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经济区“十四五”转型升级发展规划.docx
《攀西经济区“十四五”转型升级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西经济区“十四五”转型升级发展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攀西经济区“十四五”转型升级发展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促进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提升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攀西经济区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规划背景“十三五”以来,攀西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进入“十四五”,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经济区转型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第一节发展基础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十三五”时期,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
2、从2015年的224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774亿元。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推进,工业增加值达到944.7亿元。亚热带水果、冬春蔬菜等特色农业量效双增,农业增加值达到503.6亿元。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52.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到228.5亿元。创新驱动能力持续提升。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五大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深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增加。实施战略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科技攻关4批52项,高炉渣提钛、高品质原料制取、钛及钛合金应用研发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促进帆钛、稀土精深加工和应用产业加快发展。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综合交
3、通运输体系持续完善,攀枝花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外向型经济逐步壮大,202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4.5亿元。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有效开展。民生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举全省之力综合帮扶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区域内2083个贫困村、110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绝对贫困全面消除,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成效突出,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向乡镇延伸。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大规模绿
4、化行动扎实开展,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金沙江、雅若江以及大小凉山地区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实施最严环境准入要求,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健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5.8%,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大于90%,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居全省前列,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目标顺利实现。第二节机遇挑战重要机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为经济区转型升级拓展新空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起势,为经济区打造南向
5、开放门户、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赋予新势能。对外开放合作区位条件持续改善,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布局,为经济区转型升级发展注入新活力。面临挑战。经济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任务仍然I分繁重。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明显,铁路、高速公路等对外大通道能力不足、内部交通网络不完善。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战略资源开发仍面临技术瓶颈制约。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严峻,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
6、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高战略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深入实施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安宁河谷经济走廊、大小凉山生态走廊协调发展,促进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加速向发展优势转化。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战略引领、创新发展。全面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对战略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能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
7、实“三线一单”制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规范有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建设美丽攀西。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政府规划统筹、组织协调作用,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动力,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攀西建设。坚持悔同联动、融合发展。健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促进要素资源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动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第三节发展定位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创新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力量整合,重点突破帆钛、稀土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打造世界级钮钛产业集群、全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基地。
8、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有序推进金沙江、雅碧江流域水电开发,加快推进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推动风光水多能互补,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施安宇河谷综合开发,加快推进农业人民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低位,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展望2035年,经济区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锐钛、稀土深加工及应用技术位居世界前列。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普遍形成,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社会
9、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章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聚焦攀西战略资源综合利用,强化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发展质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生态环境优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第一节提升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能力推进重点领域科技攻关。瞄准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医疗器械等领域及消费升级新需求,聚焦锐钛资源高效率、低成本、高值化利用,整合科技力量推进重点环节技术突破。开展高钛型高炉渣中锐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高端钿钛产品开发及应用、低成本短流程制备钛合金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锐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新流程工业示范、稀土应用研发制造等重大科技攻关,着力破解制
10、约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建国家帆钛新材料产也创新中心,争创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新建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0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创新主体资源,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帆钛产业领军人才集聚攻关计,划,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体制机制,搭建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平台。加快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在区域内流动,探索以项目合作、技术研究、顾问咨询等多种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经 十四 转型 升级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