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方案.docx
《关于新时代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方案为全面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确保扶贫项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持续稳定发挥效益,根据省乡村振兴局、中共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财政厅关于全面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办法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全面摸清底数(一)确定资产范围。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十八大以来使用使用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包括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贫困县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盘活财政存量用于脱贫攻坚资金等)、社会扶贫资金(包括县城结对帮扶资金、定点扶贫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投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包括接受捐赠、捐建的实物资产),全部
2、纳入管理范围。(二)确定资产类型。扶贫项目资产按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进行管理。经营性资产主要为具有经营性质的产业就业类项目固定资产及权益性资产(包括扶贫资金直接投入市场经营主体形成的股权、债权)等;公益性资产主要为公益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类固定资产等;到户类资产主要为通过财政补助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所形成的生物性资产或固定资产等。二、推进确权登记(一)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稳妥推进符合条件的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做好资产移交,并纳入相关管理体系。对经营性资产,根据资金来源、受益范围、管理需要等明确权属,尽可能明确到获得收益的个人
3、村集体经济组织等。难以明确到个人的扶贫项目资产,原则上应明确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范围,并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有序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对公益性资产,项目建成后应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按照行业相关要求进行确权和管理。到户类资产归农户所有。对属于不动产的,依法办理确权登记。扶贫项目资产确权后须经县、乡、村三级同步或逐级公示,公示无异议应将扶贫项目资产移交对应产权归属单位。(二)扶贫项目资产受记。登记实行分级负责,已确权的扶贫项目资产全部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县级、主管部门、乡镇、村级登记台账,按年度进行汇总管理。登记内容应按照有关要求逐一真实填写,确保不缺项、不漏项。到户类资产由
4、村集体负责资产登记,只登记资产所有权人,无需登记移交等信息。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信息同时录入相关管理系统。扶贫项目资产的基础信息、收益分配等变动情况,应及时迸行信息采集,同时在管理台账和管理系统进行内容更新。严格按照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扶贫项目资产进行全面摸底,各主管部门需指导乡旗分级分类建立扶贫项目管理台账与扶贫资产台账(重点是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并按台账登记要求汇总后统一报送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备案。三、加强后续管护(一)分类加强管护。根据扶贫项目资产特点,明确产权主体管护责任,建立“3+2”五级多层次、多方位管护模式,即县、乡、村+运营单位和资产管护人。对经营性资产,要加强运营管护,完
5、善运营管护方案,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人,合理划分各方责任,做好风险防控。可根据实际,探索实行集中统一管护。对公益性资产,要完善后续管护标准和规范,由相应的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人,在优先聘请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管护基础上,也可由具有管护能力并在公益资产获得收益的一般农户参与公益资产管护工作。到户类资产,由农户自行管理,村级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帮扶,使到户扶贫项目资产更好地发挥效益。(二)落实管护经费。经营性资产管护经费根据运营管护方案确定,原则上从经营收益中列支,公益性资产由相应的产权主体落实管护经费,属于村集体的公益性资产管护经费,可由村集体经营收益、地方财政资金统筹解决。(三
6、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各乡镇、村和部门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本级部门在资产管护中的职责、组织领导、监管时间、资产管护标准、公益岗劳动合同签订、风险预警、考核机制等相关内容,不让管护流于形式。(四)扶贫项目登记管理。根据省扶贫办、财政厅关于印发省扶贫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皖扶办(2018)116号)、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6)716号)与省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等文件精神,扶贫项目实施单位对所有扶贫项目从项目谋划、立项到验收各环节的文件及相关资料要严格按照规定收集、整理、归档,建立扶贫项目管理台账表(附件1)O(五)扶贫资产登记管理。在确定权属基础
7、上,县级对已形成的扶贫资产应纳尽纳,做到分级分类,逐一登记造册,形成县级、部门、乡镇、村级扶贫资产登记台账表(附件2),并根据实际及时更新完善。登记内容包括资产名称、类别、购建时间、预计使用年限、数量、单位、原始价值、资金来源构成、净值、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收益权人、收益分配及资产处置等信息。实行承包、租赁、入股经营的,还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入股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租赁金、分红金及承包、租赁、入股期限等。到户类扶贫资产由村集体负责资产登记,无需开展移交、收益分配、处理工作。四、强化资产运营(一)盘活用好资产。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合作经营等运营模式。开展双招双引,通
8、过“合营、合伙、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探索全链条运营模式,强化扶贫项目运营管理,确定运营主体、经营方式和期限,明确运营各方权利义务,盘活用好扶贫项目资产,促进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二)加强风险防范。各乡镇需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跟踪监测和风险预警应对机制,填写扶贫项目资产跟踪监测与风险预警核查表(附件3)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备案,对长期闲置、效益较差甚至亏损的扶贫项目资产,及早预警、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及时帮扶,督促指导管护主体和运管主体管好用好资产,避免扶贫项目资产闲置流失。五、规范收益分配(一)分配方式。发挥扶贫项目资产的帮扶作用,扶贫项目资产收益重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9、果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属于村集体的资产收益,主要通过开发公益岗位用于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受益,鼓励采取参加村内项目建设和发展等劳动增收方式进行分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要结合实际探索有条件受益。提取的公积公益金重点用于项目运营管护、村级公益事业等方面。严禁采用简单发钱发物、一分了之的做法进行收益分配。(二)分配程序。经营性资产收益分配按照现行资产管理制度实施,对制度未予明确规定的,应通过民主决策程序提出具体分配方案并主动进行公开,体现精准和差异化扶持。产权归属村集体的由村集体进行分配,收益分配方案原则上按照“村集体提方案、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流程,并履行相应审批程序,分配方案和分
10、配结果要及时公开。产权归属国有资产的按照国有资产有关管理规定进行分配。六、严格资产处置扶贫项目资产处置原则上按照“村集体申请、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程序办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国有和集体扶贫项目资产。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发展规划、达到使用年限等情形确需处置的,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进行规范处置。(一)村集体扶贫项目资产处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规定进行。1.村集体召开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明确具体需要处置资产名称、购建时间、类型、资产原值、处置缘由、村民代表大会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评估机构等,村民代表大会和村两委会通过的拟定处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时代 扶贫 项目 资产 后续 管理工作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