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docx
《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docx(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目录第一章现状与形势4一、改革进展4二、问题挑战9三、发展的机遇11第二章总体要求14一、指导思想14二、基本原则15三发展目标16四、实施策略19第三章深化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创新20一、深化统分结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20二、健全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责任体系20三、构建系统完备的标准与预案体系24四、建立专常兼备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25五、建立集中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26六、建设融合指挥的智慧应急体系28七、建立安全生产精准监管体系28八、构建科学高效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35九、建立森林火灾防治现代化体系36十、建立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37十一、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社会治理体系39
2、第四章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43一、提升风险防范能力43二、提升监测预警能力46三、提升基层应急能力46四、提升队伍专业能力47五、提升物资保障能力48六、提升区域协同能力49七、提升灾害救助能力50八、提升科技支撑能力51九、提升监督执法能力52第五章重点工程53一、市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53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54三、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55第六章保障措施55一、加强组织领导55二、完善投入机制56三、注重协调衔接56四、强化监督评估57附件1工程项目表58附件259为深化“十五五”时期全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提高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故能力,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森林防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省安全生产条例、省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文件,制定本规划。第一章现状与形势一、改革进展“十四五”时期,我区应急管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重要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
4、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应急管理局的有力指导下,全区各镇(街道)、各部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了安全监管监察与执法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建立了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了防灾减灾救灾的人员配置、物资和装备配备,大大提升了全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强化了“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有效防范和减少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向好态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一)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面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以及区党政领导干部安
5、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大应急大安全重点职责工作清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区委、区政府对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我区已全面落实“双主任”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时担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各镇(街道)党(工)委、人民政府(办事处)已实现“双主任”制。全区7个镇(街道)全部完成镇(街道)应急(三防)规范化建设任务。健全完善了突发事件风险管控体系、监测预警服务体系,强化了城市和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升了我区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持续推进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各类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进一步增强,修订印发了市区应急
6、管理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区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市区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等预案。截至2022年底,全区共编制各有关总体应急预案、自然灾害类预案及安全生产类预案55份,共计修订47次。(三)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成效明显全面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推行了安全生产“一线三排”工作,高要求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安全生产领域八大专项整治,严格执行省应急管理厅实施化工行业特殊作业“四令三制”、动火作业“三个一律”、有限空间作业“七个不准”等工作。“十四五”时期,共监督检查企业958家、1760次,共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522份、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522份、整改复查意见书522份,全区安全风险
7、防范化解成效明显。(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稳步增强启动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顺利推进。出台防汛防旱防风、森林防灭火等灾害专项指挥机构工作规则,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范围,“防”与“救”的责任链条充分衔接。城乡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全区行政村(社区)全面开展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累计创建了7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五)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健全了我区救灾物资储备仓库,2019年以来我区采购救灾储备物资共计223.99万元,统筹抗洪抢险应急救援物资共计1586.28万元,统筹区发展和改革局应急物资仓库储备应急物资共计18722件、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物资仓库储备应急物资共计236
8、6件。及时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物资供应商联系,通过调配或购买的方式,在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物资仓库储备了30天使用量的防疫物资33892件,建立了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联动机制、应急物资靠前部署机制和物流企业的应急物资配送机制,救灾物资保障管理不断强化。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预警靶向发布到镇(街道),预警信息网络覆盖到村(社区),有效解决极端情况下的通信保障难题,进一步提高了我区抢险救灾装备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六)应急科技支撑显著提升全面推广使用省应急管理“一键通”APP,全区开通人数共计1025人(其中应急管理干部60人),激活率100%。完成市、区、镇(街道)三级24小时可视化的值班值守系统和视
9、频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工作,实现了应急指挥扁平化。全面推广使用省应急管理统建的自然灾害应急指挥、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安全生产执法等信息化系统,实现监测预警“一张图”、指挥协同“一体化”、应急联动“一键通”。(七)应急宣教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利用每年“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16”安全宣传咨询日和“1013”国际减灾日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台、网站、新媒体线上宣传和活动现场派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宣传教育活动,社会公众应急知识水平及技能不断提升。全区共举办5场次培训,接受培训人员约0.3万名。2019年以来,开展较大应急演练7场
10、次,全区参加演练人数达0.27万多人次。2016年至今,我区先后投入60余万元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工作,通过构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教体系,提升公共安全宣教成效。(八)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有力推进建立健全了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各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为基本力量,以公安、消防救援、森林消防为突击力量,以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我区组建了23支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共计786人,配备冲锋舟、橡皮艇、救生衣、抽水泵、发电机等救援抢险装备,确保出现突发情况能迅速进入应急抢险临战状态。同时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AB角建设,调整更新区、镇(街道)、村(社
11、区)级灾害信息员179人,及时上报灾情险情,提高报送时效。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行业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需要,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支撑保障。二问题挑战(一)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我区工商贸行业企业量多面广,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识不清、责任落实不到位,重生产轻安全,企业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底数不清,排查整治不到位的情况时而出现。2025年与2015年相比,我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有所上升,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二)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建设需完善我区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有待加强,在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各部门应急指
12、挥、队伍联动、应急演练、设备调配等方面仍未真正发挥“统”的作用,统一指挥的协调机制有待提升。各个部门和行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在各自部门和行业规定下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应急管理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综合优势与统一协调制度要求尚未全面实现。相关部门单位之间不能有效地协同配合,在抢险救援的实战过程中,缺乏统一组织指挥和综合协调机制。(三)应急管理科技保障能力比较薄弱应急管理科技保障还不够完善,专业人才、现代科技应用、应急设备配置等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人员配备不足,科技手段、监测预警设施装备存在短板。区域性应急救援、水上搜救、森林防灭火、专业抗洪抢险、危化品救援装备设施、设备以及科技化信息化支撑保障仍然较薄
13、弱。(四)应急专业队伍装备亟需健全除消防、森林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外,各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仍未健全、到位,职能部门应急准备、应急处置救援能力水平仍有待提高,应急救援演练针对性不强,围绕职能开展应急演练培训机制仍不健全,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仍有待加强。(五)应急管理能力依然薄弱基层单位安全风险防范手段单一、风险点、危险源”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管理欠缺”的问题依然存在。科技手段不够深入,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技术装备的配备等存在短板。基层应急管理监管执法人员配备不足、执法权不够清晰、应急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基层协同应急救援机制还没完全理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
14、待进一步完善、提升。(六)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完善部分职能部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完善,部分学校、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应急预案体系还未建立,应急预案科学性、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应急预案演练欠缺,没有及时修订完善本部门本单位应急预案。三、发展的机遇“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的第一个五年,区将进入具有新历史特点的战略发展机遇时期。(一)党的十九大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
15、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要求,为我区应急管理“十五五”工作开启了新征程。(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为我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应急管理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开辟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新路径,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三)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提出新要求202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扰乱我们的生产、生活秩序,
16、面对严重的疫情,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这次疫情应对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指出要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提出了应急管理体系的健全需要对在准备、响应和早期恢复阶段所涉及的资源、责任等一系列管理问题进行战略谋划与科学设计,也需要结合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进行系统评估、快速改进的新要求,给我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经验。(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的需求,为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的需求迫切,对公共安全、公共卫生、自然
17、灾害、事故灾难的安全保障等应急管理基本公共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五)“双区”建设叠加效应为应急管理改革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双区”建设及配套建设,推动了区域应急协同机制、城乡风险防控体系、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森林防灭火协同机制体制、应急救援队伍基地、物资储备仓库等建设,为我区推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六)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计划和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行动方案、市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2年)、市区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2年)的实施,为我区安全生产整治、自然灾害防治提供
18、了标准、依据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1个总方案、2个专题实施方案、9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我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计划紧扣五个导向,重点从排查治理的风险隐患中把握规律特点,围绕“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着力从制度上进行系统化、根本性治理,落实“一图两清单”,建立检查机制,强化绩效问责。落实好三年专项整治行动计划是“十五五”时期我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头等大事。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行动方案提出,至U2026年,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九项重点工程基本完成,工程防御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治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大幅提升。市地质灾害防治
19、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2年)提出重点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削坡建房风险点综合治理,建设群测群防体系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市区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2年)提出采取“全面排查隐患、彻底摸清情况,分类科学研判、精准综合治理”的策略,全面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体系建设,重点解决我区地质灾害防治突出问题,基本消除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各行动方案均为我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综合研判,我区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善于把握规律和把握机遇,大幅提升广大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努力开创我
20、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落实安全生产“三必须”。以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心,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以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为重点,以推进
21、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核心,强化底线思维,着力防风险、建机制、强基层、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平安,为我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持统分结合、社会共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作用,落实行业领域分类监管责任。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拓宽社会参与渠道,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坚持预防为主、精准治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从源头防范化解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前、成灾之前。实施精准治理,推动精准
22、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坚持改革创新、科技引领。积极探索新时代新路径新方法,创新应急管理机制,推动应急管理改革事业现代化发展。推进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以科技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坚持系统观念、共建共治。全面统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型、各环节、各过程的应急能力建设,着力推进应急管理事业系统性发展。突出我区应急管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解决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基础薄弱、区域分布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30年,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特色应急管
23、理体制。通过“十五五”时期的不懈努力,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完善,安全责任、隐患治理、执法监察、预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基础保障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应对事故灾难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将我区建设成为最安全稳定的地区之一。到2035年,建立与我区新发展阶段定位相适应的科学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二)分项目标1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通过健全我区应急管理领导体制、指挥体制、协同机制,合理设置配置应急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工作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急 管理 十五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