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讲义课件.docx
《货币银行学讲义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讲义课件.docx(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货币银行学讲义第一节什么是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探讨的是金融经济运行的一般形式、标准、原则、操作程序。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既具有宏观性、综合性、战略性,又具有微观性、个别性、适用性。它既是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和深化,又是金融经济本身运行规律、规则及经营管理方法的概括与升华。创造创造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
2、的联系历史的线索: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开展的必然产物。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货币银行学1、市场经济开展所需的资本依靠金融供给。2、市场经济的资本再分配通过金融市场完成。3、金融业的开展制约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开展。4、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也要运用金融政策。5、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也离不开金融业。第三节货币银行学学些什么知识?1、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章)2、货币供求与均衡(第十章)货币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一章)4、货币政策(第十二章)1、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二章)信用2、利息与利息率(第三章)货币银行学金融体系1、2、3、4、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开展1、2、3、金融体系概述(第四章)商业银
3、行(第五章)中央银行(第六章)其他金融机构(第七章)金融市场(第八章)国际金融(第九章)金融创新(第十三章)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金融与经济开展(第十五章)第四节怎样学习货币银行学?一、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方法1、端正学习态度,学以致用。2、掌握货币银行学的根本概念、根本原理和根本理论。3、充分吸取古今中外管理学理论精华,吸取精华,弃去糟粕。4、在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时,既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也不崇洋媚外、全盘西化。5、理论联系实际。第一章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开展一、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一)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开展的产物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4、2、商品体内包含着多对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3、解决上述矛盾的方法是:交换。通过交换,一个商品的价值就通过另外一个商品表现出来,这个商品就具有了价值的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二)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开展的产物1、简单的价值形式:含义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优点缺点。1只绵羊=2把石斧=2把石斧=10斤茶叶1只绵羊二1袋小麦或或或或2、扩大的价值形式:含义优点缺点。=5斤烟叶=2克黄金二其他商品3、一般的价值形式:含义优点缺点。2把石斧或10斤茶叶或1袋小麦二1只绵羊或5斤烟叶或2克黄金或其他商品4、货币形
5、式:含义优点缺点。2把石斧或10斤茶叶或1袋小麦=2克黄金或5斤烟叶或1只绵羊或其他商品二、从实物货币到电子货币1、实物货币:自然物或劳动产品充当货币,如盐、毛皮、农具、贝等。2、金属货币:贱金属货币贵金属铜金、银称量货币铸币。金属称量货币:以金属的块状流通,交易时要称其质量,估其成色,如镑、铢等。铸币:国家证明、具有规定重量和成色、铸成一定形状的金属块,如秦始皇时期的“半两铜钱,清代的银铸等。3、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因贵金属币材匮乏,在货币流通手段的基础上产生了可兑现的银行券。它只是金银的价值号,代表金币流通。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货币发行不再以黄金为基础,而是以国家信用用为基础。它是国家强制
6、发行并流通的纸质货币,不可兑现,如北宋的“交子,美国的“绿背钞。5、存款货币: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货币的范围扩大,不仅包括铸币和现钞,而且包括了可转账的活期存款,进而开展到“准货币(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货币从有形转向无形。6、电子货币:随着电子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开展,出现了“电子货币转移系统,使货币走向了“电子化,如信用卡、电子汇兑等。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表达一定的社会关系。1、货币是商品,具有与共同的特征;2、货币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是一般等价物,它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3、货币表达着一定
7、的社会生产关系。4、人民币是一种价值符号,没有价值,但它代表一定量的价值流通,是一般等价物。5、人们的金钱观与“货币拜物教、“拜金主义。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价格观念货币、价格标准。2、流通手段:含义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现实货币但可以是缺乏值货币。3、贮藏手段:含义金属货币制度下贮藏手段职能的蓄水池作用保值的现实货币才能起到贮藏手段的职能。4、支付手段:含义现实货币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在现实经济中的表现。5、世界货币:含义现实货币不能是本国货币。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货币之所以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自身有价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由商品价值决定。货币
8、单位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价值计量单位,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必须有的技术性规定。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自货币产生以来,货币贮藏形式也不断开展变化。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在流通中,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交替发挥作用。在现代商品经济中,支付手段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执行世界货币职能。马克思对世界货币的论述是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进行的。世界货币职能具体表现为国际市场上的支付手段、购置手段与财富转移手段。三、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9、1、货币面纱论:注重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认为货币只是交易的媒介。2、金融深化论:货币化与金融深化和经济开展呈正向关系。3、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及其内容1、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综合构成。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I)规定货币币材:是货币制度的基础,不同的币材构成了不同的货币制度。(2)确定货币单位:包括确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所含的货币金属重量。(3)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本位币又称主币,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是一国的根本通货,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名目
10、价值二实际价值,可自由铸造、自由流通、无限法偿;辅币是缺乏值货币,用较贱金属铸造,名目价值大于实际价值,限制铸造、有限法偿。(一)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二)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三)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流通中的根本通货,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四)自由铸造、限制铸造,即金属货币流通下货币铸造权的规定。(五)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六)准备制度。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历史悠久。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被同时法定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包
11、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一)金币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辅币和银行券可自由兑换成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在资本主义开展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开展金币本位制的稳定因素遭到破坏。(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不稳定的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没有金属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以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为法偿货币。我国货币制度是人民币制度。人民币制度属于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进行管理调控。4、建立准备制度:金币制度下的准备制度又称为金准备或黄金储藏
12、它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金准备的用途有三:(1)扩大或收缩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2)支付存款或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3)国际支付的准备金。二、金属本位货币制度1、银本位制:是较早的货币制度之一。其内容如下:(1)规定以白银为货币金属,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2)规定银铸币的重量、成色、形状及货币单位;(3)银币可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银行券可自由兑换成银币。银本位制崩溃的原因:金贵银贱,且银不便于大宗交易。2、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分为三种类型:(1)平行本位制:金铸币和银铸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不加规定,有市场自发
13、决定。弊端:两种标价,且价格不断变动,使交易混乱。(2)双本位制:金铸币和银铸币按政府规定的法定比率流通,弊端:黑市价、劣币驱逐良币现象。(3)跛行本位制: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并有法定的固定比率,但政府规定:金币可自由铸造而银币则不能,银币退化为金币的价值符号。这是由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的一种货币制度。3、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金本位制有三种类型:(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也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其特点有:金币可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其他金属铸币限制铸造;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过境;货币储藏全
14、部是黄金,并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金币本位制的两大自发调节机制:自发调节者货币流通量,使物价稳定;自发调节外汇汇率,使汇价稳定。(2)金块本位制:又称为生金本位制,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而流通银行券;黄金集中存储于政府;银行券可在一点的数量之上,一定的用途之内向发行行兑换成等量的黄金。英国规定400盎司为底限。(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货币单位仍规定有含金量,但没有黄金流通,而把黄金集中存储于另外一个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国内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但可兑换成外汇。这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就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
15、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既没有黄金流通,也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它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三、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就是流通纸币的货币制度。纸币是由国家强制发行并流通、不兑换金银的纸质货币符号。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必然性。黄金生产增量缺乏;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黄金在各个国家分配不均等。3、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1)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且具有无限法偿能力。(2)货币由现钞和银行存款构成。(3)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放。(4)货币供给量要受到该国经济开展的制约,货币管理成为政府的日常工作。(5)货币供给量不受贵金属量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弹性
16、4、人民币是信用货币,它是通过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投放出去的;人民币的发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人民币的持有者是债权人。人民币的发行应遵循以下三原则:集中统一发行原则、经济发行原则、方案发行原则。四、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1、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不是国家主权的创造物,但当产生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之后,国家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并把货币制度作为国家主权的一项内容,禁止其他个人和组织对货币制度进行干预。2、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产生,侵蚀了国家货币发行的垄断权,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的出现,削弱了国家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国家也不再强调货币的国家主权特征,放权于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关系进一步别
17、离。3、中国的货币制度表达了“一国两制,“一国多币的特征。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一节信用及其产生一、信用的产生1、信用是以归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借贷是指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把商品或货币暂时让渡出去,根据约定的时间,到期由商品或货币的借入者,如数归还并附带一定数额的利息的行为。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是以归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3、信用在不同的社会表达着不同的生产关系。4、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贫富差异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条件。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是借贷活动的两种形式。二、信用的开展1、高利贷信用(1)高利贷信用是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是生息
18、资本的古老形式,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开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态。(2)高利贷的借者(需求者)是小生产者、奴隶主、地主;高利贷的贷者(供给者)是商人、宗教机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统治者。(3)高利贷的特点:利息率高、非生产性、保守性。(4)高利贷的作用:导致生产力的衰退;促进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开展。(5)高利贷阻碍了生产的开展,引起了反高利贷的斗争,是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的推动力。2、资本主义信用(1)资本主义的信用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运动。借贷资本就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2)借贷资本是在资本主义再生产
19、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中,一方面出现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出现资本的临时性需求,信用中介把二者联结起来,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借贷资本。(3)借贷资本的特点:借贷资本是作为商品的资本。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借贷资本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借贷资本最具有拜物教性质。(4)资本主义的借贷资本反映了借贷资本家、职能资本家、雇佣工人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3、社会主义信用(1)社会主义信用也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2)社会主义信用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一种信用,它反映的是借贷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因此,社会主义信用是效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信用形式。第二节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1、
20、商业信用的含义商业信用就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一种是提供商品的商业信用;一种是提供货币的商业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了商业票据。商业信用是整个信用形式的基础。2、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所贷放出去的资本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的商品资本。(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3)商业信用的供求在产业周期各个阶段与产业资本状态相一致。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的限制。(2)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方向性。(3)信用能力有局限性。二、银行信用1、银行信用的含义银行信用就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提供的信用。主要形式有
21、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2、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局限性。(2)银行信用可以把货币资本提高给任何一个需要的部门和企业,克服了商业信用的方向上的限制。(3)银行信用稳定性和信誉度较高,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4)在产业周期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一致。三、国家信用1、国家信用的含义国家信用是国家(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借助于债券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国家信用的债务人是国家或政府,债权人是购置债券的企业和居民或对外提供贷款的国家等。2、国家信用的作用(1)是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2)是
22、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3)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四、消费信用1、消费信用的含义消费信用就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消费目的的信用。2、消费信用的形式(1)分期付款信贷。是指购置消费品的人,除第一次按规定比例付一定现款外,其余货款要分期归还。(2)非分期付款信贷。是债务人一次付清的信贷,一般由银行贷款给债务人,贷款银行与企业协议,接受贷款人必须购置指定厂商的的指定商品。(3)信用卡。是一种供顾客赊购的凭证,持卡人可以凭信用卡在特约商户购置商品或获得效劳,还可以向发卡银行或其代理行透支小额现金。特约商户向发卡机构索偿货款,发卡机构定期与持卡人进行计算。3、消费信用对经济开展的影响
23、1)消费信用的开展扩大了需求,刺激了经济开展。(2)消费信用的开展为经济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五、股份信用1、股份信用的含义股份信用是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所表达的一种信用形式。2、股份制成为信用形式的原因(1)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别离。(2)资本所有者以利息和红利作为出让资本使用权的代价。(3)股票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4)股份公司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开展为前提条件。3、股份信用的组织形式一一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而兴办的企业或公司。股份公司分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无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六、合作信用1、合作信用的含义合作信用是信用领域中的一种合作经济形式,最初是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货币 银行学 讲义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