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死亡病例质控与管理指南.docx
《医疗机构死亡病例质控与管理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机构死亡病例质控与管理指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医疗机构死亡病例质控与管理指南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每年大约有500万人死亡与医疗服务质量相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可避免250万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半数以上的孕产妇死亡口。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报告,美国每年有4.4万98万例患者死于医疗不良事件。有文献报道,医疗机构可以避免3.6%14.6%(平均7.9%)的死亡以4,5,6,7,8101、概述早在1981年,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者就通过分析医疗机构死亡病例发现了医疗系统的缺陷和漏洞,强调应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随后,国际组织陆续开始规范死亡病例的质控管理,世界卫生联合国际妇产联盟等组织发布了孕产妇死亡评审技术指南(Maternaldeat
2、hsurveillanceandresponse:technicalguidance),英国国家卫生系统网站发布了向死亡病例学习(LearningfromdeathsintheNHS)方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表了死亡病例评审委员会:一种新型可测量的降低住院病死率的方法,澳大利亚进行了外科死亡病例评审的。我国也重视死亡病例的质量控制,2006年原国家卫生部制定了降消项目孕产妇死亡评审规范并持续督查落实,提升了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医疗服务质量,降低了病死率。医疗机构在各种专科疾病诊疗中,坚持医疗核心制度,包括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对死亡病例的质量控制提出了要求,但针对死亡病例评审
3、尚缺乏科学规范系统的评价。为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死亡病例的质控管理,建立死亡病例信息平台,提升死亡病例数据质量,分析死亡病例病情演变趋势,确定医疗系统和医疗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科学系统的改进方案,从而确保医疗制度与抢救流程落实,最终实现减少医疗机构可避免死亡的发生,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湖南省复苏质量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结合文献分析、医疗机构调研及医务人员访谈,制定了医疗机构死亡病例质控与管理指南(2023),以期为医疗机构死亡病例质控与管理提供参考。2、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界定2.1死亡的概念:死亡是指心肺功能停止。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将死亡定义为血液循环全部停止及由此导致的呼吸、心跳等身体重要生
4、命活动终止,即死亡是指个体生命功能永久终止。死亡过程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这是在以心跳、呼吸停止为临床死亡标志的基础上提出的。1968年,美国哈佛医学院特设委员会在世界第22次医学大会上发表报告,提出新的死亡概念,即脑死亡,又称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临床死亡的标志为心跳、呼吸停止,而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之一为不可逆的自发性心跳、呼吸停止。因此,有学者建议将脑死亡并入临床死亡期。2.2死亡的诊断:医院内患者发生心搏骤停后会接受心肺复苏治疗,但40%60%的患者无法复苏成功U*,在没有脉搏、没有自主心率、瞳孔散大固定、心肺复苏超过1520min仍然无自主循环
5、的情况下,患者复苏成功的概率很小四。我国停止心肺复苏的标准凡经过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和反复给药至少30min,心脏始终无反应,或仅有小块心肌蠕动,或心肌已僵硬,或出现尸僵等,即可停止心肺复苏。2002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组制定的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初稿)中明确提出,凡来诊患者心搏骤停、呼吸停止且行心肺复苏已历时30min者,出现下列情形是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瞳孔散大或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呼吸仍未恢复;深反射活动消失;心电图呈直线因此,如患者心肺复苏30min后自主循环和呼吸没有恢复,心电图呈直线,临床医生进行综合评估,脑功能有不可逆丧失表现,则停止心肺复苏,宣布临床死亡。美国哈佛医学院特设
6、委员会将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作为新的死亡标准,并制定了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指出不可逆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该诊断标准包括:无感受性和反应性,对刺激完全无反应,即使剧痛刺激也不能引出反应;无运动、呼吸,观察Ih后撤去人工呼吸机3min仍无自主呼吸;无反射,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无吞咽反射,无角膜反射,无咽反射,无跟腱反射;脑电波平坦。2. 3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范围: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是指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诊疗过程中发生的患者死亡,由临床医生根据死亡的判定标准进行评估后宣布临床死亡,并开具死亡证的病例。3. 4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质控管理流程:死亡病例质控流程包括数据采集、质量控制、结果分析
7、与反馈、问题改进4个步骤,可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孕产妇死亡评审技术指南中的流程(图1)18临床改进与监管落实死亡病例的确定与采集I监测与评价I分析总结与反馈死亡病例的评审图1世界卫生组织孕产妇死亡评审技术指南中孕产妇死亡评审与反馈系统持续改进闭环3、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数据采集每一例死亡病例的诊疗过程中都可能存在需要持续改进的问题,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业务科室医务人员应该采集相关数据,确保对每一例死亡病例都进行质控分析,并通过合适的途径上报,从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1死亡证签发填报:死亡证信息登记是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变化规律及进行人口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死亡证登记管理依据原国家
8、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办规划发201468号)内容进行规范填报管理。死亡证签发要求:医疗机构应及时完善死亡病历(包括抢救记录)的书写,并准确、完整、及时填写死亡证,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审核签字并盖章。纸质死亡证一份四联,第一联签发病室电子病历系统自动存档;第二、三、四联交家属分别作为家属保存、公安机关注销户口及殡葬管理部门火化的凭据。电子死亡证必须将带*的项目逐项填写,并确保内容准确,包括死因分析。3. 2病案首页死亡填写: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和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6版),病案首页离院方式填写
9、死亡是死亡病例数据采集的重要途径。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在院内死亡者,病案首页离院方式也应当填写死亡,在病历出院记录后面补写死亡记录。以上填写要求的目的是提高医疗机构对于死亡病例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3. 3死亡病例数据采集原则3. 3.1医疗机构患者死亡数据采集:医疗机构患者死亡,在开具死亡证的同时,还应上报医院相关部门,病案统计室在当日医院工作量报表中同步统计,并按要求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住院死亡病例应在1周内进行死亡讨论,完善住院病历后,交病案室保存。门急诊死亡病例应及时按要求在门诊病历上书写抢救记录和死亡记录,并交病案室统一保存。3. 3.25岁以下儿童、新生儿和孕产妇
10、死亡数据采集:对于5岁以下儿童和新生儿死亡,须同时填报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和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d内的妇女死亡(不包括因灾害、车祸、中毒、吸毒或自杀等意外死亡的孕产妇),都应24h内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4. 3.3医疗机构建立死亡病例质控信息平台:死亡病例质控信息平台应包括死亡病例信息采集、评审、总结和报告等功能,用于分析医疗机构在诊疗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发布系统改进报告,督促各部门提高死亡病例质控水平。三级公立医院要求达到电子病历4级,二级公立医院要求达到电子病历3级,以便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死亡病例信息化质控管理。5. 、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质控要
11、求死亡病例内涵和书写质量管理是质控管理流程中的核心步骤,通过对质控形式、内容和监管的规范,改善死亡病例质控环节的临床质量,通过对死亡病例诊疗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审查和讨论,发现医疗系统和(或)医疗行为中的缺陷、漏洞,从而提出和促进改进措施。4.1抢救现场质量控制:高质量抢救的实施是避免死亡的重要环节。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每5年更新一1次心肺复苏指南,对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实践进行建议推荐和指导四。各级医院需加强临床医护人员急救能力的培训I,建立急危重症快速反应小组,提高整体急救水平。为实施抢救措施的同质化,依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和规范患者抢救记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机构 死亡 病例 管理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