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docx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目标】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教学重难点】重点:遵义会议。难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红军长征的相关图片,这些图片展示的都是红军长征时的事件。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经过、结果如何?有何意义?今天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二、自主学习(一)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本p81-84,根据自学提示完成下列问题,限时6分钟。(二)自学问题:1,长征的原因?2,长征开始时间、地点?3 .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4
2、 .中央红军长征的过程?5,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时间?地点?6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三、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学生成果展示与合作探究)(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红军长征的原因?教师:出示根据地示意图,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提问: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做出了什么反应?学生: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教师:简介中国共产党五次反围剿的情况。1930年7933年,第一次至笫四次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领导下,采用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的战略均取得胜利。1933年-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在博古、李德指挥下分散兵力、冒
3、险进攻,导致失败。提问:红军长征的原因?学生: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概况教师提问:长征的目的、开始时间、出发地点、军队?学生:【目的】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开始时间】1934年10月。【出发地】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军队】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过程教师: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了解长征的过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开始长征一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f渡过乌江,夺取遵义遵义会议教师引导学生填写下面表格时间1935年1月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意义确立了以毛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 17 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