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七).docx
《007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7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七)第三部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考试复习学问要点1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阅历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时代依据:主要有对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科学推断;对时代特征一一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正确相识;对国际格局一一多极化趋势以及世界冲突变更、力气消涨的正确相识。历史依据:主要是“两个总结”,即对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阅历与教训的深刻总结。现
2、实依据:指对改革开放中不断涌现出的新状况、新问题、新阅历、新思想的实践探究与理论创新。思想依据:指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渊源一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强调邓小平理论是在对前人思想的坚持、继承、订正和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起点(逻辑起点这次会议确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定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其次代党中心领导集体。4.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标记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5.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邓小平于1992年在南方考察时发表重要谈话(小平
3、南巡)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标记。在思想理论方面取得三大理论突破:一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是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从9个方面作了系统的概括,使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7 .十四大以后,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心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以“整体突破”、“制度建设”、“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为标记的新的历史阶段,与此相适应,我们党在思想理论方面也取得了四大理论突破:一是对公有制的含义、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4、还包括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旦应当多样化,二是对社会主义安排理论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提出了按劳安排与按生产要素安排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允,爱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新的社会主义安排观;三是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和党的执政方式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目标;四是对党的建设理论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公有制理论、安排理论、依法治国理论、党的建设理论)8 .邓小平理论形
5、成了科学体系:一种理论是否形成了科学体系,最根本的是看它是否系统地回答了该理论探讨领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而不必拘泥于它的详细表达形式。邓小平理论所以形成了科学体系,其依据就在于: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该理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哲学基础,各主要观点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该理论贯穿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科技、教化、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9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其次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6、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一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二是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相识上升到了一个新水平;三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视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以及世界各国建设和发展的得失作出了新的科学推断;四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11 .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宏大旗帜。(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并将其写入党章)12 .高举邓小平理论宏大旗帜:一是必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化干部和人民;二是必需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
7、思主义学风,做到学以致用,言行一样。三是必需努力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四是必需依据变更了的形势,不断用新的实践阅历和理论创新进一步发展邓小平理论。13 .邓小平同志对“两个凡是”的批判,为党的思想路途的重新确立奠定了基础;实践标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探讨,(1978年5月10日中心内参理论动态60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党的思想路途的重新确立作了充分的思想理论打算。“两个凡是”的错误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思想路途的拔乱反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提。1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978年中心工作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
8、邓小平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渗透于这一理论的每一个基本问题和重要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1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二者相互贯穿,二者互为前提)是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途的新贡献。16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途的指引下,邓小平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以求实的看法和创新的精神,作出了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历史贡献:一是正确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阅历,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实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大团结;二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供应了科学
9、的理论指导。17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进行理论、体制、科技和各方面的创新。18 .学风问题,是全党同志的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风问题,归根究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问题。19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缘由,同时也是我们党能够始终坚持先进性和增加创建力的确定性因素。20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和要求,是社会主义区分于资本主义和其他一切社会形态的根本标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针对全部社会主义国家。21 .为什么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相识把对社会主义特征的相识提高到新小平:本质确定特征,特征反映本质。22 .邓小平
10、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歼灭剥削,消退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有。2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论述,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歼灭剥削、消退两极分化是手段和途径;最终达到共同富有是目标和原则。2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标准和价值标准的有机统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在运动规律方面的本质要求,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把歼灭剥削、消退两级分化、共同富有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基本原则、
11、价值目标与生产力的有机统一)25 .这一论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相识,为我们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供应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和理论依据。26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干脆动力。27 .社会主义社会冲突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28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9 .改革是中国的其次次革命,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与革命的根本目的和作用一样,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次革命是一场体制革命,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方式是由执政党主动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渐进的变革。30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推断改革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12、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根本标准);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1 .怎样理解和全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需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需全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32 .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33 .邓小平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一贯的立场,不是完全新的东西。(假如说“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就是错的观点)(表现形式上从整体上提出是新的、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了、体
13、现了时代内容、重要性更突出了、写进了宪法、突出了它的重要地位)3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推断。35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次初步阐述是十二届六中全会。36 .党的十三大报告的立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7 .十三大是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五大是更加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和立论基础,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对社会国情的科学相识;一层是对自然国情的科学相识。这两层含义要求我们既不能超越,也不能倒退。不能超越是指不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自然过程,不能超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过程;不能倒退是指不能倒回去
14、补资本主义发展的课。3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必定要经验的特定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要经验的特殊阶段。4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定性:中国社会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定性;中国社会必定要经验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定性。(生产力的落后状况、商品经济不发达、较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41 .我国社会主义必定要经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缘由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错。核心缘由是:起点低,社会主义改造时间短)4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个特征集中体现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发达、
15、不平衡,基本制度及其详细体制、运行机制的不成熟、不完善,经济和社会成分的不完全、不纯粹,优越性和先进性还不能体现得很充分、很显著这样四个特点。4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冲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须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冲突。落后的社会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两个部分。43 .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冲突,应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阶级斗争与主要冲突的关系,二是现阶段社会各方面的冲突与主要冲突的关系。44 .如何理解现阶段的阶级斗争是一种不完整形态的阶级斗争?(完整形态的阶级斗争指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大规模的、尖锐的、对社会主义起着重大影响的斗争。不完整形态的阶级
16、斗争与完整形态的阶级斗争的不同点:形式和范围不同、方法和手段不同、地位和作用不同。45 .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我们决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气发展社会生产力。47 .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主要指经济发展、是由主要冲突确定的、国际国内形势确定的、从政治的角度,国际环境的角度去把握发展的机遇)48 .集中力气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较快的速度,二是要有效益的速度,三是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四是要擅长抓住机遇。49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食其力
17、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50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志向、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59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安排为主
18、体的多种安排方式,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有;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60 .坚持党的基本路途100年不动摇(整个初级阶段1958年2050年)。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需始终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必需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二是有“右”反“右”,有“左”反“左61 .十三大党正式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以1980年为基数的)邓小平本人讲“三步走”发展战略强调人均国民收入翻两番。62 .“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次步,
19、再经过十年努力,到建党I(X)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是对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调整和修改,而是把第三步奋斗目标和步骤进一步详细化)。63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心依据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在世纪之交总揽全局,面对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64 .“两个大局”思想是从区域发展角度对“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补充。西部大开发是从地域部署上来规划发展。69 .邓小平关于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70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稳定农村基本政策必需长期坚持的原则:
20、一是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基本经营制度,三是安排制度。71 .对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探究实践,主要是推动哪几个方面的突破:一是突破人民公社体制,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二是推动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三是突破传统农业方式,走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四是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五是加快农业科技探讨和推广。72 .关于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不搞土地私有制,二是不变更家庭承包经营;留意实现“两个飞跃”:一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二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须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73.1
2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心、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确定中提出科教兴国战略。74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化为本,把科技和教化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加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养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旺盛昌盛。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健。75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基本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削减人类文明进步对环境的压力,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爱护支撑经济的资源与环境,以达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协调发展;留意满意当代人需求
22、的同时,决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与发展。76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1)必需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一是严格限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养;二是合理运用、节约和爱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2)必需与“两个根本性转变“(安排经济一市场经济,粗放经营一集约经营)结合。(3)必需与科教兴国相结合。(4)将法制建设作为重要手段。77 .我国开放的起步时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后全面绽开。78 .我国把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时间是十二届三中全会。79 .我国改革的目标始终朝着市场化目标方向前进。80 .为什么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定选择:市场经济只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07 任县 领导干部 资格考试 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