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485通讯方式详解.docx
《RS485通讯方式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S485通讯方式详解.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RS485通讯方式详解智能仪表是随着80年代初单片机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现在世界仪表市场 基本被智能仪表所垄断。究其原因就是企业信息化的需要,企业在仪表选型时其 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具有联网通信接口。 最初是数据模拟信号输出简单过程 量,后来仪表接口是RS232接口 ,这种接口可以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但这种方 式不能实现联网功能。随后出现的RS485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 一下 RS485RS485 口RS485 采用差分信号负逻辑,+2V+6V表示“0” ,- 6V-2V表示“1”。 RS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四线制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现很少 采用,现在多
2、采用的是两线制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为总线式拓朴结构在同一 总线上最多可以挂接32个结点。在RS485通信网络中一般采用的是主从通信方 式,即一个主机带多个从机。很多情况下,连接RS-485通信链路时只是简单地用 一对双绞线将各个接口的“ A”、“B”端连接起来。而忽略了信号地的连接,这种 连接方法在许多场合是能正常工作的,但却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这有二个原因:(1) 共模干扰问题:RS-485接口采用差分方式传输信号方式,并不需要相对于某个 参照点来检测信号,系统只需检测两线之间的电位差就可以了。但人们往往忽视 了收发器有一定的共模电压范围,RS-485收发器共模电压范围为-7+12V,只有
3、满足上述条件,整个网络才能正常工作。当网络线路中共模电压超出此范围时就 会影响通信的稳定可靠,甚至损坏接口。(2)EMI问题:发送驱动器输出信号中的 共模部分需要一个返回通路,如没有一个低阻的返回通道(信号地),就会以辐射 的形式返回源端,整个总线就会像一个巨大的天线向外辐射电磁波。由于PC机默认的只带有 RS232接口,有两种方法可以得到 PC上位机的 RS485电路:(1)通过RS232/RS485专换电路将PC机串口 RS232信号转换成RS485 信号,对于情况比较复杂的工业环境最好是选用防浪涌带隔离珊的产品。(2)通过PCI多用口卡,可以直接选用输出信号为 RS485类型的扩展卡。R
4、S485电缆在一般场合采用普通的双绞线就可以,在要求比较高的环境下可以采用带 屏蔽层的同轴电缆。在使用RS485口时,对于特定的传输线路,从RS485接口至I 负载其数据信号传输所允许的最大电缆长度与信号传输的波特率成反比,这个长度数据主要是受信号失真及噪声等影响所影响。理论上RS485的最长传输距离能达到1200米,但在实际应用中传输的距离要比1200米短,具体能传输多远视周围 环境而定。在传输过程中可以采用增加中继的方法对信号进行放大,最多可以加八个中继,也就是说理论上RS485的最大传输距离可以达到9.6公理。如果真需 要长距离传输,可以采用光纤为传播介质,收发两端各加一个光电转换器,多
5、模光 纤的传输距离是510公里,而采用单模光纤可达50公里的传播距离。RS485 网网络拓扑一般采用终端匹配的总线型结构,不支持环形或星形网络。在构建 网络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采用一条双绞线电缆作总线,将各个节点申接起来,从总线到每个节点的 引出线长度应尽量短,以便使引出线中的反射信号对总线信号的影响最低。有些 网络连接尽管不正确,在短距离、低速率仍可能正常工作,但随着通信距离的延长或通信速率的提高,其不良影响会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信号在各支路末端反 射后与原信号叠加,会造成信号质量下降。(2)应注意总线特性阻抗的连续性,在阻抗不连续点就会发生信号的反射。 下列几种情况易产生这种不连续
6、性:总线的不同区段采用了不同电缆,或某一段总线上有过多收发器紧靠在一起安装,再者是过长的分支线引出到总线。总之,应该提供一条单一、连续的信号通道作为总线。在RS485I&网过程中另一个需要主意的问题是终端负载电阻问题,在设备少距离短的情况下不加终端负载电阻整个网络能很好的工作但随着距离的增加性 能将降低。理论上,在每个接收数据信号的中点进行采样时,只要反射信号在开始 采样时衰减到足够低就可以不考虑匹配。但这在实际上难以掌握 ,美国MAXIMA 司有篇文章提到一条经验性的原则可以用来判断在什么样的数据速率和电缆长 度时需要进行匹配:当信号的转换时间(上升或下降时间)超过电信号沿总线单 向传输所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RS485 通讯 方式 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