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技术报告(1).docx
《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技术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技术报告(1).docx(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技术报告前言“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美丽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市根据省、市规划要求以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编制本规划。通过系统总结“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积极成效,综合研判“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形势,科学谋划、系统部署“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方向、目标任务、重大工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
2、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抓手,以源头治理为根本策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市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谱写一页“绿色华章”。本规划是今后五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纲领。1 规划总则11.1 规划背景11.2 规划范围与时限21.3 编制依据21.4 技术路线62 区域基础条件分析82.1 自然资源特征82.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92.3 资源能源利用状况102.4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112.5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142.6 环保基础设施状况203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回顾223.1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
3、223.2 “十三五”指标完成情况293.3 “十三五”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情况323.4 存在的主要问题334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分析354.1 面临的机遇354.2 面临的挑战375 “十四五”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405.1 指导思想405.2 基本原则405.3 总体目标415.4 指标体系436 主要任务456.1 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推进美丽长江岸线建设466.2 全面推进碳达峰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476.3 强化PM/和。3协同治理持续提升空气质量526.4 坚持三水统筹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566.5 加强土壤污染管控修复保护土壤环境质量606.6 深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改善农村人
4、居环境636.7 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提升生态服务功能656.8 加强区域环境风险管控保障环境健康安全686.9 实筑牢环境保护基础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726.10 完善环保体制机制推动社会共治共享757 重点工程788 保障措施808.1 加强组织领导808.2 加大资金投入808.3 严格目标考核818.4 强化科技创新81附表183附表2881规划总则1.1 规划背景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5、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必须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结合,始终如一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市位于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紧邻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上海,是长江出海口之处的港口城市,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在这里形成交汇节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省级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支持嘉定-昆山-等省级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战略优势,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
6、高的要求。I“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阶段。研究好编制好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作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推进“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建设,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推动区域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具有重大意义。1.2 规划范围与时限规划范围:市全域,包括城厢
7、镇、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新区及科教新城,总面积809.93平方公里。规划期限:2021-2025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1.3 编制依据1.3.1 国家相关法规、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0)太湖流域管理条例;(11)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
8、施意见(2018年6月16日);(12)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积极服务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环厅202027号);(13)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14)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发改地区20191686号);(15)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规财201788号);(16)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17)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18)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2017年);(19)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20)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2019-2035年);(21)中华
9、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22)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二1.3.2省相关法规、政策、规划(1)省水域保护办法;(2)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3)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号);(4)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苏发201824号);(5)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1952号);(6)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18106号);(7)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18107号);(8)省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规范;(9)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苏政
10、办发202038号);(10)省政府关于印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苏办发202118号);(三)省政府关于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2028号)。1.3.3市相关法规、政策、规划(1)市河道管理条例;(2)市湿地保护条例;(3)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4)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委发202022号);(5)市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计划工作方案(苏府办2019160号);(6)市打好太湖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苏府办2019120号);(7)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苏环办字202018号);(8)
11、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苏府2017102号);(9)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2018-2035);(10)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11)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苏委发20212号);(12)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1月22日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1.3.4市层面相关政策、规划(1)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发展战略研究;(2)建设长三角交通枢纽型节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3)市城镇污水处理专项规划修编(2018-2035年);(4)市内河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
12、置设施建设方案(修编)(审查稿);(5)市公路水路网规划修编(2010-2030);(6)市湿地保护规划(2017-2030);(7)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2019年修改版);(8)市城市生态评估报告与修复总体方案;(9)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0-2030);(10)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11)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1.4技术路线规划以市水、气、土壤、声等环境现状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现状分析等为基础,对照“十三五”时期情况分析“十三五”总体环境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
13、标为基础,结合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实际情况,确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指标及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任务、重大工程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图1-1技术路线图2区域基础条件分析2.1 自然资源特征2.1.1 水系发达市紧邻长江,境内河流稠密,塘浦纵横交织,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全市水域面积211.512平方米,水面率为26.1%,其中长江水域面积143.733平方公里。全市拥有5条区域性河道,分别为浏河塘、杨林塘、七浦塘、新七浦塘、盐铁塘,总长度约126千米,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及防洪排涝中作用显著。市级河道有48条,包括新塘河、浪港、钱泾等,总长度
14、约329千米,是全市引排的骨干河道。市还有镇级、村级河道900余条,包括朝阳河、封张塘、老浏河、界河等,总长度超过1500千米,在水系沟通、引水灌溉等方面作用突出。2.1.2 湿地资源丰富市位于市北部沿江地区,湿地资源较为丰富。全市湿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江、北部和西南部。根据第二次湿地资源普查,全市8公顷以上湿地斑块94块,湿地总面积18667.64公顷,占国土面积比重为22.68%o全市自然湿地15963.58公顷,占比为85.5%,受保护的自然湿地面积为11560.06公顷,其中:金仓湖省级湿地公园120.37公顷、长江保护小区10447.93公顷、长江水源保护区991.76公顷,自然湿地保
15、护率达72.4%。2.1.3 长江岸线资源市境内长江干流长度36.02公里,王江堤长38.383公里,其中25公里深水岸线。1994年至2015年,经长江水利委员会批准分12批次实施了长江岸线整治工程,其中围滩工程9批次、水源地水库2座、华能电厂灰库1座,长度共计23.05km,占我市长江岸线长度60.1%。截至2020年,港岸线已开发利用14.4km(含在建集装箱四期码头),占岸线总长度的37.2%2.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2.1 人口及城镇化2020年,市户籍总人口51.05万人,常住人口83.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8.68万人,城镇化率为70.61%。市常住人口规模持续增加,较201
16、5年增加了约12.19万人;城镇化率也逐年递增,较2015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但城镇化率远低于市平均水平(81.72%),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太仓市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变化情况718684(YR)辕匚 Y8280787674727068666470如 8 刈 7 刈 6 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图2-12016-2020年市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变化情况222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6.09亿元,年均增长6.5%,人均超19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6.9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第二产业增加值666.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
17、8.1%;第三产业增加值692.6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0%o“十三五”期间,市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三产比重逐年优化,结构调整呈现“新常态三产比重由3.2:50.5:46.5变化为1.9:48.1:50.0。图2-22016-2020年市三产结构变化情况2.3 资源能源利用状况2.3.1 水资源2019年,全市面平均降水量为1377.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9.18亿立方米。全市地产水资源总量为3.86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42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287亿
18、立方米。近年来,全市总用水量呈下降趋势。2020年,全市总用水量为252372万立方米,主要由于火电用水量较高。从用水结构看,用水主要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232能源资源自身能源资源贫乏,本底能源资源以少量可再生能源为主,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几乎完全依赖外部供应,本地自给率底,是典型的能源输入端城市。市工业的能源消费按种类分,有煤炭、燃料油、天然气、电及其他燃料。2020年全市燃煤总量为1144.7万吨,与2019年相比,煤炭消费量下降了116.4万吨。火力发电业是全市煤炭消费的主要行业,占59.6%;其次是热电联产业、机械纸及纸板制造业,分别占29.1%.10.9%o燃料油消费量为
19、1141.6万吨,天然气消费量为11781.5万立方米,用电量为63644921.6万千瓦时,其他燃料消费量为41833.1吨标准煤。2.4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4.1 大气环境质量2016-2020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整体呈改善趋势。城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从76.8%上升至85.2%,提高了8.4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平均浓度范围在9-21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均达到二级标准,近五年来无超标情况。二氧化氮年均值浓度波动达标,在2017年达到峰值40微克/立方米,随后呈现下降趋势,并在近两年趋于平稳。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浓度年均值亦逐年下降,自2018年以来持续稳定达标。臭氧日最大8小时
20、第90百分位数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未达到二级标准。一氧化碳平均浓度范围在L1L2毫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均达到二级标准,连续四年保持稳定。氧化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级标准二级标准80二级标准504010200细颗粒物呻;ml180二级标准gm1 200gml 100gml 60504030gml 70-1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20162017201820192020一氧化碟二级标准图2-3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2.4.2 水环境质量2020年三水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基本项目监测结果全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n类水标准
21、补充项目及特定项目监测结果均低于饮用水水源地标准限值,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国考断面有2个,分别为长江浏河断面、浏河塘浏河闸断面,2020年,浏河断面水质符合11类水水质要求,水质状况为优;浏河闸断面水质符合11I类水水质要求,水质状况为良好。2020年市国考断面的水质达标率为100%,优HI比例为100%o市省考断面共6个,其中浏河、浏河闸断面属于国考断面,其余4个断面分别为浏河塘振东渡口断面、盐铁塘新丰桥镇断面、杨林塘仪桥断面、七浦塘荡茜河桥断面。2020年市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优In比例为100%o243土壤环境质量2020年市选取了浏河镇闸北村、璜泾镇新华村、沙溪镇印北村
22、3个行政村庄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每个村庄各布设5个点位,监测项目为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镉、汞、神、铅、辂、铜、镶、锌,评价标准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土地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二级标准,达标率为100%。2.4.4 声环境质量“十三五”期间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别为55.7分贝、55.8分贝、52.9分贝、57.8分贝、55.9分贝。根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除了2018年昼间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符合二级水平,等级为“好”外,其余各年度的昼间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为三级水平,等级为“一般二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是影响市城市
23、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的主要因素。各类声功能区均符合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对应的标准,达标率为100%OE(上“亲祗较地表24“十三五”市城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变化趋势2.4.5 生态环境质量2020年末,全市耕地面积232.47平方千米,林地面积42.06平方千米,草地面积13.33平方千米,湿地面积18667.64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46.68平方千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09%,新增成片林8100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8.60%o市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定,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达605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是适合人类生活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生态环境 保护 规划 技术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