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投资模式及收益回报解析.docx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投资模式及收益回报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投资模式及收益回报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投资模式及收益回报解析 一、政策梳理 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积极引导民间资本通过招标投标形式参与土地整理、复垦等工程建设”,这为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类项目明确了政策指向,之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政策梳理如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在扶贫开发中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探索
2、将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指标,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返还指标交易收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允许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指标在省域内调剂,按规定或合同约定取得指标调剂收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根据土地整治规划投资或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多渠道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
3、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3号):“对于耕地开垦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以及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各类资金投入所补充和改造的耕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其他部门组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所补充和改造的耕地,以及经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认定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形成的新增耕地节余部分,均可纳入补充耕地管理,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各地要统筹使用好各部门资金,充分发挥引导和杠杆作用,积极创新实施方式,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参与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投工投劳,加大补充耕地资金和人力投入,获取合
4、理的土地收益。”河南省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方案(2019):“充分发挥省国土资源投融资平台引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国办发(2021)40号:“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生态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活动,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护。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重点领域包含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主要针对生态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的农田生态系统,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用
5、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改善农田生境和条件。”二、研究背景随着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类项目范围不断扩大,土地指标交易途径不断扩展,指标从省内流转再到国家统筹等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将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对于增加土地效益和改善项目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社会资本更看重的是项目投资收益,能否及时收回投资成本及合理利润是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的重中之重。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收益机制不尽相同,若不能构建合理的项目回报机制,实现资金投入的合理回报,则无法吸引到社会资本进入。因此,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全域
6、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展农业产业化项目运作,核心问题是在于如何科学合理的分配项目收益。三、投资模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政府由项目实施者向监管者发生转变,社会资本也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承担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等职能,具体分工如下:政府方负责制定相关政策、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协调问题,管控新增耕地指标交易的收益分配等决策项目重大事项。社会资本主要负责项目区域范围内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含踏勘、立项、实施、验收、报备等;支付项目建设成本、财务成本及管理成本等成本,获得通过处置分成的新增耕地指标作为投资收益;并承担项目融资、建设、运营及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2018年,山西省人民办公厅关于鼓励社
7、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政府资金为引导,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委托代建、先建后补等方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商资本、土地整治专业机构等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和有关规定,规范有序投资或参与土地整治项目。一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具体实施参照PPP项目管理有关规定。二是委托代建模式。由市、县政府公开择优选定一个专业化管理单位作为“代建人”,由代建人代行项目业主的职能,负责控制土地整治项目的投资、质量和工期,在项目完成移交后收取相应代建管理费。三是先建后补模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
8、组织及涉农扶持企业等以行政村为单元实施投资总额在50万元以内的土地整治项目,可以自筹资金、自主实施、先建后补。社会资本参与的土地整治项目完成验收合格后,由市、县政府按照合同约定支付项目各项款项或给予一定补助资金。除以上三种模式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也可采取F+EPC模式、特许经营模式。F+EPC模式。政府授权国有企业负责全域土地整治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管护等工作,同时允许其选择具有土地整治能力的投资人或者资金方与土地整治工程总承包方组建联合体等进行合作的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参与项目。特许经营模式。政府采用竞争方式公开采购社会投资人,通过政府授权,城投公司与投资人合资成立项目公司,负责土地整治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域 土地 综合 整治 项目 投资 模式 收益 回报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