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教育党课《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docx
《党风廉政教育党课《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风廉政教育党课《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党课教案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所谓政绩,是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履行相关职务取得的工作成绩和贡献,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具体体现,更是衡量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一把标尺。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不仅影响到领导干部自身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衰。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党的二I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这是充分总结运用党的十八大
2、以来推动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是进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忠诚履职、担当实干,意义重大、卜分必要。今天,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向大家做个汇报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要求“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党员的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和改革的大局”:在福建工作期间,倡导“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不搞上任伊始“烧三把火”,也不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浙江工作期何,强调“树政绩的根本目的
3、是为人民谋利益”“要甘于做铺垫之事”“积小胜为大胜”:在上海工作期间,要求各级干部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卜部政绩观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重大问题。在十八届二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繁重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做出经
4、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功成不必在我,不是说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过历史沉淀后真正的评价J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
5、任感和使命感二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2024年3月1日,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习近平总巾记作出重要指示,总巾记要求年轻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总书记的讲话既是响鼓重锤,又是如山号令!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工作指导性。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
6、个维护”,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好。二、深刻领会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巾记关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推进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确保党长期执政,深刻阐明了政绩观与人民观、历史观、发展观、事业观的内在逻辑,深刻回答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从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中心任务的高度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进一步增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人民观是正确政绩观的价值原点,必须当好为民的“挖井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我们党是人
7、民的党,坚持人民至上既是百年大党铸就辉煌的价值源头,也是正确政绩观的价值原点。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人民领袖,治国理政方方面面始终贯穿人民至上的鲜明立场。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真挚为民情怀,感悟“政绩为谁而树”的真谛,就是要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第一标准,用群众的“脸色”检验政绩的“成色”。历史观是正确政绩观的逻辑起点,必须当好历史的“铺路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
8、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沉淀后的历史是评价政绩最好的镜子,也是最客观的尺子。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只有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用正确历史观涵养正确政绩观,把发展急需、安全急用、群众急盼的事办得立竿见影,把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干得厚重扎实,才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现实落点,必须当好发展的“拓荒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政绩观说到底要体现到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实践中,体现到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实绩中。只
9、有以正确政绩观校准发展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避免走入“平庸之路”“失衡之路”“透支之路”“封闭之路”“分化之路”。事业现是正确政绩观的实践基点,必须当好事业的“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做事还是作秀、务实还是务虚,既检视事业观,也折射政绩观。只有把正确政绩观统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之中,真抓敢抓、善抓常抓,才能创出硬邦邦的真业绩、交出响当当的“成绩单”。三、准确把握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科学方法政绩观错位,抓落实就会出现偏差。领导干部在抓落实过程中,有的大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
10、程”“政绩工程”,有的百目蛮干、不按规律办事,有的竭泽而渔、急功近利、举债上项目,有的投机取巧、虚报浮夸、搞花架子等等,看似也是在抓落实,甚至干得热火朝天,但效果与党的要求、人民期待大相径庭,群众没有得到实惠或者得到的实惠不多,付出的代价却很大,甚至牺牲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其中折射的就是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到为自己树形象、谋升迁,甚至是谋取私利上了,而不是用来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贵州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再勇被双开通报中就指出,李再勇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政绩观扭曲,权力观错位,严重背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党风廉政 教育 党课 树立 践行 正确 政绩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