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八、一.、A刖S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中的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批示,为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十四五”期间,市深入贯彻中央治水思路,围绕省委省政府对发展的要求和定位,高度重视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四水同治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实施了“四河同治、五渠联
2、动”,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不断提高,水利改革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果,境内国省考断面连续3年保持为In类及以上优良水体水质,确保了“一泓清水入黄河”,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提升、水资源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水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十五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辉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
3、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战略支撑,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规划是指导“十五五”时期市开展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O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十四五”成就第二节面临形势第三节挑战与压力第二章总体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规划目标第四节总体布局第三章水安全保障第一节防洪安全保障第二节供水安全保障第三节乡村振兴水利建设第四节水土保持生
4、态建设第五节开展地下水综合治理第六节重点河湖生态综合治理第七节智慧水利建设第四章水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第二节饮用水安全保障第三节黑臭水体整治第四节水污染系统治理第五节水生态保护和恢复第六节水环境风险防范第五章重点领域改革第一节强化河湖长制第二节推进水源改革第三节推进水权改革第四节推进水利改革第五节推进水工改革第六节推进水务改革第七节健全深化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管控体系第八节强化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第六章水治理能力提升第一节水法治建设第二节水安全事务监管第三节水生态环境事务监管第四节风险防控第五节科技创新第六节人才队伍建设第七节水文化建设第七章保障措施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十四五”
5、成就“十四五”期间,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认真落实“水十条”,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果。水利全口径投资达531亿元,河长制全面建立,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水利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水利设施建设、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提升、水资源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水利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水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高,水利投入呈持续增长态势,“十四五”主要规划目标基本实现,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改善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经过多年建设,市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十四五”期间,建成前坪、大石涧、青要山和
6、三元岭水库;按照“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的要求,高标准实施了“四河同治、五渠联动”项目,完成伊、洛、漉、涧四条重要河流和中州渠、大明渠、铁路防洪渠、秦岭防洪渠、邙山渠五条重要排涝渠道治理,伊洛河防洪任务基本完成;顺利实施了送庄南坝等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治理中小河流92公里,建成1个市级和11个县级(含原吉利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理念,加强预测预报预警,强化水利工程调度,成功应对和抗御多次暴雨洪水、山丘区点多面广的山洪灾害以及不同程度的集中连片旱情。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不断提高。“十四五”期间,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7、实施节水行动,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明显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2025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9.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5.1立方米。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2019年市被命名为省级节水型城市,孟津、宜阳、栾川3个县先后命名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水资源配置体系不断完善,引黄入洛、故县水库引水工程、引畛济涧工程陆续建成并发挥效益,实施3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5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实施,重点针对贫困县和深度贫困地区进行部署,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299处,改善1297个行政村(含756个贫困村)饮水条件,受益
8、贫困人口29.3万人,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90%o小浪底南岸灌区、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部开工建设,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十四五”期间,市围绕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着力改善河湖生态状况,实施伊河、洛河、漉河、涧河、北汝河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河湖水质持续提升。洛河、伊河的生态廊道已基本形成,为下一步的伊洛河国家生态公园建设打下基础。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00平方公里,完成坡耕地改造3.6万亩,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16座,水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5月,市获得“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荣誉称号”;2
9、025年11月,市伊洛河市区段顺利通过全国示范河湖建设试点验收。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市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016-2025年连续5年7个国省考断面和1个趋势研判断面均能满足国家及省考核要求,年均水质2018-2025年连续3年持续保持In类优良水体及以上水质,市出城区白马寺控制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浓度年均值从2016年的18.76毫克每升下降至2025年的12.2毫克每升,下降幅度达34.97%,氨氮浓度年均值从0.83毫克每升下降至0.3毫克每升,下降幅度达63.86%,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并持续改善,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城市建成区河湖水系换新颜。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河
10、渠联动综合治理。“十四五”期间,市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截流360个排污口,累计铺设截污管道400余公里,市建成区城市黑臭水体已全面消除;全面推进“四河同治、五渠联动”综合治理,实施以城市“双修”、截污治污、引水补源、河道整治等为重点的统筹治理,累计整治河道长度268公里,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河湖换新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平稳。市10个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故县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陆浑水库水质保持稳定,其他8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2025年参与评价
11、考核的3个地下水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20个县级饮用水源地都能达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水源地水质较为稳定。水利改革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市级河长制全面建立,市范围内市、县、乡、村四级共设立各级各类河长3122名,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安全运行,完成6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河流清洁、河湖非法采砂整治、河湖“清四乱”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水利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实施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市“十四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修订了市城市
12、河渠管理条例。建立城市河渠专职管理队伍,重新组建市河渠管理处,明确其承担城市区河道管理维护职责。水环境联动管理机制逐渐完善。市建立了督查考核问责机制。市攻坚办坚持督政和督事相结合,对攻坚任务进展缓慢或水质连续不达标的市直部门和县区政府进行约谈,对未按时限完成重点攻坚任务且整改不到位的进行追责。建立市水污染动态排查机制。定期组织召开水污染动态排查联动会议,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联动治污。建立水质月通报制度。每月将各河流断面水质状况报送市级河长、助力单位及相关县区,使每名河长及时了解所负责河流水质状况,科学施策、精准治污。建立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印发市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办法,以月生态补偿倒逼
13、各县区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达到考核目标。专栏1“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类别号指标规划目标水安全保障1全市用水总量(亿立方米)17.9812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22.7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25.9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725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5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6700水生态环境保护7地表水优良(好于11I类水体)比例(%)完成省下达目标8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完成省下达目标9化学需氧量(%)完成省下达目标10氨氮(%)完成省下达目标注:1.指标带带口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数。2 .指标2、指标3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
14、水量”采用2015年可比价计算。3 .指标5重点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指重点水功能区按化学需氧量、氨氮两项指标评价结果。4 .指标7地表水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指全市国考断面中达到或优于11I类的比例。5 .指标8”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指全市国考断面中劣V类断面所占的比例。第二节面临形势“十五五”时期我市面临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关键时期,治水兴水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
15、和市委市政府决策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转变工作思路,以前瞻30年的眼光看问题、谋对策,准确把握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时代命题,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开创协同治水新局面。一、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对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提升副中心城市功能地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及实施的重大工
16、程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在重大引调水、国家节水行动、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水旱灾害防御、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水污染防治、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湖长制、用水权市场化交易等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进入新发展阶段,市治水兴水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落实纲要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系统解决水安全中的新老水问题,推动水安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要求,助力全市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17、为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新发展定位,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质量。二、落实重大国家战略部署,必须充分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和水安全保障作用“十五五”时期,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导向下,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快实施。市是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必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坚持节水优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引导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空间布局优化;推进河流水系治理保护和骨干工程建设,完善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工程体系,加
18、快构建市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巩固生态绿色发展格局。完善区域防洪减灾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为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安全支撑和保障。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十五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我市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坚持精准治污、
19、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要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坚决治理城市黑臭水体;要推动水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持续提升水治理能力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下,进一步深化治水管水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涉水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健全现代水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地上地下、水陆统筹的水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加
20、强水法治建设,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强化河湖长制,推进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水治理体系。加强监测网络建设,推动智慧系统建设和应用,不断提高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慧化水平,提升涉水事务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市水治理能力。五、落实市委市政府新时期战略部署,要统筹安排实施“十五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新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辉煌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大战略,提出了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十五五”期间市治水兴水工作必须锚定新时期治水工作思路,践行新发展理念,
21、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统筹推进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综合改革,统筹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现代水网体系,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更加出彩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第三节挑战与压力位于豫西山丘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发展阶段,决定治水任务繁重、治水难度较大,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气候变化影响,水安全中老问题仍有待解决,新问题越来越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高耗水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水生态破坏现象仍然存在,水环境质量改善不平衡
22、不协调。随着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提出更高需求,我市治水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一、防洪减灾体系仍存短板重要支流存在防洪缺口。经过多年的水利工程建设,目前伊洛河大部分河段已经过治理,基本达到中心城区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县城50年一遇洪水标准,乡村段20年一遇洪水标准,但洛河长水、伊河栾川嵩县段、北汝河嵩县汝阳段仍存在部分防洪缺口,防洪能力不足10年一遇。中心城区存在防洪隐患。中心城区属盆地,三面环山,城区防洪排涝渠系不完善,建设标准低。中小河流治理任务艰巨。市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尚未治理中小河流共有131条
23、总长度2634公里,还有872公里未治理,普遍存在河道淤积、滩地垦殖、垃圾倾倒,岸线侵占等问题,导致河道行洪不畅、岸坡冲刷破坏。防洪工程存在隐患。全市尚有8座病险水库需进行除险加固。纳入防汛体系的164座淤地坝,78座未进行过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存在安全隐患。山洪灾害防治任务艰巨。市地处豫西山丘区,暴雨集中山洪频发,全市山洪沟共92条,共划分了7091个山洪危险区,已建成1个市级和11个县级(含原吉利区)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对1498个行政村,2038个点位进行监测预警,重点山洪沟还有33条未治理,总长度630公里。二、水资源开发利用还需进一步节约集约水资源禀赋差。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安全 保障 水生 环境保护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