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风险管控方案.docx
《工程项目风险管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项目风险管控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风险管控方案目录第1.”5),-.-.-2三三Ij*1(II(la*al*ll*all*a*aal(aa*all*all*a15第二亘风睑分类、斓19卜.()(1(1(l(”.26第一章风险管理办法第一节总则笫一条为加强工程项目施工全周期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效建立各级责任边界清晰、管理活动规范、工作流程简便、信息传递准确、考核评价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扎实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杳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需要,依据公司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办法,特制
2、定本办法。笫二条生产安全风险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各生产生活场所、施工道路及各分部分项工程等部位存在的,及由于设计施工方案、地质气象环境、施工组织计划和人员设备配备、施工周边环境等条件变化,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工程损失的风险。第三条本办法仅适用于高速公路工程第4标段项目经理部。项目部必须设置生产安全风险专职调度,收集传递生产安全风险信息,督促检查生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第二节分类、分级第四条按照项目的不同阶段,生产安全风险分为:前期风险、施工阶段风险、收尾阶段风险。1.前期风险1)项目管理团队与项目风险不匹配风险;2)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方案部署不到位的风险;3)项目施工作业队伍
3、不满足项目要求的风险;4)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等施工要素配置与项目风险不匹配的风险;5)工程施工作业环境,临时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2 .施工阶段风险各项作业存在的风险,管理团队变化或缺失,施工方案动态管理、落地实施,设备、材料进场性能不稳定,施工环境变化,作业条件变化,作业队伍能力弱化,管理考核落实力度、深度,临时设施管理,以及由于前期施工组织原因造成的施工被动、工期滞后、资金匮乏、项目亏损、频繁更换项目经理等方面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3 .收尾阶段风险管理人员减少、管理弱化、克缺整治、设备设施拆除、施工队伍退场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第五条按照风险产生的源头,生产安全风险又分为四
4、类,详见第二章风险分类、分级。第六条根据风险发生的机率和转化为事故后的危害程度,将生产安全风险分为I级极高度风险(造成30人以上死亡)、Il级高度风险(造成1029人死亡)、川级中度风险(造成29人死亡)和IV级低度风险(造成1人死亡)四个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第三节管控流程第七条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动态开展生产安全风险识别、评估、传递、监控和防范。第八条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1 .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主要有:询问和交谈、现场观察、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等。2 .危险源的确定危险源是指根据辨识评价结果确定的在施工中发生可能导致死亡及伤害、财产损失、
5、环境破坏和这些情况的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符合下列情况可直接确定为重要危险源:D现行状态已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2)根据经验,可能导致重大事故;3)单元内危险化学品超过危险化学品重要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时,确定为重要危险源;4)利用评估法进行评估,当伤害程度达到“重大风险”时,确定为重要危险源;5)采用1.EC法进行评价,当D值大于160时,确定为重要危险源。3 .危险源的发布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按上一条款的规定对本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形成本级危险源清单,确定本级重要危险源,形成重要危险源清单。4 .危险源的更新项目部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危险源进行重新识别、评价和发布,且更新周期不
6、超过12个月:1)与公司生产经营有关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5 )与公司生产结构、工艺、设备、原材料发生变化时;6 )发生安全事故或险性事件时;7 )收到相关方合理投诉时;8 )组织机构变化或工作环境变化时;9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审需要时。10 重要危险源的登记建档与备案项目部对重要危险源进行登记,建立重要危险源档案进行管理。重要危险源档案应包括重要危险源基本情况、评估报告、监控记录、检查记录等。11 风险评估方法D行业有规定的,执行行业规定;12 经睑评估法,依据管理经验进行直接评估;3)1.EC评估法(详见附件一)。D=1.ECD-风险值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一一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
7、发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发程度(E),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定量分析,确定危险等级的划分(D)o第九条风险识别评估要求1 .在项目开工前1个月内,项目部根据建设单位或第三方风险评估结果、工程特点、地质、环境、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素配置等因素,对项目可能面临的生产安全风险逐一识别和评估,并对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确认,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提出对生产安全风险管控的针对性措施。2 .每月,由项目部根据施工进展,结合工程实际、设备设施、不同部位、工序和环节作业、施工环境、物的状态、机的运行、人的行为和管理措施等环节,对风险因素进行动
8、态分析、识别、评估。3 .交接班前,班组长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施工工序、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和劳动防护进行生产安全风险再识别与评估。4 .专项识别评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业务部门,重点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一次专项识别评估。5 .在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主要设施设备、气象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公司分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组织业务部门,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生产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识别评估。第十条风险传递1 .项目部要在项目工点或存在重大生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以红(I级)、橙(II级)、黄(1
9、1I级)、蓝(IV级)色公告牌公告存在的生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生产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生产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每天班前会要告知施工人员主要生产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防范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项目生产安全风险调度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2 .项目部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生产安全风险识别评估人员进行风险识别评估专项培训;每年或新上场项目,要依据综合和专项生产安全风险识别评估结果,对项目所有人员进行一次与各岗位相关的,且以重大生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
10、本岗位生产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3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生产安全风险调度及时将生产安全风险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班组、岗位。第十一条风险分级管理1 .生产安全风险实施分级管理,根据风险分级,项目部、工程公司、集团公司按照下表分别负责风险监控防范措施的编制、审定、审批和备案。风险等级编制审定审批备案1项目部工程公司集团公司股份公司II项目部工程公司集团公司集团公司III项目部项目部工程公司集团公司V项目部项目褂项目部工程公司生产安全风险等级调整后,项目部按照新的风险等级重新制定监控防范措施,按照新的等级进行审定、审批和备案。2 .对于I级、【I
11、级生产安全风险,工程公司的安全、技术、设备物资部门负责人,以及主管领导、分管安全领导、安全总监、总工程师,必须参与风险评价、分级和管控,并对项目上报的工程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审核,参照I、H级安全风险管控通用管理措施分工表(表1-1)明确集团公司、工程公司、项目三级风险管控责任人和措施。3 .对于In级生产安全风险,工程公司的安全、技术、设备物资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分管安全领导、安全总监、总工程师,必须参与风险评价、分级和管控,参照III级安全风险管控通用管理措施分工表(表1-2)明确工程公司、项目两级风险管控责任人和措施。4 .对于W级生产安全风险,项目部的安全、技术、设备物资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分
12、管安全领导(安全总监)、总工程师,必须全程参与。参照IV级安全风险管控通用管理措施分工表(表1-3)根据最终的风险分级情况,明确项目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具体措施。第四节隐患排查治理第十二条隐患排交治理是对风险管控的动态补救措施,以排查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人员履职为重点,检查风险管控效果、整改风险管控缺陷、调整风险管控措施,形成生产安全风险管控的闭环管理。第十三条施工现场排杳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项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开复工前隐患排杳。第十四条隐患排查应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做到定期排查和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
13、排查相结合。及时收集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落实隐患整改措施。第十五条工程风险等级和自身特点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分别为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开复工前隐患排查。第十六条项目结合公司自身管理特点,确定日常、综合、专项、季节、开复工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隐患排杳周期可根据安全形势的变化、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等情况,增加隐患排查的频次。项目部、班组每天都要进行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项目部至少每月组织一次;专项隐患排查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或相关部门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季节性隐患排查应根据季节性特点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至少每季度开展一
14、次;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应在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进行一次隐患排查;开工前隐患排查应在正式施工前,由项目部组织一次彻底隐患排查,将隐患彻底消除后再进行正式开工;复工前隐患排查应在停工工程准备复工前进行一次隐患排杳。第十七条隐患治理要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确保隐患消除。第五节现场风险监控第十八条为强化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重要危险源的管理,公司建立生产安全风险“四级监控”制度,旨在健全风险管理的
15、压力传导机制、完善责任链,提高风险预控、管理的综合能力。建立以现场施工队、班组发现、报告风险及整改落实,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和安全总监现场分析评价风险、资源配置、过程监控,工程公司方案、措施制订、监控验收和集团公司方案、措施评审、抽查监控为内容的四级管控体系。第十九条四级监控管理责任体系1 .四级(终端)监控1)监控的责任主体:施工作业队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2)监控方式与风险处理:施工作业队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按照分工和工作的需要组织班前安全教育和班后安全总结,带班检查工人劳保用品的佩戴、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施工生产环境状况、设备工器具的运转状态,督导作业人员遵
16、章守纪;对关键工序、特殊时段、特殊作业环境的施工实行24小时跟班作业监控。监控情况按照分工不同填写交接班记录、施工日志或安全日志。监控过程中发现一般事故障患或事故苗头立即处理,及时消除;对重大事故隐患或不在能力范围内治理的隐患,应立即汇报。情况紧急的,立即停止施工生产,按照应急预案制订的相应程序撤离转移、紧急避险,并按程序逐级汇报。2 .三级监控1)监控的责任主体:项目部,主要人员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安全总监、分管生产的副经理,工程部、安全部、设备物资部管理人员等。2)监控方式与风险处理: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建立健全项目生产安全管理体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府、企业的生产安
17、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组织编制项目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定期组织生产安全大检查,召开月度生产安全例会,督促各项施工方案和措施的落实,解决生产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全要求,组织现场应急处置,督促设备物资部进行设备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各项汇报工作。总工程师在单位工程开工前或转序前,主持或参与危险源辨识、评价,组织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安全技术交底,推广运用“四新”技术并进行培训,组织开展生产安全技术攻关,对施工现场的专项施工方案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安全总监在项目施工前组织制定项目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主持或参与危险源辨识、评价,参与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组织项目三级安全
18、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监督岗前培训的实施,组织编制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对现场生产安全情况实施监控,监督现场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措施的落实,制止“三违”,分析现场生产安全现状,找出问题,制定措施,监督整改并验收签字。分管生产的副经理参与危险源辨识、评价,参与研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风险防控措施的编制,每日对施工现场生产安全情况进行巡视,组织、监督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3 .二级监控1)监控的责任主体:工程公司,主要人员为工程公司、直属项目主管、分管生产、技术的领导,工程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设备物资管理人员。2)监控方式和隐患处理: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项目 风险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