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人在管理岗工作按干部退休案例.docx
《女工人在管理岗工作按干部退休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工人在管理岗工作按干部退休案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浙江一供电局女职工因被强行退休状告人事局作者: 袁爽 发布时间: 2009-07-30国有企业在用工制度改革中所引发的职工权益保障问题,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 原工人被聘任为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五年以上, 在聘用岗位上退休、 退职的女工, 可按规定选择50 岁或 55 岁退休。但在单位做了 30 多年会计的浙江台州仙居县供电局女职工张鑫花,却被单位突然以年龄到 50 岁为由退休,她一纸诉状将当地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和自己所在单位告上法院。单位提前 5 年将她办理退休 她向法院讨说法原告张鑫花于1987 年 3 月调入浙江台州仙居县供电局企财科
2、做会计。 1995年 12 月 12 日, 仙居县供电局与张鑫花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 合同条款中约定,张鑫花 “按现在企财科的工作履行岗位职责” , 并得到了当地人事劳动局的鉴证。原告连续从事会计工作三十多年, 历任仙居县供电局的助理会计师、主办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组组长等职。今年 4 月初,张鑫花突然得到自己被批准退休的消息,感到十分震惊。她认为,今年自己刚满50 周岁,按照相关规定,像她这样在会计岗位工作的女职工,有选择自己在50 岁退休还是55 岁退休的权利。据张鑫花了解,今年3 月 25 日,仙居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根据仙居县供电局的申请, 批准将她退休。 因此, 她认为仙居县人事劳
3、动社会保障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严重违法, 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 为此, 她以仙居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为被告, 以仙居县供电局为第三人, 向仙居县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 要求撤 消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单位没给她发聘书 但她一直在会计岗位工作在庭审中, 原告张鑫花、 被告仙居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以及第三人仙居县供电局,就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以及实体内容进行激烈地质证和辩论,使本案争议的焦点逐渐露出水面。原告认为自己具备助理会计师的任职资格,自 1987 年 3 月,一直在仙居县供电局企财科做会计。1988 年 12 月 30 日至1990 年 12 月 30 日,仙居县供电局聘任她为助理会计师
4、1995年 12 月 12 日,仙居县供电局与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直至被批准退休, 一直担任仙居县供电局的会计工作, 这种事实的用工关系客观存在。据此,按照相关规定,她有选择到 55 岁退休的权利。而被告和第三人认为, 1988 年 12 月 30 日至 1990 年 12 月 30 日,仙居县供电局聘任张鑫花为助理会计师属实。但此后,没有继续发聘书聘任她,因此,张鑫花不能享有退休年龄选择权。 被告根据有关规定, 核准张鑫花退休的行政行为是正确合法的。未发聘书却在此工作了 30 年 是否存在聘用关系在庭审中,法庭归纳了双方争议的焦点。双方对张鑫花从1987 年起即在第三人处一直从事会
5、计一职无争议。 争议的焦点是,从1990 年 12 月 30 日之后,第三人未再给原告下过会计岗位聘书,但原告继续在第三人处从事原会计工作。此种行为是否使第三人与原告构成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关系。原告代理人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张荆认为: 是否构成聘任关系, 应结合几个方面来考察。 聘书只是形成聘任关系的一种书面表现形式,并不是认定构成聘任关系的唯一标准。原告方从 1987 年起即在第三人处从事会计工作,其间从未间断。不管第三人给原告是否下达聘书, 原告的工作岗位从未改变过。 从原告的实质工作内容来看, 原告与第三人毫无疑问是属于事实上的聘任关系。 如果仅以第三人的聘书来
6、认定是否构成聘任关系, 无疑是加大了劳动者的举证义务, 这与劳动法侧重于保护劳动者利益的立法初衷相违背的。另外, 原告在第三人处从事会计岗位工作, 作为用人单位理应依照法律规定给原告下达专业技术岗位聘书。 应当履行的义务未履行是第三人不作为。 被告作 为劳动管理部门, 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理应采取监督、 纠正态度。 而不能以此 为理由主张聘任关系不成立。8 年前有相同遭遇女职工曾经胜诉记者了解到, 早在 8 年前, 与张鑫花有相同遭遇的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职工王文娟经历了一审败诉后, 在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二审判决中取得胜诉。1996年 6月 28 日, 绍兴市劳动局对王文娟作出了按工人
7、身份退休的具体行政行为,王文娟不服,向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结果,一审判决对王文娟要求在管理岗位工作不予支持,驳回了其申诉请求。王文娟不服上诉。王文娟申诉认为,本人自 1982 年起一直在厂管理岗位工作,从未间断过。 1996年 2月在本人满50周岁时,厂方让本人选择按工人年龄退休还是按干部年龄退休, 本人选择按干部年龄退休。 为此, 本人仍在管理岗位上继续工作至1999 年 6 月。依照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本人应按干部身份退休。2001 年 6月 8 日,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此案。并作判决认为,王文娟绍兴市劳动局于 1999 年 6 月 28 日作出的对其以工人身份退休的审批
8、行为, 违反有关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原判支持绍兴市劳动局的错误的 具体行政行为,属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申诉请求予以纠正。张鑫花状告人事局一案没有当庭宣判,本网记者将继续关注。来源: 中新网王某某诉绍兴市某局退休审批具体行政行为案来源:法律互联时间: 2007年 10月 10 日 16:25王某某诉绍兴市某局退休审批具体行政行为案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1)绍中行再字第 1 号原审上诉人:王某某,女, 1946 年出生。原审被上诉人:绍兴市某局。法定代表人:金某某,局长。委托代理人:傅某某,绍兴市某局干部。委托代理人:陈某某,绍兴市某局干部。王某某与绍兴市某局不服退休审批具
9、体行政行为一案, 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法院于 1999 年 12 月 10 日作出(1999)越行初字第17 号行政判决,王某某不服上诉,本院于 2000 年 3 月 6 日作出(2000)绍行终字第5 号行政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王某某不服,仍向本院提出申诉,本院于 2001 年 5 月 22 日作出 (2000)绍中行监字第 2 号行政裁定书, 决定对本案进行再审。 现本院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 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原审上诉人王某某、原审被上诉人绍兴市某局的委托代理人傅某某、陈某某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1996年 6 月 28 日, 绍兴市某局对王某某作出了按工人身份退休的具体行
10、政行为, 王某某不服, 向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审判决根据绍兴市某局的举证并经庭审质证, 认定王某某于1979 年 12 月调入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工作,先后在车间、职工学校、财务科、行政基建科工作。 1992 年至1995年连续被聘为管理岗位工作。 1995年 9 月 29 日, 又签订劳动合同一份, 合同载明王某某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并在管理岗位工作。 同时约定, 签订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单位可以变更岗位。 1997年 3 月,因企业所属食堂不再实行承包责任制, 不设专职会计, 在动员王某某退休未成后, 经厂务会讨论决定,将王某某调往车间工作,因王某
11、某坚持要求在管理岗位工作,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于1997 年 6 月发出通知,通知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后又发出解除王某某劳动合同的决定的文件。王某某对解除劳动合同不服,向绍兴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1997 年 11 月绍兴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了绍市劳仲裁字(1997)第 12号仲裁决定书,对王某某要求在管理岗位工作不予支持, 驳回了其申诉请求。 王某某不服向本院起诉和向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但请求未给予支持。 1999年 6 月 28 日,绍兴市某局根据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的申报,结合其档案记载,签署了“经请示省劳动厅,该职工为工人身份退休” 的审批意见。 一审判决
12、认为, 绍兴市某局根据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上报的 “绍兴市企业职工缴费年限审批表” , 结合王某某的工作年限、在管理岗位时间及实际年龄作出的审定意见, 符合有关规定。 对于王某某认为其应以干部身份退休,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同时其要求绍兴市某局赔偿的请求,显属不当, 遂判决: 维持绍兴市某局 1999 年 6 月 28 日作出的对王某某作为工人身份退休的具体行政行为; 驳回王某某其他诉讼请求。 王某某不服上诉, 二审判决除认定一审判决的事实之外,另查明, 1998年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未聘用王某某为管理人员。 判决认为, 王某某与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签订了劳动合同,但1996
13、年以后王某某一直未被该厂继续聘用,其在管理岗位上工作时间不符合浙江省劳动厅1995 年浙劳政第 103 号文件中选择按干部(技术)人员退休年龄的条件。 绍兴市某局根据王某某的工作年限, 在管理岗位上的时间及实际年龄所作审核意见,并无不当。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王某某申诉认为, 本人自1982 年起一直在厂管理岗位工作,从未间断过。1996年 2 月在本人满50周岁时, 厂方让本人选择按工人年龄退休还是按干部年龄退休, 本人选择按干部年龄退休。 为此, 本人仍在管理岗位上继续工作至1999年 6 月。 依照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本人应按干部身份退休。 绍兴市某局于 1999 年 6 月
14、 28 日作出的对本人以工人身份退休的审批行为, 违反有关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原判支持绍兴市某局的错误的具体行政行为, 属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申诉请求予以纠正。绍兴市某局在一审诉讼中,向法院提供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即国发(1978)104号文件、浙劳复(1998)29号复函、浙劳政(1996)70号文件、浙劳政 (1995)103号文件、浙劳险(1999)121 号文件、浙劳力 (1992)56号文件等,以证明国家规定的工人退休年龄为 50 周岁, 干部退休年龄为 55 周岁; 在用人单位全部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后,在用人单位内,原工人聘用到干部(技术 )岗位连续工作满五年,并在
15、该岗位退休的,其退休年龄条件,可由本人选择,既可选择按工人年龄条件退休, 也可按干部年龄条件退休; 工人选择干部年龄退休的, 必须由职工本人在年满50 周岁时作出明确选择,选择后应严格按选定的退休年龄执行, 中途不能变更等政策。 同时, 绍兴市某局还提供了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 1992 年至 1995 年的管理人员聘用文件四份和一份 “关于王某某同志有关问题的说明”,以证明王某某于 1992 年 1995年被厂方聘用为管理人员,但王某某是工人身份, 无专业技术职称, 虽是单位管理人员, 但所在岗位不属该厂干部(技术 )岗位,实行劳动合同制后,被聘为管理人员时间为壹年, 1996 年度未被
16、聘为管理人员。 在一审质证时, 王某某对四份聘用文件无异议, 对一份 “说明”有异议,认为本人有会计证,属专业技术人员,自 1982 年起本人在管理岗位工作未间断过, 有厂方历年的劳动组织名单、 聘用文件和劳动合同为凭。 由于 1995年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均以合同确定的岗位为准,故1996 年全厂管理人员不再用文件形式聘用, 并非像 “说明” 中所说的 1996 年本人未被聘为管理人员。在一审诉讼中, 王某某提供了会计证、 证人陈韫、 冯丽娟、 周成余等的书面证明、1995年的劳动合同、 企业职工交费年限审定表、1990、 1991 年的劳动组织名单、1999年 6月 20 日的会计移交清
17、册等, 以证明本人自 1982年始至 1999年 6 月一直在厂管理岗位工作的事实。 绍兴市某局对王某某提供的交费年限审定表、 劳动合同无异议, 对其他证据有异议, 认为会计证只能证明王某某有上岗资格, 其他 的证人证言因系个人证明,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在二审期间王某某提供了证人沈金梅、 徐国泰、 孙文衍的书面证言, 证明王某某一直以来在财务科、行基科工作,在其50 周岁时,厂部征求其意见按干部年龄退休还是按工人年龄退休, 王某某表示按干部年龄退休, 还打过报告的事实。 经庭审质证, 绍兴市某局提出异议认为, 科室人员不一定是被聘为管理人员,应以聘书为准。在再审期间, 王某某提供了绍兴市档
18、案馆出具的存档在该馆的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的 1984 年至 1987 年的劳动组织名单,证明其在1984 年起就在厂财务科工作了的事实。 经庭审质证, 绍兴市某局提出异议认为, 在财务科工作, 并不能说明王某某在干部技术岗位工作。 在庭审中, 本院出示了由本院调查收集的证据: 从绍兴市档案馆调取的 1988 年至 1989 年的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的劳动组织名单, 证明该期间王某某在厂财务科工作。 对刁学刚、 周观仁、方春华、 章光荣的调查笔录, 证明在他们任职和工作期间, 王某某在管理岗位工作。周观仁、方春华还证明,在王某某满50 周岁时,有文件规定,可以由其选择按 50 周岁
19、或 55 周岁退休, 厂方如何决定不清楚, 但结果是留王某某在行政基建科工作的事实。本院向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书面咨询函和该厅的复函,以证明浙劳政(1996)70号文件中“连续工作满五年”,既包括全员劳动合同制度实行以后,由工人聘用到干部(技术) 岗位连续工作满五年的情况,也包括在全员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前由工人聘用到干部(技术)岗位,并在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后仍被聘用在干部(技术)岗位连续工作五年的情况。对于上述本院收集的证据,经庭审质证,王某某没有异议,绍兴市某局有异议认为,即使王某某在满50 周岁时打过报告,但还有一个单位同意不同意问题。文件中的干部(技术 )人员与管理人员不是同一个概念。本
20、院认为,绍兴市某局提供的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的 1992 年至1995年的管理人员聘用文件的证据能证明本案的事实,本院予以采信。绍兴市某局提供的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的一份 “关于王某某同志有关问题的说明”,缺乏证据的客观性,本院不予采信。王某某提供的调取于绍兴市档案馆的1984年 1987年的劳动组织名单和盖有厂方公章的 1990年 1991 年的劳动组织名单、 1995年与厂方订立的劳动合同、 1999年 6 月 20 日的会计移交清册及本院调取的 1987 年 1988年劳动组织名单等证据,能够证明本案的事实,本院予以采信。王某某提供的陈韫、冯丽娟、徐国泰、孙文衍等八位证人的书
21、面证言及本院调查取得的刁学刚等三位证人的证言, 能相互印证本案的事实, 形成证据锁链,本院予以采信。绍兴市某局提供的国发(1978)第 104 号等文件,以及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给本院的复函, 系与本案有关联的规范性文件, 本院予以确认。根据上述予以采信的证据, 本院确认, 王某某于 1979 年 12 月调入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原为绍兴茶厂)工作。自 1984年起先后在教育科、财务科、行政基建科等管理岗位工作。 1995 年 9 月 29 日王某某与厂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工作岗位为管理岗位。 1996年 2 月,在王某某年满50周岁时, 本人作出了按干部年龄退休的选择
22、 嗣后, 王某某继续在行政基建科工作。1997 年 4 月厂方因故调离王某某去车间工作,王某某坚持要在管理岗位工作,厂方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双方遂形成劳动争议纠纷。 1999年 4 月经本院终审判决,撤销厂方解除王某某的劳动合同的决定。 1999 年 6 月 20 日王某某办理会计移交手续。 1999年 6 月 21 日厂方填写 “绍兴市企业职工缴费年限审定表”确定王某某的退休时间为 1996 年 2 月,并报绍兴市某局审批。绍兴市某局在该审定表中签署了 “经请示省劳动厅, 该职工作为工人身份退休, 参加工作时间为1965年 8 月”的审定意见。本院认为, 王某某自 1984 年至 19
23、99 年 6 月连续在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的管理岗位工作,事实清楚,证据充分。1996年 2月,王某某在满五十周岁时,作出了按干部年龄退休的选择,且工作至1999 年 6 月,其在管理岗位连续工作的年限及本人作出的选择等,均符合国务院国发 (1978)104 号、劳动部劳部发 (95)309号、浙劳政(1995)103号、浙劳政(1996)70号等文件中规定的按干部年龄退休的条件。原审判决认定王某某自 1996 年以后一直未被该厂继续聘用为管理人员,其在管理岗位上工作时间不符合浙江省劳动厅1995 浙劳政第 103号文件中选择按干部(技术 )人员退休年龄的条件,属认定事实错误,应予纠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人 管理 工作 干部 退休 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