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产业的应用场景及商业模式.docx
《储能产业的应用场景及商业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能产业的应用场景及商业模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储能产业的应用场景及商业模式储能系统是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个电力系统角度看,储能产业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发电侧(电源侧)、输配电侧(电网侧)、用电侧(用户侧)储能三大场景。本文主要从储能产业的应用场景着手,对其应用服务、盈利模式与未来发展等做一个分析。1、发电侧储能模式发电侧储能又称为电源侧储能、供电侧储能,是指在发电过程中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以便在需要时释放出来供电使用的技术,主要建在各个火电厂、风电场、光伏电站,是各类发电厂用于促进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配套设施。发电侧储能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电力系统调峰备用容量,解决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常见的发电侧储能技术包括但不
2、限于蓄电池储能、水泵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热储能、动力电池储能等。近两年,国家多项政策均提出大力发展发电侧储能,新能源并网成为发电侧储能主要应用场景,2021年以来已有20多个省份发布新能源配储政策,明确新能源配置储能比例在5-30%之间、储能时长1-4小时不等。浙江、青海、四川、重庆等省份发布了新能源配储补贴政策,补贴方式主要包括放电补贴、容量补贴、投资补贴。安徽、贵州、河南等省份发布了新能源配储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政策,交易品种主要包括调峰、调频、备用等。从盈利模式来看,新能源配储主要通过降低弃风弃光电量增加电费收入,通过支撑新能源电站参与电力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获取更高收益。尽管市场发展势头良
3、好,但是发电侧储能的利用率较低,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化的经济性。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调研,为新能源配置的储能项目,等效利用系数仅为6.1%,在电化学储能各种应用场景中利用系数最低。有限的盈利空间叠加初始投资成本的增加,为发电侧储能企业带来较大压力。2、用户侧储能模式用户侧储能是指在能源系统中将储能设备安装在用户侧用于储存和释放电能的技术,其功能主要包括电力自发自用、降低用户用电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等。用户侧储能主要依托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增量配网等方式建设,根据终端用户的不同可分为户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两类,可应用于城市、工业园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大型用电企业、家庭等场所。常见的用户侧储能技
4、术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这些储能设备可以与新能源发电系统相结合,形成新能源+储能系统,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从盈利模式来看,当前用户侧储能主要依赖于自发自用和峰谷价差套利,在电价谷段、平段时从电网向储能装置充电,在电价尖峰、峰值时段储能装置向电网负荷放电,以此从峰谷电价差中获取收益。我国工商业普遍实行分时电价政策和尖峰电价政策,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披露,0.7元/kWh是用户侧储能实现经济性的门槛价差,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地区的最大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随着我国电力市场进程的持续推动,用户侧储能正式纳入到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应用 场景 商业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