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复习资料要点.docx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化学复习资料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 克拉克值: 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元素在宇宙体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 量称之为丰度。丰度通常用重量百分数(% PPM(百万分之一)或 g/t表示。2. 富集矿物: 指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平均含量的那种矿物。3. 载体矿物: 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布于其中的那种矿物。4. 浓集系数 =工业利用的最低品位/ 克拉克值。为某元素在矿床中可工业利用的最低品位与其克拉克值之比。5. 球粒陨石: 是石陨石的一种。 (约占陨石的84%) :含有球体,具有球粒构造,球粒一般为橄榄石和斜方辉石。基质由镍铁、陨硫铁、斜长石、橄榄石、辉石组成。划分为: E 群顽
2、火辉石 球粒陨石,比较稀少;O群一一普通球粒陨石:H亚群一高铁群,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损石;L亚群低铁群,橄榄紫苏辉石球粒陨石; LL 亚群群低铁低金属亚群; C 群群群碳质球粒陨石,含有碳的有机化合物和含水硅酸盐,如烷烃、 芳煌、烯烧、氨基酸、卤化物、硫代化合物等。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重要信息。分I型、n型和 出型。I型其非挥发性组成代表了太阳系星云的非挥发性元素丰度。 6. 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 克拉克值 , 反映地质体中某元素的浓集程度。1. 陨石在地化研究中的意义: (一)陨石的成分是研究和推测太阳系及地球系统元素成分的重要 依据:(1)用来估计地球整体的平均化学成分
3、 1陨石类比法,即用各种陨石的平均成分或用球 粒陨石成分来代表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2地球模型和陨石类比法来代表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 其中地壳占质量的1%,地幔31.4%,地核 67.6% ,然后用球粒陨石的镍群铁相的平均成分加 5.3%的陨硫铁可以代表地核的成分,球粒陨石的硅酸盐相平均成分代表地壳和地幔的成分,用质量加 权法计算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 ( 2) I 型碳质球粒陨石其挥发性组成代表了太阳系中非挥发性元 素的化学成分。 (二)陨石的类型和成分是用来确定地球内部具层圈结构的重要依据:由于陨石可以分为三种不 同的陨石群石陨石、石铁陨石和铁陨石,因而科学家设想陨石是来自某种曾经分异成一个
4、富含金 属的核和一个硅酸盐外壳的行星体,这种行星经破裂后就成为各种陨石,其中铁陨石来自核部, 石铁陨石来自金属核和硅酸盐幔的界面,而石陨石则来自富硅酸盐的幔区。这种设想成为推测地 球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 碳质球粒陨石的有机化合物成分是研究地球早期生 命系统的化学演化及来源的重要依据和信息, 在碳质球粒陨石中已发现有机化合物 60 多种。 有人 认为地球早期生命系统的化学演化不一定来源于行星的大气,而有可能来自太阳星云凝聚时已合 成的有机质。 2 比较太阳系、地球、地壳主要化学元素丰度特征的异同点,说明自然界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和决定自然体系中元素丰度的最基本因素:(1)特征
5、的异同:太阳系:HHeONCSiMg弛球;FeOMgSiNiSCaAlCaNa 地壳:OSiAlFeCaNaKMgTiH 酸盐在地球表层富集, 较难熔的镁铁硅酸盐和金属铁下沉。(2)自然界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1个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指数下降;在Z45之后丰度值又相近。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同位素丰度大于奇数者(中子数、质量数同)一一奥多-哈根斯法则;。3四倍原则:如O(A=16),质子数为4的倍数C4 Li、P、 B丰度很低,为亏损元素(核子结合能低,形成后易分解)。 5Fe和。过量(核子结合能最高,核 子稳定)06原子序数(质子数或中子数)是“幻数”的元素丰度高(氨、氧、钙等:2、8、1
6、4、20、2850、82、126) (3)决定自然体系中元素丰度的最基本因素:。1与原子结构有关具有最稳定原子核的元素分布最广, 当中子子和质子子比例适当时核最稳定。 如在原子序子20 的轻核中,中子/质子等于一是,核最稳定,由此可以说明Q Mg Si、Ca的丰度较大的原因;随原子序数增大,核内质子间的斥力大于核力,核子的结合能降低,原子核就趋于不稳定,所以元素同位素 的丰度就要降低;偶子元素或同位素的原子核内,核子倾向成对,他们自旋力矩相等,而方向相 反,量力力学证明:这种核的稳定性最大,因而这种元素或同位素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中子子等 于幻子的同位素, 其原子核中的壳层为核子所充满, 形成最
7、为稳定的原子核, 因而具有高的丰度。2与元素起源、形成过程及元素形成后的化学分异有关。在恒星的高温条件下。可以发生有质子 参加的热核反应,这使Li 、 Be、 B 迅速的转变为4He 的同位素,因此,Li 、 Be、 B 丰度明显偏低就同他们在恒星热核反应过程中被消耗的历史有关;在内行星和陨石物质中气态元素(H He等)的丰度极大的低于太阳系中各该元素的丰度,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为这些元素在行星和陨石母体 形成或存在过程中逃逸到宇宙空间所致。3. 元素克拉克值的意义: ( 1 )元素克拉克值确定着地壳作为一个物理化学体系的总特征以及地壳中各种地球化学过程的总背景;它为地球化学提供了衡量元素集中分
8、散及其程度的标尺;是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 支配着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2) 研究地壳的化学成分可以用来推测地球内部成分, 用来与其它星球比较. (3) 克拉克值是影响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1) 克拉克值高的元素易形成独立矿物,并可富集成矿:例如:Na、K、RbKCs四元素中,Na、K丰度大可以成矿;Rb、 Cs 则不能。 2) 克拉克值高的元素形成矿物种类也多:例如:O、 Si 、 Al 、 Fe 元素的矿物种类非常多;而克拉克值低的元素形成矿物种类也少,例如: Li 、 Re、 Hf 等不形成独立矿物。所以,自然界仅3000种矿物,而实验室可有数十万种化合物。N(独立矿物
9、数)=200 X 4 VzK原子克拉克值; (4) 生物体内 , 克拉克值高的元素丰度大( Si 例外 ), 克拉克值小的 元素丰度也小,甚至有害。 (5) 克拉克值是确定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地球化学省的背景值。地球化学省 : 地壳上某 元素含量明显偏高的地段。 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 克拉克值 , 反映地质体中某元素的浓集程度。浓度克拉克值1 元素富集 ; 浓集系数 = 工业利用的最低品位/克拉克值(6)根据元素对比值确定矿化类型:克拉克值之比:Th/U = 3.3-3.5; Th/U 2 铀矿化;2.5 v Th/u 5牡矿化(7)利用克拉克值估算矿产资源的储量1)Au的
10、克拉克值 3.5 PPb,地壳质量24X1018吨;2)地壳中Au为24X1018 X 3.5 X 10-9吨=84 X 109吨;3)陆地质量为地壳的62.9%,则陆地 Au为84 X 109X 62.9% =53 X 109吨4)美国占世界陆地的 1/17.3,所以美国陆地的 Au为53X 109 + 17.3 =3.064 X 109吨5)陆壳平均 深36.5KM,人类可采矿深1KM,所以美国1KM深陆地的Au为3.064 X 109 + 36.5=84 X 106吨; 专家预计美国可回收Au资源为8.6 X 103吨;6)目前,美国已探明Au储量为R=2098吨,美国Au资源 潜力和储
11、量之比为 F=8.6 X 103+2098 =4.1 ;说明尚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第二章1 .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1 )定义 :指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及阳离子在自然体系中有选择地与某阴离子化合的倾向性。 2) 亲和性包括: 亲氧性 (亲石性 ) - 阳离子和氧结合成离子键为主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的性质。 亲氧元素离子最外层具有S2P6 惰性气体型的 8 电子结构 ,电负性小 ,多为顺磁性,氧化物生成热FeO 的生成热,集中分布于岩石圈;与氧亲和力强。亲氧元素主要有-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元素、稀有元素等-Li 、 Na 、 K 、 Rb 、 Cs 、 Mg 、 Ca 、 Sr 、 Ba 、 Al 、
12、 Zr 、Hf 、 Nb 、 Ta 、 REE 等。亲氧元素主要熔于硅酸盐熔体; 亲硫性 (亲铜性 ) - 阳离子和硫结合成共价键为主的硫化物和硫盐的性质。亲硫元素其离子最外层具有S2P6d10 的铜型 18 电子结构 ,具较大的电负性和离子半径、较低的电价;多为逆磁性,氧化物生成热 阳离子- 阳离子高价态 ; 地幔 : 阴离子 阳离子 - 阳离子低价态;整个地球: 阴离子 阳离子-阳离子出现金属态:Fe0和Ni0 , Pt族,Au, Hg, Ag等;多具亲铁性。由于化学反应制动原理,排在 FeO、FeS 后的元素(一AGf)不能与氧和硫结合,多具亲铁性。3 .戈尔德施密特和林伍德总结的类质同
13、象规律、为什么说类质同象是微量元素分配结合的规律、类质同象的地质应用: 1) 戈尔德施密特法则: 考虑电价、半径因素,适用于结晶过程中的离子键化合物(1)若两种离子电价相同、半径相似,则半径较小的离子优先进入晶格。因此, 较小离子半径的元素集中于较早期结晶的矿物中,而较大离子半径的元素集中于较晚期结晶的矿物中。如 Mg 、Fe;Mn 进入角闪石、黑云母等较晚结晶矿物中;(2)若两种离子半径相似而电价不同, 则较高价离子优先进入晶格,集中于较早期结晶的矿物中,称为中t获II;而较低价离子集中于较晚期结晶的矿物中,称为-W许1如Sc3+ (角闪石、辉石,基性岩中)与 Li+ (黑云母与电气石,酸性
14、岩或 伟晶岩中),丫3+ (磷灰石、楣石、和萤石)与 Na+ (斜长石);(3)隐蔽法则:若两种离子电价相同、 半径相似,丰度高的主量元素形成独立矿物, 丰度低的微量元素将按丰度比例进入主量元素的矿物晶格,即微量元素被主量元素所隐蔽。例如:Rb进入K矿物的晶格;Sr进入Ca矿物的晶格2)林伍德补充总结的电负性法则 : 更适用于非离子键性化合物 (1) 当阳离子的离子键成分(键强弱)不 同时 , 电负性小的离子优先进入晶格,形成较强的、离子键成分较多的键。 例如 : Zn2+ 半径 0.083nm(纳米) 电负性857.7千焦/克分子;Fe2+半径0.083nm电负性774千焦/克分子;Mg2+
15、半径 0.078nm 电负性 732 千焦 /克分子;三者中Mg2+ 的半径小,电负性小,最先进入硅酸盐矿物晶格.如橄榄石;Fe2+的半径与Zn2+相同,但电负性较小,次进入硅酸盐矿物晶格.如橄榄石、辉石等;Zn2+ 因电负性较大, 难进入早期硅酸盐矿物晶格.若按戈氏法则,则应同时进入早期硅酸盐矿物晶。(2)内潜同晶: (3) 内潜同晶链:多个性质相似的元素依次连续的内潜同晶称为内潜同晶链.例如稀土元素及钛铌钙铈矿(Na, Ce, Ca)(Ti, Nb)2O6 3 )为什么 : 微量元素在地球系统各体系中含量低小于 0.1%常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矿物而是分散在其他元素构成的矿物晶格中而类质同象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化学 复习资料 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