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doc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湘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静观中心校 王成燕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湘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首听赏曲。是由郑路、马洪业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作曲家用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粉碎“四人帮”这一特大喜讯从北京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时的情景。乐曲由引子、六个具有舞曲风格的乐段(其中,最后一个乐段再现第一个乐段)和尾声构成。开始的引子是由两只圆号奏出的号召性的音乐,力度强弱的对比好像号角的回声在山谷林间飘逸回荡,仿佛把人们带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茂密丛林之中。第一乐段在两小节强烈的舞蹈性的节奏之后,引出了热
2、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在一个下行的过渡句之后,乐曲进入第二乐段。双簧管奏出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好像彝族姑娘们在跳着轻盈、欢快的舞蹈,脚脖子上系的铃铛还哗哗作响。第三乐段在一个过渡性的乐句之后,弦乐奏出了一段优美、舒展的旋律。第四乐段乐曲力度变弱,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像一位美丽的苗族姑娘在独舞。第五乐段小号先吹奏出奔放、粗犷的音调,圆号模仿牛角号音调为之伴奏,好像小伙子们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舞蹈加油喝彩,也跳起了欢快健美的舞蹈。乐曲最后以鼓乐齐鸣的宏伟的音响再现了第一乐段的音调,在更加欢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象征着人们满怀信心去迎接美好的明天。乐曲风格统一,
3、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热情奔放的情绪使音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现在一般都十二、三岁了,心理都趋向成熟。总体来说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能对所听乐曲做出简单分析,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会含蓄一点。这就要求老师做好双主共学,把握好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共同学习。教学目标:1 能认真听赏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体会乐曲热情、欢快的情绪及力度的变化,感受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激发起对民族音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 能抓住音乐主题
4、的典型节奏,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并从中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乐趣。3 能根据音乐的情绪与发展,分辨出乐曲的不同乐段,增强音乐联想的能力。4 知道圆号、双簧管及小号的音色。教学重点:能认真听赏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抓住音乐主题123的典型节奏,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教学难点: 能根据音乐的情绪与发展,分辨出乐曲的引子、六个主题及尾声部分。教学思路:从胜利的号角声引入,以喜讯传到各个寨子人们的表现为脉络,以邀请学生参与各村寨欢庆的方式分段欣赏,体会不同主题带来的不同情绪感受,再介绍整首作品,用带着问题聆听的方式解决知识目标,最后,师生一起表现乐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 导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喜讯 边寨 教案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