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糖果制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
《2025《糖果制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糖果制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糖果制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发现并有效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糖果制品生产、加工、包装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人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第三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
2、针,倡导“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质量的良好氛围。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 .操作人员在高温熬煮设备旁未佩戴防烫护目镜及隔热手套,直接接触裸露的蒸汽阀门或高温管道,导致烫伤风险。2 .清洁人员未按SoP执行ClP(在位清洗)系统操作,擅自缩短清洗时间或降低碱液浓度,导致设备残留污染。3 .原料投料未执行双人复核制度,误将过期乳粉或受污染的果浆投入生产,引发微生物污染或化学毒素风险。4 .维修制冷系统时未执行Lc)TO(能量隔离)程序,直接关闭电源后未悬挂警示标识,导致
3、设备意外启动引发机械伤害。5 .未按标准操作规程执行金属检测,忽略金属探测器灵敏度校准,导致不锈钢碎片混入糖果产品。6 .未实时监测灌装线封口真空度及密封性,凭经验判断封口质量,导致漏罐或微生物二次污染风险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杀菌设备未配备自动泄压装置或温度超限报警系统,存在超压运行导致爆管风险。2 .高速灌装线传送带防护罩缺失或固定不牢,运转中可能夹伤操作人员手指。3 .金属检测器未定期校准,灵敏度低于国家标准(如铁质异物21.5mm未报警)。4 .液氮速冻设备紧急切断阀响应延迟,突发泄漏时无法自动关闭气源。5 .包装线热封机温度控制系统故障,导致封口强度不达标(剥离力8N)
4、o6 .制冷机组冷凝器翅片积尘未及时清理,能效比下降30%以上等。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车间地面排水沟堵塞导致积水,潮湿环境使霉菌滋生风险增加2.7倍。2 .洁净区更衣室未配置静电监测仪,操作人员未佩戴防静电服进入灌装车间。3 .液态糖储存罐区未设置防雷击装置,雷雨季节存在静电积聚引发火灾风险。4 .氮气管道法兰连接处未使用防爆型密封垫,泄漏时可能形成可燃气体聚集。5 .原料仓库温湿度监控失效(温度25寸/湿度65%),导致巧克力制品脂肪bloom发生率上升。6 .厂区绿化带与车间距离15米,且种植易招虫害的月季、菊花等植物等。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未建立动态风险数据库,2
5、024年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的12起糖果异物事故案例未更新至企业培训教材。2 .未执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设备清单要求,或新增液氮设备未及时备案。3 .食品安全总监未每季度组织风险研判。4 .未对进口原料(如阿拉伯胶)实施农残月度抽检。5 .洁净区消毒记录造假,未执行GMP要求的紫外线照射时长。6 .未建立应急演练效果评估机制,液氮泄漏演练中未验证疏散路线有效性等。第三章报告途径第五条为确保员工报告事故隐患的渠道畅通,公司设立以下报告途径:1 .线下报告:员工可直接向所在部门的安全员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员负责初步核实并上报至安全管理部门。2 .线上报告:公司开通了微信群、邮箱、电话等线上报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果制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2025 糖果 制品 生产 企业 事故隐患 内部 报告 奖励制度 修订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