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连上》专题片解说词.docx
《《支部建在连上》专题片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部建在连上》专题片解说词.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支部建在连上专题片解说词【解说】纵观我们党和人民军队革命历史漫漫征程,如果说,南昌起义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形”,那么,三湾改编无疑熔铸了人民军队的“魂”,而保证这支军队军魂永驻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制度,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伟大创举一一支部建在连上。【同期】习近平主席2015年1月在听取原十四集团军工作汇报后的讲话节选“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党领导军队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落实好这一重要原则和制度,对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推动基层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过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说】历史的辉熠,需要今天的传承,更需要从中汲取新的奋进力量。伟大创举【解说】夜色沉沉,一支疲
2、惫不堪的队伍,艰难前行在罗霄山脉。这是1927年9月中旬的一个夜晚,遭遇攻打平江、浏阳、醵陵的失利和几天惨烈征战,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已由4个团5000余人锐减至1500余人笼罩在队伍中的悲观情绪,就像弥漫在山间的浓雾。脚部受伤的毛泽东,拄着拐杖一痛一拐行进在队伍里。比脚底伤痛更难忍受的是他心中的痛:起义军许多人是刚刚放下锄头、拿起梭镖的农民,一听到枪响就慌了神。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师长余洒度军阀习气严重,团长邱国轩叛变,成批的官兵四散而逃。就在同一时期,在岭南还有一支几乎溃散的部队,那就是身处困境的南昌起义一部。虽然主力是有“铁军”美誉的叶挺部和战斗力较强的贺龙部,高级指挥员也大多是
3、黄埔精英、北伐名将,但仍然是一败再败、越打越小。贺龙后来回忆说:“那时候的军队,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秋收时节暮云愁。一个月前,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毛泽东,此时思虑最多的是:如何把枪杆子牢牢抓在党的手中?怎样才能凝聚起这支部队?在九陇山下的这个小山村,秋收起义部队短暂休整。整个队伍中唯一一个没有逃兵的连队,吸引了毛泽东的目光。这个连的党代表叫何挺颖,曾是北伐时期的团党代表。昏暗的油灯下,毛泽东与何挺颖彻夜长谈。毛泽东问,部队为什么抓不住?为什么逃兵这么多?何挺颖回答,主要原因是连队一级没有党的组织,党的影响没有渗透到队伍中去;党员太少,又没有捏在一起,形不
4、成力量。窗外,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屋内,思想火花碰撞迸发:党支部不能只建在团一级,而要建到连队去!【同期】袁建芳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袁文才之孙)当时,我们党虽然也整合和影响了一些国民党军队,在起义军当中建立了党的组织,但是这些组织都是建立在团以上,而基层的连一级则没有建立这个组织,所以它就不能及时影响士兵、不能及时掌握士兵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早就在思考和探寻,最终在三湾找到了答案。【解说】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当天夜里,就在这家名叫“协盛和”的杂货铺,毛泽东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同期】颜郎娇三湾改编纪
5、念馆副馆长第二天一早,就是在这棵大树下,毛泽东向大家宣布了三件事:(一)将原本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改编后去留自愿;(二)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小组;(三)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在团、营、连各级建立士兵委员会,参与部队的经济和政治管理。【解说】千年古枫,见证了一个伟大创举的诞生;三湾改编,成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毛泽东大手一挥,一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革命武装,开赴“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的井冈山叶家祠,一座晚清建筑,记录了人民军队又一个历史瞬间一一“水口建党”。三湾改编半个月后的一个夜晚,叶家祠的小小阁楼上,毛泽东在“红一连”亲自组织发展6名新党
6、员,建立了人民军队第一个连队党支部。6名工农士兵骨干,跟着毛泽东,举起了紧握的右拳:【同期】入党宣誓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解说】这6名党员,后来3人牺牲,一人病逝,幸存的两人,为开国上将陈士桀、开国中将赖毅。毛泽东说:“一个人活着要有心脏,党支部就是连队的心脏。把连队党支部建好,让连队的心脏坚强地跳动起来,才能使党的血液流贯我们这支部队的全身。”他特意安排营连党代表现场观摩,要求他们抓紧发展新党员,成立连队党支部。7天后,毛泽东又在江西遂川县大汾珏,主持特务连8名新党员入党仪式。发展新党员的工作迅速展开,“支部建在连上“进一步得到贯彻和实现。【画面】特务
7、连8名新党员入党仪式时间:1927年10月22日晚地点:江西省遂川县大汾打主持:毛泽东前敌委员会书记参加:(1)特务连3名党员干部罗荣桓特务连党代表曾士峨特务连连长张宗逊特务连副连长(2)8名新党员【解说】就在同一时期,朱德、陈毅率领的三河坝南昌起义余部进行“赣南三整”,重点整顿党团组织,建立党支部,加强了党的领导,发挥了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农武装,成了坚定跟党走的队伍;绿林好汉,成了有纪律的战士;旧式军人,成了有理想有信念的革命军人。人还是那群人,枪还是那些枪,队伍却有了新的模样。对于这段历史,毛泽东传一书的作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斯特里尔这样评价:“党便由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了一个每日
8、都在的实体,党便来到了夜晚营地的篝火边,来到了每个战士的身旁。”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宁冈奢市会师,当时全国工农武装中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红四军在井冈山诞生,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红四军军委书记。罗雷山脉,竹涛阵阵。万山丛中,旌旗猎猎。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两年前,我们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在叶挺部也还是每团只有一个支部,故经不起严重的考验。”如同蜿蜒在井冈山深处的崎岖小道,造就一支人民军队的过程,注定不会是一片坦途。为粉碎国民党军“会剿
9、开辟新的根据地,1929年1月,红四军走下井冈山,游击赣南、闽西。在转战过程中,红四军包括领导层中,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分歧,单纯军事观点、“走州过府”的流寇思想等在队伍中逐渐抬头。围绕党对红军的领导和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从6月份的红四军七大,到9月份的八大,争论一场比一场激烈,错误思想一度占了上风。毛泽东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还以一票之差落选红四军前委书记。这场争论之后,红四军进军闽中、转攻上杭战斗中,三个纵队损兵三分之一,红四军陷入严重危机。【同期】李树泉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研究员红四军七大以后,陈毅接替毛泽东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后来陈毅到上海参加中央召开的军事会议。在会议
10、期间,陈毅向中央政治局全面客观地汇报了红四军党内争论的情况。为了指导红四军的建设,中央发出了给红四军的指示信。中央这封指示信,充分肯定了红四军斗争的基本经验,肯定了毛泽东建党建军的正确主张,并且明确指示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中央这封信就是党的历史上著名的“九月来信”。【解说】福建上杭。古田会议纪念馆,珍藏着一幅红军时期的宣传画,火车头和齿轮组合图案下,一行大字格外醒目:“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那是南方少有的大雪天,廖氏宗祠厅堂里,烧旺的炭火映红了人们的脸庞。毛泽东的建党建军思想在实践的检验中,终于得到了全体代表拥护,这就
11、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这次历史性的会议,回答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新型军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人民军队由此定型。会议决议指出: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作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项重要制度,”支部建在连上“,从此确立起来。【同期】祝灵君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至此这支军队凤凰涅槃。而其中支部建在连上无疑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成功探索和实践。首先,独创性地解决了党指挥枪在基层落地生根、达于士兵的问题,从根子上保证了军队的政治本色;其二,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武装向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12、的转变,开启了政治建军的新征程;其三,架起了党武装士兵、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夺取革命武装斗争的胜利开掘了力量源泉。【解说】“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干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1962年3月,朱德重回井冈山。一别33年,76岁高龄的朱德依然对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战斗岁月感慨万千:“当年井冈山会师,主席就提出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士兵委员会现在回想起来,每一条都很深远呐。”罗荣桓后来也回忆:“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当时,如果不是毛泽东同志英明地解决了这个根本性的命题,那么,这支部队就不会有政治灵魂,不会有明确的行动纲领,旧式军队的习气、农民的自由散
13、漫作风,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结果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与朱德、罗荣桓一样,参与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国元帅,对“支部建在连上”这一伟大创举,都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画面】开国元帅论支部建在连上彭德怀:今天的重心,应放在建设和巩固支部上面,使支部真正成为发动群众、领导群众斗争的核心。刘伯承:在军队中成立党的支部和革命士兵们的组织,以便自己的人散布到军队,以便逐步地扩大自己的影响。贺龙:支部建设是连队工作的灵魂,连队工作必须依靠支部。陈毅:连上成立支部的作用非常大。四军党的基础在连支部上面,军队力量也寄托在上面。徐向前:连队的中心领导是支部。不管是军事工作干部还是政治工作干部,都必
14、须服从支部的领导,都须对连队党组织负责。聂荣臻:支部现已在所有连队中、单位中建立起来,都起了堡垒作用。叶剑英:连队每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和中心工作,除紧急情况外,都必须经过支部,实现集体领导。这是我军组织建设的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解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支部建在连上一一中国共产党人在枪林弹雨中作出的生死抉择,不仅是一段扭转乾坤的历史记忆,更是人民军队永远血脉康续的胜战基因。制胜法宝【解说】这两张发黄的信纸,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党委写给坚守上甘岭前沿坑道党支部的一封信。当时的上甘岭,已被美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了无数遍。【同期】雷晋武空降兵某部“上甘岭特功八连”党
15、支部书记当时在我们597.9高地一号坑道里有16个不同的连队,总共是88个人,伤员就有55个人,都由八连的连长李保成指挥,组建了“坑道党支部”,当时是坚守了坑道14昼夜,歼敌1765人。反攻表面阵地的时候,将我们连(布满)381个弹孔的连旗,重新插回了上甘岭的主峰。【解说】上甘岭,成了美军的“伤心岭”。据说,活了整整100岁的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直到晚年还在不停地反思,这一仗美军究竟输在哪里?国外某知名智库对朝鲜战争的研究,颠覆了他们此前一种几乎定型的认识,那就是,世界上很多军队只要指挥员被消灭、建制被打乱,就溃不成军了。唯独中共军队不同,即使指挥员牺牲了、建制打散了,甚至军人受伤被俘
16、了,仍能成立党组织,重新投入战斗。他们的结论是:“支部建在连上”是解放军的“战略武器”。时空穿梭。2005年,中俄联合军演。俄罗斯电视台记者跟踪拍摄“红一连”后,在节目中感慨:“中国军队的这个连队非常团结、有战斗力,是因为一个叫做党支部的组织在发挥作用。”【同期】何怀远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从战火硝烟中一路走来,党支部的独特之处在于四个方面:第一,它自身成为“信仰者集合体”;第二,它把党员锻造成“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第三,它把官兵凝聚成“铁板一块”;第四,它把连队打造成“熔炉”和“学校”。那么有了这四条,支部成了坚强战斗堡垒,就能带领官兵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解说】1936年,26岁的
17、美国记者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冒险进入西北苏区采访4个月,写出30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一经出版就轰动了国统区和西方世界,1个月内再版5次。“红军指挥员们都是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相信自己是一个世界性运动的一部分。这是斯诺在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多次彻夜深谈后得出的结论。那么,“普通战士究竟怎么样,这些反帝和阶级斗争的玩意儿,他们到底相信几分?”斯诺走进窑洞中的“列宁室”,参加一个红军连队的政治课。他问大家:“红军在哪个方面比中国其他军队好?”战士们抢着回答:一一“红军是革命的军队”一一“红军是抗日的”一一“红军帮助农
18、民”红旗!红星!红军!很难读僮共产党宣言的红军士兵,从兵之初就开始在党支部的组织下,学习专门为他们编写的红色课本。党的意志和主张,自党的领袖开始,贯注各级组织,直达最基层。红色的种子,深植心田;红色的基因,代代相传。2019年初夏,一老一少两位共产党人的事迹,感动中国。95岁的“人民功臣”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战功卓著却总说自己“很平凡”;28岁的排雷英雄杜富国,关键时刻喊出“你退后,让我来”,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战友,用热血浇灌边疆祥和的土地。生与死、名与利、公与私,都是人生必过的关口。在古今中外的其他军队,间或也会出现一些不惧生死、不计名利、公私分明的将
19、士;唯有在有了坚强组织的人民军队中,这样的人能够“批量”锻造、层出不穷。每名党员编入一个支部,生活在组织中,每时每刻都在接受信仰贯注、党性锤炼。日复一日,“特殊材料”淬炼形成。一个个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影响带动了一批又一批敢于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钢铁勇士,塑造出人民群众信赖爱戴的子弟兵。【画面】英模连队点名雷锋班: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习主席的好战士。王杰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黄继光连:英勇战斗、奋不顾身。杨根思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解说】川西水草地,曾有一个恐怖的名字一一“魔毯”。在这一丛丛野花和绿草底下,是数不尽的泥潭陷阱,水中含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支部建在连上 支部 专题片 解说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