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安全服务资质.docx
《国家信息安全服务资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信息安全服务资质.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家信息安全服务资质灾难恢复服务能力评估准则(试行)版权2008中国信息全安全测评中心2008年5月1日1/11/1目录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3.1 术语和定义33.2 缩略语54概述64.1 信息安全灾难恢复服务介绍64.2 信息安全灾难恢复能力成熟度模型84.3 如何使用标准155灾难恢复过程域215.1 PA01灾难恢复需求225.2 PA02灾难恢复策略制定265.3 PA03灾难恢复资源获取295.4 PA04灾难恢复资源要求375.5 PA05灾难备份系统技术方案实现455.6 PA06灾难备份中心的选择和建设495.7 PA07技术支持能力的实现525.
2、8 PA08运行维护管理能力的实现545.9 PA09灾难恢复预案的制定565.10 PA10灾难恢复预案的教育、培训和演练595.11 PA11灾难恢复预案的管理616项目和组织的基本实践过程域646.1 PA12保证质量656.2 PA13管理配置736.3 PA14管理项目风险796.4 PA15监控技术活动866.5 PA16规划技术活动936.6 PA17定义组织的系统工程过程1046.7 PA18改进组织的系统工程过程1096.8 PA19管理产品生产线演进1146.9 PA20管理系统工程支撑环境1206.10 PA21提供现时的技能和知识1286.11 PA22供应商协调137
3、7信息安全灾难恢复能力级别1437.1 能力级别1 非正式实施1447.2 能力级别2计划和跟踪1487.3 能力级别3充分定义1567.4 能力级别4定量控制1637.5 能力级别5持续改进168参考文献1731/1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评估机构对提供信息安全灾难恢复服务的组织进行信息安全 灾难恢复服务能力的测评。1/1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 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
4、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5271.8-2001信息技术 词汇 第8部分:安全GB/T 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过程域 process area (PA)一个过程域(PA)是一组相关系统工程过程的性质,当这些性质全部实施 后则能够达到过程域定义的目的。基本实践 base practices (BP)一个过程域由基本实践(BP)组成。这些基本实践是系统工程过程中必须存在 的性质,只有当所有这些性质完全实现后,才可说满足了这个过程域的要求。通用实践 generic practices (GP)在评估中用于确定任何过程的
5、能力。恢复时间目标 recovery time objective (RTO)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功能从停顿到必须恢复的时间要求。恢复点目标 recovery point objective (RPO)灾难发生后,系统和数据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灾难 disaster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信息系统严重故障或瘫痪,使信息系统支持的 业务功能停顿或服务水平不可接受、达到特定的时间的突发性事件。通常导致信 息系统需要切换到灾难备份中心运行。灾难恢复 disaster recovery为了将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状态、并将 其支持的业务功能从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
6、恢复到可接受状态,而设计的活动和 流程。灾难恢复规划 disaster recovery planning (DRP)为了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和保证信息系统所支持的关键业务功能在灾难发 生后能及时恢复和继续运作所做的事前计划和安排。业务影响分析 business impact analysis (BIA)分析业务功能及其相关信息系统资源、评估特定灾难对各种业务功能的影响 的过程。关务功能 critical business functions如果中断一定时间,将显著影响组织运作的服务或职能。主系统 primary system生产系统 production system正常情况下支持组织日常运作
7、的信息系统。包括主数据、主数据处理系统和 主网络。主中心 primary center主站点 primary site生产中心 production center主系统所在的数据中心。灾难备份 backup for disaster recovery为了灾难恢复而对数据、数据处理系统、网络系统、基础设施、技术支持能 力和运行管理能力进行备份的过程。灾难备份系统 backup system for disaster recovery用于灾难恢复目的,由数据备份系统、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和备用的网络系统 组成的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中心 backup center for disaster recover
8、y备用站点 alternate site用于灾难发生后接替主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支持关键业务功能运作的场所, 可提供灾难备份系统、备用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及运行维护管理能力,此场所 内或周边可提供备用的生活设施。数据备份策略data backup strategy为了达到数据恢复和重建目标所确定的备份步骤和行为。通过确定备份时 间、技术、介质和场外存放方式,以保证达到恢复时间目标和恢复点目标。灾难恢复预案 disaster recovery plan定义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过程中所需的任务、行动、数据和资源的文件。用于 指导相关人员在预定的灾难恢复目标内恢复信息系统支持的关键业务功能。演练 exer
9、cise演习drill为训练人员和提高灾难恢复能力而根据灾难恢复预案进行活动的过程。包括 桌面演练、模拟演练、重点演练和完全演练等。场外存放 offsite storage将存储介质存放到离主中心有一定安全距离的物理地点的过程。3.2 缩略语BIA: 业务影响分析(Business Impact Analysis)BP: 基本实践(Base Practices)CMM: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DRP:灾难恢复规划(Disaster Recovery Planning)DRP-CMM:灾难恢复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Disaster Recovery Pl
10、anning-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GP: 通用实践(Generic Practices)PA: 过程域(Process Area)RTO:恢复时间目标(Recovery Time Objective)RTP:恢复点目标(Recovery Point Objective)SSE-CMM: 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ystem Security Engineering -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4概述4.1 信息安全灾难恢复服务介绍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工作,包括灾难恢复规划和灾难备份中心的日常运行, 还包括灾难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关键业
11、务功能在灾难备份中心的恢复和重续运 行,以及生产系统的灾后重建和回退工作。其中,灾难恢复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持续改进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灾难恢复需求的确定; 灾难恢复策略的制定; 灾难恢复策略的实现; 灾难恢复预案的制定、落实和管理。4.1.1组织机构单位应结合其日常组织机构的具体情况建立灾难恢复规划组织机构,并明确 其职责。其中一些人可负责两种或多种职责,一些职位可由多人担任(灾难恢复 预案中应明确他们的替代顺序)。灾难恢复规划的组织机构由管理、业务、技术和行政后勤等人员组成,分为 灾难恢复规划领导小组、灾难恢复规划实施组和灾难恢复规划日常运行组。其中, 实施组的人员在实施任务完成后
12、可成为日常运行组的成员。单位可聘请外部专家协助灾难恢复规划工作,也可委托外部机构承担实施组 和运行组的部分或全部工作。灾难恢复管理的组织结构图如下:系统评估 系统审计 系统检查部作通外协沟内部管理组织机构灾难恢复领导小组部作通外协沟管理部门 新闻媒体 供应商 电信部门 电力部门灾难恢复 实施组灾难恢复 日常运行组外部专家图41:灾难恢复管理的组织机构在灾难恢复管理组织结构的职责如下: 灾难恢复规划领导小组灾难恢复规划领导小组是实施灾难恢复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组 长应由单位高层领导担任,领导和决策灾难恢复规划重大事宜,其主 要职责如下: 审核并批准经费预算; 审核并批准灾难恢复策略; 审核并
13、批准灾难恢复预案; 组织灾难恢复预案的测试和演练; 批准灾难恢复预案的执行。 灾难恢复规划实施组灾难恢复实施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 灾难恢复的需求分析; 提出灾难恢复策略和等级; 灾难恢复策略的实现; 制订灾难恢复预案;灾难恢复规划日常运行组灾难恢复日常运行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 灾难备份中心日常管理; 灾难备份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灾难恢复的技术支持; 灾难恢复预案的教育、培训和演练; 维护和管理灾难恢复预案; 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损失控制和损害评估; 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和业务功能的恢复; 灾难发生后的外部协作。4.1.2灾难恢复管理过程在灾难恢复管理过程中,描述了开发和维护有效灾难恢复预案的过程。这
14、里 所描述的过程对所有IT系统都是通用的。下面列出了灾难恢复管理过程的四个 主要过程步骤: 灾难恢复需求分析:灾难恢复需求分析步骤包括风险分析(RA)、业 务影响分析(BIA)和确定灾难恢复目标三个子步骤,通过需求分析 这三个子步骤了解信息系统的风险、综合对业务的考虑并确定关键业 务功能及恢复的优先顺序和灾难恢复RTO/RPO灾难恢复时间范围指 标。 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灾难恢复策略制定步骤基于风险和损失平衡的原 则,确定每项关键业务功能的灾难恢复策略,并将这些策略正式文档 化。 灾难恢复策略实现:灾难恢复策略实现步骤根据灾难恢复的策略,选 择和建设灾难备份中心、实现灾备系统技术方案并实现技术支
15、持和维 护能力。 灾难恢复预案制定和管理:灾难恢复预案制定和管理步骤负责编制灾 难恢复预案、对灾难恢复预案进行教育、培训和演练,并负责灾难恢 复预案的保存、分发以及维护和变更管理。这些步骤代表了一个全面的灾难恢复管理能力的关键要素。整个开发过程的 责任是由灾难恢复实施组所具体负责,图4-2显示了灾难恢复管理的过程。风险分析A风险分析确定灾难 恢复目标送st业务 功能及供现 的优先级 RTO/RPO 的范围J灾难恢复Ix ?策略的实n现分析业务 功能和相关费源闲置评估中断 影响火灌备份中心 的逸界和建设灾难备份系蜕 技术方案的实现技术支持能力 的实现运行雎护能力 的实现制定 恢安策略灾嚏恢复策略
16、 制定灾难恢现策略 实现业务影响分析确定灾难恢复 费源获取方式确定灾难恢复 等级的要素要 求正式文档化A控制 八定定性7V 标识资产 标iR威胁 标识腌弱 性标识现有灾难恢复得求分析灾难恢笈孩 案的制定、 落实和管理A 灾难恢复颈案1的制订灾难恢弱国案 的教育、培训和 演练 灾难恢发预案n的管理灾难恢复预案制定和管理图42:灾难恢复管理过程4.2信息安全灾难恢复能力成熟度模型4.2.1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概念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提供了一套业界范围内(包括政府及工业)的标准度 量体系,其目的在于建立和促进安全工程成为一种成熟的、可度量的科目。能力 成熟度模型及评定方法确保了安全是处理硬件、软件
17、系统和组织安全问题的工 程实施活动后得到的一个完整结果。该模型定义了一个安全工程过程应有的特 征。这个安全工程对于任何工程活动均是清晰定义的、可管理的、可测量的、可 控制的并且是有效的。4.2.2 信息安全灾难恢复能力成熟度模型体系结构信息安全灾难恢复能力成熟度模型(DRP-CMM)是在信息安全工程能力成 熟度模型(SSE-CMM)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安全灾难恢复服务的最佳实践,所 形成的对灾难恢复服务进行度量的模型。DRP-CMM体系结构的设计是可在整个信息安全灾难恢复工程范围内决定 安全工程组织的成熟性。这个体系结构的目标是清晰地从管理和制度化特征中分 离出安全工程的基本特征。为了保证这种
18、分离,这个模型是两维的,分别称为“域” 和“能力”,具体描述如下。重要的是,DRP-CMM并不意味着在一个组织中任何项目组或角色必须执行 这个模型中所描述的任何过程,也不要求使用最新的和最好的安全工程技术和方 法论。然而,这个模型要求是一个组织机构要有一个适当过程,这个过程应包括 这个模型中所描述的基本安全实施。组织机构以任何方式随意创建符合他们信息 安全灾难恢复服务目标的过程以及组织结构。4.2.2.1 基本模型DRP-CMM有两个维度,“域”和“能力”。域维或许是两个维中较容易理 解的。这一维仅仅由所有定义信息安全灾难恢复工程的过程域构成。这些实施活 动称为“基本实践”。下面讨论结构和这些
19、基本实践的结构和内容。能力维代表这一维由过程管理和制度化能力构成的实践活动。这些实施活动 被称作“通用实践”,可在广泛的域中应用。通用实践代表将被看作基本实践一 部分的行为。在图4-3中说明了基本实践和公共实践的关系。灾难恢复工程的基础部分是 灾难恢复服务的工作活动内容,这一活动显示在DRP-CMM的横坐标上。要决定一个组织的办事能力的方式是要检查他们是否有他们所宣称的配置 对活动的资源过程。成熟的组织“特征”显示在DRP-CMM的纵坐标上。将基本实践和公共实践综合为组织执行一个特定的活动提供检查的方法。可 能会有一部分感兴趣的人问:“你的组织是否为灾难恢复需求分配资源? ”如果 答案是“是”
20、会谈的人将得知一些关于组织机构的能力的情况。(S3JIU3H uiEOo) 一 (uSWH.sa szBdeu公共特征2.4跟踪执行域维(Domain Dimension)安全过程区(Security Process Areas)PA01 ,灾难恢复需求图43:灾难恢复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描述回答综合所有的与公共实践有关的基本实践出现的问题将可能会提供一个 组织的灾难恢复服务能力的概貌。4.2.2.2 基本实践DRP-CMM共大约包含了 22个过程域,其中11个过程域描述灾难恢复服 务过程,其它11个域描述项目和组织的基本实践过程。这些过程域覆盖了灾难 恢复工作所有主要领域。这些基本实践是从大
21、量的已有材料、实践和专家知识中 收集而来的。所选择的实践代表安全工程业界已有的最好的实践,而不是未被采 用过的实践。DRP-CMM包括的过程域列举如下。这些过程域和基本实践的详细描述见第 5和第6章。 PA01灾难恢复需求 PA02灾难恢复策略制定 PA03灾难恢复资源获取 PA04灾难恢复资源要求 PA05灾难备份系统技术方案实现 PA06灾难备份中心的选择和建设 PA07技术支持能力的实现 PA08运行维护管理能力的实现 PA09灾难恢复预案的制定 PA10灾难恢复预案的教育、培训和演练 PA11灾难恢复预案的管理DRP-CMM也包含了十一个有关项目和组织实践的过程域。这些过程域从 SE-
22、CMM中选出的。这些过程域和基本实践将在第6章描述。 PA12确定质量 PA13管理配置 PA14管理项目风险 PA15监控和控制技术效果 PA16计划技术效果 PA17定义组织的系统工程过程 PA18提高组织的系统工程过程 PA19管理产品线评估 PA20管理系统工程支持环境 PA21提供正在进行的技术和知识 PA21供应商协调在DRP-CMM中,每个过程域是由一个或多个基本实践组成,每个基本实 践: 适应在企业的生命周期 和其它基本实践互相不覆盖 代表安全业界“最好的实施” 不简单地反映当前技术 不指定特定的方法或工具基本实践以能满足广泛的安全工程组织的方式组织成过程域。有很多方法将 信息
23、安全灾难恢复服务分解成过程域。DRP-CMM当前的过程域的集合主要是根 据灾难恢复国家标准和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来制定的。4.2.2.3 通用实践通用实践是适用于所有过程的活动。他们向过程方面的管理,测量和制度化 方面陈述。一般来说,他们在评估决定执行过程组织的能力期间会被采用。通用实践按称之为“公共特征”的逻辑域组成,公共特征分为五个“能力级 别”,依次表示增加的组织能力。与范畴维基本实践不同的是,能力维的通用实 践按成熟性排序,因此表示高级别通用实践位于能力维的高端。公共特征设计的目的在于描述组织机构执行工作过程(即这里的灾难恢复服 务范畴)。每一个公共特征包括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信息 安全 服务 资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