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 学习《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研讨发言材料合集.docx
《5篇 学习《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研讨发言材料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篇 学习《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研讨发言材料合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研讨发言材料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乡村全面振兴的“幸福之路”,谱写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走好“深耕厚植绘蓝图”的梦想之路,在“一草一木总关情”中谱写“乡村振兴展新颜”的发展“新篇章”。乡村,是国家的根与魂,承载
2、着亿万农民的幸福生活梦想。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下,乡村全面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环。广大党员干部应心怀乡村,情系农民,以“深耕厚植”的韧劲,在田野间播种希望,收获未来。要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农民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将浓厚的为民情怀融入每一项决策、每一项行动中。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持续用力,精准施策,将一张张“产业兴旺图”转化为“农民富裕图”,将“基础设施提升计划”变为“美好生活实景图”,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注重挖掘乡村
3、文化,保护传统村落,让乡愁成为乡村振兴的独特魅力,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走好“创新驱动促转型”的升级之路,在“一业一态求卓越”中谱写“产业升级谱华章”的变革“新篇章”。创新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动力。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广大党员干部应成为乡村产业创新的“领航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引入现代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农业+
4、文化”等新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产业链。要鼓励和支持乡村创业创新,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提供创业平台,激发乡村经济活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措施,培育一批乡村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整体提升,让乡村产业在创新驱动下焕发新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走好“共建共治享和谐”的善治之路,在“一心一意促融合”中谱写“社会治理显温情”的和谐“新篇章”。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广大党员干部应成为乡村治理创新的“践行者”,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创新。要
5、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乡村社会活力。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农民法治意识,维护乡村社会公平正义。同时,要注重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加强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通过一系列举措,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成为和谐稳定、充满温情的幸福之地,让农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感悟1月
6、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规划提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与人民群众保持“同频、同向、同步”,真正写好乡村振兴“为民篇”。始终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温度,拉满民生底色“成效值”。“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想,解群众之所需。”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里,广大党员干部们应勇于肩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成为不惧艰险
7、的“领航者”、毅然前行的“开拓者”,努力用实际行动托起人民群众稳稳幸福。当前,乡村依然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弱项,离现代化生活条件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人民群众最真切的民生痛点,需要我们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温度,主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实意换来民心。民生底色如何,关键看人民,要努力为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着想,从改善基础设施、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各角度切入,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同理心换位思考,从人民群众角度出发制定举措、规划路线,才能真正确保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向发力”,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度,
8、拉满幸福亮色“成效值”。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上要取得实质性胜利,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乡村全面振兴当“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更要勇于开拓创新,谋划好乡村的长足发展,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广大党员干部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更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要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尝试新方法、新路径,以创新驱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向前推进,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善于利用优质资源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在培育“新农人”方面,找准人才留不住的关键因素,着力打好人才政策”组合拳”;在帮助困难群众方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情用心给予政策、资金、技术
9、指导,通过一系列具体而显著的进步,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书写优异答卷。始终与人民群众“同步前行”,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度,拉满先锋本色“成效值”。“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将面临无数的挫折与挑战,也会经历千锤百炼,既会遭遇艰险“拦路虎”,也要啃下“硬骨头”,唯有“聚众力、汇众智”方能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尊重人民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主体地位,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度,凝聚同步前行的思想共识,既要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学会汲取群众智慧和力量,又要主动发掘农村的致富能手、能工巧匠、优秀人
10、才等一起携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再上新台阶。要坚持党建引领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团结一致的组织引领力;多点发力建优农村党员队伍,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编织好党群关系“同心结”;多管齐下推进基层治理,汇聚民智民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让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携手一起在奋斗中获得成就感与荣誉感。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学习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
11、抓手。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入基层一线,做到与乡村振兴同行、与人民群众同向,执“党建、产业、人才”之笔,循着规划指引,共同绘就乡村全面振兴“锦绣图”。于“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处提笔,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党建引领”锦绣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火车头”,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纽带”。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方面,要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定期开展产业升级、环境整治、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专题培训L确保乡村振兴中的利民便民政策和资金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另一方面,要抓好农村基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5篇 学习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研讨发言材料合集 学习 乡村 全面 振兴 规划 2024 2027 研讨 发言 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