滞性,并使之液化而易于排出盐酸氨溴索:可降低痰液粘稠度,增强支气管上皮纤毛运动,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使痰容易咳出。盐酸氨溴索雾化剂型国内未上市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雾化吸入时需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联合雾化时,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各种药物在同一雾化器中配伍使用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注意: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复方溶液(可必特)在说明书中注
23、明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同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前言雾化吸入装置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安全性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雾化吸入注意事项和非雾化剂型使用原则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激素敏感性咳嗽感染后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相关疾病儿科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一、支气管哮喘PART1定义哮喘是一种特异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慢性气道炎症,有喘息、气短、胸闷等呼吸症状且逐渐加重,存在可逆的呼气气流受限1。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推荐稳定期:部分病情较重,需要较大剂量药物治疗
24、的患者以及不能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的患者如婴幼儿,可考虑通过雾化吸入给药2。急性发作期:初始治疗包括重复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等1。联合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明显降低住院率2。雾化治疗原则GolbalInitiativeforAsthma.GlobalStrategyforasthmamanagementandprevention,GlobalInitiativeforAsthma(GINA).Updated2016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2):105-110.一、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舒张剂,如硫酸特布他
25、林雾化液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如布地奈德混悬液等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GolbalInitiativeforAsthma.GlobalStrategyforasthmamanagementandprevention,GlobalInitiativeforAsthma(GINA).Updated2016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2):105-110.ICS是当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在哮喘发作或症状加重的初期,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大剂量ICS(24倍基础剂量)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激素。对全身使用激素有禁忌的患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雾化 共识 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