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标准文本.docx
《《社区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标准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标准文本.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CS13.200CCSA90DB4403深圳市地方标准DB4403TXXX-XXXX社区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mmunitydisasterriskassessment(送审稿)XXXX-XX-XX实施XXXX-XX-XX发布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 一般要求25 基本流程26前期准备37风险识别48 灾害风险分析49 灾害风险评价710 灾害风险地图及报告编制911 成果应用10附录A(资料性)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范围示例12附录B(资料性)主要识别单元和典型识别对象13附录C(资料性)风
2、险隐患清单示例14附录D(资料性)事前、事后风险控制能力评分标准示例16附录E(资料性)社区灾害风险地图(示例)18附录F(资料性)社区防灾减灾明白卡示例20附录G(资料性)社区防灾减灾联系卡示例22参考文献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焦圆圆、郭晓梅、王常效、杨波、习树峰、王雨洁、赵娜、江雨桐、孙亚南、林钦、王琛、刘长杰、王冕博、丁泽林、王丽娟。社区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1范围本
3、文件规定了社区灾害风险评估的一般要求、基本流程、前期准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灾害风险地图及报告编制、成果应用等。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深圳市社区(村)开展社区灾害风险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27682023公共安全城市安全风险评估MZ/T0312012自然灾害风险分级方法DB4403/T42019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致灾因子hazard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4、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的异变因子。来源:YJ-T13-2011,3.53.2孕灾环境diSasteLformativeenvironment由自然与人文环境所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中的一系列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与价值流动的过程一响应关系。来源:YJ-T13-2011,3.43.3承灾体exposure承受灾害的对象。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来源:GB/T26376-2010,2.13.4灾害风险disasterrisk以自然变异为主因导致的未来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来源:YJ/T132011,4.5.13.5灾害风险识别disas
5、terriskidentification发现、确认和描述现实或潜在灾害风险(3.4)的过程。来源:GB/T236942024,4.5.1,有修改3.6类别风险classificatoryrisk同一种类自然灾害风险(3.4)的集合。来源:GB/T427682023,3.8,有修改3.7点位风险siterisk类别风险(3.3)在地理坐标上的具体分布。来源:GB/T427682023,3.73.8区域风险regionaIrisk可能影响区域安全的灾害风险(3.4)。来源:GB/T427682023,3.9,有修改3.9灾害风险分析disasterriskanalysis理解灾害风险(3.4)类
6、型和特征,确定风险大小的过程。来源:GB/T236942024,4.6.1,有修改3.10灾害风险评价disasterriskevaIuation对比灾害风险分析(3.9)结果和风险分级标准,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来源:GB/T236942024,4.7.1,有修改3.11社区灾害风险评估communitydisasterrskassessment包括社区自然灾害风险识别(3.5)、灾害风险分析(3.9)、灾害风险评价(3.10)的全过程。来源:GB/T236942024,4.4.1,有修改3 .12社区灾害风险地图communitydisasterriskmap属于街区地图,用于提醒社区群众或
7、小区居民所在地区附近的灾害风险及隐患分布情况,以增强群众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来源:GB/T236942013,4.4.1,有修改4 一般要求4. 1社区灾害风险评估应满足“全面、科学、实用、动态”的基本原则。4.2社区应结合自身情况,每半年开展一次灾害风险评估,充分、全面分析社区正在面临或潜在的风险隐患,确定灾害风险等级,明确责任人,完善风险防治措施,确保风险管控实效。5基本流程社区灾害风险评估一般包括前期准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编制地图及报告、成果应用等七项基本流程,风险动态更新的结果贯穿于风险评估的全过程,成果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物资配备、宣
8、教培训和信息化建设。社区灾害风险评估基本流程见图1。评估后动前期准符点位风险评价a类别M险评价区域风险评价风险地图风险评估报告图1社区灾害风险评估流程6前期准备6. 1确定目标与依据明确社区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意义、预期目标、评估原则等内容。7. 2明确评估范围明确社区灾害风险评估的种类、范围、划分依据等内容(见附录A)。8. 3确定评估方法明确社区灾害风险评估所运用的主要评估方法。6.4资料收集及时更新社区灾害风险评估资料数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孕灾环境、致灾因子资料,包括社区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信息; 承灾体资料,包括社区人口、经济、交通、建筑等社会经济信息; 20年以
9、内的灾情资料,包括社区历史灾害类型、发生位置、受灾人口、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实物损失数量等情况,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结果; 现有灾害隐患清单,现行灾害风险隐患整治措施,社区现行灾害应急预案、应急能力评估、资源调查报告等; 社区应急队伍、装备、物资、防灾减灾设施及设备等情况; 社区灾害风险评估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划和标准等文件资料; 国内外灾害事件案例及调查分析资料,相关研究资料、技术标准等; 地理信息资料,社区辖区边界、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分布、水系分布等矢量数据资料。7风险识别7. 1识别方法风险识别基于已有的灾害隐患清单和历史灾情数据资料,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法的组合进行识别:座谈
10、交流、现场检查、查阅历史记录、系统分析法、场景分析法、综合推断法等。9. 2识别风险9.2. 1结合社区灾害事故网格化管理制度,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空间网格,作为灾害风险识别单元。1 .2.2社区灾害风险识别应以社区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为具体识别对象,梳理前期收集的数据资料,确定重点识别单元和重点识别对象(见附录B)。7 .2.3风险识别可与已有的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成果相结合。社区应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辖区风险隐患点排查和风险识别,通过识别,确定识别对象是否为隐患点,形成风险隐患点名称、隐患类型、所在具体位置、潜在风险、可能造成影响及损失、负责人等内容的风险隐患清单(见附录C)。8灾害风险分析8.1概述
11、在灾害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筛选出所需要分析的点位风险、类别风险、区域风险,采用定性、半定量、定量或以上几种组合的方法,开展风险分析。8.2点位风险分析10. 2.1确定可能性等级10.2. 1.1分析内容点位风险可能性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近年国内同类灾害事件发生频次和市区街道历史统计资料; 近年社区自然灾害隐患排查记录和风险评估报告; 专家现场检查记录。10.3. 1.2可能性等级划分基于灾害发生频次情况,将点位风险的可能性从大到小,划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五个等级,见表1。可能性等级评定是对识别对象的“历史发生情况”和“今后情况”两个维度进行打分,并取最大值作为可能性的评估结果。表
12、1发生灾害的可能性等级划分标准分值级别含义分级划分依据5高极有可能发生a)本辖区内平均每年发生1次以上,全市范围内每年发生;b)本辖区今后1年内至少发生1次。4较高很可能发生a)近10年内,本辖区内累计发生1次以上,全市范围内发生5次以上;b)今后1年内,本辖区可能发生1次。3一般可能发生a)近20年内,本辖区内累计发生1次以上,全市范围内发生2次以上;b)今后5年内,本辖区可能发生1次。2较低较不可能发生a)近20年内,本辖区内未发生,全市范围内发生1次以上,全国偶然发生;b)今后10年内,本辖区可能发生的次数不超过1次。1低基本不可能发生a)近20年内,全市范围内未发生,全国极少发生,国际
13、偶尔发生;b)今后20年内,本辖区可能发生次数不超过1次。10.4. 1.3可能性等级修正10.5. 1.3.1从自组织能力、监测预警能力、隐患排查能力3个方面分析社区事前风险控制能力,由评估专家逐项对事前风险控制能力各评分指标进行评分,取各项因素得分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得到事前风险控制能力分值(见附录D.1)。10.6. 1.3.2根据事前风险控制能力评分结果修正可能性分值,如事前风险控制能力强,可能性分值减少1分2分;反之,如事前风险控制能力弱则可能性分值相应增加1分2分。修正后的分值若大于5则可能性分值取“5”,等级保留“高”级;若修正后可能性分值小于1则可能性分值最终取“1”,等级保
14、留“较低”(见表2)。表2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分值修正项目名称分值修正对应事前风险控制能力分值12345可能性分值修正+2+10-1-28.2.2确定后果严重性等级8.2.2.1分析内容8.2.2.1.1点位风险后果严重性判定数据来源主要包括:a)点位可能接触人群和周边人群分布情况;b)同类自然灾害损失分析;c)情景构建、模拟分析和实验验证数据等。8.2.2.1.2根据灾害事故统计或典型案例,判断识别对象可能造成的死亡、失踪和受伤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倒塌和损坏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和产生的社会影响情况,根据后果严重性等级划分标准的评分,选择最大分值,作为风险发生后果严重性评分值。在此基础上,对
15、发生自然灾害的后果严重性从大到小,划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五个等级(见表3)o表3发生灾害的后果严重性等级划分标准分值级别含义分级划分依据5高影响特别重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本辖区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大于等于1人或受伤人口大于等于3人;(2)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大于等于500人;(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大于等于5间;(4)直接经济损失大于等于100万元;(5)引发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4较高影响重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本辖区因灾受伤人口大于等于2人;(2)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大于等于100人;(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大于等于2间;(4)直接经济损失大于等于50万元;(5)引发较严重的社会负面
16、影响。3一般影响较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本辖区因灾受重伤1人;(2)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大于等于50人;(3)倒塌房屋大于等于1间;(4)直接经济损失大于等于10万元;(5)引发一定范围的社会负面影响。2较低影响一般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本辖区因灾受轻伤1人;(2)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大于等于10人;(3)严重损坏房屋大于等于1间;(4)直接经济损失大于等于5万元;(5)社会负面影响较小。1低影响很小满足下列5项:(1)无因灾死亡、失踪人口或受伤人口;(2)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小于10人;(3)一般损坏房屋小于1间;(4)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5)无明显的社区负面影响。8.2.2.2后果严重性等
17、级修正8.2.2.2.1从应急保障能力、转移安置能力、共治共享能力3个方面分析社区事后风险控制能力,由评估专家逐项对识别对象的事后风险控制能力各评分指标进行评分,取各项因素得分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得到事后风险控制能力分值(见附录D.2)。8.2.2.2.2根据事后风险控制能力评分结果修正后果严重性分值,如事后风险控制能力强,后果严重性分值减少1分2分;反之,如事后风险控制能力弱则后果严重性分值相应增加1分2分。修正后的分值若大于5,则后果严重性分值取“5”,等级保留“高”级;若修正后,后果严重性分值小于1,则后果严重性分值最终取“1”,等级保留“较低”(见表4)。表4发生灾害的后果严重性分值
18、修正项目名称分值修正对应事后风险控制能力分值12345后果严重性分值修正+2+10-1-28. 3类别风险分析汇总相同种类灾害的点位风险分析结果,进一步梳理分析主要致灾因子导致的次生衍生灾害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形成类别风险分析结果。9. 4区域风险分析以相同识别单元为基础,汇总已完成的点位风险分析和类别风险分析结果,进一步梳理分析识别单元的孕灾环境和主要致灾因子导致的次生衍生灾害风险情况,形成区域风险分析结果。9灾害风险评价10. 1概述基于灾害风险分析结果,通过风险矩阵法确定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和水平,结合社区领导机构、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应急预案及演练、救援队伍、物资保障、应急响应和宣
19、传培训等指标情况,进一步明确风险可接受水平。9.2点位风险评价9. 2.1点位风险分级根据点位风险分析所得修正后的可能性等级和后果严重性等级,建立风险分级矩阵。将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4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表示(见表5)。表5风险等级划分标准风险等级后果严重性高较高一般低较低可能性高重大重大较大较大一般较高重大较大较大一般一般一般较大较大一般一般低较低较大一般一般低低低一般一般低低低9.2.2点位风险评估结果通过点位风险分级矩阵,得到各点位风险水平,经现场核实,形成社区点位风险清单。点位风险清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点位风险名称、所在具体位置、可能造成的影
20、响、风险等级描述、负责人及联系方式。1 .3类别风险评价9 .3.1类别风险分级汇总相同类别灾害的点位风险,参考类别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见表6),确定不同类别灾害的风险值和风险等级。表6类别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类别风险等级表征颜色划分标准重大红满足下列条件之一:重大级别的点位风险数量1个及以上;较大级别的点位风险数量3个以上。较大橙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较大级别的点位风险数量1个及以上,未达重大级别风险;一般级别的点位风险数量3个以上。一般黄满足下列条件之一:一般级别的点位风险数量1个及以上,未达较大级别风险;低级别的点位风险数量3以上。低蓝低级别的点位风险1个及以上,未达较大级别类别风险。9.3.2类
21、别风险评估结果汇总类别风险评价结果,形成社区类别风险清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类别风险名称、风险级别、主要风险成因、防范应对措施、负责人及联系方式。9. 4区域风险评价10. 4.1区域风险分级根据风险防控实际需要,将社区划分为一定精度的空间网格,汇总分析社区各空间网格内各类点位风险的数量和等级情况,参考区域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见表7),叠加历史灾害影响的空间分布,得到各空间网格的区域风险水平和灾害影响区域。不同灾种的区域风险可用不同类型的图片填充予以区分。表7区域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区域风险等级表征颜色划分标准重大红网格内满足下列条件之一:重大级别的点位风险数量1个及以上;较大级别的点位风险数量3个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区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社区 灾害 风险 评估 技术规范 标准 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