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俞穴的介绍.docx
《五俞穴的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俞穴的介绍.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俞穴的介绍五脏六腑的经脉分别有“井、荥、俞、经、合”五个俞穴,有些时候也把五俞穴 的“俞”字也写成了“输”或“腧”,但意思都不变,都是运输气血的含义。那么五 俞穴对应的五行是什么呢?五脏的“五俞穴”即“井、荥、俞、经、合”对应的就是“木、火、土、金、水”。 比如有时候提到肺经的“井”穴是“少商”穴(大拇指端外侧),属木,说的就是 “井”对应的是“木”这个意思,同样,在五脏别的经络“井”穴也都属“木”。六腑的 五俞穴即“井、荥、俞、经、合 ” 对应的五行是从“金”开始的,也就是“金、水 木、火、土”。比如:膀胱经的“井”是“至阴”穴(足小趾外端),属“金”,这个 “金”对应的就是所有六腑的“井
2、穴,依此类推。只要把这些字的顺序背下来就 会在看中医书籍时不会一头雾水了。“五输穴”是一些位于四肢远端(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常用穴位 的总称,其中属于五脏(五条阴经:肝心脾肺肾)的穴位各有五个俞穴,即 井(木)、荣(火)、俞(土)、经(金)、合(水),每条经络五个所属 俞穴,五条阴经共二十五穴。如加上左、右两侧共五十穴。中医上也叫“脏俞 五十穴”。听起来很多,其实有一半是左右重复的,记住二十五个就等于记住 五十个了。实际上用于六腑(六条阳经:膀胱、胆、胃、大肠、小肠、三焦)的穴位各 有六个俞穴,除在“井、荣、俞、经,合”穴之外,在“俞”穴与“经穴”之间又加 一个“原穴”,六条经脉
3、共三十六穴。左、右侧共七十二穴,也叫“腑俞七十二 穴”。看起来很吓人,也就是记住一半就全记住了,爱好中医的朋友只要经常 对着经络图看,有几天就全记住了。现在我说起来简单,可当时没有老师告 诉我这些规律,也是自己看多了琢磨出来的。所以,中医理论就是一层窗户 纸,捅破了一个洞就能顺着洞眼看到屋里面的很多东西,关键在于你自己敢 不敢去尝试,你要是总认为它很神秘,它就会永远神秘下去。下面说说“五俞 穴”的含义。人体脏腑共十二条经脉,十五条别络共二十七条经络在体内循环。先别害怕, 有的人又犯难了,怎么又多出十五条别络来了,这个在以后会给大家做一些 介绍,属于医生需要知道的范围,说的太多了对于初学者会扰乱
4、思路的。“井”多位于手足之端,如山间之泉水,水之源头的意思。在黄帝内经灵柩 篇有云“冬取诸井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就是说在冬天的病可取各个经脉 的“井”穴和“俞”穴上来治,如针刺要深取留针,如按摩要用点力并在穴位上多 停留点时间。在难经上也说过“井,主心下满”,就是说五脏六腑引起的胃 脘胀满(大概就是肚脐以上,心窝以下),均可取“井”穴来治疗。有的朋友又 要问了,我怎么知道是哪条经脉上引起的胃满胃胀呢?这个并不难发现,你 可以自己检查各经的“井”穴, “井”穴不痛则过,痛则按揉之,直至不痛。懂一些中医知识的朋友也可根据最近自己发生的情况直接对应经脉治疗,比 如,你今天心情郁闷或发怒生气了,就
5、可以先找肝经的“井”穴-“大敦”穴(大 脚趾尖靠近二脚趾的侧端,甲根边缘的凹陷处)按按看是否对症;感觉多梦、 睡眠不好引起的胃胀、口发苦、耳聋、耳鸣等症状,可以检查胆经的“井”穴 足“窍阴”穴(在第四脚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寸);大便不通引起的胃腹 胀满、咽喉肿痛、耳聋、牙痛等,除了睡前敲“带脉”外平时可多按按大肠经的 “井”穴“商阳”穴(食指尖靠拇指一侧端,距离指甲角 0.1寸)来配合治疗; 因脾胃不调引起的胃脘胀满可检查脾经的“井”穴“隐白”穴(大脚趾尖靠近身 体正中线一侧,距指甲角旁 0.1寸处)和胃经的“井”穴“厉兑”穴(第2脚趾 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寸),有些女士因为月经
6、不调而引起的胃腹胀满可 以常按摩“隐白”穴,同时它还能治疗经血过多、崩漏、失眠等症功效显著; “厉兑”同样也有很多别的疗效,像牙痛、咽喉肿痛、噩梦的症状也是它的治疗 范围。因此“井穴”在中医治疗方面是经常要取的要穴之一,多采用刺血疗法 (孕妇慎用),虽然简单但自治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面我就把五脏六腑的“井”穴给大家排列一下。先说说阴经(五脏)的“井穴”: 肝经的“井”穴是“大敦”穴(大脚趾尖靠近二脚趾的侧端,甲根边缘的凹陷处); 属“木”。此穴多采用艾灸的方法,主治:疝气、阴痛、阴缩、尿血、崩漏、月 经不调、小腹痛。心包经的“井”穴是“中冲”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用于治疗昏迷、中暑、
7、心绞痛等。脾经的“井”穴是“隐白”穴(大脚趾尖靠近身体正中线一侧,距指甲角旁 0.1 寸 处);属“木”。主治:子宫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肠炎、精神分裂症、神 经衰弱等症;如配合气海(位于人体前正中线,肚脐下 1 寸半处)、血海 (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沿,再向上约三指的凹陷处,一 按就能感觉到痛的地方)、三阴交(足内踝上三寸,也就是四个横指的位置) 主治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疾病。肺经的“井”穴是“少商”穴(大拇指端外侧);属 “木”。主治:肺炎所致的高热 呼吸急促和中风昏迷;如配合“大肠经”的“商阳”穴(食指尖靠拇指一侧端,距 离指甲角 0.1寸)还可治疗咽喉肿痛。肾经的“井
8、穴是“涌泉”穴(位于前脚掌的凹陷处)。属“木”。此穴治疗范围极 广;在这里要着重说一下。肾属水,而“涌泉穴”属木(前面说过了五脏“井穴” 对应的是“木”);肝也属木,也就是说由于肝火过盛和肾阴不足就会造成脚心 发热,这时就要多按按“涌泉穴”,因为“水生木又克火”,通过“涌泉穴”即可补 肝又可祛火,真可谓是“一箭双雕”啊!而且对于有足寒症的患者常按此穴也会 有显著疗效的。涌泉穴是属于心肾两经的相接点,与肾有关的脾、胃、心、 肺等脏腑病症均可参与治疗;如:高血压、耳聋、耳鸣、咳嗽、哮喘、发热、 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头痛、头昏、失眠、目眩、咽喉肿痛等都是它的治 疗范围。心经的“井”穴为“少冲”穴
9、小指末节,指甲内侧靠近无名指方向,点压时可凹 陷处);属 “木”;也是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的交汇之所。 “少者,阴也 冲者,突也”;“少冲”的意思是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体内冲出体表。火气大的 人每天按摩几分钟可解决心烦、心痛、昏迷、急躁、口渴欲饮(凉水)、心 肌炎、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等病症,遇到急症刺血有醒脑开窍之功效。阳经(六腑)的“井穴”胆经的“井”穴为足“窍阴”穴(在第四脚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寸);属 “金”。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痛、胸肋痛、多梦等症状。小肠经的“井”穴是“少泽”穴(在手小指外侧端,小指甲角旁边0.1寸处);属 “金”。主治:头痛、咽喉肿痛、
10、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神经性头痛、中风昏 迷、精神分裂症等病症。如果配合“肩井”穴(中里老师说的方法很好找,就是 把手放在肩上,拇指贴住脖子,中指所点的位置就是此穴)和“膻中”穴(两乳 头连线的中点)主治产后缺乳;配合“人中”(鼻子下面的竖沟处)穴还可治疗 热病、昏迷、休克等病症。胃经的“井”穴叫“厉兑”穴(第 2 脚趾末节外侧,距脚趾甲角 0.1 寸);属“金”。 “厉者,危也;兑者,口也”。可解释为危险地方的出口,就是如果你总爱做噩 梦;总是腹胀或夜间食指痛、牙疼均可掐揉此穴。大肠经的“井”穴是“商阳”穴(在食指内侧,靠身体正中线方向,距指指甲角旁 0.1 寸);属“金”。主治:治疗咽炎、
11、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急性胃 肠炎、中风昏迷;如果配合“少商”穴(大拇指端外侧)和“中冲”穴(手中指末节 尖端中央)还可治中风、中暑等病症;配合“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完全张开, 就是两个手指内侧骨头的交点的凹陷处)和“少商”穴可治咽喉肿痛。膀胱经的“井”穴为“至阴”穴(小脚趾外侧,距脚趾甲角旁 0.1 寸处);属“金”。 主治:头痛,目痛,鼻塞(左病右治),鼻衄等证;最大的用处就是艾灸这 个穴位可以矫正胎位,而且成功率极高。三焦经的“井”穴是“关冲”穴(在手无名指末节靠中指一侧,距指甲角 0.1 寸 处);属“金”。 “关者,关卡也。冲者,冲射也”;就是毒火被关在体内时,需 要打开城
12、门排泄出去的意思。比如有些人因为生气,肝火淤积未能通过胆经 排泄,就会沿着胆经的同名经(因为胆经和三焦经同占“少阳”二字,只是一个 叫“足少阳胆经”,另一个叫“手少阳三焦经”而已)三焦经上行,三焦经是人体 最大的“腑”,“腑者,容器也”。它是主全身之气的经脉,此经脉有其名而无其 实,因为别的经脉对应的脏腑均有主体,而它却看不见摸不着,这就是所谓 的“虚者为大”吧,相当于“精神领袖”的地位;咱们有时候感觉不舒服去医院, 一检查什么毛病也没有,大夫们不说点什么也不合适,于是就告诉你是“内分 泌失调”,其实这个“内分泌失调”指的就是三焦经出了问题。像月经不调、痛 经、闭经;着急引起的舌头伸缩不利(舌
13、强)、头痛,目赤,耳鸣,急性咽 炎,心烦意乱等症都可以通过它来调解。阴经(五脏)的“荥穴”“荥”的意思山涧的小溪之水,在黄帝内经灵柩篇有云“春取络脉诸荥”, 就是说在春天时取“络穴”和“荥穴”治病效果应该会好一些,所有这些只是根据 不同的病症相对而言,不可拘泥于形式。“络穴”在前面发表过的文章中也有所 介绍,在这里主要说说“荥穴”的作用。难经上说“荥主身热”,实际上就是能治很多上火、内热之症,也是我们常 说的“似病非病”的亚健康体质。像口疮、牙龈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燥结、心 烦不眠、眼睛赤红、发烧等症均是它的治疗范围,如果配合使用效果最佳。 按照前面所讲的对照,五脏的“荥”穴应该属“火”;六腑
14、的“荥”穴应该属“水”。它 位于手掌指关节或脚掌趾关节上。咱们还是先从肝经说起,肝经的“荥”穴是“行间”穴(在第一和第二脚趾之间的 凹陷处),属火。这个穴位在中里老师的书中也做过详细的介绍,配合“太冲” 穴(大脚趾和二脚趾缝隙向足背方向 4 厘米处)向“行间”穴方向推按,能起到 消除肝脏郁结之气的作用;具有疏肝、利胁、调理肠道和治疗疝气等功效。 如:口苦、牙痛、口腔溃疡、腮肿、舌尖长泡、两肋胀痛等均可归它治疗。心包经的“荥”穴为“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属火。主治发热无汗、口臭 (腥味)、晕车、虚喘等症。它的字意中里老师解释为“劳累了去宫殿里休息” 我认为真是恰如其分,当劳累感觉到疲惫气短
15、时按按 “劳宫”穴会很快恢复体力 此穴的功能还有很多,郑老师(中里巴人)在他的书中有过详细的介绍,这 里就不重复了。脾经的“荥”穴是“大都”穴(“隐白穴”向上走一点,大脚趾根部的凹陷处)属火 主治一些和肠胃有关的疾病,如: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等等;还 可治疗腰腿疼痛、骨质诉疏松、颈椎病等症状。有人问:怎么颈椎病它也能 治呢?其实这个我也说不清楚,只是有一次一个朋友颈椎疼的很厉害,我给 朋友推按“膻中”穴到“鸠尾”穴后没有缓解,这时我想到了“上病下治”的足底反 射区,大脚趾的根部正是颈椎的反射部位,于是就点揉这个地方,没想到他 却疼痛无比叫我轻点,我再一看,这个痛点正是“大都”穴的位置,
16、结果把这个 穴位按摩到疼痛减轻了,朋友也不喊颈椎疼了。由此才对此穴能缓解颈椎病 的疼痛印象颇深。肺经的“荥”穴是一个我很喜欢的穴位,叫“鱼际”穴(大拇指下有一块隆起的肌 肉,大概就在肌肉的中点附近,按之很敏感);属火。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 为它对治疗咳喘有特效;我有一个亲戚常年秋季(正是肺经所属季节)就咳 嗽,夜间还伴有咳喘,我先帮她按揉此穴(当时她疼的都受不了),把痛点 表出,她到了一碰就疼的地步,她自己还对我说“以前没注意这么疼啊?现在 按完怎么一碰就疼呢?”我跟她讲,以前你没注意它也没有按它,病在内而没 外表;现在通过按摩刺激已使病气欲出,只要坚持做病就会好了。她还是将 信将疑的坚持做了,
17、五天后她告诉我,她每次按摩后当天晚上的咳喘就会减 轻,现在已经完全好了,真是太神奇了!其实,不光是她一个人的体会,我 周边的很多人也是“鱼际”穴的受益者,所以我珍爱此穴。肾经的“荥”穴是“然谷”穴(在脚内侧踝骨前下方高出一块骨头,就是这块骨头 的下缘便是此穴),属火。“然者,燃也;谷者,粮也”,意思就是它能将生米 做成熟饭后变成营养之水气供应所需。这个穴位可不能小瞧,它不但能治疗 心烦不眠、口干无液、咽干欲饮、胃酸胃胀、小便不利、心急上火、欲言无 声等似病非病的恼人症状,还可治疗遗精、遗尿、足咐关节疼痛等病症;并 是治疗“消渴”症(糖尿病的一种)的必取之穴,有“升清降浊”之功效。心经的“荥”穴
18、是“少府”穴(屈指握拳时,尾指指尖所点处),属火。“少者,阴 也;府者,府宅也”;意思是指本经气血聚集的地方。这个穴位在中里老师的 书中也说过,它相当于“牛黄清心丸”的功效。像心烦不眠、头颈疼痛、手心脚 心发热、心慌、咽喉似有异物(梅核气)、胸疼等症状都可通过按摩此穴得 到缓解。阳经(六腑)的“荥穴”胆经的“荥”穴为“侠溪”穴(在小脚趾和第四脚趾之间),属水。“侠者,夹也, 被夹于中间之意。溪者,小溪之水也”。主治:心慌,耳聋,耳鸣,头痛,眩 晕,颊肿,膝股痛,胸肋痛,手背疼痛、足跗肿痛,寒症,疟疾也可点刺出 血。这个穴以前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就是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工作很忙,晚 上还要写一些文章
19、所以睡眠没有规律了,虽然总是第二天做一些自我保健, 可那只是管一时管不了一世啊,七天下来眼睛就不好使了,这也是我最担心 的事情。我当时还想,为什么身体上的穴位提前没有反应预兆(痛点)呢? 正在纳闷的时候,右脚脚面不经意间搭上了左脚的后脚跟(因为当时在家坐 在电脑前穿的是拖鞋,腿累的时候就会缩回座位下面两脚回搭一下),突然 感到脚面钻心的疼痛,再一看,正是“侠溪”、“地五会”和“足临泣”这三个胆经 的穴位,于是赶紧休息泡脚按摩,当时头部和眼睛就好受了很多,最后也不 敢怠慢马上就睡觉去了。其实,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穴位都是有用的,只是 咱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引起重视而已。小肠经的“荥”穴是“前谷”穴
20、用一只手的食指内侧贴到另一只手的小拇指外侧, 从小指外侧滑向小指根部,到了根部食指就会卡住了,就是这个卡住的点便 是此穴);属水。“前者,前面的意思;谷者,是两山间空地意思”;此穴名意 是指小肠经经气在这个穴位可以散热降温。能治疗因上火引起的脑后疼痛, 手心发热、出汗,慢性鼻炎、鼻窦炎,眼睛疼痛,耳鸣,咽喉肿痛,乳汁少 等热发病症。胃经的“荥”穴是“内庭”穴(位于第二、三脚趾之间的缝隙端点处),属水。主 治: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扁桃体炎、脚趾关节疼痛和胃火引起的牙疼 (和“合谷”穴配合治疗)、咽喉肿痛、鼻塞(左塞按右,右塞按左)、鼻出血 等症。“内庭者,自家庭院之意”;有些人喜欢好静自闭只
21、喜欢呆在家里,不喜 欢与人交往和说话;还有些人耳朵经常出现蝉鸣声;常按按此穴对他的精神 能起到调解作用。大肠经的“荥”穴叫“二间”穴(在第二指关节下靠拇指一侧的凹陷处),属水。“二者,小也;间,间隔、空隙也”,是对本经气血物质所在的空间层次的说明 主治:眼睛晕昏,鼻出血,牙痛(配合谷),嘴歪,咽喉肿痛等;此穴虽小, 但是对治疗肩周炎,膝关节痛 (下病上治)确是有较好的效果。膀胱经的“荥”穴是足“通谷”穴(可用食指从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向小指末关 节滑下,卡住的地方就是此穴),属水。“通者,通道、通孔也;谷者,两山 间的空地也”;“谷者,有风且寒”;“足通谷”名意是指膀光经经气在此降温之 地。
22、主治:头痛,颈部僵硬(配合“大椎穴”),眼睛眩晕,鼻衄等症状。三焦经的“荥”穴是“液门”穴(在手背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的夹缝处,靠近无名指 的骨头。),属水。看起来此穴虽小,它的作用范围是很广的。顾名思义“液 者,液体也,经水也;门者,门户也”。它就像一个提供液体的小水闸,当你 疲劳引起了眼睛干涩、眼皮发沉,口干无唾液;上火造成的耳鸣、耳痛、耳 聋或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肿痛,嗓子发干总是想喝水,可喝了又不解渴; 这时多按按“液门”穴把这个“小水闸”打开马上就会有感觉,如果再配上肾经的 “然谷”穴就会达到“望梅止渴”的功效。阴经(五脏)的俞穴 到了该说“俞”穴的时候了。它和“井”穴都是冬季必取之穴,
23、难经云“俞,主 体重节痛”;有健脾祛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俞”又通“输和腧”,有 运输之意。也表示能把旺盛的气血运输到人体需要地方的含义,中医上有句 话叫“治脏者治其俞”就一语道破天机。肝经的“俞”穴是“太冲”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向足背方向大概三个横指处) 属土。这个穴位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它在中医上有时也叫“消气穴”,具体的用 处中里老师的书中也用了很大的篇幅做了介绍,足说明其地位不同凡响。当 你发烧无汗的时候它可以帮你发汗;当你紧张的时候它可以帮你舒缓;当你 昏厥的时候能将你唤醒;当您抽搐的时候能帮你解除痉挛。“太冲”既是肝经的“俞穴”又是它的“原穴”,“原者,发源也”;通过观察
24、原穴”的 异常变化,可推知脏腑的盛衰;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上 体现。有的人有时会发生头晕无力,感觉气短,以为是心脏问题,去医院检 查又查不出来,其实没有大毛病,就是肝脏供给心脏的血液少了,常揉“太冲 穴”就能增加心脏的供血量,解决根本问题。还有些人总感到委屈,想哭,这 是肝郁的表现,最好是能哭出来把浊气放掉就好了;因为“肝之液为泪”,於气 化作液体排出体外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俗话说:“百病由寒起,百疾自气生”; 如果再从“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揉,还能解决因情绪压抑,心生闷气后产 生的头痛、耳聋、耳鸣、眼睛视物不清、做噩梦等症状,起到消除肝脏郁结 的作用。此穴对治疗月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俞穴 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