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音乐指挥手势图解范文篇.doc
《军歌音乐指挥手势图解范文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歌音乐指挥手势图解范文篇.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军歌音乐指挥手势图解(范文5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军歌音乐指挥手势图解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军歌音乐指挥手势图解(1)指挥手势图解 在团体歌唱或乐器合奏时,由指挥者用指挥棒或者徒手来打拍,叫做“拍节法”。指挥者要以适当的速度在空间中画出图形,暗示出强弱缓急;通常双手是以强拍的周期性往复循环而相应的作出对称动作,强拍是由上向下,弱拍是由下向上。一、指挥的姿态要求:躯干稳直、泰然。不能弯腰曲背,前弓后仰,不要耸肩,防止不必要的移动和转向,可以适度地含胸拔背。头部做到自然仰面,便于看见全体演唱演奏者,也便于演唱演奏者看清指挥。随时用目光提挈大家注意,辅助手的动作预示
2、某个重要转折或某个关键瞬间的到来,并能启示声部的进入。脚是站立的根基,身体重心交替置于双脚或转移于左右脚之间,双脚基本平或稍有前后,如双肩坦然而松弛,大臂微张,千万不要夹紧,肩关节随时都是放松的,双手完全得到解放,可以随意往任何方向自如挥动。腕,掌,指是最灵巧而富于表现力的部位,也是音乐指挥最得力的工具和武器,小臂、大臂,甚至肩和身体的活动往往也是为了这个一般的基本姿势是手掌向下,不握拳,腕关节不下垂,不松劲,稍稍向前而不高仰,手指不强制地呈弧形微弯,如握小皮球状,能够随意地做任何动作。双手抬举的高度,伸出的远近,根据所指挥的作品风格及演出的规模、场合等各方面因素而调整。初学时取略低于胸肋的位
3、置,便于松弛地学习基本动作。二、指挥法图解:(一)、2拍(2/2、2/4、2/8),强拍,弱拍基本走向是第一拍从上向下,略由里向外进行,第二拍返回。在指挥实践的时候,除了动作要明确,精神要集中和饱满以外,通常因为要照顾到演唱时的流畅,划拍过程往往也是比较圆顺和线条化的。 (二)、3拍(3/2、3/4、3/8),强拍,弱拍,弱拍:第一拍强拍的击拍动作向下进行后,反弹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以便于连接第二拍指挥动作,但注意不要让手掌或前臂产生交叉。 第二拍弱拍的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幅度不宜过大,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三拍弱拍顺着第二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三拍击拍动作,第三拍反
4、射动作由里向上弹起。 (三)、 4拍(4/2、4/4、4/8),是一种复拍子,它的强弱周期性规律是: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第一拍强拍,两手应保持适当距离,向下作击拍动作,反射动作沿击拍动作自然向上弹起,注意不要过分斜向外侧。第一拍的反射动作实际上也成为指挥第二拍的准备动作了。第二拍弱拍,指挥动作在第一拍指挥动作的里侧,击拍动作幅度相应收小,反射时两手不能产生交叉,至多两手掌部稍有重叠。第三拍是次强拍,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四拍是弱拍,顺着第三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四四拍击拍动作,反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 (四)、6拍(6/2、6/4、6/8),
5、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 第一拍强拍,反射动作向上弹起,不要过分斜向外侧。第二、第三弱拍,指挥动作都在第一拍指挥动作里侧,动作幅度显著收小,注意不要让双手产生交叉。第四拍是次强拍,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并注意控制动作幅度),反射动作弹起时回向里侧。第五拍弱拍,动作幅度显著收小,击拍动作略斜向外侧,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六拍弱拍,顺着第五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六拍击拍动作,反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 特殊拍子:五拍子是一种混合拍子,它有两种组合方式。二拍+三拍,为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三拍+二拍,为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七拍子也是一种混合拍子
6、它有三种组合方式。二拍+二拍+三拍,为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 三拍+二拍+二拍,为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 二拍+三拍+二拍,为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 一个拍子是一段行程,完成一拍手要返回来准备走下一个拍子或者说为了划到下一拍子开始,这个动作即“反射”或者叫“弹回”,也就是图上那么多圈圈的缘故。反射动作首先是为了顺畅的到达节拍点而服务的。如果您的手腕足够放松,当然,熟记节拍点动作将是圆滑和自然的;例如在欢快的歌曲里,这个行程真的是用“弹跳”过去的。 2/4拍:过硬的连队、当那一天来临、练为战、团结就是力量、一支钢枪手中握
7、4/4:拍:强军战歌、国防生之歌、严守纪律歌、当祖国召唤的时候、一切为打赢军歌音乐指挥手势图解(2)指挥手势图解在团体歌唱或乐器合奏时,由指挥者用指挥棒或者徒手来打拍,叫做“拍节法”。指挥者要以适当的速度在空间中画出图形,暗示出强弱缓急;通常双手是以强拍的周期性往复循环而相应的作出对称动作,强拍是由上向下,弱拍是由下向上。(1)指挥的姿态要求:躯干稳直、泰然。不能弯腰曲背,前弓后仰,不要耸肩,防止不必要的移动和转向,可以适度地含胸拔背。头部做到自然仰面,便于看见全体演唱演奏者,也便于演唱演奏者看清指挥。随时用目光提挈大家注意,辅助手的动作预示某个重要转折或某个关键瞬间的到来,并能启示声部的进入
8、脚是站立的根基,身体重心交替置于双脚或转移于左右脚之间,双脚基本平或稍有前后,如双肩坦然而松弛,大臂微张,千万不要夹紧,肩关节随时都是放松的,双手完全得到解放,可以随意往任何方向自如挥动。腕,掌,指是最灵巧而富于表现力的部位,也是音乐指挥最得力的工具和武器,小臂、大臂,甚至肩和身体的活动往往也是为了这个一般的基本姿势是手掌向下,不握拳,腕关节不下垂,不松劲,稍稍向前而不高仰,手指不强制地呈弧形微弯,如握小皮球状,能够随意地做任何动作。 双手抬举的高度,伸出的远近,根据所指挥的作品风格及演出的规模、场合等各方面因素而调整。初学时取略低于胸肋的位置,便于松弛地学习基本动作。(2)指挥法图解:2拍
9、2/2、2/4、2/8),强拍,弱拍:基本走向是第一拍从上向下,略由里向外进行,第二拍返回。在指挥实践的时候,除了动作要明确,精神要集中和饱满以外,通常因为要照顾到演唱时的流畅,划拍过程往往也是比较圆顺和线条化的。3拍(3/2、3/4、3/8),强拍,弱拍,弱拍:第一拍强拍的击拍动作向下进行后,反弹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以便于连接第二拍指挥动作,但注意不要让手掌或前臂产生交叉。第二拍弱拍的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幅度不宜过大,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三拍弱拍顺着第二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三拍击拍动作,第三拍反射动作由里向上弹起。4拍(4/2、4/4、4/8),是一种复拍子,
10、它的强弱周期性规律是: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第一拍强拍,两手应保持适当距离,向下作击拍动作,反射动作沿击拍动作自然向上弹起,注意不要过分斜向外侧。第一拍的反射动作 实际上也成为指挥第二拍的准备动作了。 第二拍弱拍,指挥动作在第一拍指挥动作的里侧,击拍动作幅度相应收小,反射时两手不能产生交叉,至多两手掌部稍有重叠。第三拍是次强拍,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四拍是弱拍,顺着第三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四四拍击拍动作,反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 6拍(6/2、6/4、6/8),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第一拍强拍,反射动作向上弹起,不要过分斜向外
11、侧。第二、第三弱拍,指挥动作都在第一拍指挥动作里侧,动作幅度显著收小,注意不要让双手产生交叉。第四拍是次强拍,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并注意控制动作幅度),反射动作弹起时回向里侧。第五拍弱拍,动作幅度显著收小,击拍动作略斜向外侧,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 第六拍弱拍,顺着第五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六拍击拍动作,反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 特殊拍子:五拍子是一种混合拍子,它有两种组合方式。二拍+三拍,为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三拍+二拍,为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七拍子也是一种混合拍子,它有三种组合方式。二拍+二拍+三拍,为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
12、拍:三拍+二拍+二拍,为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二拍+三拍+二拍,为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一个拍子是一段行程,完成一拍手要返回来准备走下一个拍子或者说为了划到下一拍子开始,这个动作即“反射”或者叫“弹回”,也就是图上那么多圈圈的缘故。反射动作首先是为了顺畅的到达节拍点而服务的。如果您的手腕足够放松,当然,熟记节拍点动作将是圆滑和自然的;例如在欢快的歌曲里,这个行程真的是用“弹跳”过去的。最后别忘了鞠躬,指挥应该面向观众鞠躬,然后下台。 军歌音乐指挥手势图解(3) 在团体歌唱或乐器合奏时,由指挥者用指挥棒或者徒手来打拍,叫做“拍节法”。指挥者要以适当
13、的速度在空间中画出图形,暗示出强弱缓急;通常双手是以强拍的周期性往复循环而相应的作出对称动作,强拍是由上向下,弱拍是由下向上。一、指挥的姿态要求:躯干稳直、泰然。不能弯腰曲背,前弓后仰,不要耸肩,防止不必要的移动和转向,可以适度地含胸拔背。头部做到自然仰面,便于看见全体演唱演奏者,也便于演唱演奏者看清指挥。随时用目光提挈大家注意,辅助手的动作预示某个重要转折或某个关键瞬间的到来,并能启示声部的进入。脚是站立的根基,身体重心交替置于双脚或转移于左右脚之间,双脚基本平或稍有前后,如双肩坦然而松弛,大臂微张,千万不要夹紧,肩关节随时都是放松的,双手完全得到解放,可以随意往任何方向自如挥动。腕,掌,指
14、是最灵巧而富于表现力的部位,也是音乐指挥最得力的工具和武器,小臂、大臂,甚至肩和身体的活动往往也是为了这个一般的基本姿势是手掌向下,不握拳,腕关节不下垂,不松劲,稍稍向前而不高仰,手指不强制地呈弧形微弯,如握小皮球状,能够随意地做任何动作。双手抬举的高度,伸出的远近,根据所指挥的作品风格及演出的规模、场合等各方面因素而调整。初学时取略低于胸肋的位置,便于松弛地学习基本动作。二、指挥法图解:(一)、2拍(2/2、2/4、2/8),强拍,弱拍基本走向是第一拍从上向下,略由里向外进行,第二拍返回。在指挥实践的时候,除了动作要明确,精神要集中和饱满以外,通常因为要照顾到演唱时的流畅,划拍过程往往也是比
15、较圆顺和线条化的。 (二)、3拍(3/2、3/4、3/8),强拍,弱拍,弱拍:第一拍强拍的击拍动作向下进行后,反弹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以便于连接第二拍指挥动作,但注意不要让手掌或前臂产生交叉。第二拍弱拍的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幅度不宜过大,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三拍弱拍顺着第二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三拍击拍动作,第三拍反射动作由里向上弹起。 (三)、 4拍(4/2、4/4、4/8),是一种复拍子,它的强弱周期性规律是: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第一拍强拍,两手应保持适当距离,向下作击拍动作,反射动作沿击拍动作自然向上弹起,注意不要过分斜向外侧。第一拍的反射动作实际上也成
16、为指挥第二拍的准备动作了。第二拍弱拍,指挥动作在第一拍指挥动作的里侧,击拍动作幅度相应收小,反射时两手不能产生交叉,至多两手掌部稍有重叠。第三拍是次强拍,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 第四拍是弱拍,顺着第三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四四拍击拍动作,反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 (四)、6拍(6/2、6/4、6/8),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 第一拍强拍,反射动作向上弹起,不要过分斜向外侧。第二、第三弱拍,指挥动作都在第一拍指挥动作里侧,动作幅度显著收小,注意不要让双手产生交叉。第四拍是次强拍,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并注意控制动作幅度),反射动
17、作弹起时回向里侧。第五拍弱拍,动作幅度显著收小,击拍动作略斜向外侧,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六拍弱拍,顺着第五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六拍击拍动作,反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 特殊拍子:五拍子是一种混合拍子,它有两种组合方式。二拍+三拍,为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 三拍+二拍,为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 七拍子也是一种混合拍子,它有三种组合方式。二拍+二拍+三拍,为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 三拍+二拍+二拍,为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 二拍+三拍+二拍,为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 一个拍子是一段行程,完成
18、一拍手要返回来准备走下一个拍子或者说为了划到下一拍子开始,这个动作即“反射”或者叫“弹回”,也就是图上那么多圈圈的缘故。反射动作首先是为了顺畅的到达节拍点而服务的。如果您的手腕足够放松,当然,熟记节拍点动作将是圆滑和自然的;例如在欢快的歌曲里,这个行程真的是用“弹跳”过去的。最后别忘了鞠躬,指挥应该面向观众鞠躬,然后下台。 军歌音乐指挥手势图解(4)音乐指挥手势要领左手高举过头顶,右手与额头平行,右手向右下方用力,左手向左下方用力。再向下的过程中,手指张开,手就像两手放松下垂一样的动作,但不是将手垂下,是将手与与耳朵平行,再向上回到原来的位置,再回的过程中,手指收拢。就这样重复。前奏时准备左手
19、与额头平行,右手高举过头顶,前奏开始时,左手不动,右手向右下方用力,再向下的过程中,手指张开,将手与与耳朵平行,再向上回到原来的位置,再回的过程中,手指收拢。就这样重复,直至前奏结束,开始唱。结束时歌唱完后一直做下去,直到音乐结束时,用两只手向中心画圈,画一个蝴蝶结的形状,表示结束2/4拍:2/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2拍,可以有2个4分音符。强、弱。 3/4拍:3/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3拍,可以有3个4分音符。强、弱、弱。4/4拍:4/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4拍,可以有4个4分音符。强、弱、次强、弱。 4/4拍 ,它的强弱周期性规律是: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第一拍强拍,
20、两手应保持适当距离,向下作击拍动作,反射动作沿击拍动作自然向上弹起(意思就是,第一拍往下后,手不能直接连第二怕的动作,第一拍落下后要有一个向上弹回去的一个过程,然后再接第二拍的动作),注意不要过分斜向外侧。第一拍的反射动作 实际上也成为指挥第二拍的准备动作了。第二拍弱拍,指挥动作在第一拍指挥动作的里侧,击拍动作幅度相应收小,反射时两手不能产生交叉,至多两手掌部稍有重叠。第三拍是次强拍,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 ,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四拍是弱拍,顺着第三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四四拍击拍动作,反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 军歌音乐指挥手势图解(5)大合唱音乐指挥手势 大合唱音乐指
21、挥手势合唱指挥和训练者的手势动作,除了表达音乐作品内容的发展和意图外,也必须与歌唱声乐的要求相吻合,至少不能对声乐的要求产生对立。特别在呼吸和共鸣的要求上,应给合唱队员以极有力的影响和支持。在演唱时,往往因指挥的动作过分夸张,手的部位过分手提高,而影响队员合唱队员失去气息应有的支持。这样会造成演唱的音准偏高而气息短促。相反有时因指挥的动作较低而面部表情以“锁眉”代替了“提眉”,因而影响合唱队员的上部共鸣的畅通,这样会造成音准的偏低。总之合唱队员指挥的动作除了表达作品意图外,也必须与歌唱生理和心理要求互相支持和吻合。这样将对演唱造成更好的效果。?往往在排练或演出前有这种情况:合唱队员因刚刚起床或
22、感到疲劳,一般练习往往一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关肌肉一时活动不起来,此时可在已进行一般练习之后,从已演唱过的作品中选用一句,作为练习。而作为练习的乐句必须是: ?1、由低音跳到较长的高音。?2、高音上所用的字必须是开口字?在排练作品时,对咬字和吐字的要求,无论如何都不能放松。并且要结合声乐发声的要求。唱歌不等于说话,首先每个字必须在好的气息的支持和共鸣位置的状态中进行。必须细致处理,不然就会唱得“含混不清”。合唱训练中有关咬字吐字的规律,必须贯彻到排练中去。使每个队员成为一种习惯,特别关于“归韵”和“收声”的问题,必须服从声乐的发声要求。这样才能达到“字正腔圆”的境地。?在练习时,多采用些音量
23、较弱的作品,多用“半声”的唱法,这样对训练是有利的。合唱的一切表现要求,好与不好首先是依靠内在听觉来分辨的,没有好的内在听觉就无从要求好的表现。因此指挥及合唱队员,应对提高自己良好的内在听觉进行不断的努力。特别对指挥来说,更加需要先行一步,才能对合唱队员提出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指挥应当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指挥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队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同时他又是一个表演者,所以作为一个合唱指挥首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文学造诣及较高的艺术审美鉴赏力,方能使合唱队的训练达到科学性、思想性及艺术性内在与外在的完美协和统一。所以指挥的动作要经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军歌 音乐 指挥 手势 图解 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