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docx
《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摘要:本文主要从我国羊毛羊绒产量、进出口量、毛绒价格、养殖成本及国内外绒毛用羊产业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对2022年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一、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现状1.1绵羊存栏量、羊毛产量及结构19902020年,我国绵羊存栏量从1.13亿只增加到1.73亿只,增长了53.43%,年平均增长率为L44%;我国羊毛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19902020年期间增长了39.33%,年平均增长率为1.11%。从羊毛产量结构来看,中国由主要生产细羊毛和粗羊毛转变为细羊毛、半细羊
2、毛和粗羊毛较均匀生产。1990年,中国细羊毛、半细羊毛、粗羊毛产量分别为IL95万t、4.42万t和7.58万t,占羊毛产量的比重依次为9.89%、18.48%和31.64%,此时中国羊毛生产以粗羊毛和细羊毛为主,二者产量占羊毛产量的比重合计达到L53%。此后,虽然细羊毛、半细羊毛和粗羊毛的产量均有所增加,但羊毛生产的内部结构有所调整。2020年中国细羊毛、半细羊毛、粗羊毛产量占羊毛产量的比重依次为31.81%、35.02%和33.17%o1.2山羊存栏量、羊绒产量19852020年,我国山羊存栏量呈增长态势,由1985年的0.62亿只增长到2020年的L33亿只,增长T1.16倍,年均增长率
3、为2.23%。分阶段来看,19851995年,我国山羊存栏量快速增长,1995年达到L50亿只,较1985年增长了1.42倍,年均增长率达到9.24%;19952008年山羊存栏量呈小幅上升态势,2008年达到L51亿只,较1995年增长了0.67%,年均增长率为0.06%;20082013年山羊存栏量小幅下降,2013年降至1.37亿只,较2008年下降了9.27%,年均降幅为1.95%;20132020年,山羊存栏量小幅上涨后逐渐趋于稳定,其中,2015年山羊存栏量为1.45亿只,较2013年增长了5.83%,随后5年山羊存栏量趋于稳定,维持在1.30亿L40亿只规模。总体来看,我国羊绒产
4、量呈快速增长态势,由1985年的2988.80t大幅升至2020年的15243.64t,增长了4.10倍,年均增长率达到4.77%。具体来看,2016年以前,我国羊绒产量快速增长,2016年以后呈波动下降态势。其中,1999年,我国羊绒产量首次突破10000t,此后逐年增加,到2010年已超过L78万t。随后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国际需求不旺,国内亦受肉羊冲击等因素影响,养殖户积极性受损,羊绒产量在20102011年出现小幅下降,2011年羊绒产量为17125.88t,较2010年减少了4.05虬随后受羊绒制品出口回暖、羊绒价格上涨等利好因素影响,2011-2016年羊绒产量波动上涨,至2016
5、年羊绒产量达到18844.21t,达到历史最高值,较2011年增长了10.03%。近年来我国羊绒产量波动下降,2020年羊绒产量仅为15243.64t,较2016年下降了19.ll%o二、2022年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特点2.1 细羊毛、羊绒产量有所增加,半细羊毛产量小幅下降根据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团队在内蒙古、新疆、四川和陕西等绒毛主产区的调研数据,2022年细羊毛、羊绒产量增加,半细羊毛产量小幅下降。其中,细毛羊调研地区(内蒙古乌审旗、新疆温宿县和拜城县)细羊毛产量合计为8765.00t,比2021年的7954.00t增长了10.20%;半细毛羊调研地区(四川布拖县、昭觉县
6、和美姑县)半细羊毛产量合计为1349.35t,比2021年的1364.21t小幅下降1.09%;绒山羊调研地区(新疆温宿县、陕西横山区和榆阳区)羊绒产量合计为1889.00t,比2021年的1817.00t增长了3.96%o2.2 羊毛、毛条进口量同比减少,出口量同比增加羊绒进口量同比增加,出口量同比减少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我国羊毛、毛条进口量累计为23.99万t,比上年同期减少L88%;羊毛、毛条出口量累计为4.31万t,比上年同期增加7.48%;羊绒进口量累计为7522.61t,比上年同期增加89.58%;原绒累计出口量为6.41t,比上年同期减少78.48%。202
7、2年,受全球新冠疫情频发、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持续疲软,国内外市场对羊毛及其制品的需求低迷,国内毛纺企业羊毛原料采购量明显减少,导致羊毛、毛条进口量减少。从羊绒进口情况看,2022年中国和蒙古国加强了疫情管控,双方在遵守建立集装箱交换点、非接触式运输等“临时令”的基础上开放边境,羊绒进口贸易恢复正常,甚至在2021年因为封关积压的原绒也在本年度顺利进口,造成2022年110月羊绒进口量的同比增加。2.3 细羊毛和羊绒的收购价格下降,半细羊毛价格稳中有升2022年,乌审旗、温宿县和拜城县细羊毛平均价格分别为25.00、16.00、18.00元kg,较2021年分别下降了7.41%
8、25.58%、21.74%0拜城种羊场的羊毛最高卖到32元/kg;巩乃斯种羊场的羊毛最高卖到32.8元/kg。2022年,昭觉县半细羊毛平均价格为12.00元kg,较2021年上涨20.00%;布拖县和美姑县半细羊毛平均价格为20.00元kg和9.50元kg,与2021年持平。2022年,温宿县、横山区和榆阳区的羊绒价格分别为360.00、290.00、290.00元kg,较2021年分别下降2.78%、6.90%、1034%o2.4 绒毛用羊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绒毛产值占比依然较低2022年度绒毛用羊养殖成本尤其是饲草料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养殖总收益仍以出栏羊收益为主,绒毛产值占比较少。根据国
9、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团队调研数据,2022年细毛羊、半细毛羊和绒山羊平均每只养殖成本分别为703.44,1163.74、1098.93元,养殖成本构成项目中,饲草料费用及死亡损失分摊占比较高。2022年调研地区细毛羊、半细毛羊和绒山羊的养殖总收益分别为每只1106.38、1975.22、1695.72元,纯收益分别为每只402.94、811.48、596.79元。细羊毛、半细羊毛和羊绒产值分别为每只88.62、12.40、363.00元,在各自总收益中所占比重较低,分别为8.01%、0.63%和21.41%o三、绒毛用羊产业技术研发进展3.1 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3.1.1 育种技
10、术研发进展近年来,我国对不同羊毛类型绵羊的基因组比较研究中,鉴别出与羊毛细度相关的基因及其因果突变,为细毛羊、半细毛羊纤维直径的分子调控研究提供了借鉴;开始自主研发绵山羊育种芯片,如70K绵羊和山羊芯片,为绵山羊基因组育种、种质资源鉴定和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分析绒山羊生长性状与基因突变位点的关联性,发现KAP9.2、PRLRPRDM6、MARCH1、GDF9等基因的InDel突变对绒山羊体长、十字部高、体高、胸宽等多个生长性状有显著影响,可作为绒山羊优良性状选育的分子标记。在绒山羊毛囊发育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miRNA-21可以通过正向调控靶基因FGF18和SMAD7的表达来抑制
11、绒山羊毛囊发育,从而调控毛囊发育周期。目前关于山羊繁殖性状改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CNB2、ALDH1L2FABP5、EGR4、KDM4C、KDM6A等重要候选基因上。组装了高质量染色体水平的盘羊、西藏绵羊及其杂交储代全基因组,揭示了非同源染色体间融合以及非整倍体杂交后代可育的遗传基础,探索了野生和家养绵羊的染色体进化机制。通过进一步构建野生帕米尔盘羊与西藏绵羊杂交群体以及哈萨克羊与特克塞尔羊杂交群体,利用盘羊与西藏绵羊杂交后代的新表型特征和高深度重测序数据,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了一批与重要表型性状(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臀围、管围、臀宽、臀高和尾长)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及突变,为绵羊种
12、质创新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如TBXT、PAPSS2)。中国农业大学制备的转TLR4基因绵羊,抗病性提高了20胎进一步在疫区测试,TLR4转基因羊布氏杆菌自然相对感染率降低了37.8%,可有效预防布氏杆菌。创制了MSTN基因编辑羊,后腿肉比例比野生型绵羊高21.2%,臀中肌占胴体比例比野生型高26.3%,呈现出明显的“双肌”表型;背膘厚比野生型降低49.5%,明显降低了脂肪沉积;骨重降低了28.5%,肉骨比相对于野生型绵羊提高16.5%。石河子大学运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哈萨克羊MSTN基因,获得具有双肌表型的哈萨克羊。利用CRISPRCas9系统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和杜泊羊的FGF5基因,这些基因
13、编辑羊的毛从自然长度和拉伸长度均显著长于野生型对照。3.1.2繁殖生物技术研发进展国内在羊体外胚胎生产技术应用上进展迅速,对体外胚胎生产技术开展了技术优化与应用,羊体外胚胎囊胚率可达到近70%,移植受胎率也达到70%。OPUTVF技术已成为绵羊胚胎重要生产方式。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由于采卵次数多、种羊利用率高,在良种扩繁和新品种培育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利用MoET技术进行品种扩散,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JIVET技术可将羊的繁殖效率较常规胚胎移植提高约20倍,较自然繁殖提高约60倍,使世代间隔缩短到正常的1/41/3。这些技术能扩繁优良种畜,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双胎率和生产效率。近年来,单细胞
14、多组学联合分析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清华大学等开发出适用于单个卵母细胞且不需要任何纯化标签的转录-翻译双组学测序技术(T&T-seq),可同时检测单个卵母细胞样本中的总mRNA及正在翻译的RNA,首次揭示人卵转录-翻译双组学图谱,鉴定出00SP2分泌蛋白对卵子的体外成熟具有促进作用。山东大学等开发出可以进行翻译组与转录组联合测序的新技术一一Ribo-RNA-Iite(简称R2Tite),发现母源因子TPRXLl/2/L是人胚胎基因组激活的关键调控因子。这些进展对研究绵羊等家畜胚胎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思路。3.2营养与饲料领域3.2.1营养需要量研究进展2021年12月15日,农业农村部第50
15、4号公告批准发布NY/T4048-2021绒山羊营养需要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自2022年6月1日起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研究了饲粮不同能量水平(9.55、10.02、10.50、11.07MJkg)对陕北白绒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表明白绒山羊饲料的最适能量水平为10.02MJ/kg;研究了饲粮不同能量水平(9.28、9.77、10.27、10.77MJkg)对陕北白绒山羊公羔(2535kg)生长发育的影响,表明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陕北白绒山羊公羔体重、体尺及体尺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饲粮能量水平9.77MJ/kg对陕北白绒山羊公羔的生长发育效果较好。同时,
16、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等研究报道了云南半细毛羊泌乳第20、50天和80天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1.916、2.101、2.147g/kgw.75d)、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白.508、4.841、4.814g/kgw.75d)及泌乳蛋白需要量(114.03、112.49、130.83g/kg羊奶);泌乳前期(30d)、中期(360d)和后期(690d)云南半细毛羊的维持代谢能需要量为0.872、0.733、0.856MJ/kgw.75d;研究报道了生长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蛋白质需要量为14.72g/kgWO.75d,日增重100g需要的蛋白质为1.33g/kgWO.75d,且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云南半细
17、毛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耗料增重比、可消化氮、沉积氮、氮的沉积率和氮的消化率影响显著。此外,兰州大学等以祁连山放牧地的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为研究对象,探究放牧地牧草营养物质的供给规律和高山美利奴羊营养的盈缺,结果显示,盛草期牧草Gl值、牧草生产力显著高于返青期;体重为70kg的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在返青期和盛草期牧场日增重达到Ioog时,代谢能和粗蛋白摄入量均不足,需补饲一定量的能量和蛋白饲料。3.2.2营养与饲料调控技术研发进展新型饲料如微生物发酵饲料是由微生物代谢作用产生的一种饲料,具有营养丰富,价格低廉,能够降低原料中抗营养因子含量,改善适口性,产生有益代谢物,提高畜禽免疫力、生产性
18、能和肉品质等特点及功效。内蒙古农业大学以富含益生菌的微生物发酵饲料饲喂断奶羔羊,发现微生物发酵饲料能够提高羊只的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同时提高了羔羊的生长性能。一些非常规饲料的应用逐渐兴起,如酿酒厂和生物燃料生产、油籽加工、水果和蔬菜加工、糖生产、根茎和块茎加工、药草和香料加工等生产过程产生的副产品,通过发酵或微生物发酵等手段,转化为反刍动物可饲用的新型饲粮,减少生产副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和治理压力。将柠条、沙柳制成颗粒饲料替代玉米秸秆颗粒料饲喂小尾寒羊,结果显示,沙柳颗粒饲料在小尾寒羊日粮中应用具有可行性,有利于小尾寒羊的肝脏健康,柠条和沙柳等非常规饲料饲喂小尾寒羊具有很高的开发潜力。在我国干旱半
19、干旱地区绵羊的全混合日粮中青贮银合欢与棕桐粕的添加水平为2:1时,可以显著改善绵羊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提高氮沉积,进而促进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3.2.3内蒙古绒山羊羊绒矿物质成分和指纹特征分析研究进展以内蒙古优势特色动物纤维羊绒(罕山白绒山羊绒、阿拉善白绒山羊绒、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绒和敏盖绒山羊绒)为研究对象,利用ICP-MS测定21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品种、地区进行化学计量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各羊绒样品按品种各自聚类且品种聚类与旗县聚类趋势一致,同一品种羊绒旗县聚类特征明显,利用矿物质建立不同品种羊绒的化学计量学判别模型可行。3.2.4瘤胃和肠道微生物调控研发进展
20、各种添加剂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调节动物瘤胃发酵及机体其他代谢活动,促进绒毛用羊高效生产。内蒙古农业大学通过体内外实验系统研究了亚麻油和棕稠油对绒山羊瘤胃发酵和营养代谢的影响,可见亚麻油与棕稠油以6:4比例混合添加对瘤胃发酵的促进效果最佳,其添加可增加瘤胃微生物蛋白与丙酸的生成,降低原虫数量;增强瘤胃内脂类分解代谢、脂肪酸延长及去饱和有关的酶活性,削弱油脂对NDF降解率的抑制作用,但是混合添加提高瘤胃中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和降低瘤胃氢化菌数量的作用效果与单一添加亚麻油相彳以;增强血清中与n-3PUFA生成有关的酶活性,提高绒山羊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降低血脂沉积,添加效果优于添加单一的亚麻油和棕桐油。
21、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了短期补饲益生菌制剂(枯草芽抱菌、双歧杆菌)对柴达木绒山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饲粮短期添加双歧杆菌(5105IO7CFUg)可改善柴达木绒山羊的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代谢、免疫、抗氧化功能,添加5XIO7CFU/g效果更优;饲喂枯草芽抱杆菌(IXlo5、5XlO5CFUg)对柴达木绒山羊血清的抗氧化指标、生长代谢相关指标、免疫相关指标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日粮中添加量为5X105CFU/g时效果更好。3.3疾病防控领域我国羊病防控技术研究及相关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得到了显著加强,生产中重大羊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强化动物疫病免疫。2021
22、年印发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指导地方制定本辖区强制免疫计划,对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进行强制免疫。二是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建立由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组成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分病种、畜种开展监测,及时评估疫情发生风险和态势。印发关于做好动物疫情报告等有关工作的通知,规范动物疫情快报、月报和年报制度。三是加快制修订新版动物防疫法的相关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配套规章的修订草案已公开征求意见。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绒毛 产业 发展 现状 未来 发展趋势 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