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新时期辽宁城市规划建设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
《【调研报告】新时期辽宁城市规划建设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新时期辽宁城市规划建设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调研报告】新时期辽宁城市规划建设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内容提要)收缩型城市如何界定如何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各地城市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因类施策破解这个难题。本文基于辽宁省14个地级市和16个县级市相关数据分析,结合新时期东北全面振兴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全省收缩型城市进行基本特征、成因分析,提出未来城市规划建设的新突破方向。(关键词)新时期;辽宁收缩型城市;规划建设;对策建议一、引言收缩城市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于1988年提出,用来指代受去工业化、郊区化、老龄化以及政治体制转轨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城市人口流失乃至局部地区空心化的现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9年新型城
2、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首次提到收缩型城市,明确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辽宁省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收缩趋势愈发突出。本文基于辽宁省14个地级市和16个县级市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建成区面积、城镇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等数据进行分析,对城市收缩新特征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城市收缩原因分析,为新时代探索全省城市高品质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二、辽宁城市规划建设特征分析(一)城市建成区面积20162021年期间,辽宁城市建成区面积缩小了100.4平方公里,增速为-3.59队地级市中,大连、鞍山、葫芦岛、铁岭、朝
3、阳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其中铁岭增幅最大为23.78%;阜新建成区面积无变动;其余8市建成区面积均收缩,其中盘铺收缩程度最大为-44.43乳县级市中,北票、兴城、凌源、大石桥、东港、灯塔、开原7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其中北票市最大增幅为31.9%;新民、凌海两市建成区面积收缩,增幅分别为-13.83%和-7.04版其余7市建成区面积均无变动。(二)常住人口数量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全省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132.64万人,增长率为-3.03%。地级市中,沈阳、大连常住人口数量均为正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11.89%和11.37版其他市均为负增长,本溪人口负增长幅度达22.
4、43%,抚顺、辽阳、锦州、丹东、铁岭5市在10%-20%之间;其余6市均在10%以下。县级市中,各市常住人口数量均呈负增长,灯塔市负增长幅度在20%以上,达到了-30.54%;大石桥、庄河、海城、兴城、盖州等12个市在10%20%之间;其余县级市均在10%以下。2022年,全省常住人口为4197万人,较上年减少32.4万人,其中沈阳、大连分别增长了2.9万人、4.3万人,其他12个市都呈现减少态势。(三)地区生产总值20162021年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净增了554.2亿元,增幅为25.15乳地级市中,增幅超30%以上的有沈阳、盘锦、辽阳、葫芦岛、阜新、朝阳6市,其中盘锦增幅最大为37.34
5、增幅在20%30%的为鞍山和铁岭2市,增幅在10%20%的为大连、营口、本溪、锦州、丹东5市,增幅在10%以下为抚顺市,蜡幅仅为9.81%。县级市中,14个县级市地区生产总值为正增长,其中增幅在30席以上的有凌源和灯塔,增幅在20%30%的为北票、新民和调兵山,增幅在10%20冬的为大石桥、海城、兴城、开原,其余各市增幅均在10%以下,其中庄河和北镇增幅分别为-3.28%和-4.26%o(四)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21年期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9.32%o地级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为正增长。沈阳、鞍山、辽阳3市增幅均
6、在30%以下;其他11市增幅均在30%以上,其中铁岭增幅最大为37.48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50%以上的有大连、t口、盘锦、阜新、丹东、铁岭、朝阳7市,其中盘锦增幅最高为52.13%o其余7市增幅都在50(以下。综合分析,全省收缩型城市呈现如下特征。(1)城市建成区面积缩小特征显著。全省地级市中,有9个城市建成区面积为不变或者缩小;16个县级市中,有9个城市建成区面积为不变或者缩小。整体看,全省城市建成区面积在20162021年间也呈缩小趋势。城市建成区面积缩小的城市大多为中小型城市和县级市,如抚顺、本溪等地级市及凌海、新民等县级市。(2)人口呈现负增长已成常态。辽宁人口负增长的城
7、市地域特征明显,靠近东北部的地级市人口负增长幅度越大,抚顺、本溪等均在10%以上;靠近西南部的地级市,人口负增长幅度较小,阜新、朝阳等均在10%以下;靠近大城市(沈阳和大连)的地级市的人口负增长幅度较大,远离大城市的地级市的人口负增长幅度较小。以沈阳都市圈为例,与沈阳市接壤的地级市除了鞍山和阜新以外,其他市的人口负增长率均在10%以上,本溪市达到22.5轧10年间人口流失了五分之一以上。(3)经济增长乏力和人均收入降低。20162021年间,辽宁地级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均为正增长,但增长率大多都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大部分县级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正增长,个别为负增长。辽宁省整体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不及
8、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说明全省整体及各市经济增长乏力。同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省内各市之间差距较大,2021年大连最高为104751元,铁岭最低仅为30389元。地级市的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为正增长,但增r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沈阳最高为50566元,而铁岭最低仅为29955元,铁岭仅为沈阳的59.24%。总体来说,辽宁省居民生活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省内居民生活水平城市间差距较大。三、辽宁省城市收缩现象原因分析(一)人口持续外流人口外流既是收缩型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收缩型城市产生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国内城市间人口流动加快。从省际人口流动来看,改革开放后东南
9、沿海经济快速发展,而辽宁经济增长相对乏力,人口逐渐向京津冀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自然流动。从省内人口流动来看,辽宁省会沈阳和沿海城市大连,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对其周围的中小型城市产生了一定的虹吸效应,且距离越近虹吸效应越大,从而造成周围城市的人口负增长,进而引发城市收缩连锁反应。(二)产业结构不合理近10年间,辽宁省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正逐渐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大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从2021年全省各市的三大产业占比看,部分城市二产占比仍高于三产,地级市中,盘锦市情况最为严重,其2021年二产占比为52.85%,而三产占比仅为38.69%o县级市中,调兵山情况最为严重,其20
10、21年二产占比为64.21%,而三产占比仅为32.45%。传统产业优势趋弱,出现经济增长乏力、产业规模收缩、新兴产业培育滞后等区域发展动力源不足,造成就业岗位减少、收入降低,从而引发人口外流,人口密度减小、城区缩小等一系列城市收缩问题。(三)资源枯弱转型滞后我国共有69个资源枯竭城市或区域,其中辽宁省就有7个,分别为阜新、抚顺、北票、盘锦(已转型成功)、葫芦岛南票区、辽阳弓长岭区、葫芦岛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伴随资源枯竭,原先在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工厂及相关配套的职工生活场所随着人口外流而被废弃,造成城区面积大量减小。而资源枯竭型城市或区域伴随着资源的枯竭,必然会产生经济衰退、人口外流、城区面积减小
11、等普遍性问题,进而导致城市收缩。2007-2021年,辽宁累计获得中央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210多亿元,其中葫芦岛南票区累计获得约22亿元。2021年中央财政下达辽宁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18.5亿元,规模居全国第2位。目前辽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资金需求依然较大,城市转型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四)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沈阳和大连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城市,拥有区位交通枢纽优势,医疗资源丰富,高校科研院所众多,城市基础建设完善,城区虹吸效应明显,对省内及东北地区居民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高铁时代,以沈阳为核心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已然形成,人口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在人口规模
12、方面沈阳是东北地区少有的仍然保持人口正增长的城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沈阳2020年比2010年净增加96.4万人。2022年沈阳常住人口达到914.7万人,增长2.9万人。为了提高城市能级,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沈阳亦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人口规模突破千万,财政收入达到千亿的目标,沈阳将进入城市发展的“快车道”。四、收缩型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辽宁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形势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将围绕“两核一群一圈”区域战略,聚焦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着力推进城市“瘦身健体”与“精致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推动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围绕增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做
13、好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大文章。202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动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后,辽宁省、沈阳市层面都出台了贯彻落实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任务。辽宁省实施方案围绕加快推动沈阳、大连对标地区中心城市以及辽中南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了增强沈阳、大连“双核”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辽中南城市群发展能级的有关任务,与城市布局建设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优化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群综合承教能力、强化国家级新区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国土空间管控等四方面任务。沈阳市工作方案有关城市建设方面,重点明确“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任务,包括优化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提高中心城市能级
14、加快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等,目前已经完成了沈阳都市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发展目标;增强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辽中南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提升沈阳、大连核心城市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作用等,其目标到2025年建成东北地区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重要中心城市,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大力推进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做好核心城市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大文章。(二)以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带动资源型地区城镇化建设聚焦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新时代辽宁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篇新文章。2017年以来,关于加强分类引导培育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动能的指导意见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总体方案和全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规划等国家顶层设计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研报告 调研 报告 新时期 辽宁 城市规划 建设 特征 分析 对策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