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广州市物理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doc
《2022广州市物理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广州市物理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市义务教导阶段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物理科一、试卷与命题1命题根据和原则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物理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导物理课程原则(实验稿)(如下简称课程原则)、人教版教科书和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引书(如下简称中考指引书)为命题根据,本次考试力求体现课程原则规定各项指标。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措施进行较全面考察;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考察;注重考察学生在获得知识同步与否掌握科学研究措施和物理学科思维措施;注重考察学生与否能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产、生活方面问题;注重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问题结识评价。根据物理学科特点,题目中物理情景要有实际意义,避免故意编造;试题注意联系实际,避免死
2、记教科书中条文。恰当加强试题开放性、探究性,不设立偏题、怪题。保证试题科学性、公平性。2试卷构造物理试卷满分为100分,全卷共六大题,24小题。其中选用题12题(共36分),填空 作图题7题(共25分),解析题2题(共18分),实验探究题3题(共21分)。按课程原则科学内容划分物质、运动和互相作用、能量三某些分值分布是:物质13分,运动和互相作用45分,能量42分。科学探究融入上述内容。3试卷特点(1)以课程原则为纲,以教材为本,考察学生科学素养。广州市物理中考试题体现课程原则各项规定,注重考察学生科学素养,全面考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措施。试题知识覆盖面广,突出重点,着重对学科知识体系
3、主干知识(如受力分析、电路分析、物体平衡条件、机械运动、机械能、能量守恒、电功率、欧姆定律等)进行全面考察。但题目不是考察学生与否能背出概念或规律定义,而是让学生在一种情景中回忆已学过概念及规律;注重考察学生对概念及规律本质理解;注重考察学生与否能应用物理规律及原理解决问题;注重考察学生与否掌握物理某些解决问题基本措施,如受力分析,电路分析,光路图这些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基本分析措施。因此都是在真实情景中考察学生与否掌握这些知识。试题用单项选用题合理考察多种知识点;没有浮现超纲或将高中内容下放状况,没有繁难计算。试题考察了考生科学素养,着重考察了义务教导物理课程原则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措施”两
4、维目旳规定(如课程原则提出:有初步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朴实验仪器,能测量某些基本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懂得简朴数据记录和解决措施,会用简朴图表等描述实验成果,会写简朴实验报告。有对信息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初步分析概括能力。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观点,能与她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反馈意见意识,有初步信息交流能力。)如24题就是考察学生写简朴实验报告能力。第8题考察学生与否能用图线体现物理规律;第17题考察学生从图中提出有用信息能力。 (2)突出物理学科特点,注重考察学生与否有经历实验过程;创设合理探究情景,有效考察学生
5、科学探究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本科学。试题注重对实验知识和技能考察。考察了初中常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弹簧测力计等基本仪器读数及使用。题目素材都源于课本及课程原则规定实验,如第14、23题考察了学生与否真正有做实验,题目素材大多源于课本。只有在平时真正动脑、动手做实验考生就能对旳解答这些考题。考试浮现了某些开放性试题,第18、23题。此外试题也把某些教师为理解决教学难点而自制简易实验作为考试素材。(3)以真实事件为背景巧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考察学生与否能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产、生活方面问题。试题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体现物理学科特点,较多题目取材于学生平时接触生活实际。如第题把物理原理
6、和火灾自救知识贴切地融在一起,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寻常生活、社会实践意识,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课程理念。不少题目都是以生活中常用现象为素材,考察学生观测能力,考察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这些题目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现象,并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常用现象,这样考察也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试题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发展,强调知识应用。 二、试卷各题考点及学生答题状况分析1. 为了检查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与否有差别,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m, 分度值1mm B量程10m, 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
7、量程15cm,分度值0.5mm考察科学内容:“运动和互相作用”主题,能根据生活经验估测人身高。试题分析:本题规定是理解层次。考察内容是学生必要懂得某些科学常识内容。本题是一道易题,从只有3.83%学生选了D选项,阐明大某些学生能根据生活常用尺子很少有分度值为0.5mm确认此选项是错误;但有8.23%学生选用了B选项,10.44%学生选用C,阐明接近有四分之一考生估算能力比较弱。其实本题素材来源于课本一道习题:“用自制量程为2m,分度值为1cm卷尺测人起床后及临睡前身高”。若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能独立完毕课本作业就能协助学生回忆起有关知识,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能协助学生长期记住物理知识。此考题对平时教
8、学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无论是培养学生能力还是协助学生考试,教师都要注重课本练习,特别是某些非纸笔练习题。2图1中符合家庭用电安全规定是B氖管这样用试电笔接触火线金属杆塑料柄图1C至电冰箱电冰箱用这样插座和插头A 至电源至电吹风至电饭锅至电视机至电熨斗至微波炉至洗衣机容许最大电流6A插座连接多种用电器金属帽按这样电路图连接插座和电灯D火线零线保险丝考察科学内容:“能量”主题。生活用电常识。试题分析:本题规定是理解层次。教材有关内容中有一句话“洗衣机、电冰箱等用电器电源插头有三根线,”但有10.10%学生选用了C选项。这引起我们教学反思,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观测生活中现象,并要培养学生阅读教材
9、习惯。3小明发言声音太小,教师要她大声反复一次,教师是规定小明提高声音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考察科学内容:“运动和互相作用”主题。理解声音特性。试题分析:本题规定是理解层次。声音三个特性原本应是比较简朴内容,但有12.5%学生选用了D选项。从学生答题状况可推测得知:大量死记硬背不也许让学生记住某些简朴概念。教材有运用示波器让学生观测声音波形素材,教材给出理念就是把抽象变具体。目前科技进步了,我们可如下载某些有关软件,运用麦克风及电脑,让乐器演奏同一种音,但先后两次响度不同,学生就可看到声音波形频率同样,但波幅不同,这种教学方式也许会比我们做大量习题更能让学生有清晰及长期记忆。4一
10、种苹果在阳光下看起来是红色,这是由于A. 红光透过苹果 B. 苹果只吸取红光C. 苹果只反射红光 D. 红光折射进苹果考察科学内容:“运动和互相作用”主题。理解白光构成及物体如何呈现不同颜色。试题分析:本题规定是理解层次。教材有关物体为什么呈现不同色彩有一段话:“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反射、吸取和透过状况不同,因而呈现不同色彩。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色光决定。” 本题只规定学生回忆起教材上述有关内容即可解决问题。有10.28%学生选用B选项,11.45%学生选用D选项,可以推测学生并没有掌握透明物体及不透明物体呈现不同色彩原理。觉得物体呈现某种颜色是吸取了那种频率色光。此外教师要清晰红、绿、蓝
11、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其她颜色光,如红、绿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黄光,其机理实际是红、绿这两种频率光同步对人眼视网膜刺激与看到同颜色黄光这一频率光对视网膜刺激是相似,而不是红、绿两种频率光合成新一种频率光。并且三原色通过混合可以得到其她颜色光,但其她颜色光是不也许混合刺激视网膜使人看到三原色中任何一频率光。这些知识虽然不需要和学生讲,但我们要清晰。590水所有变为125水蒸气A. 这些水蒸气内能比水小 B. 液态水分子间距比气态水分子大C. 水蒸气只能通过热传递途径变为水 D. 水分子在125时比90时热运动更剧烈考察科学内容:“物质”、“能量”主题。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分子构成。试题分析
12、分子动理论”课程原则规定是理解层次,此考题规定只是理解层次。只需要学生回忆课本有关知识。有8.77%学生选用B,觉得液态水分子距离比气态大,阐明某些学生对物质微观构造还是不清晰。课程原则在有关知识点规定中有“用图形、文字和语言描述原子、分子模型”;“用自己语言或图形描绘分子热运动”案例。教材也有用图像体现固、液、气分子排列教学内容。其实课程原则及教材都提出对学生一种规定:学生能用自己语言、文字及画图形体现自己意见。此外分子动理论这内容,初、高中教学有区别。严格来说温度反映是分子平均动能,液态分子间距离比气态分子间距离小,也是一种平均概念。但这些初中不讲,如D选项只是教材中有关内容原话“由于
13、分子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教师可根据课程原则及教材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规定开展教学及设计考题。道理犹如在高中学生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而不是用相对论解决问题同样。但我们要懂得分子动理论严谨、科学体现。 6下表为不同气压下水沸点P/105Pa0.981.011.131.291.481.691.802.05t/99100103107111115117121压力锅工作时锅内气体压强最大可达1.80105Pa,锅内水最高温度A. 可达100 B. 可达117 C. 可达121 D. 取决于加热时间考察科学内容:“物质”主题。尝试将生活中某些现象与物质沸点联系起来。试题分析:本题规定
14、推理层次。学生只需要认真阅读题目所给信息,就可以推理得知答案。有7.42%学生选了C,这某些学生也许连题目所给信息都没有认真阅读,只看到表中最后一栏数据,温度最高就填写了答案。无论学生后来发展方向与否是物理,与否会成为一种物理学家,但作为一种理性公民,她应具有一种基本素质就是在刊登自己意见时要先看懂,听懂别人说话。因此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我们教学其中一种重要任务。此外尚有7.81%学生选用了D选项,反映出某些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沸点这一物理概念。7. 当自动电压力锅内压强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 压强过大时开关K过压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开关K过热自动断开. 图2体现K
15、过压、K过热和锅内发热器连接,其中对旳是AK过热K过压发热器220VK过压K过热发热器220VC图2K过压K过热发热器220VDK过压K过热发热器220VB考察科学内容:“能量”主题。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朴串联或并联电路实例。试题分析:本题规定是应用层次,规定学生根据试题所给规定设计电路。由于此题是给出电路图,规定学生根据规定选用合适电路,并不是规定学生根据规定设计电路,因此是应用规定中最低层次规定。此题设计思路可以说是出目前大量练习资料。如其她地区考过电冰箱门开关,保险柜开关,汽车门开关。但此题有23.92%学生选用了B选项,选用此选用学生估计只看到题目提到“压强过大时开关K过压自动断开
16、温度过高时开关K过热自动断开.”没有看到题目给出条件:“当自动电压力锅内压强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与第6题反映状况有点相似,大量反复题目训练只会让学生看到相似题目就写答案,并没有认真把题目阅读完。无论是培养创新能力人才,还是培养一种理性公民,学会“聆听”是成功第一步。 10.10%学生选用了C选项,11.12%学生选用了D选项。从学生答题状况分析可知,近四分之一学生无法分析这种简朴电路图在开关断、合时工作状况。阐明大量习题训练,让学生见过同类型题目并不能协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这给教学一种启示:无论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还是培养学生能力不是大量繁杂训练就可达到目。教师在解说答案时
17、不能简朴地只告诉学生答案。要把每一种选项选与不选因素让学生自己能独立分析清晰。 8把篮球抛向空中,忽视空气阻力,图3哪一图线能对旳反映球离手后至落回地面前机械能(E)与篮球离地高度(h)关系图30EhBE0hCAEh0DhE0考察科学内容:“能量”主题,懂得能量守恒定律,用能量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物理现象。试题分析:本题规定为应用层次。课程原则规定此知识点为理解层次。只有6.46%学生选用了C选项。阐明大某些学生清晰懂得题目问是机械能不是重力势能(从这一数据尚有一点猜想,有学校把高中内容重力势能计算式下放到初中开展教学也有也许导致某些学生会选用C选项)。有58.02%学生选用B选项,阐明学生没有
18、养成读图要先看及理解纵横坐标所代表物理量,没有根据图像纵横坐标建构物理情景,简朴地把篮球空中轨迹图误觉得机械能与高度关系。9自动对焦相机用红外线或超声波进行测距. 下列说法对旳是A. 超声波和红外线都是电磁波B. 相机底片上成像一定是实像C. 焦距35mm相机底片离镜头距离不不小于35mmD. 红外线测距照相机和超声波测距照相机都可用来在月球上拍照考察科学内容:“运动和互相作用”主题,懂得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应用,懂得凸透镜规律。懂得凸透镜成像应用。懂得红外线是电磁波,懂得声波与电磁波传播区别。试题分析:本题规定是理解层次,用同一情景合理考察多种知识点。相机运用超声波及红外线测距内容在教师用书有
19、简介。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超声波哪些属于电磁波,这是属于理解层次内容。但从17.37%学生选用了A选项,可以推测大量反复练习并不能让学生记住某些概念及规律。又如教材有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有下述一种表格物距与焦距关系物距像性质像距虚实大小正倒图4图5我们在教学及复习过程可以让学生通过背表格记着凸透镜成像规律,但也可以采用画光路图让学生学会用物理措施记住物理规律(虽然凸透镜成像光路图不是考察内容,但三条特殊光线经凸透镜成像光路图是规定考察)如图4让学生运用二条特殊关系做出图5成像光路,此过程既让学生练习了特殊光线作图。同步让学生掌握记住凸透镜成像措施。当学生做出图乙光路图后,我们引导学生
20、运用光路可逆,把AB当作物,则AB则成为像。物距、像距与焦距关系就可以直接从图上得到(同一幅光路图,u2f,2fuf这两种成像规律就可以立即得到。并让学生重温了一次光路可逆)10. 如图6,图钉尖面积是510-8m2 ,图钉帽面积是110-4m2,松木能承受最大压强图6松木是5106Pa . 如下说法对旳是A. 手指至少要用500N力,图钉尖才干进入松木B. 手指至少要用0.25N力,图钉尖才干进入松木C. 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力不不不小于水平向右力D. 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力不不小于水平向右力考察科学内容:“运动和互相作用”。二力平衡,压强概念试题分析:本题虽然有计算,但由于只是
21、直接把数据代入,因此本题A、B选项是理解层次规定。而C、D选项是简朴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属于应用层次规定。学生若能对旳解决问题,则必要根据问题(求压力)查找解决问题公式(F=pS),然后根据公式查找并代入所需数据(压强值,图钉尖面积)。但从有33.21%学生选用A选项,阐明不少学生虽然掌握压强、压力、受力面积之间关系公式,但没有解决问题对旳思路,只是见数据就代入公式,不能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有10.98%学生选用C选项,8.15%学生选用D选项。接近四分之一学生没有把题目用文字体现力方向、大小转化为直观受力分析图习惯,因而浮现按常规难以理解答案(按生活常识若把一东西向右按,错误思维也只
22、是向右力会不不不小于向左,但实际选C学生比选D学生多)。这阐明学生没有掌握对研究物体做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物理问题措施。 图711. 图7剪刀剪纸机械效率为80%,这体现A. 若作用在剪刀动力是1N,则阻力是0.8NB. 若作用在剪刀阻力是1N,则动力是0.8NC. 若作用在剪刀动力做功1J,则有0.2J功用于剪纸D. 若作用在剪刀动力做功1J,则有0.8J功用于剪纸考察科学内容:“能量”主题。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结识效率。理解机械效率试题分析:机械效率在课程原则中规定是理解层次,并且明确提出要从能量转化和转移角度,结识效率,也就规定学生懂得输入总能量流向。而本试题规定由于只要学生回
23、忆效率概念,简朴代入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规定是理解层次。但有9.32%学生选用了C选项,阐明接近有十分之一学生并没有根据课程原则规定从能量转化角度结识效率这一概念,不懂得输入能量究竟哪些用于有用功(剪纸),哪些是无用功。从有9.34%学生选用了B选项,阐明某些学生只是会代数字计算,但不清晰计算得到数据所代表物理意义。本题反映出一种教学问题:大量做题并不能真正协助学生考试,在平时教学里我们要讲清概念物理本质,如效率就要从能量转化和转移角度说清输入总能量流向是如何。在物理学中每一种数字均有其物理含义,必要让学生明白每一种数字含义是什么。12. 水比热容比煤油大. 如图8,用规格相似两试管分别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广州市 物理 义务教育阶段 毕业生 学业 水平 考试 质量 分析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