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系统生产安全事故案例汇编.docx
《国电系统生产安全事故案例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电系统生产安全事故案例汇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件:2014年国电系统生产事故案例汇编案例1.天津国电津能热电有限公司#2机组非同期并网事故一、事故经过2014年6月4日2时54分,天津国电津能热电有限公司#2机组B修后启动并网,自动准同期并网约200ms后,#2机2202开关、灭磁开关跳闸,主汽门关闭。运行人员检查#2发变组保护A柜动作保护为:主变工频变化量差动、主变差动、发变组差动、误上电、定子接地;B柜动作保护为:主变工频变化量差动、主变差动、发变组差动、误上电、定子接地;C柜动作信号:主变冷却器故障、主变本体重瓦斯、主变压力释放。现场检查#2主变两侧压力释放阀喷过油,B相分接开关漏油。故障录波图显示,故障时发电机定子电流A、B、C
2、相分别达到93000A、60000A、79800A,发电机和主变同相电压相角差约150度,主变高压侧电流A、B、C相分别达到8000A、5625A、5000A,故障后96ms,主变压力释放动作,173ms主变差动、发变组差动动作,228ms误上电跳闸动作,206ms#2202开关跳开。3时30分值长下令对汽机、锅炉、电气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锅炉进行停炉后吹扫、停风机等操作,汽机转入盘车状态,电气将相关刀闸全部拉开,测主变低压侧绝缘为“0”,#2主变低压A相线圈局部损坏,并造成#2机组延期并网。二、原因分析1 .运行人员误操作。机组启动并网时,当值值长、机组长、值班员违反华北公司机组保护配置及试验
3、管理规定和企业集控运行规程中相关规定,在未核对并网前试验是否已经完成情况下,下达机组并网命令进行发电机并网操作,发生了非同期并网事故。2 .检修人员违章作业。进行同期装置校验工作时,工作负责人执行措施不当且拆线时未核对图纸,未做标记;接线时使用错误的图纸,造成接线错误。工作票签发人签发工作票时未发现措施不当,未对工作负责人是否适当提出质疑。班长作为工作班成员,在执行拆、接线措施时不在现场,没有起到技术把关、监护作用;在安全技术交底栏签字时,工作不认真,未发现措施不当。3 .未进行发电机假同期试验。在制定#2机组B修后启动试验方案时,违反集团重大事故预防措施、华北公司机组保护配置及试验管理规定及
4、企业集控运行规程要求,未安排发电机假同期试验。三、暴露问题1 .运行人员没有严格执行运行规程,未进行假同期试验。机组启动过程中,当值值长没有严格执行运行规程,未对照规程检查机组并网前试验项目是否已完成,即下令并网。机组长在监护值班员并网操作时未检查、确认是否已做了试验,错误进行并网操作。2 .检修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检修标准和验收制度。工作负责人对同期装置不熟悉,工作不认真,填写安全措施时未采用更安全的退压板措施,而是使用拆线措施。工作票签发人未发现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不当,未对工作负责人是否具备实际工作技能水平提出质疑。班长作为工作班成员,在安全技术交底栏签字时,未发现措施不当;作为工作班成员,在
5、拆线、接线的关键环节均不在现场。工作结束后,班长只到现场检查了接线确已恢复,没有遗漏,没有仔细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在班组管理中,已知系统图有错误,未及时回收作废错误图纸。3 .生产管理责任没有落实。生产管理部门在确定启动试验项目时未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一一梳理确认,造成试验项目严重漏项,未安排假同期试验,未能通过试验发现接线错误。运行部未严格按照公司#2机组B修策划网络图要求进行有效策划;继电保护班班长未按照要求梳理检修项目,混淆了两次检修内容,仅凭印象做出未动线汇报;设备部电气二次主管、运行部电气主管未查阅工作票内容,未严格依据规定、规程提出试验项目;总值长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组织不力,试验项目讨论会
6、组织不规范;试验项目审批环节未能严格把关。4 .工作票制度执行不严格,两票管理流于形式。检修作业过程中,工作票签发人未认真履行职责,未起到把关作用。工作负责人本应是监护人,却独自作业,无人监护。工作票“三种人”资质认证不全面。各部门按照岗位上报人员名单,未具体考虑到人员实际技能水平和专业分工。安监部组织进行的认证考试内容以安规为主,涉及的专业知识少,无法真正检验出工作票“三种人”的实际工作能力,造成不具备能力的人员获得了“三种人”资格。工作票由班组自行签发,在工作人员安排、措施审核等环节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把关的作用。5 .安全管理工作不深入、不细致,监督不到位。从事故暴露出的违章作业、有章
7、不循情况分析,反映出津能公司在日常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规程制度执行监督不到位,两票执行情况监督不到位等情况。22案例2.国电都匀发电有限公司#1锅炉爆燃事故一、事故经过国电都匀发电有限公司#1机组为600MW超临界机组,采用东锅DG2141/25.4-II7型超临界直流锅炉,炉膛前、后墙各有三层(每层6台)燃烧器,A层(前墙下层)配置常规等离子点火装置,F层(后墙下层)配置纯氧等离子点火装置。2014年6月19日,#1机组在停备一周后安排启动。2时50分,投A层等离子首次点火,A层6个燃烧器中只有4个拉弧运行。由于炉膛燃烧始终不正常,分别于6时17分和7时07分两次投入
8、F层等离子,但因燃烧器壁温高退出。8时23分,当A6等离子断弧时,触发了“同层燃烧器由口门关闭A3个跳磨保护条件,磨煤机跳闸,锅炉全燃料丧失MFT。8 时44分,投A层等离子第二次点火。由于A4、A5拉弧不成功,值长要求热工人员在DCS中将A4、A5燃烧器关断门强制为开状态信号,同时将A磨强制具备启动条件。9时24分,A6发生等离子断弧,联锁关闭A6燃烧器关断门,同时造成A6火检无火。此时A层已有3个等离子拉弧失败,由于A4、A5燃烧器关断门被强制为开状态信号,未能正常触发“同层燃烧器关断门关闭A3个”的跳磨保护条件。但是,由于火检无火,触发了“同层燃烧器断弧且火检无火A3个”的灭火保护条件,
9、导致全炉膛灭火MFT动作。9 时46分,投A层等离子第三次点火,又于11时43分投入F层等离子。A4和A5仍然拉弧不成功(A4、A5磨出口门仍强制为开状态)。值长要求热工人员在DCS中又将A5火检信号强制为有火状态;将F2关闭状态的出口门强制为开状态信号、火检信号强制为有火状态、等离子强制为启弧成功状态。12时37分,F4燃烧器壁温高熄弧冷却,并在熄弧前将F4燃烧器关断门在开状态挂禁止操作,导致F4熄弧后未能联锁关闭F燃烧器关断门,且供氧门一直开启。12时40分,F4重新拉弧成功后炉膛风压出现大幅度波动,12时41分,炉膛发生爆燃,炉膛压力高MFT动作。事故造成锅炉炉膛变形、水冷壁及支撑钢梁严
10、重受损。二、原因分析事故调查确认,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违规擅自解除锅炉保护。在第二次点火和第三次点火之前,运行人员为防止触发磨煤机跳闸和全炉膛灭火保护条件,要求热工人员在DCS中先后将A4、A5、F2的燃烧器关断门,以及A5、F2的火检等多个涉及主保护的状态信号进行强制,相关工作未履申请批准手续。这些强制操作使A层、F层燃烧器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保护,炉膛燃烧长时间处于危险状态。特别是第三次点火过程中将F4燃烧器关断门在开状态挂禁止操作,导致F4熄弧后未能联锁关闭F4燃烧器关断门,同时氧气也未切断,成为引发爆燃的关键。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有几方面:1 .等离子装置不满足运行要求。等离子点火装置可靠性
11、差,故障频发,不适应实际煤种,点火接近10个小时不能建立正常燃烧工况。2 .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点火启磨操作。本次事故中,在A层和F层都存在等离子拉弧不成功的情况下进行点火启磨操作,而且在炉膛温度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投入两层燃烧器进行点火。3 .相关联锁保护设定有误。投产调试过程中,等离子点火模式下“等离子燃烧器对应的磨煤机启动条件”、“等离子断弧及同层燃烧器关断门关闭跳磨煤机”、“全炉膛灭火”等保护逻辑设定有误、动作条件被放宽,未能正常发挥作用。三、暴露问题1 .生产管理秩序混乱,规章制度执行不严,严重违规操作。启动过程中,为避免频繁出现锅炉“MFT”及磨煤机跳闸,生产人员在未履行保护投
12、切相关审批程序的情况下违规强制磨煤机A、F启动条件、磨煤机出口门状态、火检及等离子拉弧状态等操作,擅自放宽保护动作条件。在参数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投入两层燃烧器进行点火。严重违反了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和企业集控运行规程,也不符合等离子体点火系统设计与运行导则(DL/T1127-2010)及等离子厂家有关要求。2 .设备管理不到位。等离子点火装置长期不能正常使用,且设备厂家未彻底清除设备存在问题,埋下事故隐患。机组启动前,对等离子点火装置存在的问题,在较长的停机时间中只是简单检查、简单处理,没有从过去的教训中提前做好预防和试验,也没请厂家到场指导,最终导致在点火后,边启动边消缺,问题不断。反映
13、出各级生产人员思想松懈、麻痹,设备主人意识欠缺。对等离子装置没有在技术层面及时跟进,不熟悉、不掌握。3 .运行管理松懈。等离子燃烧器点火性能差,锅炉不能正常启动已经发生过多次,但始终未引起重视,没有研究分析、没有解决方案、没有防范措施,存在侥幸心理,事故隐患一直存在。运行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存在习惯性违章操作。当启动中的机组出现危险情况时,缺少事故预想,未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果断措施切断燃料,反而对等离子点火装置故障、违规操作习以为常、盲目闯关。4 .投产验收把关不严。投产调试过程中,机组点火系统未严格按照调试大纲要求进行验收,台帐记录存在漏项或缺项。在等离子点火模式下,“启磨允许条
14、件”、“断弧跳磨条件”逻辑保护在未履行审批签字手续的情况下被改变,违反设计导则规范和等离子厂家设计标准,投产后,始终未进行核查和纠正。F层富氧等离子改造后,虽然有会议纪要,但等离子厂家技术交底不规范、没有提供正式技术指导说明书和调试验收报告。5 、生产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工作不到位。相关岗位人员技能素质不适应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技术要求,对逻辑控制策略、保护设置的本质不掌握,对等离子装置及其操作要求不熟悉。部分主岗人员在业务技能上,缺乏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深入理解,业务技能差,实际操作水平低。生产准备和技能培训质量不高,培训工作不扎实。6 、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安全监督体系未真正履行好安全监管职责
15、等离子点火装置长期存在安全隐患,未进行有效地监督,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对制度执行、习惯性违章监管不力。启动过程中,为尽快使机组投入运行,各级岗位未认真履行职责,对各种违章违规行为一路开绿灯,置若罔闻,安全问题、技术问题没有人真正把关,各级岗位职责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案例3.国电菏泽发电厂“1.03”人身死亡事故一、事故经过2014年1月3日,国电菏泽发电厂燃料运行进行火车煤卸车作业,因煤质较湿较粘,蓬煤严重,卸车速度缓慢。22时14分,翻至第十七节时,推车机“自动”状态返回不到位,翻车机操作室值班员李某由“自动”切“手动”操作推车机返回,迁车台未迁车(实际上推车机仍未返回到原位)李某检查迁车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统 生产 安全事故 案例 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