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docx
《2024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大豆玉米带状夏合种植实施方案为统筹粮油作物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大豆产能和自给率.,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我省大豆玉米带状豆合种植任务,根据农业农村部实施大豆玉米带状更合种植的安排部署,在总结我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油生产审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树立大食物观,统筹粮食和油料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区域,有点依托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规模种植,强化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强化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融合,强化技术规范落实,培育一批技术能手,强化高质量标准化示范建设,加快技术本地热化,推动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质增效、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一)坚持
2、稳粮增豆。以当地玉米净作种植面枳和单产水平为标准,因地制宜选择探索适宜本地区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确保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发展目标。(二)坚持规模生产。充分尊垂农民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意愿,优先选择合作社、涉农企业、种植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组织化生产、规模化连片种植,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保证技术到位、效果满意、面积落实。(三)坚持多途径探索。广泛探索和研窕多种“粮食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生产模式和配套技术,积极开展果园、高粱等与大豆机械化带状间作套种模式,积极开发盐碱地、据荒地扩种大豆,形成适应地方特色种植制度的多渠道、多模式提升大豆生产能力。(FI)坚持协同推进。
3、科研推广协作,专业部门联合,加快技术集成改进,加快专用品种、农机等配套物资创制;培训、示范、指导结合,阶段性培训与全程指导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多媒体组合提高培训指导效率,切实保障集成技术全面落实到位。(五)稳面积提质量.在全省面积稳定,区域微调,主攻提高实施质量,提高单产和效益,重点抓好集成技术全面落实,突出抓好高标准示范引领,全面强化技术服务,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同时,聚力强化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本土适用攻关。三、工作任务立足全省资源禀赋,突出“两区一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大豆玉米带状熨合种植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技术到位率,提升单产和效益,落实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80万亩。(一)核心示
4、范区建设。依托省级粮油单产提升示范项目,按照核心示范区集中连片面积不少于100亩要求,在陕南山旱地、陕北风沙草滩区、陕北川道区、渭北台嫄区建设以大豆玉米带状梵合种植技术模式为主,省市县共建设高标准示范点201个,面积20100亩,其中在榆林、渭南、汉中、商洛各建立一个500亩集中示范试验区。要求各县整合项目,扩大示范点建设,带动大面积技术落实,在承担任务的乡镇建设集中连片不少于50亩的示范田。(二)辐射带动区建设。通过资金补贴引导,组织发动,技术推广,在陕南、渭北及陕北地区落实9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80万亩。其中榆林市6万亩、延安市12万亩、铜川市0.7万亩、渭南市2.5万亩、咸阳市2万亩、
5、宝鸡市I万亩、汉中市15.3万亩、安康市23.5万亩、商洛市17万亩。各市可结合当地种植习惯和现有农机具装备条件,参考核心示范区模式,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在矮砧果园面积较大的县区,可探索发展果园宽幅套种大豆技术模式,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三)技术集成试验基地建设。每市建立不少于3个50亩的大豆复合种植技术试验基地,组织农机、农艺和科研、推广等多方面技术力量,深入开展大豆复合种植技术试验研究,主要围绕品种、密度、带型、机械、施肥、化控、草害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集成完善配套技术,细化技术指标,加快形成适应我省不同区域的稳粮增豆生产技术体系。开展对比试验,增强宣传效果,为持续提高粮豆综合生产能力
6、提供技术支撑。四、主推模式扩间增密,充分发挥边际优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密度应与当地同品种净作玉米密度相当,大豆密度达到当地同品种净作大豆密度的70$以上。(一)陕北、渭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豆合种植模式。主推大豆玉米4:2模式,早地覆膜种植搭配3:2模式。陕北、渭北玉米早肥地玉米成苗40004500株(亩播种48005500粒):旱薄地玉米成苗3500-4000株(亩播种40004500粒):水浇地玉米亩成苗5000-5500株(播种55006000粒):大豆亩播种100OO11000粒,成苗70008000株。(二)陕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熨合种植模式。主推大豆玉米3:2模式,平地搭配4:
7、2模式。土层薄、保水性较差的田块,玉米亩成苗27003000株:上层较厚的平缓田块,玉米亩成苗30003500株:大豆3:2模式下亩成苗7000株,4:2模式下亩成苗8000株。(单粒播种时,播种粒数应比成苗株数增加15%20%)(三)陕南地区马铃薯-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模式。主推马铃薯(大豆)玉米3:2模式,山坡地搭配2:2模式。马铃甥3:2模式下亩成苗30003600株:2:2模式下亩成苗26003200株。土层薄、保水性较差的田块,玉米亩成苗26003000株:上层较厚的平缓田块,玉米亩成苗30003500株。大豆种植位置与马铃薯相同,2:2模式下亩成苗6000株;3:2模式下亩成苗7
8、000株。五、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省农业农村厅成立由分管副厅长为组长,相关处站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种植业管理局,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厅科技处组织产业技术体系开展技术攻关,参与技术指导;省农技站牵头制定集成技术方案,负责组织示范区建设,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试验研究:省种子站负责制定品种布局意见,调度种子,组织适宜品种引进与筛选:厅农机化处组织省农机化中心、省农机鉴定站研究筛选适宜机型,指导企业开展农机改型、保障机械供应、开展作业培训:省植保站负责研究制定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方案,指导开展病虫草害防治:省耕地环保站负责研窕制定施肥技术方案,指导开展科学施肥。各市、县、区成立以
9、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参照省级分工、行政推动、组织协调、任务落实、服务保障、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落实专项资金,规范资金使用,建立补助清册和资金使用台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一)强化技术落实。按照分级负责、科技支捽、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整合科研、教学、推广、生产等行业,和农技、种子、植保、农机等部门专业技术力量,省市县分别建立专家指导团队,分工协作,开展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强化技术宣传培训。各级各专业技术机构要立足本职,加强沟通协,调,深化专业协同,强化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结合、技术原理和土壤肥力水平、水分供应等当地生产自然
10、条件相结合,合理确定品种、带型、密度、配套播种机械、除草等关键技术指标,保障技术适配性:坚持生产调度和会商制度,研讨生产指导意见,多方式扎实开展综合技术培训指导、现场示范、技物配套服务,切实提高集成技术到位率,保障技术应用不跑偏走样。省级组建由科研教学和农技推广机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指导制定技术方案、确定技术指导意见、培训技术骨干、组织技术集成、包抓示范、调研提出工作建议等工作。市县也要成立相应的技术队伍,开展技术、示范指导和研窕工作。要强化技术物资保障。技术部门要尽早定品种、定机械、定专用肥料和专用除草药剂,掌握市场供应情况,行政部门要合理使用项目资金,组织引导相关企业和种植者及时采购,
11、保证关键技术物资应用。(三)加强高标准示范点建设。按照“技术到位率高、领导重视程度高、媒体曝光率高”为标准,加强高标准示范点建设,进一步提高产量:效益、增加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具有带动能力和带状复合种植经验的新型经营主体,选择交通便利、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阳块,集中连片面积不少于100亩,组织精干技术力量,联合专家团队,强化技术支推,确保带状复合种植集成技术落实。要强化宣传,按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县标牌式样,统一规范项目标牌,明确作物、任务目标、技术模式等内容,及时组织农村干部、农技人员、大户和村民代表等观摩培训和宣传引导,扩大影响力度和输射面。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
12、体、自媒体、技术挂图、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强化技术指导,宣传大豆玉米带状熨合种植技术的政策措施、先进经验、典型事例和实施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深化技术研究。省市大豆玉米曳合种植专家组相关科研单位和专家要积极参与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工作,联合农技部门系统开展研究试验,加快技术熟化。省级大豆玉米带状夏合种植技术专家指导组将围绕限制我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因素.,组织开展技术研窕。要发挥产业技术体系和市级科研单位科研优势,组织开展试验研窕和对比示范,加快技术品种、密度、施肥、除草等配套技术本地化改造,加快山地小型机械、覆膜播种机械等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引进集成配套高产高效绿色技术,加快完善技
13、术体系。各示范县要调集骨干技术力量,明确目标责任,主动对接省、市科研单位的专家,保障试验方案落实,规范开展技术研究,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水平提升。附件:1.2024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任务分解表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省级专家指导组3 .陕西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4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区标牌式样纵小,2024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任务分解表地区全年大豆种植面积(万亩)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万亩)陕西省26580西安市4.6宝鸡市13.41咸阳市82铜川市2.60.7渭南市9.52.5亮安市28.612榆林市102.56汉中市32.5
14、15.3安康市29.623.5商洛市33.717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省级专家指导组研究员正高级农艺师教授研究员高级农艺师正高级农艺师正高级农艺师高级农艺师教授组长:赵建兴副组长:梁福琴薛吉全成员:王阳峰苏光远张宏军苏小记石磊李得孝屈洋省农技推广总站延安市农科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技推广总站省农机鉴定总站省种子工作总站省植保工作总站省耕地环保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市农科院陕西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为了保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范落实,在总结前两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不同地区生态区气候和生产特点,特制定本方案。一、品种选用根据各地生态条件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大豆、玉米品种搭配,大豆选
15、择耐荫、抗倒、宜机收、高产品种,玉米选择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株高适宜、耐密植、抗倒抗病高产品种。玉米品种:陕北、渭北地区推荐延科288、陕单650,榆林北部风沙滩区推荐先玉1483;陕南地区川道浅山丘陵区推荐延科288(汉中推广,安康、商洛试验示范)、登海605、腾龙208、东单1331、陕科9号、沃玉3号,山区推荐五单2号、腾龙208、脾龙3668、延科288(汉中推广,安康、商洛试验示范)。大豆品种:陕南地区夏播主推金豆228、适宜的本地农家种,搭配秦豆2018、和陕垦豆4号、宝豆1519;春播主推广中黄39、中黄13。陕北、渭北地区春播主推齐黄34,搭配中黄318、冀豆17、山宁17、中黄
16、30、秦豆2017、邯豆14(延安)、秦豆2018(渭北);渭北夏播可选择山宁17等早熟品种。二、行比配置陕南地区主推大豆玉米3:2模式,平地搭配4:2模式。陕北、渭北地区主推大豆玉米4:2模式,旱地覆膜种植亦可采用3:2模式,详见表1。表1:陕西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不同模式配先表模式生产单元宽度(cm)玉米行距(cm)带间距(cm)大豆行距cm)4:2250(270)4060(70)303:2220(240)4060(70)30三、播种时间和方式播种前种子须提前进行清选、包衣拌种、晒种、发芽试验等处理,以提高出苗率,确保田间密度。玉米播深45厘米,大豆播深35厘米。陕南海拔1200米以上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大豆 玉米 带状 复合 种植 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