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 000 1:500 000 1:1 000 000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报批稿).docx
《《1:250 000 1:500 000 1:1 000 000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报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50 000 1:500 000 1:1 000 000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报批稿).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CS07.040CCSA79CH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CH/TXXXX-XXXX1:2500001:5000001:1000000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Submarinegeomorphologicalclassificationandcartographicsymbolsfor1:2500001:5000001:1000000geomorphicmaps(报批稿)XXXX-XX-XX实施XXXX-XX-XX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与定义14 海底地貌分类15 海底地貌制图内容与表达25.1制图内容25.2符号表达要求25.3图面整饰要求36
2、海底地貌类型符号4附录A(规范性)海底地貌分类表26附录B(规范性)海底地貌图样图2932附录C(资料性)图廓整饰样式31参考文献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测绘分技术委员会(SACTC230/SC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晓瑜、陈义兰、张志华、高珊、周洁琼、王燕红、樊妙、
3、王玮、吴曜宏。CH/TXXXXX-XXXX1:2500001:5000001:1000000比例尺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1:2500001:5000001:1000000比例尺海底地貌类型划分和地貌图编绘的代码规则、内容表达、图例符号、注记和图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1:2500001:5000001:1000000比例尺海底地貌的分类和地貌图编绘,其他比例尺的海底地貌制图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4、文件。GB/T18190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GB/T20257.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4部分: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图式3 术语与定义GB/T1819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海底地貌submarinegeomorphoIogy海洋覆盖区域下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3.2海底地貌类型submarinegeomorphologicaltype基于海底地貌成因和形态的差异性所划分成的若干不同类别。3.3地貌类型代码geomorphologicaltypecode海底地貌类型的图式代码。注:在图面上代替地貌类型的文字名称。代码由大写字母、小写字
5、母、数字及其组合构成。4 海底地貌分类按照形态特征、地貌体规模及主从关系,海底地貌类型分为四级,分别为:a)一级地貌:分为陆壳地貌、过渡带地貌和大洋地貌三个基本地貌单元;b)二级地貌:在一级地貌基础上,根据大地构造性质、形态特征、水深变化划分为海岸带地貌、大陆架地貌、大陆坡地貌、岛弧地貌、边缘海盆地地貌、海沟地貌、大洋盆地地貌和中央海岭地貌等八类二级地貌单元;c)三级地貌:在二级地貌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外营力作用划分的更次一级地貌,共58类,其中22种类型进一步划分了三级亚类,具体按照附录A的规定;d)四级地貌:按照独立的地貌形态进行划分的地貌实体,共29类,具体按照附录A的规定。5 海底地貌
6、制图内容与表达5.2 制图内容海底地貌图制图内容和要求如下:a)三级海底地貌:用图斑和图式代码表示,见表1;b)四级海底地貌:用形态符号(线形和图案)表示,见表1;c)地貌类型界限:用线形表示,见表1;d)主要地质构造:只表示控制区域地貌发育分布总体格局起主导作用和明显控制地貌形成的构造要素,用线形和注记表示;e)等深线:用线条和注记表示;f)底质类型:用注记表示,按照原位置注出;密度一般每100Cm2内510个,按照浅水密、深水稀的原则注出;底质特别复杂的区域可配合沉积物类型界限表示;g)名称:陆地地名、海名、洋名、岛、海峡等名称应采用公开出版的地图信息,注记样式按照GB/T20257.4执
7、行。7 .2符号表达要求符号的定位、尺寸和表达方式应按照以下规定执行:a)线状符号(侵蚀沟槽、海底峡谷、俯冲带等)定位线在主线;b)不依比例和半依比例表示的符号,定位点在其几何图形中心;c)符号尺寸:符号旁以数字标注的尺寸值,均以毫米(mm)为单位。线符号尺寸代表图面线宽,点符号尺寸代表图面上点符号的长宽高;d)符号线没有标明的符号均以本条规定符号为准:一般情况下,线宽为0.2mm,符号非主要线划长为0.3mm,间隔3mm,非垂直交叉线段的夹角为45或60;e)三级地貌类型的主代码字体为粗宋体、字高为2.8mm,下标字高为2.1mm。图面上每个图斑对应一个代码,图斑形状较复杂时可在不同位置标注
8、多个代码,以图面内容清楚易读为准;f)四级地貌用三级地貌类型上叠加形态符号表示,面状地貌依比例尺用面符号表示,图面尺寸小于2mm2mm的用点符号表示;长度依比例尺,图面宽度小于Imm的用线符号表示;g)地貌图颜色采用青、品红、黄、黑(CMYK四色),按照规定色值进行分色。h)符号的表示和配合示例见附录B。5.3图面整饰要求海底地貌图图面整饰应按照以下规定执行:a)地貌图分幅采用自由分幅,根据实际情况亦可参照GB/T13989规定执行;b)地貌图图廓整饰按照GB/T20257.4规定执行;c)地貌图图廓整饰样式见附录C0简要说明6.16.1.1类型说明:海岸线和零米等深线之间的区域,按照底质分为
9、泥质潮滩、沙滩、砾石滩、红树林滩、珊瑚礁滩和贝壳滩。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示,代码下标乙0勒由分别表示泥质潮滩、沙滩、砾石滩、红树林滩、珊瑚礁滩、贝壳滩,如平坦的泥质潮滩。6.1.2类型说明:沿海分布的地势低平的海积冲积平原或海蚀平原,为海相沉积物组成。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示,下标代码a,b表示海积平原、海蚀平原。6.1.3类型说明:海蚀平台、海滩等地貌被抬升或相对抬升至高潮面以上所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按照成因可分为海岸堆积阶地(海积阶地)和海岸侵蚀阶地(海蚀阶地或海蚀平台)。1 .海积阶地由于构造隆起或海平面下降,海积平原被改造形成的阶地。2 .海蚀阶地海蚀崖长期受携带泥沙的激浪磨蚀,不断后
10、退.并在其前方形成一个微向海倾斜的近似平坦的基岩台地。其上有时覆有砂、砾等海积物,或残留有较坚硬岩石形成的海蚀柱或海蚀残丘等,低潮时部分出露海面,高潮没于海面之下*后期由于陆地上升或海平面下降,海蚀平台被抬升后即形成海蚀阶地。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示,下标代码a,b表示海积阶地和海蚀阶地。6.1.4类型说明:由沙坝、沙嘴或珊瑚礁与海洋分割的封闭或半封闭浅水海域。符号说明:轮廓依比例描绘。6.1.5类型说明: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区堆积形成的、未露出水面的大型扇形堆积体。根据形成时代可分为现行河口水下三角洲和废弃河口水下三角洲。L现行河口水下三角洲分布于河流入海处,而且逐年向海推进,在海底地貌动
11、态上为扇形的堆积体。2.废弃河口水下三角洲在河流改道或断流后,原河口在行水期间形成的水下三角洲因河流不再注入,泥沙来源断绝,三角洲不再生长而进入衰退,称为废弃水下三角洲。符号说明:使用面色、线条和代码表示,实线和虚线、下标a,b表示现行河口三角洲和废弃河口水下三角洲。6海底地貌类型符号海底地貌类型符号应符合表1规定。表1海底地貌类型符号编号地貌类型地貌类型代码图例详情制图参数6.1海岸带地貌6.1.1潮滩CLlCLIe3诩质潮ab沙就C螺石谶d树林流e里潮”通I贝光湾面色:C8M9Y306.1.2海岸平原CL2CL2一一a海积平原b海蚀庠麻面色:C22M8Y326.1.3海岸阶地CL3CL3i
12、ta海枳阶地1b海蚀防生面色:C23M15Y476.1.4漓湖CL4ClA面色C15,线色ClOO6.1.5河口水下三角洲ICL5CL5.Jo2现行河口水下三角洲面色:C25M40线色:C41M9Y53简要说明6.1.6类型说明:全新世时期因海面上升沉没在海面以下的海岸阶地。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示,下标代码a,b表示水下堆积阶地和水下侵蚀阶地。617类型说明:指海岸带的水下斜坡部分,系低潮线以下到波浪作用的下界(一般水深20m40m)之间的地带。常被海湾、河口三角洲和水下阶地等所间断而呈不连续分布,按堆积、侵蚀作用强弱,分为水下堆积岸坡、水下侵蚀岸坡和水下侵蚀堆积岸坡。1 .水下堆积岸坡分布
13、于大河河口附近,岸坡坡度较小(0。03:0。04,),宽Iokm40km0沉积物较细,多为泥质粉砂和粘土,与大河悬移质泥沙大量入海和随沿岸流扩散、堆积相关。2 .水下侵蚀岸坡分布于浪强、入海陆源碎屑少的基岩海岸、黄土海岸、废河口三角洲海岸等下面,岸坡陡(3。)、窄,沉积物主要为砂、砾质沉积物组成。为海洋动力较强的高能侵烛作用形成的水下岸坡。3 .水下侵蚀堆积岸坡水下堆积岸坡与侵蚀岸坡之间的过渡型岸坡。沉积物主要来自近岸中、小河流和沿岸侵蚀物质。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示,下标代码a,b,c表示堆积的或侵蚀的,如水下侵蚀堆积岸坡。类型说明:分布在海湾内,受河流和海洋携带的大量沉积物堆积作用形成的平
14、坦的海底堆积平原地貌。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示。6.2624类型说明:分布在内陆架,受河流和海洋携带的大量沉积物堆积作用形成的海底平原地貌。表层的现代沉积物较复杂,除岸边沉积物较粗外,绝大部分为粉砂粘土质沉积物。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示。6.2.2 类型说明:分布于陆架区,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时期,河流和海洋等水动力甚至风力作用冲蚀和堆积形成的平原地貌,虽经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受现代水动力的改造,仍以残留沉积物为主体的地貌形态。沉积物以砂质沉积物为主体。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示,下标代码1,2,3表示平坦的陆架残留堆积平原、倾斜的陆架残留堆积平原、起伏的陆架残留堆积平原。6.2.3 类型说明:早期形
15、成的堆积平原经冰后期海侵或现代海流、潮流、波浪作用长期改造而形成的陆架平原地貌,沉积物一般为砂泥质,其上常发育古三角洲I、古湖沼洼地、古河谷、水下阶地、古沙堤和现代冲刷槽、沙波等。编号地貌类型地貌类型代码图例详情制图参数6.1.5河口水下三角洲ICL5CL5b*0y*o*I干不、0.82.0废弃河口水下三角洲面色:C25Y40线色:C64M9Y316.1.6水下阶地CL6CL6.地积的b侵蚀的面色:C22M8Y326.1.7水下岸坡CL7CL7堆枳的b侵蚀的c.侵蚀堆帙的面色:C19M11Y336.1.8海湾堆积平原CL8CLA面色:C10M5Y456.2大陆架地貌6.2.1陆架堆积平原SHl
16、SIul1的23公伏俏面色:C10M2Y266.2.2陆架残留堆积平原SH2S2j半电的2健3由3起伏的面色:C15Y376.2.3陆架侵蚀堆积平原SH3SH31:平但第2修於晌3闻伏的面色:C16Y37简要说明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示,下标代码1,2,3表示平坦的陆架侵蚀堆积平原、倾斜的陆架侵蚀堆积平原和起伏的陆架侵蚀堆积平原。6.2.4 类型说明:由海流、潮流、波浪长期强烈冲蚀而成的陆架平原地貌。侵蚀平原上通常发育密集的侵蚀浅洼地和明显的古河道(沉溺谷)、沉溺的沿岸古沙堤或水下阶地。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示,下标代码1,2,3表示平坦的陆架侵蚀平原、倾斜的陆架侵蚀平原和起伏的陆架侵蚀平原。
17、6.2.5 类型说明:晚更新世海平面下降或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导致古河口进退而形成的不同时期扇形堆积体。一般发育在水深数十米至陆架外缘,底质属残留沉积。有的几个三角洲扇形体相互叠置,并经过后期海洋水动力改造,常为厚、薄不等的现代沉积层掩埋,其形态不如现代水下三角洲典型。符号说明:使用面色、线条和代码表示。6.2.6 类型说明:陆架区高于周围海底数米或数十米的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的堆积体。组成物质一般为砂质,较邻近地貌体的粗,滩面上可发育沙波、小型沙丘和小型沟槽等微地貌。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示。6三类型说明:具有坡度平缓的台面和坡度较陡的台坡的水下正地形,台面水平投影一般大于台坡水平投影,其形
18、成和发展与现代堆积作用和基底断块构造相关,按照成因分为陆架堆积台地和陆架构造台地。1 .陆架堆积台地通常分布在内陆架堆积作用强烈的现代沿岸地区,由大河及近源中、小河流入海泥沙堆积而成。沉积物以粉砂、粘土为主,顶部可形成活动的风暴沙丘和强潮流形成的脊、槽相间的次级线状地貌。2 .陆架构造台地成因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分布于长期处于构造隆升或阶状断裂发育区,四周为多组构造围限。台地上常覆现代沉积盖层,台面上多见裸露的基岩残丘。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示,下标代码a,b表示陆架堆积台地和陆架构造台地。6.2.8 类型说明:内陆架由于强潮流的往复(往复流速大于05mslms)形成的脊状砂质堆积体,多个沙脊
19、体和沙脊之间的槽沟成条带状相间分布形成陆架现代潮流沙脊群,沙脊体长度一般IOkm50km,宽2km5km,高5m20m0当潮流流速降至0.5m/s以下,往复流转为旋转流时,形成平缓的浅滩状砂质堆积体,也称潮流沙席。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示,上面叠加695潮流沙脊的形态符号。6.2.9 类型说明:陆架上呈阶梯状分布的水下平台,是沿岸浅海或滨海大陆的由于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才被海水淹没形成的。陆架阶地较宽阔,宽度不一,它的前、后缘陡坎转折极明显,阶地上的沉积物表层多为现代海洋沉积物,底层多为陆地河流冲积物(砂砾层)或是滨海相对较粗粒的碎屑沉积物,有时还分布有珊瑚礁或冰川堆积物。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
20、示。编号地貌类型地貌类型代码图例详情制图参数6.2.4陆架侵蚀平原SH4SH41平坦的2倾同的3起伏的面色:C28Y356.2.5陆架古三角洲SH5SH520-我2dhi陆架古三角洲面色:C41M9Y53线色:C64M9Y316.2.6陆架浅滩SH6SII6面色:C17M1Y346.2.7陆架台地SH7SH7,d堆积的b构造的面色:C17M1Y346.2.8陆架现代潮流沙脊群SH8底面色C21M3Y47符号面色C12M2Y43填充点色和边线色C66M57Y72K126.2.9陆架阶地SH9SH9:,增积的b构造的面色:C17M1Y34简要说明类型说明:大陆架上深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的比周围低洼的地
21、形。根据其成因分为陆架侵蚀洼地、6.2.10陆架构造洼地和陆架古洼地。1 .陆架侵蚀洼地陆架区长期受潮流或海流侵蚀冲刷形成的低洼地形,沉积物多为全新世早期及之前形成的残留沉积。2.陆架构造洼地受持续下降的断陷盆地控制的低洼地形,周缘轮廓清晰,边缘坡度陡,底面平坦,偶有孤丘分布,第四系沉积最厚达数百米。3 .陆架古洼地晚更新世海平面下降时期发育的湖沼、泻湖盐沼、河谷等地带在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后演变形成的低洼地形,洼地内表层为全新世海相沉积,下层为晚更新世及以前的陆相沉积层。符号说明:颜色加代码表示,下标代码a,b,c表示陆架侵蚀洼地、陆架构造洼地和陆架古洼地。6211类型说明:低海平面时期由于强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50 000 1:500 000 1:1 000 000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 1:250 000 1:500 1:1 000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报批稿 250 500 海底 地貌 分类

链接地址:https://www.31doc.com/p-57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