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doc
《完整版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林资发200361 号文件附件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二 00 三年四月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调查目的与任务 为了统一全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 方法、深度和成果等技术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中华人 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等制定本规定。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 简称二类调查 ) 是以国有林业局 (场) 、自然保护区、森林 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 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
2、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 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调查成 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 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 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第二条 调查范围与内容一、调查范围 森林经营单位应调查该单位所有和经营管理的土地;县级行政单位应调查县级行 政范围内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二、调查内容( 一 ) 调查基本内容包括:1. 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 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
3、行或调整 (复查)经营区划;2. 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 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 4. 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 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 5. 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 二 ) 下列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的详细程度,应依据森林资源特点、经营目标和调查目的以及以往资源调查成果的可利用程度,由调查会议具体确定:1. 森林生长量和消耗量调查;2. 森林土壤调查;3. 森林更新调查;4. 森林病虫害调查;5. 森林火灾调查;6.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7. 生物量调查;8. 湿地资源调查;9. 荒漠化土地资源调查;10. 森林景观资源调查;11. 森林生态因子调查;12. 森林多
4、种效益计量与评价调查;13. 林业经济与森林经营情况调查;14. 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建议;15. 其它专项调查。第三条 调查会议制度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行调查会议制度。二、调查前,开展规划设计调查的经营单位由该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主持,县级 行政单位由上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县级人民政府共同主持召开第一次调查会议, 召集政府有关部门、经营单位、调查承担单位,以及与当地森林开发、经营、利用关 系密切的单位参加。组织、协调、确定规划设计调查的重大事项,落实调查经费,讨 论、审定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明确调查工作中各部门、各单位的任务和责任。三、调查结束后,经营单位的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由该
5、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主持, 县级行政单位调查成果由上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共同主持,召开由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参加的第二次调查会议,对调查成果进行审核。调查成果经审核通 过后,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后方可使用。第四条各省(区、市 ) 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 12 月份将本省 ( 区、市)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基本情况进行汇总, 上报国务 院林业主管部门 。第五条 调查间隔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间隔期一般为 10 年。在间隔期内可根据需要重新调查或进 行补充调查。第六条 调查承担单位资质 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必须由具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对非持证单位完成的调查成果,森林资
6、源管理部门不予承认。二、对林地面积在10万hvm以上,或者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 1万hva以上的单位,需委托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三、其它单位的调查应由具有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七条 采用本规定之外的调查新技术、新方法时,调查承担单位应事先提出实施细则 (或实施方案 ),并向所在省 (区、市 )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批并报送国务 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在调查中应用。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调查的成果应符合 本技术规定。第八条 跨行政区域和经营范围的各项林业工程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应参 照本规定执行。各省 ( 区、市 ) 可在本规定基础上,
7、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 规定(实施细则 ),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第二章技术标准第九条地类一、分类系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土地类型分为林地和非林地两大地类。其中,林地划分 为8个地类,见表1。林地分类系统表表1序号一级二级三级1有林地乔木林纯林 混交林红树林竹林2疏林地3灌木林地国豕特别规疋灌木林其它灌木林4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圭寸育未成林地5苗圃地6采伐迹地无立木林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7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它宜林地8辅助生产林地、技术标准(一)林地1. 有林地: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有E闭度0.20以上、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 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
8、竹林。(1)乔木林:由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其中,乔 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w 4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当林带的 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w 8m时按片林调 查。乔木林分为纯林和混交林: 纯林 : 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 占总蓄积量 (株数) 的 65%以上的乔木林地。 混交林: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 量(株数)不到 65%的乔木林地。(2)红树林: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海潮能够达到的河流入海口, 附着 有红树科植物和其它在形态上和生态上
9、具有相似群落特性科属植物的林地。(3)竹林:附着有胸径2cm以上的竹类植物的林地。2. 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大于0.067人卅、郁闭度在0.10-0.19之间 的林地。3. 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 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 2行以上且行距w 2m当林带的缺 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w 4m时按片状 灌木林调查。(1)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 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参加森林覆盖率计算灌木林的有关 规定执行
10、2)其它灌木林: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4. 未成林造林地(1)人工造林未成林地: 人工造林 ( 包括植苗、 穴播或条播、 分殖造林 ) 和飞播造林 ( 包括模拟飞播 ) 后不到成林年限,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分布均匀,尚未郁闭 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人工造林当年造林成活率 85%以上或保存率80%(年均等降水量线400mn以下地 区当年造林成活率为 70%或保存率为 65%)以上; 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3000株/hm2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2500株/hm2以上, 且分布均匀。(2) 封育未成林地:采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尚未郁闭
11、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表2单位:年营造方式400mm年降水量以上地区400mm年降水量以下地区南方北方乔木灌木乔木灌木乔木灌木封山育林5-83-65-10(4-68-15丁5-8飞播造林5-74-75-85-77-105-7人工 造林直播3-82-64-83-64-10:4-8植苗、分殖2-52-42-62-53-83-6注:1慢生树种取上限,速生树种取下限;2、大苗造林、工业原料用材林由各省(区、市)自行规定;3、青藏高原参照北方地区。5.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 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6. 无
12、立木林地(1) 采伐迹地:采伐后保留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 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 中等等级的林地。(2) 火烧迹地:火灾后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 中等等级的林地。(3) 其它无立木林地 造林更新后,成林年限前达不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的林地; 造林更新到成林年限后,未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标准的林地; 已经整地但还未造林的林地; 不符合上述林地区划条件,但有林地权属证明,因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等需要 保留的土地。7.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1) 宜林荒山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 规划为林地的荒山、荒
13、 ( 海) 滩、荒沟、荒地等。(2)宜林沙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造 林可以成活,规划为林地的固定或流动沙地 ( 丘) 、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等。(3)其它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地的其它土地。8.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和其它有林地 权属证明的土地,包括:培育、生产种子、苗木的设施用地;贮存种子、苗木、木材和其它生产资料的设施用地;集材道、运材道;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检疫设施用地; 供水、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用地;其它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
14、二) 非林地 指林地以外的农地、水域、未利用地及其它用地。第十条 森林( 林地)类别 按照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森林资源分为生态公益林 (地)和商品林(地)二个类别。( 一) 生态公益林 ( 地) :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种质资 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 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1. 生态公益林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公益林 ( 地) 和地方公益林 (地)。(1)国家公益林 ( 地) :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划定, 并经国务院林业主 管部门核查认定的公益林(地),包括森林、林木、林地。国家公益林划分标准执行 林策发 20018
15、8 号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 (暂行) 。(2)地方公益林 (地):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划定, 并经 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公益林(地),包括森林、林木、林地。2. 生态公益林按保护等级划分为特殊、重点和一般三个等级,划分标准执行 7GB/T18337.2-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国家公益林 (地)按照生态区位 差异一般分为特殊和重点生态公益林(地),地方公益林(地)按照生态区位差异一般分 为重点和一般生态公益林(地)。(二)商品林(地):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 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第十一条林
16、种一、分类系统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五个林种、二十三个亚林种,分类系统见表3。林种分类系统表表3森林类别林种亚林种一、 生态公益林(地)(一)防护林11.水源涵养林12.水土保持林13.防风固沙林14.农田牧场防护林15.护岸林16.护路林17.其它防护林(二)特种用途林21.国防林22.实验林23.母树林24.环境保护林25.风景林26.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27.自然保护区林二、商品林(地)(三)用材林31.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32.速生丰产用材林33. 一般用材林(四)新炭林41.薪炭林(五)经济林51.果树林52.食用原料林53.林化工业原料林54.药用林55.
17、其它经济林二、技术标准1. 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 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有下列条 件之一者,可划为水源涵养林: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汇水区,主流与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 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流程在500km以下的河流,但所处地域雨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 响,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大中型水库与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m以内,小型水库与湖泊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 250m以内;雪线以下500m和冰川
18、外围2km以内;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2. 水土保持林: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地肥 力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土保持林:东北地区 (包括内蒙古东部 )坡度在 25度以上, 华北、 西南、西北等地区坡度在35度以上,华东、中南地区坡度在 45度以上,森林采伐后会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 因土层瘠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 土壤侵蚀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塬面,侵蚀沟、石质山区沟坡、地质结构疏松等易 发生泥石流地段的;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3. 防风固沙林:以降低风速、防
19、止或减缓风蚀、固定沙地,以及保护耕地、果园、 经济作物、牧场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者,可以划为防风固沙林:强度风蚀地区,常见流动、半流动沙地(丘、垄)或风蚀残丘地段的;与沙地交界250m以内和沙漠地区距绿洲100m以外的;海岸基质类型为沙质、泥质地区,顺台风盛行登陆方向离固定海岸线1000 m范围内,其它方向200m范围内的;珊瑚岛常绿林;(5) 其它风沙危害严重地区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94. 农田牧场防护林:以保护农田、牧场减免自然灾害,改善自然环境,保障农、 牧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农 田牧场防护林:
20、1) 农田、草牧场境界外100m范围内,与沙质地区接壤250-500 m范围内的;(2) 为防止、减轻自然灾害在田间、草牧场、阶地、低丘、岗地等处设置的林带、 林网、片林。5. 护岸林:以防止河岸、湖岸、海岸冲刷崩塌、固定河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 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护岸林:(1) 主要河流两岸各200m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各50m范围内的,包括河床中的雁翅 林;(2) 堤岸、干渠两侧各10m范围内的;(3) 红树林或海岸50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6. 护路林:以保护铁路、公路免受风、沙、水、雪侵害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 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护路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森林资源 规划 设计 调查 主要 技术 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