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12篇供参考.docx
《“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12篇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12篇供参考.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共12篇)目录篇一、“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3篇二、学习掌握“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理念和方法4篇三、学习关于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的研讨材料6篇四、2023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8篇五、党员干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心得体会10篇六、关于开展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发言材料.12篇七、202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研讨心得发言材料18篇八、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心得体会.19篇九、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传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29篇十、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
2、体会研讨发言32篇十一、2023年聚焦“千万工程”二十年引领浙江乡村巨变学习心得体会36篇十二、2023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38篇一、“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之江大地的生动实践。“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仅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也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结合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主题教育,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要坚持以学增智,把
3、理论学习和增长智慧能力有机统一起来Q一是坚持以学铸魂,夯实思想根基。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我局坚持先学一步,快学一分,深学一层,第一时间学习主题教育相关精神,配齐教育重点辅导教材,通过集中学习、党委理论中心组、党小组会、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及时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调研时对今年主题教育工作做出的新指示、提出的新要求。今年以来先后组织相关学习活动7场,开展主题党日2次,推送“每日一学”专题信息41条,为后续抓好我局主题教育活动夯实了思想基础。二是坚持
4、以学增智,掌握看家本领。以学增智,就是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端午假期,坚持以宁鉴静,结合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3年专项行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落实“三个三分一”应急备勤要求,我局先后组织7个检查组,出动执法人员34人次,复查企业12家次,查出安全隐患29项,整改隐患28项,下达执法文书17份,全体干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扑下身子当好“施工队长”,助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三是坚持以学正风,涵养新风正气。以学正风,就是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5、主义思想中汲取强大人格力量,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整饬各种不正之风,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廉洁奉公,力戒“四风”,做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篇二、学习掌握“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理念和方法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外延不断深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在浙山浙水之间绘就“
6、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二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一一“地球卫士奖:“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根本就在于根植其中的精髓要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链接浙江、中国和世界。先“洗脸”后“化妆”,修复美丽生态。新世纪初,浙江经济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特别是农村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反映日益增多。“千万工程”以整治环境问题为先手棋,从垃圾收集、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向面源污染治
7、理、农房改造、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拓展,实施生态修复,不断擦亮生态底色,走出了一条以点带线、连线成片再到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提升、全域美丽的新路径。今天的浙江,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森林覆盖率超过61%,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的省份。好风景造就好“钱景”,发展美丽经济。“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注重抓好发展强村、反哺富村,实现了“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走出了可持续发
8、展、绿色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2005年8月15日,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高度评价余村下定决心关闭“高收入”的矿区、全面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的浙江,乡村旅游、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431元提升到2022年的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已达51.2%。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推进,浙江不断打通拓宽“两山”理论转化通道,“绿水青山”在永续增值中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共建美好生活。“千万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
9、烈的实际问题。正因如此,“千万工程”又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但要想把这件实事办好,就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并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推进“千万工程”进程中,浙江坚持从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事情做起,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过程,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同时,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共同建设的大格局。从美丽生态
10、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千万工程”走的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子,根本目的在于为乡亲们谋幸福。牢牢把握这根准绳,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因地制宜,务求实效,我们就能在与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中激发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篇三、学习关于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的研讨材料6月5日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的日子。“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以来,深刻改变了当地农村的面貌,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千万工程”中,蕴含着做好“三农”工作的创
11、新理念和方法,值得借鉴学习。今年年初,我市召开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学习“千万工程”的有效经验,能够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迈出新步伐,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从“千万工程”实践经验看,党建这个强劲动力贯穿全程。聚焦我市,*江区古南街道花坝村、南岸区广阳镇银湖村、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这些乡村振兴示范案例,无一不是以党建为引领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就是在强化党建引领理念;同时,聚焦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选优育强村带头人”“增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力”
12、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等措施,为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再添一把火。坚持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J千万工程”造就了浙江万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宜居乡村,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我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市情特殊;各区县资源禀赋和发展程度不同,尤其需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例如,在做好“土特产”文章方面,需要以高质高效为目标;在实施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中,需要围绕各地特色来规划、建设、治理,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政策制定不搞“一刀切”,科学准确把握各地差异,在巴渝大地上,实现“各美其美二坚持以民为本,激活乡村振兴
13、新动能。“千万工程”的核心,在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具体到我市而言,就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探索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例如,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促增收;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就业创业稳增收;建立普惠型农民补贴长效机制,惠农支农保增收;强化“一区两群”对口协作,帮扶协作助增收。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以改革之手推开农民的幸福大门,增进民生福祉,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我市,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学习“千万工程”,就是要学习和借鉴浙江经验做法,有力助推我
14、市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展现更多我市担当、作出更多我市贡献。篇四、2023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深刻意义。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千万工程”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续写初心不改、实干为要、担当在前的“时代篇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惠及“千家万户”,续写“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篇章,“千万工程”以解决群众最关注的人居环境问题为起点,以“村里的事
15、情大家商量着办”的协商模式为路径,不仅改善生态“提颜值”,而且数字赋能“增智慧”,更是拓新业态“涨价值”,最终实现从“脏乱穷散”到“点绿成金”的华丽蝶变,无数个“余村们”在绿水青山中端起了“金饭碗”,无数个“下姜村”走进了“梦开始的地方: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强党性”的初心篇章,始终奉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顺应居民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要能理顺城市的那一端,又要能顾好乡村的这一头,既要扮靓城乡“颜值”,又要为美丽“增值”,不光让村民“鼓起口袋”,还要让村民“富了脑袋”,走出一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从问题中来,回问题中去“,理清“千头万绪”,续写“栉风
16、沐雨奋劲蹄”的“实干篇章:“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深入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民情后,作出的科学决策部署,也是浙江一任又一任领导班子,基于广泛深度的调研工作,契合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接续奋斗深化推进的战略成果。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重实践”的作为篇章,守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从实际出发来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到基层直奔着问题去、瞄着困难上,不被“虚情假象”迷惑,不畏“浮云阴暗”遮蔽,真正摸清摸透一线情况,找准“症结”,精准开方”,坚守“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匠心精神,保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确保
17、病除坚持“从发展中来,向发展中去”,踏破“千难万险”,续写“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担当篇章国家和城市发展是螺旋向上、创造辉煌的过程,二十年来,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捍守“不畏艰险,永不停步”的战略定力,保持“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进取姿态,坚持“一根红线党建引领、一张蓝图科学贯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成,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跨越,最终实现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蝶变。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建新功”的担当篇章,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勇于在思想观念上“破冰”,善于在行动本领上“破局”,主动跳出“舒适区”
18、积极适应“新角色”,既做大管家又做“店小二”,冲破能力瓶颈的“天花板”,始终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跃升。篇五、党员干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心得体会“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20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千万工程”的内涵外延不断深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千
19、万工程”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二我认为学习“千万工程”就是要学习蕴含其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十几年,前尘土到处飞,污水随意流,屋内收拾的像花园,屋外环境脏乱差是我印象中农村的写照。但是,这不是真正的现代农村,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共同富裕是要坚持生态优先和经济发展的统一,是一本账。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把这些重要理念和要求贯穿实施“千万工程”全过程各阶段,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生活环境好了,农民的生活幸福感提升了,就是真正为农民群众
20、办了实事。海淀区18年以来按照市、区工作部署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村庄环境面貌显著提升,过去农村的乱堆乱放、侵街占道私搭乱建、生活污水溢流等“脏、乱、差”得到解决。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厕所革命成效显著,完成137座公共旱厕升级改造,开展181座水冲式公厕提升,农村地区公厕达到三类及以上标准,“一户一厕”全部无害化卫生达标。生活污水处理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水域生杰得到净化。大力推进侵街占道私搭乱建拆除,累计拆除25万余平方米,农村地区几十年以来形成的违建“冰山”得到融解。从浙江经验来看,从整洁有序到美丽宜居,再到朝向共富共美的乡村振兴新目标,浙江“千万工程”的内
21、涵实现了“三级跳,如何做好海淀乡村振兴,实现美丽乡村“三级跳”,我认为是我们三农人关注的重点。海淀山前和山后地区仍然存在着发展的差距,要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使老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成果。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造血强体,弥合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地区确实存在医疗资源的短板,我们在市、区工作指导下,按照“一村一室”要求,建设16个村卫生室(站),补齐农村医疗卫生短板,让广大村民看病更加方便,对于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对于广大村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想这是一个缩影,在养老、教育、社保等方面农村地区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差距。随着城乡发展和
22、老龄化的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将会更加重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公共资源真下沉。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环境品质的提升是先导,促进农村共同富裕,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度、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也是有机统一的,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篇六、关于开展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发言材料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两个重要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和做好人民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指引指导,进一步用足用好X宝贵资源,彰显主题教育的政治味、浙江味、实干味,推动X党员干部更加坚定自觉地紧跟总书记、
2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巨大贡献“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X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应运而生。20年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20年来,“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仅造就了浙江万千
24、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9月26日,“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20年5月,浙江成为中国首个生态省。20年的“千万工程”实践与迭代升级,“千万工程”的内涵和意义已不断深化和升华,“千万工程”改变的已不仅仅是乡村的人居环境,而且还触及了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的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治理方式以及城乡关系。因此,“千万工程”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的乡村建设工程,而且也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程,是乡村振兴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工程。20年来,“千万工程”对浙江的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千万 工程 经验 学习心得 体会 12 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