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技术规程(报批稿)》.docx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技术规程(报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技术规程(报批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CS91.100.30CCSQ13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XXXX2024代替DGJ32/TJ119-2011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reenproductionmanagementofready-mixedconcrete(报批稿)2024-XX-XX发布2024-XX-XX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前言II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44基本规定45厂区建设与管理56设备设施56.1一般规定56.2搅拌站(楼)56. 3原材料存储与输送56. 4生产排放物处理设施67预拌混凝土绿色设计67
2、 1一般规定67. 2原材料67. 3配合比设计68生产管理78. 1一般规定78. 2原材料管理78. 3生产过程管理78. 4生产过程管理79. 5监测控制89控制要求89.1原材料控制要求89.2生产排放物控制要求810碳排放管理8附录A(规范性)绿色生产评价10附录B(规范性)预拌混凝土单位产品碳排放量计算方法12附录C(资料性)预拌混凝土单位产品碳排放量计算示例16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代替DGJ32/TJ119-2011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与DGJ32/TJ119-2011相比,结构未有大的改动
3、除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控制要求”章节; 增加了“监测控制”章节; 删除了“施工现场”章节; 增加了“碳排放管理”章节; 增加了附录内容。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市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发展中心、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华东材料南京有限公司、江苏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江苏雨泉混凝土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钱晨、陆加越、程广林、赵春艳、刘建忠、王方刚、李德智、王子龙、万瑞、程家连、余韬、赵少鹏、郭飞、于路港。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
4、发布情况为:2011年首次发布为DGJ32/TJ119-2011;本次为第一次修订。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51003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366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17
5、5通用硅酸盐水泥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4915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8076混凝土外加剂GB/T9142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机GB/T10171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14902预拌混凝土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5176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7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36888预拌混凝土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T39701粉煤灰中镂离子含量的限量及检验方法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6、JGJ63混凝土拌合用水JGJ/T318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JGJ/T328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T223聚竣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486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JC/T2647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废水回收利用规范DB32/T3696江苏省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greenproductionofready-mixedconcrete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对混凝土生产全过程实施控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并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活动。3.2生产排放物productionemiss
7、ions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粉尘、废水、废浆和固体废弃物等。3.3废浆industriaIwastemud清洗混凝土搅拌设备、运输设备、泵送设备和搅拌站(楼)出料位置地面所形成的含有较多固体颗粒的液体。3.4生产性粉尘industrialdust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总称。3.5厂界factoryborder以法律文书确定的业主拥有使用权或所有权的场所或建筑物的边界。3.6预拌混凝土绿色设计greendesignofready-mixedconcrete按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理念,以实现低碳、低污染、高耐久为目的,进行预拌混凝土原材料优选
8、和配合比设计。3.7单位产品碳排放量carbonemissionsperunitofproduct生产1立方米预拌混凝土所消耗原材料、能源的隐含碳排放,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4基本规定4.1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应符合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4.2 新建预拌混凝土企业选址应符合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4.3 新、扩建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在建设前进行安全环境影响评价。4.4 预拌混凝土企业在新、改、扩建时,应严格将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4.5 混凝土绿色生产的内容应纳入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文件,指定专人负责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工作,并定期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4.
9、6 生产性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排放宜定期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4.7 预拌混凝土生产区域应通过封闭、隔离、喷淋等降尘措施减少生产性粉尘排放。4.8 预拌混凝土企业应配备相应的清洗设备,保持设备设施、运输车辆的整洁,同时将清洗水处理、回收利用。4.9 预拌混凝土企业应按照合同约定和标准规定,组织好材料、设备、运输车辆等生产资料,科学生产,合理调度。4.10 预拌混凝土企业宜按照本规程附录A完成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4.11 在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过程中,不得向厂界以外直接排放生产废水、废浆和废弃混凝土。4.12预拌混凝土企业应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10、4500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5厂区建设与管理5.1 厂区内的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应分区布置。5.2 生产区主要扬尘点应设置收尘降尘装置,在厂区内安装环境指标在线监测与视频监控设施,并能联网传输。5.3 生产区出入口应配备车辆清洗设施。5.4 厂区道路、骨料堆场和生产作业区地面应按满足生产和运输功能要求进行硬化,硬化地面坡度与坡向应合理设计。5.5 厂区内未硬化的空地应进行绿化或采取其他防止扬尘措施,且保持卫生清洁。5.6 车辆通道和人行通道应分开设置,并在地面做明显标识,应设置限速限高标识。5. 7厂区内应设置排水设施,并确保排水畅通,排水沟渠应用盖板覆盖,并应建有废水回收处理系统、
11、雨水收集系统,沉淀池、搅拌池及压滤设备等作业平台应设置防护栏杆。5.8 厂区内应设置封闭式生产生活废弃物存放处,分类存放,集中处理。5.9 厂区内用于生产、试验、维修所涉及的油脂、气类、化学试剂等物品应按相关要求存放。5.10 厂区门前道路和环境应符合环境卫生要求。6设备设施6.1 一般规定6.1.1 预拌混凝土生产全过程应选用技术先进、低噪音、低能耗、低排放的设备,并应符合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的相关规定。6.1.2 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技术档案,记录设备运行、维护、保养、检定等日常工作情况。6.2 搅拌
12、站(楼)6.2.1 搅拌层、配料层平台应设有除尘设备。6.2.2 搅拌主机卸料口应设置防止混凝土喷溅的设施。6.2.3 搅拌机主机内宜安装加压冲洗设备。6.2.4 搅拌站(楼)主体二层及以上部分、原材料上料、配料、搅拌等设施、设备均应进行封闭,采用防尘的采光设备。6.3原材料存储与输送6.3.1粉料仓顶及出料口应配置收尘装置。6.3.2 粉料入仓宜采用低噪音方式输送,入仓处应设置接气口。6.3.3 骨料仓及生产配料仓宜封闭,设置降尘、收尘装置。6.3.4 骨料装卸作业宜采用布料机或电动装载机。6.3.5外加剂储罐应配备防溢出防渗漏装置,建立异常情况处置机制并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置。外加剂储
13、罐及输送管道应做防腐防冻处理。6.3.6预拌混凝土企业宜配备智能过磅系统和原材料库存监控系统。6.3.7预拌混凝土企业原材料码头堆场及输送设备应封闭,设置除尘、降尘装置。6.4生产排放物处理设施6. 4.1预拌混凝土企业应配备生产废水、废浆零排放处理系统。7. 4.2预拌混凝土企业应配备砂石分离装置及废弃混凝土处置设备。8. 4.3预拌混凝土企业宜配备粉体混匀装置。7预拌混凝土绿色设计8.1 一般规定8.1.1 预拌混凝土绿色设计宜结合江苏省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32/T3696进行预拌混凝土原材料优选和配合比设计。8.1.2 预拌混凝土质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相关要求。
14、8.1.3 预拌混凝土应根据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作用等级和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进行配合比设计,宜采用化学外加剂和功能型材料。8.1.4 对于有抗裂防渗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应按江苏省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32/T3696的相关规定进行抗裂性专项设计。8.2 原材料9. 2.1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相关规定。水泥入罐温度不应大于60。10. .2粉煤灰性能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相关规定。粉煤灰中镂离子含量不应大于210mgkgo11. .3矿粉、石灰石粉、天然火山灰质材料等矿物掺合料以及复合掺合料应符
15、合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JGJ/T318、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JG/T486的相关规定。12. .4粗、细骨料的性能应满足江苏省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32/T3696和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相关规定。13. 2.5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GB8076、聚竣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223的相关规定。减水剂中甲醛残留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中残留甲醛的限量GB31040的相关规定。7.2.6特殊功能外加剂包括抗裂性提升功能材料和耐久性提升功能材料的性能应满足江苏省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技术规程报批稿 混凝土 绿色 生产管理 技术规程 报批
