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革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docx
《合成革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成革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doc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合成革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1目 次目 次8前 言9合成革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101 范围102 规范性引用文件103 术语和定义114 一般要求115 核心要求115.1 目标115.2 组织机构和职责125.3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125.4 教育培训145.5 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安全155.6 作业安全185.7 隐患排查和治理215.8 风险管理225.9 危险化学品管理235.9 职业健康245.10 应急救援255.11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255.12厂区平面布置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相关文件的要求265.13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263前 言本标准第4章、
2、第5章为强制性条款。本标准编制依据GB/T 1.1。本标准依据AQ3013-2008、AQ/T9006-2010、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安监总管四(2011)128号)制订,共同用于指导合成革生产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首次发布。合成革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具有N,N-二甲基甲酰胺等回收系统的合成革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过程和要求。本标
3、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采用含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合成革废水为原料,生产回收DMF等产品的合成革企业,该回收生产工艺包括废水的浓缩、蒸发、精馏、脱酸中和、甲酸分解、脱胺、废渣处理、装卸等工艺单元和作业过程;合成革生产包括聚氨酯(PU)合成革干法生产、聚氨酯合成革湿法生产及PVC合成革生产等。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4、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893-2008安全色GB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15258-2009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 4053.1-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1部分 钢直梯GB 4053.2-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2部分 钢斜梯GB 4053.3-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3部分 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 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6944-201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 12268
5、2012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56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17914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5 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6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351-2005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493-2009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Z 1 -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
6、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T 8196-2003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22-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6-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
7、6-201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HG/T 20675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 23003 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3 术语和定义AQ 3013-200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DMFN,N-二甲基甲酰胺,简称DMF,易燃液体,闪点58,是合成革生产中一种常用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PU合成革表面处理过程等。3.2DMF回收系统指采用蒸馏法回收合成革废水中的DMF产品等,该工艺方法涉及的所有设备及装置。4 一般要求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4章要求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5 核心要求5.1 目标5.1.1方针目标 企业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
8、安全生产方针。主要负责人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按AQ3013-2008第5.1.2条要求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目标可结合但不局限于下列内容:1)零死亡;2)千人重伤率;3)千人负伤率;4)事故起数降低率;5)隐患治理完成率;6)有毒有害场所检测合格率等。5.1.2监测和考核企业应签订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责任书,确定年度安全工作目标,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考核。各级组织应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以保证年度安全目标的有效完成。5.2 组织机构和职责5.2.1 组织机构5.2.1.1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按规定配备专
9、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2.1.2 企业应建立、健全从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5.2.2 职责5.2.2.1 企业应制定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管理部门的安全职责。5.2.2.2 企业应制定主要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5.2.2.3 企业应建立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对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5.2.3 安全生产投入5.3.1 安全生产投入5.2.3.1 企业应依据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规定,自行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5.2.3.2 企业应按照规定
10、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账。5.2.3.3 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5.3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5.3.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5.3.1.1 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的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并发布清单;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定期更新。5.3.1.2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
11、规范安全生产行为。5.3.1.3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5.3.1.4 企业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5.3.2 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 1)安全生产职责;2)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3)安全生产会议管理; 4)安全生产投入; 5)安全生产奖惩管理; 6)管理制度评审和修订; 7)安全培训教育; 8)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9)管理部门、基层班
12、组安全活动管理; 10)风险评价;11)隐患排查治理; 12)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 13)变更管理; 14)事故管理; 15)防火、防爆管理,包括禁烟管理;16)消防安全管理;17)仓库、罐区安全管理; 18)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19)生产设施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特种设备等管理; 20)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21)安全作业管理,包括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起重吊装作业、破土作业、断路作业、设备检维修作业、高温作业、抽堵盲板作业管理等;2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包括危险化学品购销、储存、出入库、运输、装卸等;23)施工和检维修管理;24)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
13、管理; 25)相关方作业安全管理及外用工管理; 26)供应商管理;27)职业卫生管理,包括防尘、防毒管理;28)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29)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30)应急救援管理;31)安全检查管理;32)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33)新、改、扩建工程“三同时”管理制度;34)安全用电管理制度;35)自评。5.3.3 操作规程5.3.3.1 企业应根据合成革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的危险性设立生产操作岗位,编制齐全、适用的岗位操作规程。应编制但不局限于下列安全操作规程:a)浓缩、蒸发、精馏、脱酸中和、甲酸分解、脱胺、废渣处理等涉及DMF等溶
14、剂回收作业岗位;b)树脂合成岗位;c)合成革生产岗位;d)起重设备,包括电梯、电动葫芦、吊车、升降机等;e)导热油锅炉、导热油管道作业岗位;f)其它特种作业;g)干法配料、喷涂、印刷和湿气固化等岗位;h) 公用工程操作;i) 仓储岗位等。5.3.3.2 操作规程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a)正常开、停车操作程序;b)各种操作参数、指标的控制;c)安全注意事项和异常处理方法;d)事故应急处理措施;e) 紧急停车操作程序;f) 接触化学品的危险性;g)个体安全防护措施。5.3.4 评估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5.3.5 修订企业应根据评估
15、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5.3.6 文件和档案管理5.3.6.1 企业应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5.3.6.2 企业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5.4 教育培训5.4.1 教育培训管理5.4.1.1企业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5.4.1.2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
16、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5.4.2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的,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5.4.3 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企业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新入厂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
17、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企业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检维修、开车和停车专项教育培训。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5.4.4 其他人员教育培训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5.4.5 日常安全教育5.4.5.1 企业管理部门、班组应按照月度安全活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
18、和基本功训练。5.4.5.2 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2 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 学时。班组安全活动应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企业负责人应每月至少参加1 次班组安全活动,基层单位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参加2 次班组安全活动。5.4.5.3 管理部门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1 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 学时。5.4.5.4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1 次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5.4.5.5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管理部门、班组月度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5.4.6 安全文化建设5.4.6.
19、1 企业应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5.4.6.2 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理念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提高。5.5 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安全5.5.1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5.5.1.1企业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企业应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5.5.1.2 企业应按照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的设立阶段、设计阶段、试生产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
20、规范管理。5.5.1.3 企业应对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实施有效安全监督,保证施工过程处于有序管理状态。5.5.1.4 企业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规定,履行变更程序,对变更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5.5.1.5 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5.5.2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5.6.2.1 企业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5.6.2.2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第5.4.6条款规定执行。5.5.3 新设备设施验收和及旧设备拆除、报废5.5.3.1 企业应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
21、设备设施。5.5.3.2 企业应严格执行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拆除作业前,拆除作业负责人应与需拆除设施的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到现场进行对接,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制定拆除计划或方案,办理拆除设施交接手续。5.5.3.3 企业凡需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应先清洗干净,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5.5.3.4 企业欲报废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仍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应清洗干净,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处置。5.5.4 安全设施5.5.4.1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第5.5.2.1、第5.5.2.2条款规定,配置安全设施,建立安全设施管理台帐。5.5.4.2 企业应确
22、保安全设施配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做到:a)检测报警设施1)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场所应设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的有效覆盖水平平面半径,室内宜为7.5 m;室外宜为15 m。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的探头宜在可燃气体、可燃蒸气释放源处安装;(2)检测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仪,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0.3 0.6m;(3)检测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其安装高度宜高出释放源0.52 m。2)下列设备设施:(1)输送泵宜配置压力表;(2)溶剂储罐应配置压力表、呼吸阀、液位计。玻璃管液位计应加护套保护措施,易燃易爆液体不宜使用玻璃管液位计,储罐液位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成革 企业 安全生产 标准化 实施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