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设计方案.docx
《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设计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规划设计方案第一章项目区概况11.1地理位置.11.2 土壤地层特征11.3气候与水文地质条件21.4森林资源及社会经济情况21.5森林防火道路建设现状2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42.1项目建设的背景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2.3项目建设的效益5第三章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原则与依据73.1指导思想73.2原则73.3主要依据7第四章森林防火道路规划设计方案94.1森林防火道路布局及建设规模94.2森林防火道路等级的确定94.3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94.4平面设计.104.5纵断面设计.124.6路基设计.134.7路面结构设计164.8 涵洞工程设计164.9路线交叉.
2、17第五章投资估算195.1主要编制依据195.2 编制范围195.3 人工、材料价格的取定195.4建安工程取费205.5设备、工具、器具及家具购置费205.6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5.7 工程总投资225.8资金筹措22第六章环境影响及对策236.1设计方案对工程环境的影响236.2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24第七章保障措施277.1组织保障277.2资金保障277.3技术措施保障277.4安全措施保障28附表:1、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规划设计使用林地小班调查表2、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规划设计主要工程数量表3、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规划设计投资估算表附图:1、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线路平面图2、国
3、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典型纵断面图3、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典型路基路面结构图4、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挡土墙一般结构图5、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设计图6、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路基超高加宽方式图第一章项目区概况1.1地理位置国有林场(马山森林公园)位于XX县西北部,属雪峰山脉,中 山地貌,最高海拔1780米,最低海拔1300米,坡度在15-35之间, 东与本县水田乡交界,南与本县麻山乡相连,西与浦县相依,北与小 沙江镇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0 41,30”110 467 15”,北纬27 21,15 ”27 28,00 ”1.2 土壤地层特征林场土壤以花岗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棕壤为主,沿
4、马山山脊多有 基岩露头,覆盖层以第四系残积或残坡积土为主,根据颗粒成分分析 成果,残坡积土为粘土质砂或粉土质砂,厚度一般为0.5米2.5米。通过平面调查和分析,场址区内地层较单一,主要为印支期第二 次侵入岩,岩性为浅灰色至灰白色细中粒二云母花岗岩(Y 51-2),含 有少量的石英脉。工程区的岩(土)体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自上而下 各层简述如下: 层:残坡积(Qedl),表层为灰褐色至黑褐色腐植土,厚度20 厘米40厘米,下部为灰黄色、黄褐色,成分主要为含砾的砂质粘 土,中等密实。该层在整个场址区内普遍分布,厚度一般为0.5米 1.5米,沿垭口较平坦部位厚度可达1.5米3.5米。 层:全风化土,
5、由花岗岩全风化形成。灰黄色、灰白色,上 部稍密,下部中密至密实,稍干,厚度一般为2米5米,最厚处可 达近10米。 层:强风化岩体,为灰黄色至灰白色细中粒二云母花岗岩, 风化后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含有少量的石英脉。在现有的公路开挖断 面下部可见该层,另在个别小山包可见少量强风化花岗岩出露。1.3气候与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4C,年降雨 量1700毫米,年无霜期199天,年平均相对温度83%。场区系低中山地,无大的河流分布,仅一些深切冲沟常年有地表 水流,区内植被较好,沟谷较发育,残坡积和全风化层厚度较大,岩 体较破碎,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来
6、源为大气 降水。据地质调查,在场址区的多条深沟内,均有水流渗出,地下水 主要沿沟谷内裂隙侧向排出。地下水位埋深一般15米25米。1.4森林资源及社会经济情况场内森林茂盛,物种多样,据考察有木本植物55科,160余种, 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12种,珍贵 野生动物有麂、锦鸡、金鸡、猫头鹰、娃娃鱼、五步蛇等二十余 种。全场经营面积2653.3公顷,有林地2640.0公顷,划定生态公益 林1740.0公顷,其中国家级1566.7公顷。拥有森林蓄积12.8万立方 米,其中商品林7.6万立方米,生态公益林蓄积5.2万立方米。林分 类型以杉木人工林为主。林场属以保护为主的生态公益
7、型林场,2011年经济总收入739 万元。全场现有职工125人,其中技术人员11人。成立了森林防火 专门机构,森林防火专职人员28人,负责全场森林防火日常工作与 森林防火设施维护。1.5森林防火道路建设现状湖南省XX县马山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修建于七十年代,由于 经济发展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建设规模和路网布局严重不足,通第一章项目区概况 向重点火险区的道路还远远不够,好多向林区延伸的森林防火道路建 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全场现有林区防火道路16.2公里,主要有两 条走向:一条自场部至宝莲寺;另一条自场部至马山山顶;两条道路 等级差,路面老化,到处是坑洼,排水沟堵塞,两边护坡多处发生垮 塌、滑坡
8、在发生火情时,扑火力量无法在尽快的时间内赶扑施救, 难于落实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的扑救方针。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森林火灾是森林的大敌,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突发性强、危害 性大、时效性强、处置救助极难的自然灾害,是危害森林的三大自然 灾害之首。森林火灾不仅破坏造林绿化成果,影响生态建设大局,危 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控制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难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党 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森林防火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林场秉持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当作头
9、等大事, 通过加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逐步完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 列超常规措施,把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最大 限度地满足森林防火工作需要,作为林业生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水平, 大大减轻森林火灾的危害程度,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 的安全;使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XX县马山国有林场在 县委、政府的支持下,委托市林业调查规划院对全场森林森林防火道 路进行规划设计,实现对森林资源的被动保护向主动预防的转变,巩 固国家重点造林工程成果,使国有林场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是确保
10、森林资源安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XX县马山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丰富,加之近年来天然林保护、生 态公益林保护等一系列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幼林地面积逐年加 大,林下可燃物堆积较多,防火能力低,森林火灾隐患大,同时山下 农民居住点分散,长期以来受农民传统的耕作模式影啊,农事活动频 繁,野外用火行为普遍存在,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极易发生火灾,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若有失火,山高林密坡陡,失火后人力扑救十分困难,易形成大火灾。 因此,加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对保护森林安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势 在必行。2.2.2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搞好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森林的一项重要工作,既能起到有
11、效预 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作用,又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一项多功 能、长效益、真正体现预防为主的治本措施,符合林业发展方向,是 建立可持续发展林业的重要保证。项目建成后,提高了森林防火能力, 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对优化林木树种结构,增 加生态功能,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森林蓄水能力,增添森林景观,增 强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2.2.3是改善马山森林公园旅游交通条件,推动区域旅游和经济 发展的需要。马山森林公园自然环境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旅游景点数量多、 种类全、体量大、个性强、品位高。因此未来公园旅游人数将逐年增 加,很多居民来此避暑、休闲、度假,森林公园将成
12、为XX县人民休 闲、避暑、度假的理想场所。但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公园的 可进入性较差,是阻止森林公园发展壮大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的 瓶颈,公园与外部连接的交通道路仅仅有一条从公园西部穿过的县道 X054线,这直接导致了从公园南部过来旅游的游客进入公园的路途 较长,因此森林防火道路亦可作为旅游公路,大大缩短了进入森林公 园的时间。2.3项目建设的效益2.3.1经济效益森林防火道路设施的建设,通过交通条件的改善,实现保护森林、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防灾减灾。减少了森林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就是提高了经济效益。2.3.2社会效益森林防火道路设施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
13、特点,项目的建成后,将提高和改善国有林场防火基础设施条件,进 一步增强的森林防火能力,从而使全场森林资源、森林景观资源得到 更加有效的保护,为开发利用马山旅游资源提供了条件,促进生态旅 游业的发展,项目建设能带动当地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劳动 就业机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2.3.3生态效益项目建成后,大面积的森林得到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得以维 护、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第三章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原则与依据第三章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原则与依据3.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从根本上解决森林防火问题的 长远建设为目标,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
14、火方针,进 一步加强森林防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遵循量力而行,先急后缓,逐 步完善,初步建设以森林防火道路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增强 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实现对林火的有效监控和综合管理,推进森林防 火由传统预防扑救为主向现代化预防扑救方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减 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3.2原则防火道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 的原则坚持以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结合实 际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 安排森林火险严重、对区域环境影响大和相对易于实施工程的区域。突出重点,实现对森林火灾有效控制的原则。
15、项目建设尽量不 破坏或少破坏森林原生植被群落,有利于林木生长和经营活动;尽量 选设在山脊、林缘、地类分界、道路两侧、居民点和生产点的周围。 3.3主要依据(1)森林防火条例(1988年1月16日发布)全国森林防火“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国家林 业局办公室办计字200645号)湖南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1990年6月17日湖南省人民 政府文件笫32号发布)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XX县人民 政府)森林防火道路设计规范(GB/T0002012)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2012)(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国家现行有关
16、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第四章 森林防火道路规划设计方案第四章森林防火道路规划设计方案4.1森林防火道路布局及建设规模4.1.1布局针对全场所有工区,森林防火道路主要是沿山脊布局,重点为森 林资源相对集中且防火道路网薄弱的地区。4.1.2建设规模新修分水界工区牛场坳护林点至马山山顶宝莲寺防火道路10.8 公里。该项目建设拟使用林地10.62公顷。按林地类型分:防护林地7.8497公顷,用材林地2.7105公顷, 薪炭林地0.0598公顷。按地类分:乔木林地6.4922公顷,灌木林地4.1278公顷,需采 伐森林蓄积量800立方米(详见附表一)。4.2森林防火道路等级的确定依据森林防火道路设计规范(G
17、B/T0002012)中的相关规 定:本项目属于集散公路,不需要控制出入,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 车的年平均日通量在2000辆以下,同时,该区域海拔在16001780 米,属于地形陡峻的山岭重丘区,采用较高的防火道路等级标准会大 大增加主要工程数量,增加投资,更多地占用林地,影响生态环境。 因此,该项目采用林防三级公路标准设计。4.3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4.3.1森林防火道路的设计速度根据森林防火道路设计规范(GB/T0002012)的规定,林 防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为20千米/小时。4.3.2路基宽度本项目为山岭重丘区,地形陡峻,地势较为复杂,林防三级公路采用双车道路基宽度,车行道宽度采用2x3米
18、土路肩宽度采用 2x0.25米,路基总宽度为6.5米。表41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1路线长度千*10.82公路等级林防三级公路3设计速度千米/小时204路基宽度米6.55行车道宽度米2X36停车视距米207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308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米1509最大纵坡%910最小坡长米6011竖曲线一般最小 半径凸型米200凹型米20012设计洪水频率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不做规定路基按具体情况 确定13车辆荷载等级桥涵、路基公路一II级泥结碎石路面BZZ1004.4平面设计4.4.1本项目林防三级公路路线设计综合考虑平面、纵断面、横 断面三者之间系,做到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填挖基本
19、平 衡,工程量较小,节约投资,设计圆曲线最大半径为1500米,最小 半径为20米。4.4.2林防三级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两种要素组成,不 设计回旋线。森林防火公路平面不论转角大小,均设置圆曲线。同向 圆曲线连接时,直线段长度不小于120米,反向圆曲线连接时,直线第四章 森林防火道路规划设计方案 间长度不小于40米。平曲线最小长度为100米,条件受限制时采用 40米。4.4.3圆曲线超高设计圆曲线半径小于150米,均设置了超高,设计速度为20千 米/小时,超高横坡为2%,由直线段的双向路拱横断面逐渐过渡到圆 曲线段的全超高单向横断面,其间均设置了超高过渡段。超高方式为 采用绕公路中心线旋转
20、超高渐变率为1/100。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 计算公式:Lc=B(Ic+Ig)/p,Lc: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米),B:旋转 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宽度(米),Ic:超高横坡(),Ig:路拱横坡(), p:超高渐变率。4.4.4圆曲线加宽林防三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均设置了加宽。 双车道防火公路路面加宽值按表4.4.4的规定取值。林防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宽值。圆曲线加宽时,路基与路面同时加宽,加宽部分设置在圆曲线的 内侧。林防三级公路加宽过渡段长度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 米的要求设计。既有超高又有加宽的圆曲线,其加宽过渡段按超高过 渡段取值,且不小于10米。表42双车
21、道路面加宽值单位:米加宽类别圆曲线半径加宽值汽车轴距加-前悬-一250 200V200150V150100V10070V70 50V5030V3025V2520V2015150.40.60.81.01.21.41.82.22.5280.60.70.91.21.52.0-35.2 + 8.80.81.01.52.02.5-4.4.5林防三级公路的超高、加宽过渡段设在紧接圆曲线起点或 终点的直线上。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将超高、加宽过 渡段的一部分插入曲线,插入曲线内的长度不超过超高、加宽过渡段 长度的一半。不同半径的同向圆曲线径相连接构成的复曲线,其超高、加宽过 渡段对称地设在衔接处的
22、两侧。4.4.6回头曲线该项目地形陡峻,高差较大,在充分利用有利地形进行自然展线, 仍无法争取需要的距离以克服高差,在合适地段布设了回头曲线,回 头曲线半径N20米,超高加宽过渡段N24米。相邻回头曲线间的距离,由一个回头曲线的终点至下一个回头曲 线起点,林防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20千米/小时,应不小于100米。回头曲线各部分的技术指标符合表4-3的规定。表4-3回头曲线技术指标主线设计速度(千米/小时)403020回头曲线设计速度(千米/小时)35302520圆曲线最小半径(米)40302015回旋线最小长度(米)35302520超高横坡度(%)6666双车道路面加宽值(米)2.52.5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有 林场 森林 防火 道路 设计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