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装工艺规范.doc
《电装工艺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装工艺规范.doc(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子及电气安装工艺规范第1版共 52 页江苏中航动力控制有限公司2008 年 06 月文件编审编制审核校对审定会签职能部门签署日期职能部门签署日期审批复审日期批准日期发放部门电子及电气安装工艺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电子产品安装、焊接及导线连接和电气设备安装的通用工艺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各种电子产品以及电气设备的装联。2引用文件Q/14S .J11-2004 电装工艺规范(第六一四研究所所标)3工艺过程3.1电子产品准备一一元器件成型一一元器件零组件的安装、固定一一元器件的焊接一一自检一一补充装焊清洗烘干 调试老化 检验补充装焊 检验3.2电器产品准备一一元器件成型一一元器件零组件
2、的安装、固定一一元器件的焊接一一自检一一补充装焊一一清洗烘干一一调试老化一一导线的加工一一机械装配一一整机安装一一整机调试一 自检 检验补充装配检验3.3电气产品准备电气零部件的机械装配和固定母线的装配和固定电气零部件间的导线加工电气零部件间的导线连接自检 检验补充装配检验4 一般要求4.1 人员要求a) 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必须有相应的上岗证;b) 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4.2 工作场地及环境要求a) 温度应为15 C30 C;b) 应通风,相对湿度为 30%75% ;c) 照明度应在 500lx750lx范围;d) 各工作部位应配备相应的工作台、电源(零线与地线应分开);e)
3、 各工作部位在工作时间内只应放臵由工艺规程规定的用于指定工作的零部件、必 要的工艺装备及技术文件;第 1页电子及电气安装工艺规范f) 工具、器材、文件、产品应定臵定位;g) 应划分工作区和非工作区,工作场所应始终保持清洁。3.4 防静电要求a) 工作台应铺防静电桌垫并良好接地;b) 进入工作场地须穿防静电服、防静电鞋;c) 触摸产品内部模块,装焊元器件时须带防静电手腕;d) 静电敏感元器件在发放、传递、装联过程中应有防静电措施。3.5 操作要求操作时应严格按现行有效的工艺文件进行:a) 发现影响装焊质量的问题应及时向工艺员反映,操作员不得擅自处理;b) 元件插装后要进行定向、定位复查,在确认无
4、误后再进行焊接;c) 易碎、热敏和精密元器件成型、安装及焊接应严格按具体工艺文件规定执行;d) 在装焊等工序中,应保持手干净无油腻,必要时可带手指套进行操作;检验岗位等需触摸PCB的应戴防静电手套;清洗后的印制板组装件不得用手触摸,以后的 操作一律戴防静电手套。3.6 多余物控制要求a) 所有切屑形成的操作应在与装配工段隔开的场所进行;b) 现场应设立多余物专用箱并每天定时清除;c) 剪掉导线、元器件引线或保险丝多余长度时,应采用专用斜口钳或在剪脚专用箱 内进行,余头足够长度时应用手捏住余头后一次剪断,以避免导线及引线头掉入 产品或模块中;d) 装配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拆装次数,必须返修时,应防
5、止产生多余物;e) 装配前按文件配齐各类器材、工具、辅料等,装配后应清点记录,不允许有多余 和缺失;f) 凡进入生产现场使用的主材及辅材除符合规定外,还应检查表面不应有锈蚀、发 霉、氧化、老化、起皮、毛刺、金属屑等缺陷,以免造成多余物;g) 工作台等场所、未装静电敏感器件的PCB可用空气枪等工具吹除多余物。使用清洁工具不应使尘粒扬起或转移到其他工作台面或产品上。及时清理工作台上杂物 并保持其整齐、清洁。3.7 印制板储存和保管要求a) 印制板在装配和焊接前48h内拆开印制板的包装,因检验需拆开的有条件的应再封装好,不封装的印制板组件在未进行装配、调试等工序时 应放湿度 1.252dL 2mm表
6、1引线直径与弯曲半径第 7 页电子及电气安装工艺范3.12 水平安装元器件引线的环状弯曲a)最小弯曲半径为引线直径的2倍,第 9 页b) 弯曲半径为引线直径的24倍,见b;3.13 垂直安装元器件引线的环状弯曲引线根部与弯曲点之间的平直部分L不小于2mm,最小弯曲半径R不小于引线直径 d的2倍, 044.8径向引线元器件径向引线元器件,一般不需成型。当引线间距小于安装孔间距需要成型时,按 下列求 行:a) 弓I线根部到弯曲点之间的平直部分L应不小于2.5mm ;b) 最小弯曲半径 R应大于引线直径 d的1倍;c) 最大弯曲半径不大于2倍引线直径d或1.6mm,取数值小者,见5;电子及电气安装工
7、艺施d)半导体三极管、集成电路立装、倒装引线弯曲形式如 下,见 6 (其中倒装形式适用于安装高度有限制的印制板上,一般不推荐使用,军品上限制使用)55第 11 页4.9扁平封装元器件典型的扁平封装元器件见图7中小功率半导体三极管 集成电路倒装中小功率半导体三极管线性集成电路倒装线性扁平封装元器件引线宽度或厚度大于等于0.14mm时,引线成型按下列要求(引线宽度和厚度均小于0.14mm时,引线成型不受下列规定限制)a)弓I线根部到上弯曲点间的平直部分不小于1mm ;b)弓I线末端到下弯曲点间的平直部分不小于引线宽度的1.5倍;电子及电气安装工艺规范第 17 页c) 两个最小弯曲半径均为引线宽度的
8、2倍;d) 当引线末端存在卷曲时,卷曲部分不应超过引线厚度的2倍3.15 元器件引线的矫直4.10 不可矫直的范围当元器件引线出现以下情况时,不能进行矫直,而应作报废处理。a) 轴向引线元器件的引线偏离元器件轴线45o,且弯曲半径小于引线直径值;b)元器件引线基体金属显露(受伤) ;c) 引线上出现压痕,且超过引线直径的10 %;d)引线在弯曲过程中产生了扭转。4.11 矫直方法a)应采用表面光滑、平整的尖嘴钳;b)将尖嘴钳夹住引线弯曲点与元器件本体之间,缓慢将引线恢复到原来位臵;c) 用尖嘴钳轻轻夹住引线,并向轴线方向缓慢移动,将引线矫直到与元器件同一轴线上 7元器件、零部件的安装631.2
9、机械安装安装元器件前,先进行零组件的机械安装。安装元器件时,先安装有紧固件的元器件,后安装其他元器件(散热器的安装除外)。6.3.1.3 安装要求 0.72元器件安装与排列要求a) 元器件应按装配图纸规定,正确定位定向;b) 安装次序: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SMD后THD,先非静电敏感元件后静电敏感元件;c) 元器件轴线与印制板面平行或垂直(如轴向引线元件,水平安装时,其引线平直部分应与板面平行,过弯曲点的直线部分应与板面垂直);d) 元器件排列应相互平行或垂直。3.16 元器件字标及符号要求4.12 字标及符号6.3.1.4 阻容元件a) 电阻的色带表示法四带电阻彩色编码读法:第1
10、2色带为读数,第 3色带为乘数,第 4色带为公差,色带对应标识见表2。五带电阻彩色编码读法:第1、2、3色带为读数,第 4色带为乘数,第 5色带为公差。n-1b) 数字表示法:前两位为有效数,第三位为10 ( n=0到8),第三位为10 (n=9)。如电容103=0.01卩;电容105=1卩;电阻101=100 ;电阻105=1M。表2 色带对应标识色带读数乘数公差黑色0010八乂匚SMgf1 1棕色1102A C 2红色2103 橙色3101 A1黄色410绿色5510 0.5二色6610 0.25紫色7710 0.18灰色810910白色9+50、-20金0.1 5银0.01 103.1
11、7极性元件极性元件极性识别见图12极管、稳压管表贴钽电容发光二极管图123.18 三极管、MOS管国产型号的三极管、MOS管引线符号见图 13。000 口000金属封装三极管底视图塑封三极管顶视图MOS管底视图对管底视图图134.13 元器件字标及符号安装要求a)一般元器件在印制板上的安装,字标及符号应清晰可见,当元器件排列密集或垂直安 装时,字标及符号也应尽量可见且朝向一致;b)当按主视图方向查看时,一般元器件读向应自左到右,自下而上,特别是色环电阻色 标朝向应一致;极性元器件(二极管、稳压管、极性电容器等)的安装应按图样中规定的极性 方向为准。631.5元器件安装的高度要求元器件插装时,除
12、图纸中规定的高度要求及下列情况外一般应贴板安装。a)当元器件下面有金属过孔时,元件应抬高2mm安装;b)除印制板上有导热板外,元器件一般不采用贴板安装,而是应距板0.8mm安装,功率电子及电气安装工艺规范电阻应距印制板 3mm5mm安装;c)当元器件下面有印制导线时,可在元器件下面垫1mm厚的环氧层压板进行插装,待焊接后将压板取出,使同类元器件安装高度一致,又不压在印制导线上;14mm。0.8mm,如有元器件相,易发生短路的元器件引d)除元器件本身超高者外,元器件距印制板面的高度一般不超过3.19 元器件安装的间距要求a)元器件本体之间,本体与引线,引线与引线之间的间距不小于 碰现象,应采用绝
13、缘套管或绝缘垫进行绝缘;b) 有边框、导轨的印制板,元器件与之最小距离为1.5mm ;c)无边框、导轨的印制板,元器件所有部位不得伸出印制板边缘。3.20 元器件安装的固定、绝缘、散热等工艺要求a)元器件金属部分一般不得与其他导体短路(特殊要求除外) 线应套上粗细长度合适的绝缘套管,金属外壳元件本体下应垫绝缘导热垫;b)轴向引线元件质量14g或引线直径12.5mm或安装后两引线长度之和 25mm时,元件应采用机械或粘接方法将其固定在印制板上;c)防震要求高的,贴板安装后,用粘接剂将元器件与板粘接在一起,也可用棉绳绑扎在 印制板上;d)贴装在导热板上的外壳绝缘的元器件,本体与导热板间应均匀涂布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艺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